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民间工艺的保护与开发(一)

海南民间工艺的保护与开发(一)
海南民间工艺的保护与开发(一)

海南民间工艺的保护与开发(一)

内容摘要:民间工艺是海南文化的精髓之一,但目前保护现状令人担忧。在当今世界,保护本土民间工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何保护和继承海南民间工艺精髓,并将其很好地加以开发,用以促进海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文章探讨的主旨。

关键词:民间工艺保护开发工艺精品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特色民间工艺,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这个角度上讲,保护本土民间工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海南民间工艺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如:椰雕、贝雕、蝴蝶画、工艺藤器、黎锦、苗绣等特色民间工艺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中华民族民间工艺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海南民间工艺的现状令人担忧

目前海南民间工艺的保护现状令人担忧,部分优秀民间工艺面临失传的境地。如黎锦,即海南黎族织锦的处境便如此。海南黎族的织锦工艺历史上主要靠黎族的民间家庭织绣业维持,但是受现代工业以及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冲击,黎族家庭织绣业基本绝迹。海南黎族内部有五个支系,各个支系的黎锦在编织工艺、穿戴、图案等方面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相对发达地区支系的黎锦工艺得到较好保护和开发外,一些处于边远偏僻山区的支系的黎锦工艺,由于资金的紧缺和其他一些原因,随着掌握古老织锦工艺的民间艺人相继去世,而后继无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黎族织锦中的精华——龙被,因未能得到及时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其工艺已失传近百年。乐东大安黎族民间剪纸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早在我国明代,当地黎族同胞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在汉族民间艺人的指导下,民间剪纸艺术得到良好发展并流传开来。这里的剪纸艺术自成一派,反映出黎族丰富的民俗文化:飞鸟走兽栩栩如生,春华秋实洋洋大观,织筒、狩猎、种山兰的幅幅画面粗犷中见清秀。大安黎族民间剪纸以其清新、质朴、淳厚的山野风格,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由于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因而剪纸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凝结并记录着黎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对研究黎族的民俗民风、生产生活等,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现也濒临失传……这种状况引起了关注海南民间工艺人士们普遍担忧。

二、保护和继承海南民间工艺的建议

在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和继承方面,我们面临不少问题:有的民间工艺逐渐萎缩,甚至后继乏人,面临绝迹;现存的许多工艺产品制作粗糙、地方特色和时代感不够鲜明,缺少创意;民间工艺品研究、创作、制作、营销等方面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等等。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海南省民间工艺事业的健康发展。尽管有关部门为民间工艺的继承保护和繁荣发展做了不少工作,但这件事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笔者通过调研国内外先进地区民间工艺保护情况,借鉴成功的经验,对海南民间工艺保护工作建议如下:

(1)成立民间工艺协会,发挥带头人作用。目前,各省几乎都成立了工艺美术协会、工艺美术学会,发挥着政府和企业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热忱为企业和行业服务,促进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繁荣工艺美术事业。协会开展对行业基本情况的调查,向政府部门提出制定行业规划、经济立法、经济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建议。协助制定行业标准,对行业检测、标准、信息等工作参与业务指导;共同推动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保护民间工艺的知识产权,为民间艺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帮助,通过合法渠道推广应用实用技术,并保障他们通过技术有偿服务取得合法收入。因此,笔者认为,海南应尽快成立工艺美术协会,开展工作。

其次,成立工艺美术研究指导机构,凡热心帮助海南省发展工艺美术事业的学者、社会知名人士,聘请为专家组成员,为工艺美术事业出谋划策。协会和学会要在政府的支持下,研究民间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探索民间商品化、市场化规律;积极进行民间工艺的研究开

发、保护抢救工作,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2)制定适应海南省民间工艺的特点保护规划。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到各少数民族市县搜集、考证散落民间的传统工艺品,将资料整理编印成书。开展对民间工艺美术现状的普查工作,摸清家底。了解民间工艺创作和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重要的民间工艺人才及作品建立档案,建立起全面反映海南民间工艺基本面貌的档案资料数据库。按照“抢救、保护、整理、革新、生产、发展”的指导方针,用数年的时间,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民间工艺保护制度和体系,在全社会形成民间工艺的保护环境。要规划建立一批民间工艺保护工作的有效载体,如民间艺术资料馆、民间艺术研究机构、在学校开设民间工艺课程等,吸引社会大众的参与,使海南省优秀的民间工艺得到有效保护。

(3)创建海南民间工艺文库。对民间工艺分门别类进行实地调查和记录整理,重要的可以用影视、录像、摄影、录音等手段如实记录下来,为科学制定有关抢救保护措施提供真实的决策依据。同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逐步系统出版《海南民间工艺图录》《海南民间工艺荟萃》《海南民间工艺大师》《海南民间工艺遗产名录》等。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海南无形的、难以传承的民间工艺变为有形和可看的图片及录像,汇编出版,从而创建成海南民间工艺宝库,流传下去,永久保护。

