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无锡太湖保护区的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无锡太湖保护区的决定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保护太湖生态环境,经中共无锡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特作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无锡太湖保护区的决定。
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全市域保护的理念,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城市为契机,以优化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取向,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为根本路径,把“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端服务业、集聚高层次人才、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以保护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实施更加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推动无锡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由被动治理向主动保护、修复重建的根本转变,促进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总体要求。通过8~10年的努力,把无锡太湖保护区建设成为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循环经济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区、绿色能源示范区和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其中一、二级保护区要建成绿色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
――循环经济先行区。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实施资源使用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积极发展和鼓励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到2010年,建成10大循环经济产业链,15个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和循环型服务业园区,太湖沿岸纵深5公里范围内全面建成循环经济带,城市中水回用比例达到30%以上,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8%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7吨标准煤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20%。到2020年基本建立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四大循环经济体系。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区。按照“集约化、特色化、高新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以硅谷、液晶谷、药谷等“三谷”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新材料、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高档纺织五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着力推动工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升级。以特色园区和开放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国家级微电子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尚德太阳能产业园、惠山风能产业园、宜兴环保产业园、新区太湖国际科技园、机光电产业园、滨湖区国际科教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的建设,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发展格局。到2010年力争把光伏太阳能、集成电路分别建成超千亿销售规模的产业集群,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
――高端服务业集聚区。以发展服务经济为导向,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的“中间分离、两端延伸”,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技术研发、创意产业、商务服务、教育文化等高端服务产业的集聚,加快无锡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的转变。以动漫、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等“三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三创”载体、公用基础设施、网络系统、生活设施等方面的配套建设,强化基础性、技术性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促进现代服务业的跨
越发展。以环太湖服务外包集聚园区为载体,积极实施"123"计划,大力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高标准建设“无锡太湖保护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到2010年,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
――绿色能源示范区。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业,构建新能源产业集群,到2010年光伏能源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积极构建综合能源推广应用体系,着力提高绿色能源普及应用水平。2010年实现光伏太阳能并网发电、综合应用规模达100兆瓦,城市公共照明领域中绿色光源和节能器材覆盖面超过70%,公交领域推广使用氢能等清洁能源,把无锡建设成为引领国内绿色能源生产和应用的重要基地城市。
――绿色生态功能区。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为基础,加快实施控源截污,重点推进生态重建,建立区域生态标志。高标准实施区域生态重建工程,全面建设生态湖滨带,农田林网化,道路、河道两侧建成绿色通道,到201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4%。以无锡太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蠡湖、梅梁湖地区和宜兴沿湖地区等为重点,探索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培育生态旅游产品,完善生态旅游设施,提高生态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普及绿色生态旅游消费方式,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3、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将市域划分成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域,科学合理地制定太湖保护区建设规划。对不同级别保护区域分别制定梯次明确、相互衔接的保护要求,实施分类指导、分级保护、统筹建设、错位发展。
――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立足当前,切实减少入湖污染物总量,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又着眼长远,从源头入手,以水污染防治标准促进流域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的转变,着力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湖体水质的综合性问题。
――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全面统筹、综合推进太湖保护区内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与资源开发。根据太湖保护区梯次保护要求,明确保护重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区域经济的全面转型和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
――坚持依法治理、创新机制。加快水环境和生态保护地方立法进程,积极完善相关政府法规,把太湖保护区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注重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环保的财政、税收、信贷、保险、价格等经济政策,以制度创新深化太湖保护区建设。
二、区域界定和目标任务4、区域界定。根据《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无锡太湖流域保护区域具体划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市域内太湖湖体、沿湖岸5公里区域、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及沿岸两侧各1公里范围。
一级保护区按梯度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控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指太湖湖体、沿湖岸无锡市区主城段200米(局部100米)、宜兴东部地区沿湖约1公里,以及主要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及沿岸两侧各30~50米的区域,该区域是予以严格管制的生态核心区;限制建设区指禁止建设区以外,无锡市区段至沿湖岸1公里,宜兴至沿湖岸3公里,以及主要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沿岸两侧500米以内的区域,该区域是对城市建设进行限制的生态缓冲区;控制建设区指上述两类区域以外的太湖一级保护区,该区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型城区(园区)。
――二级保护区。市域内主要入湖河道上溯10至50公里之内及沿岸两侧各1公里范围。
――三级保护区。市域范围内一、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5、目标任务。
――一级保护区。根据区域生态保护的总体目标,在一级保护区内按照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控制建设区的不同定位,分别确定整治、建设和发展的具体要求。
在禁止和限制建设区内,重点以建设绿色生态功能区为目标,积极实施退耕、退渔、退养和还湖、还林、还草、还湿地工程;取缔传统种养殖业,禁止新建集中式畜禽养殖业,限制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实施绿色种植。区域内严格控制各类建设行为,限期搬迁出规划保留外的所有村庄、工业企业以及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公共设施,封堵所有的排污口。现有城镇建设区需严格控制发展,实施必要的整治改造,确保符合相应的保护要求。
在控制建设区内,鼓励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绿色种植,限制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建设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示范区。积极实施区内居民点搬迁和集中居住,推进企业整合和进入园区。大力推进区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城镇发展转型,加快建设“三谷三基地”等创新载体,重点发展现代商务、服务外包、技术研发、创意产业、都市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全面封堵所有的排污口,经营性场所和公共服务设施限期实施污水接管排放、集中处理,实现镇村污水管网全覆盖,确保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2010年底前取缔传统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完成退耕面积5万亩。
――二级保护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培植绿色能源产业,鼓励发展以光伏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快动漫、软件、金融、旅游、会展等产业的发展,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型城镇、生态型园区和生态农业,构筑生态安全格局。禁止新建、扩建不符合环境保护治理要求和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和项目。
――三级保护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三集中”步伐,强化对城镇建设区、工业集中区和农村地区的综合整治,提高市政、环境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6、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区域保护和优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区域产业发展领域,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内,以建设“三谷三基地”和高端服务业为目标,大力发展光伏太阳能、生物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快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档次,形成企业集群发展的优势。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