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质量检测人民版选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质量检测(九)戊戌变法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谁识书生能报图,晚清人物属康梁。”这句诗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 )
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
C.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
解析:选C 依据材料判断,这次思想政治运动是维新变法运动,故此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C项。
2.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 B.顽固势力势单力孤
C.维新变法已深入民心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解析:选A 维新变法时中国民族危机的确日益加深,但是材料的主旨并不是民族危机方面的问题,维新变法时顽固势力仍然非常强大,维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谈不上已深入民心,“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是在强调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3.康有为曾说:“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下列对其“变法”含义解读较准确的是( ) A.改革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技术
C.开办近代工厂 D.推翻清朝统治
解析:选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所以题干中康有为所提出的“变法”应当是改革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
4.戊戌新政中,切中时弊、震动巨大的措施主要是( )
A.裁汰冗员,废除特权 B.改革财政,编制预算
C.设立议院,召开国会 D.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解析:选A 注意试题的限制条件是“戊戌新政中”和“切中时弊”,符合这两项的只
有A项。
5.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廖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 )
①改定律例,裁撤冗员②修筑铁路,开采矿产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④裁汰绿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及分析能力。②的措施对于守旧势力来说,并没有触动他们的利益,至少对他们没有坏处,而①③④均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6.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
A.创办西式学堂
B.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
C.派人赴日留学
D.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解析:选B A、C两项是文化教育措施,D项是政治措施,打击了守旧势力。B项是经济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7.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导致慈禧这一做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的权威
B.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统治的基础
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
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
解析:选B 本题实际上考查了慈禧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戊戌变法触及到封建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损害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所以他们发动了戊戌政变。
8.从近代化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解析:选C 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对近代化含义的理解。A项是当时的积极影响,B项是辛亥革命带来的影响,D项表述与本题不符。
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梁启超全集》中记载:“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
之制。书达于都察院,都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1)文中提到的是什么事件?它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7分)
(2)参加会试的举人对此次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这对戊戌变法运动有何影响?(8分)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中“联合举人百余人……上书”可判断文中提到的事件是公车上书。其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注意抓住材料中“嫉之如不共……之仇”,及“百余人”“将及万人”“与八股性命相依”等信息,说明参加会试的人分为支持的少数人和反对的多数人两部分。
答案:(1)事件:公车上书。直接原因:日本逼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标志着维新变法由一种思潮变成政治运动。
(2)态度及其原因:一部分人支持,因为他们认识到变法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大多数人反对,因为废除科举将损害到他们的个人利益。影响:这说明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它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西各国,咸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9分)
(2)材料三的观点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概括异同点,原因应考虑经济因素。第(2)问考虑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一面来回答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答案:(1)同:设议院,行君民共体;异:后者还主张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环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