民间艺术及其保护体系探究

民间艺术及其保护体系探究 一 (一)民间文学艺术的界定 民间文学艺术在很多受保护的国家中,亦被称作“民间文学艺术作 品”(worksoffolklore)①;而在另一些国家的法律中,如贝宁、印度尼 西亚、肯尼亚、摩洛哥、突尼斯等,则仅仅简单地称作“民间文 艺”(folklore);个别国家使用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最合适的术语“民间文学艺术表达”(expres-sionsoffolklore)。我国著作权法采 纳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一词,英译时作“expressionsoffolklore”。 诸多国际性或地区性条约对民间文学艺术及其相关概念给予了详略水 准不同的定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协助下,1976 年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的突尼斯版权示范法第18条规定,民间文学艺术 是“在本国境内由被认定为该国国民的作者或种族集体创作,经世代流 传而构成传统文化遗产基本成分之一的一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982年的《保护民间文学 艺术表达免被滥用国内立法示范法条》(以下简称《示范法条》)中则 规定,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形式是“由传统艺术遗产的特有因素构成的, 由一国的某居民团体(或反映该团体的传统艺术发展的个人)所发展和 保持的产品”。此处使用了产品一词而非一贯的“作品”,似乎也表明 了示范法并不把对文学艺术的保护局限于版权法,而有其他多种途径得 以实现保护。 1989年11月15日,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中,给民间创作下的定义是:指来自某一 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 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 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2。

中国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中国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民间艺术根植于本乡本土,来源于劳动与生活,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繁衍生息的脉络,在长期的创作、积累、传承、演变的过程中形成。民间艺术是人类社会丰富多彩和无比珍贵的遗产。如何妥善地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资源,是当前摆在整个人类面前重大而又迫在眉睫的课题之一。 中国民间工艺对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为繁荣和发展中国文化,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我国的整体文化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文艺百花园中,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奇葩”,已深深扎入人们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情感,它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品种之众多,艺术之独特,内涵之丰富,在海内外影响很大。近年来,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不断加强品牌意识,在创新中求发展,为我国赢得殊荣。这为丰富中国的文化内涵,提升中国的整体文化形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就是保护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2、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扩大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海外形象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备受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喜爱,影响极为广泛。目前正处于辉煌时期的寿山石雕,从雍正时期乘船出海,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批量化、企业化生产,随着产值规模的不断扩大,身价也节节攀升,至如今其巨大的价值潜力已不可估量,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这对扩大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海外形象,可以说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为消化剩余劳动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影响下,目前的传统工艺有了回春的迹象,订单也渐渐多了起来,由于它们“小作坊”、“手工型”、“密集型”的特点,一些过去从厂里出去的老艺人开始回到这个行业,或自己生产,或开店经销,他们的回头带动了一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 中国传统工艺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1、立法滞后,民间艺术资源管理乏力。 由于至今对民间艺术还没有一个较为全面、有效的保护法,民间艺术保护工作无章可循。一些地方的领导决策失误,一些大师级的珍品被陆续卖掉;一些集成资料丢失、霉烂,或被当作废纸卖了;某些部门随意将工艺美术品集团化,流水作业化,传统特色减弱,个人风格淡化,导致一些地方民间工艺质量与数量严重滑坡。一些团体和个人的文化资源保护意识淡薄,有的人甚至见利忘义,进行不正当开发,对民间艺术资源起了破坏作用。一些以次充好的产品破坏了真正优秀的民间艺术的声誉;一些“滥竽充数”式的表演也使得许多很有价值的民俗文化财富自然贬值;一些封建迷信活动打着民俗文化的旗号,不仅不能弘扬反而腐蚀、破坏了民族文化传统。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文化资源保护的宣传,更为急需的是要制定法律,完善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2、管理主体不明确,难以协调和形成合力保护民间艺术。 文化、二轻、旅游、园林、宗教、公安、商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和民间文艺家协会及一些科技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但是由于管理主体不明确,难以有效地协调各方形成整体合力,共同解决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部门对民俗文化产业规模、从业人员、投入产出以及不同类型民间文化的经济运作方式和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当然更谈不上有计划、有步骤、有保护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2、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矛盾。 传统的民间工艺的存在与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环境,由于传统的民间手工艺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改变与市场经济的冲击,必然导致部分民间传统艺术的萎缩甚至消亡。传统手工艺与现

