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春江花月夜》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领会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了解诗歌常见题型。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理解诗人的哲理思考
一、导语设计(教师导入)(1′)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家作品(1′)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三、整体感知(10′)
1、播放配乐朗诵课件,进入诗歌意境。
2、评点提示:在那样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伫立江边,欣赏无边的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内心波澜起伏,一会儿思索月亮的形成、人类的起源等高深的哲学问题,一会儿又联想到游子和思妇相思相爱的情形。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3、提问:想一想,你觉得如何划分层次更符合诗人的思路。(学生讨论,自主回答)
(一)(1-16 )由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二)(17-36)抒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讲解:整首诗的思路可以用我们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来概括,即触景生情。下面我们分别从“景”和“情”
两方面来研究这首诗。
四、分节赏析诗歌(30′)
(一)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10′)
1、教师范读
2、提问:对于写景的诗歌,要围绕“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三要素来鉴赏,并用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
前八句通过对哪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自主回答,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答案。)
明确:意象:江,花,月(春、夜是背景)浩瀚澄澈的江,绚烂耀眼的花,明亮空灵的月。
意境:幽美邈远清幽静谧
情感:美好,兴奋,快乐。
手法:景中含情
提问:此时月的状态如何?明确:初升。板书:月升
3、美读(自读,小组派代表读,2-3名)教师评价。
4、齐读。
5、背诵前八句。(齐背和个背结合)教师检查背诵。
(二)理:哲理思考(10′)
1、过渡:“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是对前面景色的总结,江天无尘,明月孤寂。清明澄澈的
(教师引导)
2、齐读
3、提问: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的遐想,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原文回答,齐答)
明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讲解:这种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古已有之,且都不得其解,成为人类恒久探讨的哲学命题。诗人自然也没有找到答案,于是又转入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这种思想,在历代文人的诗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诗句是体现这一思想的?(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点拨、补充)
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关汉卿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王勃
讲解:“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时,诗人又感受到虽然个人生命短暂,但人类的存
在是代代相延的。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
所以作者刚才忧伤的情绪有所缓和,我们可以称之为“哀而不伤”,因此语调要趋于平缓。
4、学生自荐朗读。教师评价。
5、背诵本节。(齐背和个背结合)教师检查背诵。
提问:此时月的状态如何?明确:高悬。板书:月悬
过渡:提问:简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修辞效果。(个答)
明确:两句中的“待”、“送”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
(三)情:思妇游子的思念之情(10′)
1、提问:这一部分是总分结构,将其划分出来,并概括内容。(学生讨论,自主回答)
明确: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何处相思明月楼?”,总写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从“可怜楼上月徘徊”到“鱼龙潜跃水成文”写思妇怀人。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写游子想家。
2、提问鉴赏这几句诗的
明确:直接抒情:“愁”、“相思”,直抒胸臆,抒发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
间接抒情:通过对“白云”、“扁舟”和“明月楼”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3、齐读。
提问:此时月的状态如何:西斜,落下。板书:月斜月落
五、总结(3′)
1、提问:全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个答)
明确:月。作用: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从内容上看,月亮不仅是景物描写的主要对象,也是作者引发哲理思考的因由与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
2、《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以月为核心,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对以后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板书设计】
春江花月夜
春江月夜美景——月升——美好兴奋
↓
哲理思考——月悬——哀而不伤
↓
游子思妇离情——月斜、月落——离愁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