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PPT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不能与纤维蛋白原结合。
11
血小板聚集 platelet aggregation
• 血管破损
GPⅡb/Ⅲa 活化 ,纤维蛋白原受体暴露
致聚剂的激活
合
Ca2+
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
纤维蛋白原为桥梁
连接相邻血小板
血小板的聚集
12
血流中的正常血小板 血小板粘附于受损内膜并激活
血小板聚集
内皮细胞 内皮下间隙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使体内血小板 生成调节最重要的生理性调节因子。TPO主要由肝细胞 产生,肾也可少量产生。
21
22
23
谢谢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有多种糖蛋白 (glycoprotein GP),
他们具有受体功能 (GPⅡb/Ⅲa复合物)
3
血小板受体示意图
胶原受体 凝血酶受体 TxA2 受体
ADP 受体
血小板
GPⅡb/Ⅲa 受体
4
• (1)正常(100~300) x109/L 6%~10%的波动 范围
• (2)生理特性:粘附 释 放 聚集 收缩 吸附
6
血小板的理化特性
1·黏附
定义: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称为血小板 黏附(platelet adhesion)
注:血小板不能黏附于正常内皮细胞的表面,血 管内皮细胞受损时可黏附于内皮下组织。
血小板黏附需要的3个条件: ①血小板膜上GPⅠb/Ⅸ/Ⅴ复合物 ②内皮下组织成分(主要是胶原纤维) ③血浆ⅴWF
血小板生理
预防二班 三组 刘真 刘文静 耿昊 张冠群 段钰
杨乐 唐先锋 李政 马若群
1
wk.baidu.com
血小板生理
• 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 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 • 血小板的破坏
2
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 血小板无细胞核,双 面微凸的圆盘状,体 积小
• 与玻片接触或受,刺 激时可伸出伪足,呈 不规则状
2.释放的物质: 致密体:ADP、ATP、5-HT 、Ca2+ α-颗粒: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因子4(PF4)v WF、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V(FV)凝血酶敏感 蛋白、PDGF等 临时合成并释放:血栓烷A2(TXA2)
9
• 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与释放几乎同时发生, 能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因素,多数能引起血 小板释放反应。
20
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 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
在巨核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膜折入胞质,形成分 解膜系统(demarcation membrane system,DMS)。随 着细胞的成熟,最后发展成网状,使胞质被分割成许多 小区。
• 许多血小板释放的物质可进一步促进血小 板的活化、聚集、加速止血过程。
• 临床上通过测定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和PF4 的含量来了解体内血小板的活化情况。
10
3.聚集(aggregation)
1.定义: 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黏着称为
血小板聚集。 2.参与:纤维蛋白原、Ca2+和血小板膜上
GPⅡb/Ⅲa。 在未受刺激的血小板,其膜上的GPⅡb/Ⅲa
• (3)基本功能:止血 参与凝血 修复血管内膜
• 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血小板源生长因 子(PDGF)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5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粘附(adhesion):与非血小板表面 2.释放(release) 3.聚集(aggregation):与血小板之间 4.收缩(contraction):收缩蛋白 5.吸附(adsorption):凝血因子(I、V、XI、XIII)
14
血小板的聚集两个时相。
第第一二聚 聚集集时时相相发发解生聚缓迅慢速,,但。可不逆能性解聚聚集,。为不逆性
聚集。
15
16
• 血小板释放的TXA2具有强烈的聚集血小板 和缩血管作用。
17
• TXA2可降低血小板内cAMP浓度,对血小 板的聚集有正反馈促进作用。
• 若血管内皮受损,局部PGI2生成减少,有 利于血小板的聚集。
• PGI2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舒张血 管作用。
• NO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通过提高血小板内 cGMP浓度实现。
18
5.收缩
1.它具有和肌肉类似的收缩蛋 白系统。
2.血小板的伪足,通过膜上活 化GP IIb/IIIa 结合在纤维蛋白 索上。参与血凝块的收缩。
19
5.吸附
血小板表面可吸附多种 凝血因子,从而有利于凝血 因子,局部凝集,有利于血 液凝固和生理性止血。
血小板
粘附在内 皮下间隙 的血小板
血小板血栓
13
体外实验中,在血小板悬液或富含血小板 的血浆中加入致聚剂而诱发血小板聚集时, 悬液的光密度降低(透光度增加),因此 可根据血小板悬液的光密度变化来动态了 解血小板的聚集情况。
生理性致聚剂:ADP、肾上腺素、5-HT、 组胺、胶原、凝血酶、TXA2等。 病理性致聚剂: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 药物等。
7
黏附的过程
血管受损 伤
内皮下胶原暴露
ⅴWF与胶原纤维结 引起ⅴWF变构
血小板膜上的GPⅠb 与变构的ⅴWF结合
血小板黏附于内皮下胶原纤维上
(ⅴWF是血小板黏附于胶原纤维的桥梁)
8
2.释放(release)
释放
1.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将储存在致密体、α-颗粒
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称为血小板释放(platelet release)或血小板分泌(platelet secretion).