海南省总体规划(-2030)纲要doc资料

海南省总体规划纲要 (2015-2030) 一、目标愿景 战略目标:将生态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突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消费时代、创新发展”三大机遇,确定战略总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战略定位:本次规划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一点、两区、三地”。“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二、总体布局 根据全省“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结合海南岛屿省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现状发展基础,按照“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一筹划海南本岛和南海海域两大系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设施保障、功能布局、经济发展,在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全省开发建设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海南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2030年,海南岛陆域

空间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33.6%;二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5984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6.4%;开发功能区面积3699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0.8%。 表:海南岛各类功能区汇总表 空间类型 2020年2030年 各功能区面积 指标(平方公 里) 占全省陆域空 间比例 各功能区面积 指标(平方公 里) 占全省陆域空 间比例 一级生态功 能区 1153533.6%1153533.6% 二级生态功 能区 1598446.4%1598446.4% 开发功能区357110.4%369910.8% 其他用地33099.6%31819.2% 陆域合计34399100.0%34399100.0% 注:一级生态功能区。即生态红线区,指严格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刚性约束的区域。二级生态功能区。指进行生态指标管控的区域,既是农、林业的生产空间,也是重要生态空间。 三、生态保护格局 基于山形水系框架,以中部山区为核心,以重要湖库为节点,以自然山脊及河流为廊道,以生态岸段和海域为支撑,构建全域生态保育体系,总体形成“生态绿心+生态廊道+生态岸段+生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划定儋州市光村镇等七个饮用(2020)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划定儋州市光村镇等七个饮用(2020) 你市《关于恳请批准〈海南省儋州市光村镇光村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等七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请示》(儋府〔2019〕32号)收悉。经省政府同意,现函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你市光村镇等七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案。具体划定范围如下(拐点坐标及划分示意图见附件): (一)儋州市光村镇光村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只设置一级保护区。具体范围如下:以开采井为中心,半径为0.030km的区域,保护区面积为0.00282km2,周长为0.188km。 (二)儋州市雅星镇田尾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6.8417km2。具体范围如下: 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田尾水库正常水位线(116m)以下的水域,水域面积0.6431km2。陆域范围为水库一级保护区水域外200m范围内的陆域,即北面以防洪堤坝为界,其余方位以分水岭线为界,陆域面积为1.0507km2。一级保护区面积合计为1.6938km2。 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水库一级保护区边界外的所有水域,水域面积为0.0029km2。陆域为一级保护区以外水平距离2000m内,西北、西南面以山脊线为界,其余方位以道路为界的范围,陆域面积为5.1450km2。二级保护区面积合计为5.1479km2。 (三)儋州市雅星镇大雅(梅精)水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总面积为3.4551km2,具体范围如下: 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梅精水库正常水位线(170m)以下的全部水域,水域面积0.1830km2。陆域范围为水库一级保护区水域外200m范围内的陆域,即西面以防洪堤坝为界,其余方位以分水岭线为界,陆域面积为0.6197km2。一级保护区面积合计为0.8027km2。 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梅精水库一级保护区边界外的全部水域,水域面积为0.0227km2。陆域范围为一级保护区以外水平距离2000m内,陆域西北、西南面以山脊线,其余方位以道路为界的范围,陆域面积为2.6297km2。二级保护区面积合计为2.6524km2。 (四)儋州市雅星镇猴子岭(富克)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总面积5.7405 km2,具体范围如下: 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猴子岭水库正常水位线(196.3m)以下的水域,水域面积0.3751km2;一级保护区陆域范围为猴子岭水库正常水位线以上向陆域延伸200m,超过流域分水岭线的以分水岭线为界。一级保护区陆域面积为0.9065km2。一级保护区面积合计为1.2816km2。 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猴子岭一级保护区边界外的水域,水域面积为0.003738km2;陆域为一级保护区边界以外,北面、东面、南面以山脊线为边界的范围,二级保护区陆域面积

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保护研究与发展的文献综述(精)

关于中国传统工艺保护研究与发展的文献综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工艺美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工艺美术产业化的改革和发展长期滞后,工艺美术产业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是一个相对弱小的产业。在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对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保护与发展遭遇到了发展经济、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的三大矛盾,产生了技艺传承乏人、创新理念落后、保护力度不强等诸多问题。人们已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保护和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的迫切性,以及改善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现状、进行工艺美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工艺产业的发展历程 在结合了李滋新在《试论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简史》、爱德华、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卞宗舜、周旭在《中国工艺美术史》等文献中,对于中国工业美术产业的发展史的阐述,根据时代的变迁,产业发展历程如下: 新石器时代—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初、盛唐时期—宋朝时期—元、明朝时期—清代—现代 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历史看来, 工艺美术产业以其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方式,无时无刻的在影响着人们,具有无可比拟的经常性、广泛性和深入性。无论是在建设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工艺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依赖海外市场产业陷入衰退境地 翻开卞宗舜、周旭所著的《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现代史篇章,就会发现,近数十年来的中国工艺美术市场都是以海外为主。这一时期工艺美术产业多次的兴旺衰退,与海外市场的进退紧密关联。上世纪 50年代初,新中国的外贸口岸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工艺品出口业务,海外市场需求增加,订单渐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内工艺

