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摘要】传统教学观是建立在文化知识的传授上,现代教学观是建立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上,实质是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授地理知识,更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

【关键词】教学观解题技能能力训练点创造性

地理教学传授地理知识,更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随着课改的启动、学校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愈显重要。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树立现代教学观

传统教学观与现代教学观有很大不同,如前者强调知识的量,后者强调知识的质;前者强调学习的结果,后者强调学习的过程;前者强调记忆,后者强调思维;前者强调学会,后者强调会学;前者强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后者强调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前者是信息单向传递,后者强调信息双向交流;前者强调教师的教法,后者强调的是师生合作。从以上可看出一个主要的区别,即传统教学观是建立在文化知识的传授上,现代教学观是建立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上,实质是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改变”知识结论点”教学,构建”知识结构”教学地理课本是按照一定的知识体系编写,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把它分解为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又常为适应应试的要求,只强调其结论,在教学中通过解题、提问等手段不断强化知识结论,结果在

学生头脑里留下一个个孤立的地理概念、分布规律。这样学的知识越多,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越无序,检索这些知识或继续学习新知识的难度越大。

知识结构教学在课堂中强调的是学科的知识结构,即强调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即使讲其中一个知识点时,也要了解它形成的基础、过程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及与其它相似概念的异同点。这样,学生获得的不再是枯燥、孤立的知识结论,而是丰满的、相互间有着紧密逻辑联系的知识网络。知识结构教学,有助于在学生头脑里构建有序的知识结构,这种充满活力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对旧知识的检查,也有利于学习新知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改变”解题技能”教学,应用”学科思想、方法”教学

在传统的”解题技能”教学中,一般多是将历年积累的考试题、练习题按所应用的知识进行分类,再详细介绍每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步骤与技巧,然后要求学生反复进行模仿练习,使其熟练化形成一种思维方式,这实际上是一种技能训练。这种方式对解决单一知识和特定地理问题可以取得近期效果,但遇到复杂多变的地理综合题时学生就会束手无策。

“学科思想和方法”教学,是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向学生介绍运用学科知识的基本思维规律和方法,然后通过一些典型习题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领悟,这是思维规律和方法,不是针对一两个知识点,

而是适用于整个地理学领域的知识,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和方法,就能灵活地解决地理问题,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通过练习使学生深刻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真谛和内在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如地理学科具有整体性、差异性、时空特性、动态特性等特点,在教学中应用联系综合法、差异比较法、空间发散与聚合思维、动态发展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改变教学随意性,制定每节课的”能力训练点与培训方案”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常表现出随意性、盲目性,缺乏方案的制定和训练点的选择。而学生的能力培训是长期课堂教学的累积效应,所以必须落实到每节课上,应结合教学内容确定”能力训练点”。它是指:若在某个知识点教学中可以训练某种思维能力,那么这个知识点即可确定为某种能力训练点。如某些地理规律形成是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的,则这个规律就定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点;某些知识具有联想价值,则可以确定为联想思维能力训练点;某些用实验归纳出的规律就可定为观察能力和归纳思维能力训练点;具有动态性的地理知识可作为动态思维和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点;地图具有空间特性,可作为空间聚合和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点;区域性、整体性的地理知识可作为综合分析能力的训练点等等。

明确了能力训练点之后,就要设计能力训练方案——即具体的方法和途径。一般来讲有:问题探索法、试题训练法、实验观察法、重组整合法等。方案设计要遵循以知识为载体的原则、直接参与原

则、循序渐进的原则等。

五.运用地图,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可表现在不同的地图上。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不能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要在专题地图的制作上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如以同一纬度不同地区作比较,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阅读各专题地图,进行以下思维活动:赤道、南回归线、南纬40°纬线通过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大陆的位置,各处在什么气压带风带?沿海有哪些洋流?海陆位置、地形及洋流对气候有何影响?各大陆分别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哪些反映出地带性分布、哪些属于非地带性?最后得出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气候的主要特征。教师继续运用地图提出假设:若安第斯山脉呈东西走向,南美气候会发生什么变化?若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移,沙漠面积、气候将怎样变化?赤道两侧一般是热带雨林气候,为何非洲东部却是萨瓦纳气候?若马达加斯加岛移至南纬30°- 50°之间,岛上气候会有什么变化?学生从这类具体事例中受到思想启迪,激发出创造性思维。六.创设情境,诱发求知欲,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批判性

发散性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从不同方面去思考、想象、产生许多独特的新思想。批判性思维

是指能冷静地考虑问题,有主见地分析评价事物,不迷信权威的意见,不因受暗示而动摇。换言之,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应有的主动性、质疑性、独创性、自信心、洞察力、想象力等个性心理品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发散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创设诱发学生好奇求知、积极思考的情境,引导学生答疑解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