11
血小板聚集 platelet aggregation
• 血管破损
GPⅡb/Ⅲa 活化 ,纤维蛋白原受体暴露
致聚剂的激活
合
Ca2+
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
纤维蛋白原为桥梁
连接相邻血小板
血小板的聚集
12
血流中的正常血小板 血小板粘附于受损内膜并激活
血小板聚集
内皮细胞 内皮下间隙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使体内血小板 生成调节最重要的生理性调节因子。TPO主要由肝细胞 产生,肾也可少量产生。
21
22
23
谢谢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有多种糖蛋白 (glycoprotein GP),
他们具有受体功能 (GPⅡb/Ⅲa复合物)
3
血小板受体示意图
胶原受体 凝血酶受体 TxA2 受体
ADP 受体
血小板
GPⅡb/Ⅲa 受体
4
• (1)正常(100~300) x109/L 6%~10%的波动 范围
• (2)生理特性:粘附 释 放 聚集 收缩 吸附
6
血小板的理化特性
1·黏附
定义: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称为血小板 黏附(platelet adhesion)
注:血小板不能黏附于正常内皮细胞的表面,血 管内皮细胞受损时可黏附于内皮下组织。
血小板黏附需要的3个条件: ①血小板膜上GPⅠb/Ⅸ/Ⅴ复合物 ②内皮下组织成分(主要是胶原纤维) ③血浆ⅴWF
血小板生理
预防二班 三组 刘真 刘文静 耿昊 张冠群 段钰
杨乐 唐先锋 李政 马若群
1
wk.baidu.com
血小板生理
• 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 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 • 血小板的破坏
2
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 血小板无细胞核,双 面微凸的圆盘状,体 积小
• 与玻片接触或受,刺 激时可伸出伪足,呈 不规则状
2.释放的物质: 致密体:ADP、ATP、5-HT 、Ca2+ α-颗粒: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因子4(PF4)v WF、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V(FV)凝血酶敏感 蛋白、PDGF等 临时合成并释放:血栓烷A2(TXA2)
9
• 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与释放几乎同时发生, 能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因素,多数能引起血 小板释放反应。
20
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 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
在巨核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膜折入胞质,形成分 解膜系统(demarcation membrane system,DMS)。随 着细胞的成熟,最后发展成网状,使胞质被分割成许多 小区。
• 许多血小板释放的物质可进一步促进血小 板的活化、聚集、加速止血过程。
• 临床上通过测定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和PF4 的含量来了解体内血小板的活化情况。
10
3.聚集(aggregation)
1.定义: 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黏着称为
血小板聚集。 2.参与:纤维蛋白原、Ca2+和血小板膜上
GPⅡb/Ⅲa。 在未受刺激的血小板,其膜上的GPⅡb/Ⅲa
• (3)基本功能:止血 参与凝血 修复血管内膜
• 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血小板源生长因 子(PDGF)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5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粘附(adhesion):与非血小板表面 2.释放(release) 3.聚集(aggregation):与血小板之间 4.收缩(contraction):收缩蛋白 5.吸附(adsorption):凝血因子(I、V、XI、XIII)
14
血小板的聚集两个时相。
第第一二聚 聚集集时时相相发发解生聚缓迅慢速,,但。可不逆能性解聚聚集,。为不逆性
聚集。
15
16
• 血小板释放的TXA2具有强烈的聚集血小板 和缩血管作用。
17
• TXA2可降低血小板内cAMP浓度,对血小 板的聚集有正反馈促进作用。
• 若血管内皮受损,局部PGI2生成减少,有 利于血小板的聚集。
• PGI2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舒张血 管作用。
• NO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通过提高血小板内 cGMP浓度实现。
18
5.收缩
1.它具有和肌肉类似的收缩蛋 白系统。
2.血小板的伪足,通过膜上活 化GP IIb/IIIa 结合在纤维蛋白 索上。参与血凝块的收缩。
19
5.吸附
血小板表面可吸附多种 凝血因子,从而有利于凝血 因子,局部凝集,有利于血 液凝固和生理性止血。
血小板
粘附在内 皮下间隙 的血小板
血小板血栓
13
体外实验中,在血小板悬液或富含血小板 的血浆中加入致聚剂而诱发血小板聚集时, 悬液的光密度降低(透光度增加),因此 可根据血小板悬液的光密度变化来动态了 解血小板的聚集情况。
生理性致聚剂:ADP、肾上腺素、5-HT、 组胺、胶原、凝血酶、TXA2等。 病理性致聚剂: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 药物等。
7
黏附的过程
血管受损 伤
内皮下胶原暴露
ⅴWF与胶原纤维结 引起ⅴWF变构
血小板膜上的GPⅠb 与变构的ⅴWF结合
血小板黏附于内皮下胶原纤维上
(ⅴWF是血小板黏附于胶原纤维的桥梁)
8
2.释放(release)
释放
1.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将储存在致密体、α-颗粒
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称为血小板释放(platelet release)或血小板分泌(platelet secre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