海南省环境卫生规划编制导则

海南省环境卫生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二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垃圾收运与处理系统规划导则 第三章公共厕所布局规划导则 第四章停车场布局规划导则 第五章集贸市场与临时摊位布局规划 第六章规划保障与管理措施 第七章环卫基本人员及设备配备标准 第八章年度计划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全省环境整治工作,提高我省城乡环境卫生水平,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与旅游环境,加快生态文明示范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指导各市、县、自治县以及乡镇、旅游区、开发区的环境卫生规划的编制,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环境卫生规划的编制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确定的各项规划原则,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积极采取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 第三条环境卫生规划应当符合《海南城乡总体规划》及城镇、旅游区和开发区总体规划。 第四条规划范围 1.市域或镇(乡)域环境卫生规划的范围应与城镇体系或村镇体系规划范围相一致。 2.城市主城区或城镇、旅游区、开发区环境卫生规划范围应与其总体规划范围相一致。 第五条规划期限:2009—2015年。 第六条规划目标 1.2009年底以前,所有市县级生活垃圾处理厂(场)投入使用,垃圾处理设施基本满足城市(乡镇)需求。 2.2010年,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 3.2011—2012年,配套与完善各类环卫设施,停车场、公厕、集贸市场等公共设施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建设或改造,垃圾收集、转运设备基本配备,城市主要街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25%~45%。所有乡镇(农、林场)达到文明生态镇标准。 4.至2013年,30%的县城创建为国家级卫生城市(或县城),60%的市县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或县城)。 2013—2015年,城镇基础设施严格按规划布局,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健全法规、规划、标准和监管体系,推进市场化进程,形成环境卫生作业的市场化机制,环卫设施达到国内同类型城市(乡镇)先进水平。设市城市及50%以上的县城建立起城市数字

交流发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交流发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近年来,海南全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在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征程中,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坚持陆海污染同防同治、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健全河湖管理保护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 目前,海南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2017年优级天数比例达80.9%,全省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5.6%,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0%。主要河流湖库、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分别为94.4%、96.6%。 一、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法制建设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中央赋予海南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新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和法治思维,以立法巩固和扩大生态省建设成果,加强林地、土地、水域、海域、岸线、矿产、森林、能源等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立法,先后审议通过和批准了35件相关法规和法规性决定。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在总结“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明确了具体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修订了《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将砗磲纳入保护范围,对砗磲及其制品,从海上采挖捕捞到市场交易直至物流运输,作了全面禁止性规定。制定了《海南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加强源头防控,规范排放检测,强化防治违法责任。修订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

护与开发管理规定》,将海岸带范围内的部分陆地和部分海域依法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并提出严格管控要求,设立巡查制度。修订了《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完善环保基本制度,体现国家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新要求,加强污染防治措施,倡导绿色发展,突出生态建设。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2017年11月海南省五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议》。一系列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方面法规的颁布实施,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法制建设,保护海南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和资源合理利用构筑起一道道法制屏障。 二、切实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扎实推动法律法规制度正确有效贯彻实施,努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 先后组织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及《海南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与保护规定》等8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为提高执法检查实效,在检查前组织开展相应的调研和暗访工作,并将实地调研和暗访中发现的问题及征集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找出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同时,还在有关媒体和网站上发布执法检查公告,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和建议,避免了执法检查出现“灯下黑”的情况,使执法检查真正做到坚持问题导向,达到推动问题解决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监督工作实效。

民间艺术及其保护体系探究

民间艺术及其保护体系探究 一(一)民间文学艺术的界定 民间文学艺术在很多受保护的国家中,亦被称作“民间文学艺术作品”(worksoffolklore)①;而在另一些国家的法律中,如贝宁、印度尼西亚、肯尼亚、摩洛哥、突尼斯等,则只是简单地称作“民间文艺”(folklore);个别国家使用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最合适的术语“民间文学艺术表达”(expres- sionsoffolklore)。我国著作权法采纳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一词,英译时作“expressionsoffolklore”。 诸多国际性或地区性条约对民间文学艺术及其相关概念给予了详略程度不同的定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协助下,1976年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的突尼斯版权示范法第18条规定,民间文学艺术是“在本国境内由被认定为该国国民的作者或种族集体创作,经世代流传而构成传统文化遗产基本成分之一的一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982年的《保护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免被滥用国内立法示范法条》(以下简称《示范法条》)中则规定,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形式是“由传统艺术遗产的特有因素构成的,由一国的某居民团体(或反映该团体的传统艺术发展的个人)所发展和保持的产品”。此处使用了产品一词而非一贯的“作品”,似乎也表明了示范法并不把对文学艺术的保护局限于版权法,而有其他多种途径得以实现保护。 1989年11月15日,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中,给民间创作下的定义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2]。 非洲知识产权组织1977年颁布的《班吉协定》附件7第46条规定,受版权保护的民间文学是指“一切由非洲的居民团体所创作的,构成非洲文化遗产基础的代代相传的文学、艺术、科学、宗教、技术等领域的传统表现形式与产品”。这一定义的涵盖面相当广泛,不能被一种保护方式所容纳。伯尔尼公约第15条(4) (a)款规定:“对作者的身份不明但有充分理由假定该作者是本同盟某一成员国国民的未出版作品,该国法律得指定主管当局代表该作者并有权维护和行使作者在本同盟成员国内之权利。”本条款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采用了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一般意义,但增加了作者身份不详(匿名作品)的区分因素;二是将已出版的作品及无法断定其是否来源于某成员国的作品均排除在外;三是它事实上是对无法断定作者的作品的补充性或临时性保护。该条款被一些人认为是伯尔尼关于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的依据,但显然匿名作品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内涵上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它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意义最多也只能是为民间文学艺术起源国规定了依法指定保护者的权利[3]。 许多主张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国家并没有给予其具体的定义,如智利、加纳、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和突尼斯等国,最多也就是说明它包括共同的民族遗产;澳大利亚曾在一个研究调查报告中将民间文学艺术定义为“以土著人的音乐、舞蹈、工艺品、雕塑、绘画、戏剧和文学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土著人的传统、礼仪、风俗和信仰。”这个列举中涵盖了较广的范围;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但也没有对民间文学艺术给予明确定义。从国内学术界的普遍讨论来看,普遍都采纳“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表述方式,且多数认为它是由社会群体创作,并在世代相传中不断修改、加工,反映该群体生活历史、风俗习惯、自然环境、心理特征的文学和艺术形式[4]。当然也有认为“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表述是不够准确的,而应该称为“民俗表达”,也就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群体意识的原生态[5]。也有人主张“民族民间文化”的提法,认为是由某一特定民族或一定区域的人群世代相传,留存于民间的,反映该民族或该区域人群历史渊源、生活习俗、心理特征及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群体特征、宗教信仰等诸多内容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总和[6]。 上述对民间文学艺术所提及的几种定义中,可以发现定义广狭不同所呈现的问题。首先称谓的不同,容易导致人们认识的不同:“民间文学艺术产品”容易使人联想到其他实物性的并非属于真正意义的民间文学艺术类的物质产品;而“传统民间文化”和“民间文学艺术”之间就可构成一种上位和下位概念的关系;“民俗文化”也似乎是更广范围内的内容。其次给予明确定义与非明确定义均具有其自身矛盾性:前者容易遗漏应纳入保护范围的部分客体,后者却又略显模糊而说服力不足。但可以发现无论何种概括,都不乏涉及到创作的群体性、传统性或民族性和文学艺术性这些共同的字眼及特点。概念的界定不同,导致划定的范围不同,涉及到的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客体就不同,进一步就此提出的保护措施和方案就不同,民间文学艺术所受到的保护程度和状况就大不一致。笔者以为,在概念的界定难以形成公认一致的认识时,采取具体的列举方式应有助于矫正和补充抽象概念的不足。(二)民间文学艺术的范围

浅谈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

浅谈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 摘要:传统手工艺在人类代代相传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手工文化,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工业文明、科技进步带来了传统手工艺的日趋式微,但是作为一种活态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是有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 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手工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心手相连的艺术,体现了人类在生活中对自然发现与利用的聪明才智。每一种手工艺的产生与发展,乃至消亡都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在工业、电子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众多民间手工技艺的生存状态亟待保护与传承。 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首先是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在此过程中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其次是对传统手工技艺中包含的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是历经了无数劳动者的磨炼之后的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守住传统文化,才能守住民族之根,才能无愧于祖先和子孙。 1、传统手工艺与传承人 传统民间手工技艺掌握在手工制造者手中,他们是手工文化的创作者,然而辉煌的手工艺术历史并不曾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农耕社会的手工技艺五花八门,手艺人层出不穷,这是当时社会对手工艺品和手艺人的需求。从事手艺的人员因为技艺的娴熟和辛劳也能获得乡野四邻的重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这些对农民而言是值得羡慕的事情。千般技能在辛劳勤奋与智慧中代代相传,但靠手艺谋生活始终是手艺人从艺的最基本的想法。所以在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中,要关注手工艺人的生活状况,当手中技艺能够为艺人和家人带来生活的保障时,才可能有人从事手工技艺劳动。 传统手工技艺与社会的发展阶段相关联,在现代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技艺艰难固守自己的阵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传统手工文化情感的逐渐淡漠,手工制作的物品和它的制作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不能充分体现手工艺者的价值。传统手工技艺与传统手工艺品与飞速变化的社会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远。然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一度被遗弃的宝贵资源又被再次关注,这是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不断提高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传统手工艺给现代人类更多的启示,对于陶冶民众的思想情操、丰富民众的艺术文化修养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面对日趋式微的众多民间艺术及其制作工艺,需要我们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2、传统手工艺传承人保护 2.1 传承人保护 传统民间手工技艺的传承依靠口传心授师徒相承,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最关键因素,传承人所掌握的技能中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需要传承人的积极参与。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由谁来“传”?又由谁来“承”?传人逐渐在老去,而现代日新月异的工业文明和日益膨胀的物质生活将“承”推向了一个尴尬、艰难的困境之中。假如说手工制作让手工制作者生活富裕,并且有着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那“承”艺将是一件相对容易实现的事情。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今天真正的手工艺人依然没有生活富裕,也没有获

tr石梅湾威斯汀度假酒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石梅湾威斯汀度假酒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总则 1.1、项目由来 石梅湾旅游度假区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东南海滨,占地面积1200hm2。海南省政府1992年正式确认石梅湾旅游度假区为海南省五大旅游目的地,1993年海南省政府在《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中进一步将石梅湾确定为海南省旅游中心系统之一。世界旅游组织于2000年进行的海南旅游研究中再次肯定了石梅湾旅游中心地位。海南华润石梅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于2003年6月完成《石梅湾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修订方案,于2004年1月获得海南省政府审批通过。2004年9月完成《石梅湾海洋旅游规划》,2005年6月完成《石梅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设施)》,2005年9月完成《石梅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石梅湾威斯汀度假酒店项目选址为石梅湾28号地块,用地性质为C25-宾馆酒店用地,项目选址符合石梅湾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项目拟建1栋酒店主楼、40栋单体建筑、7座度假公寓,主要设施包括:宴会厅,3个餐厅,3个酒吧/咖啡厅,水疗中心,健康俱乐部,儿童俱乐部,室内外泳池等。本工程总用地108120.116m2,总建筑面积 42327.38 m2。 本建设项目已先施工,后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违反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属于违规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

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

10.1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 普兰店三十八中学杜晓东 教学目标: 1.知识: ⑴了解海南岛的区位条件和资源条件,理解我国开发海岛和海域的重要意义。 ⑵理解海南岛区位条件的变化、丰富的资源条件对海南岛开发的意义。 2.技能:利用海南岛有关的位置分布图、自然条件图表资料,分析海南岛开发中的有利和 不利条件,并从中掌握海岛和海域开发中应考虑的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我国海岛和海域开发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 可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海南岛开发的区位优势、热带资源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 教学难点:我国海岛和海域开发中的海洋权益,海南岛区位条件的变化。 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钓鱼岛风波谈起 [讲解] 钓鱼岛是海洋中一个孤岛,从海岸基线向四周延伸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拥有总计面积大约125600平方海里也就是42.5万平方千米海域的海洋资源管辖权,相当于12个海南岛的面积。 引言:我国是个海洋大国,岛屿面积约8.6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请同学们看绪言回答,为什么要开发海岛和海域资源?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海岛的资金和科技投入,从解决交通、能源和淡水供应等着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海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讲解] 为了加快海南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1988年,全国人大审议批准成立海南省,并划定海南岛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这以后,海南岛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引导阅读图10.2] 分析海南岛迅速发展的经济 1.产业结构的变化 2.工、农、贸、旅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 1987年:经济以农业为主(占一半) 1999年: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服务业比重增长迅速、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变化不大。 [过渡]为什么海南岛国民经济会如此快速发展呢?主要是依托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 一、地理区位优势 填图:琼州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雷州半岛,东南亚及邻国,港澳、台湾珠江三角洲 画航线:向东经台湾海峡到日本,向西经马六甲海峡到南亚、西亚、非洲。 通过填图,思考回答:海南岛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怎样的区位优势?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总结回答: 1.海陆区位:南部大岛,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 意义:大西南出海的前沿;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2.经济区位: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珠江三角洲,外邻东南亚。 意义:既有经济腹地的依托,又受到经济发达区的辐射和带动,便于内引外联,发展

关于进一步加强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和发展工作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加强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和发展工作的建 议 关于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和发展工作,区委和区政府在《关于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若干决定》(仑委发[2005]50号文件)中已提出了有关决定,文件指出:“结合本区实际,加强文化、文件保护,建设有特色的保护体系”,“依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发掘、创新一批民俗民间艺术活动,切实做好优秀民俗民间文化的普查、规划、抢救、传承和利用工作,使我区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体系,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基本实现民俗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法制化。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文化创作活动营造平等竞争环境,保护和推动民间职业艺术团体的发展,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很令人振奋,而且区文化体育局已有了初步的方案并准备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付之实施,我主要结合基层实际谈一点具体建议。 一、我区目前传统民间文艺情况及发展缓慢甚至衰退的原因 区文化体育局曾对我区目前尚存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对全区包括造趺、龙灯、马灯、舞龙、舞狮、鼓阁、高跷、秧歌、锣鼓、剪纸、唱新闻等29种现存的传统民间文艺进行了归类说明,如果把梅山的农民武术算上,便满30种了。我区的传统民间文艺主要分布于各乡镇街道和农村,其中以东部乡镇街道最为集中。这些传统民间文艺有许多是很有地方特色性的,如大碶的唱新闻在全宁波市是唯此一家,柴桥和梅山的造趺以是否带唱形成不同风格,梅山的舞龙和舞狮名声已逾宁波范围等。关于这些传统民间文艺的发展问题,近几十年来,除个别如秧歌有所发展外,许多传统民间文艺衰退了,有的甚至绝迹了。 传统民间文艺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许多传统艺术难以形成有较大市场需求的产业,从事艺术表演者不可能专以表演为业,传统民间文艺表演因而后继乏人。如梅山的造趺,表演时每组得有三人,一大人肩上站立妆扮过的小孩进行表演,有说有唱有舞,旁边必须得有人做修饰性保护,这样使得组织表演需很多人,而梅山许多人都外出打工赚钱去了,小孩又得把精力放在学业上;高跷被人们认为是危险性的活动,没有精心的组织一般不被提倡等等。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与影星歌星等一些“星星”们相比,我们的民间艺人很难得到精神上的鼓励。评比文化方面的先进,很少有来自农村的传统民间艺人;大型活动的艺术表演,传统民间艺术参与机率小得可怜;我们的影视媒体热衷于播放现代歌舞,很少有传统民间艺术上镜,看到时也仅是一个小片段的新闻节目等等,这让传统民间艺人有一种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之感。三是许多传统民间文艺需要经常性的练习和培训,而组织工作往往是自发的,受经费、精力等不足之影响,这些艺术难以改进和发展。当然还有其它的原因,这里也不赘述了。 二、保护和发展传统民间文艺的理由 第一,这是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我们在农村调查时,农民首先会为他们

我眼中的非遗――传统手工艺5.1

“我眼中的非遗”——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手工艺技能,是指人民群众为了满足物质精神需要和审美要求,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进行人工造物所用技能的总称,包括器具制作、民居建筑、陶瓷、织染、金属工艺、造纸、印刷、酿造等传统手工技艺。 我国传统手工艺品繁多种类,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实用类手工艺、欣赏类手工艺、宗教祭祀类手工艺。按产品分类,可分为陶瓷手工艺、金属加工手工艺、纺织印染手工艺、挑花刺绣服饰缝制手工艺、金银首饰加工手工艺、皮革和毛皮加工手工艺、竹藤棕草编织手工艺、木器制作、雕刻及建筑装饰手工艺、制浆造纸手工艺、民族民间乐器制作手工艺、儿童玩具手工艺、烟花爆竹手工艺、工艺画制作手工艺及书画装裱手工艺等。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丰藏宝库。 传统手工艺品在内容和形式上保护着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主要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以实用为主,注重功能,同时力求美观,把功能和审美要求完善地结合起来。如陶器、木器、竹藤编织,都是群众的生活用品,同时又都作了艺术加工,达到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二是大多数手工艺品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如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铜锡资源、竹木藤草资源、棉麻毛资源、大理石资源进行艺术加工,使天然资源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三是以手工劳动为主,家庭副业为主,其技艺的传承以家庭世代相传为主,这就使各种手工艺及其产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因人因艺而异的独特风格。 四是每个民族都有代表本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也就是说,在一个民族的手工艺品中,不仅透析着这个民族的艺术天赋和审美力,还可以从中断定,在

我国海岛的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我国海岛的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island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 6 月

我国海岛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在我国辽阔的海域中有数以万计的海岛,海岛以其迷人的风景,独特的环境,奇异的生态和战略的重要吸引着人们的眼光,海岛更是壮大海洋经济、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依托。然而,过去的20年间,中国沿海地区加速“填海造地”,导致很多岛屿消失,其速度令人震惊。随着中国旅游业,生态产业,学术研究,国际关系和人居环境需求和压力的增大,海岛的保护也显得越来越重要。2010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加强海洋保护与管理、规范海岛开发利用秩序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正式施行,如何真正充分发挥海岛资源优势、实现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海岛经济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青岛开发区海岛开发与保护研究此问题,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海岛生态修复经验研究我国海岛保护具体措施,以实现海岛资源合理利用,海岛环境效益与海岛经济发展相结合,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岛开发与保护;海岛保护法;可持续发展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island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the vast sea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islands, the islands for its fascinating scenery and unique environmental, bizarre ecological and strategy important to draw on the people of vision, the islands is growing, the developing space Marine economy of important rely on. However, over the past 20 years, China's coastal areas to accelerate the "reclamation", leading to many islands disappear, its speed is appalling. With China's tourism, ecological industry, academic research,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living environment demand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pressure, the protection of the islan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On March 1, 2010, our country the first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regulating the order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sland law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island protection law enforcement official,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the island,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sland resources and isl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 this article from Qingdao development zone island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studying the problem, based on this, the reference: ecological repair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in concret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island,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easonable use island resources, the islands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isl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Island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Islands status quo environ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海南槟榔加工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试行

《海南省槟榔加工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目录 1 项目背景 (1) 2 行业概况 (3) 3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24) 4 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26) 5 国内外相关标准 (28) 6 标准内容结构 (33) 7 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34) 8 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51)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81号),标志着我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正式启动。2018年,原环境保护部发布《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8号),进一步夯实了排污许可制的法律基础。 2017年11月30日修订的《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本省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排污许可证。排污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省排污许可证的有关规定。《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同样规定了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取得排污许可证,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并保持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使用。 2017年12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槟榔加工行业污染防治意见》(琼府办〔2017〕203号),明确要全面禁止槟榔土法熏烤、加强槟榔加工行业环境监管、加强标准化建设等相关意见。意见中表明各责任单位需结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建立健全我省槟榔加工行业污染源档案。加强槟榔加工行业污染源监管,严格执行槟榔加工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2018年1月海南省发布了《槟榔加工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46/455-2018),该标准规定了槟榔初加工和深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监控要求和固废管理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 为建立槟榔加工业排污许可证管理体系,加强对槟榔加工行业的环保管理,受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委托,该由墣锦环境工程(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墣锦环境”)承担编制槟榔加工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的工作。 1.2工作过程 2019年该项目立项后,墣锦环境与2019年2月26日-3月1日进行了前期资料收集和汇编工作,收集包括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食品、环保等)、相关部

论我国民间艺术的保护

论我国民间艺术的保护 摘要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因此我过存在大量丰富的民间艺术。民间文学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既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所来源群体的自我表达方式和文化象征。与其他作品不同,民间文学艺术是由一个或几个民族或种族等群体集体创作,经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具有主体的群体性、时间的延续性、形式的多样性、浓厚的地域性、保护的交叉性等特征,因此,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模式具有其独特之处。但是我国滥用民间艺术的情形也比比皆是。因此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研究对保护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其迫切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丰富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也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字:民间艺术滥用法律保护

一、民间艺术作品保护的现状 目前知识产权制度已成为一种全球通行的、成熟的法律制度,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所正面临着且无法回避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冲突所带来的困扰。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首先发端于发展中国家的要求,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学和艺术形式,本可以依靠这些原滋原味的文化创造很多财富,却因科技力量将为落后而无力支配和利用这些民间艺术资源。而大量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悠久的历史,它们以采风为名进入发展中国家,采集资源,利用他们手中的掌握的先进技术进行拍摄,制作影视剧作品等,最终借助大众媒体向公众进行传播,赚取大量财富。在此过程中,商业利益的追逐者大多根据自己的好恶进行改造,由此,发展中国家的大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被发达国家的经营者无偿取材,并且破坏其本来面目,严重损坏其民族特性。举例来看,1998年6月在美国首映的动画片《花木兰》就是无偿取材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木兰辞》,赚取了无数票房。然而,美国的《花木兰》主要表现的是爱情,把国家放到其次,强调的是个人,这与美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分不开。中国的《花木兰》是赞扬女子也能像男儿一样,驰骋沙场,保家卫国的。强调的是男女平等,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这是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反映。中国和美国《花木兰》的不同从根本上说是两国在政治文化方面差异的反映。这不能不说也是文化侵略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从民族的价值观发展来讲,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形势异常严峻。 目前为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版权法或地区性版权条约中,明文规定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仍未承认其有著作权,这些国家并不是在一切法规中完全排除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而对其是否提供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与贸易有关。 二、民间艺术保护的独特性 首先,一般著作权主体较易确定,其权利归属于某一个人或确定的某一组织,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虽开始时可能为某一个人创造,但到现代往往为一个地区的广大群体世世代代所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