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总结课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章节需要复习的知识点包括四个: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复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本章复习内容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例如“声与信息”“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的课程理念。教学中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加强对生活中的科学和技术理解,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方法:

本节课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科学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声音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立志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品质。

一、设计意图

本章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呈现与展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定性观察、简易实验、小制作等。

2.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和呈现顺序做了适当调整。

3.强化过程,强化概念,着眼于用逐渐渗透的方式使学生领悟概念的形成及内涵

4.关心科技发展,拓宽学生视野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复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2.借助生活经验复习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3.尝试根据声音的特征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倡导利用常见物品设计、制作简易乐器。会用不同的方法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

4.了解控制噪声的途径,培养防治声污染的环保意识,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5.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3.能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音色和发声体材料结构的关系。

4.噪声的防治。

四、教具和学具:教学课件,玻璃瓶,水,小木棒,“声音”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欣赏了一段非常美妙的一段音乐。有同学知道这首曲子的主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我们今天就来复习与声现象有关的知识。

(二)复习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声速的大小和介质、温度有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

2.声音的特征: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发声体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问题分析:

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情况有什么关系,某同学找来八个相同的玻璃瓶,如图所示。往玻璃瓶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并做了仔细的探究.

问题1:当他用小木棒敲击玻璃瓶身时,听到八个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也有高有低。音调的高低顺序是怎样的?解释原因。

问题2:当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听到八个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有高有低。音调的高低顺序是怎样的?解释原因。

3.声的利用

(1)声作为一种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2)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

(3)次声波传播的距离很远。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强烈。

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人们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0 dB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

(3)控制噪声可以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三个方面着手。

问题分析:

刚才我们欣赏的音乐有可能会成为其他班级的课堂的噪声,我想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欣赏音乐,可以怎么做呢?

为什么用耳机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耳朵距离声源更近,增大响度。海绵(柔软的橡胶)能很好地与耳朵密和,减小声音的

分散,这种耳机还能更好的排除外界声音的干扰。

很多同学喜欢用耳机,声音效果好,而且多潮啊!那我们在走路时,骑车时,都要抢时间学英语,听音乐吗?

听不到周围的声音,不能从这些声音中得到信息,不能及时反应保护自己。

除此之外,耳机的音量应当调低,他们的声音过大正是导致年轻人失聪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调查显示经常戴耳机还会造成一些全身性的不适,如头晕脑涨、恶心不适等。长此以往,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减慢、记忆力减退,甚至有烦躁不安、缺乏耐心等异常心理和情绪反应。

因此,当你想戴耳机听音乐或英语时,最好:1.选用优质的耳机;2.尽量把声音调至40~60分贝(一般谈话声或略小),以免过分剌激耳朵,损害听力;3.每听半小时,取下耳机休息一会儿;4.骑车、乘车、走路时不要戴耳机听音乐,以免发生意外。

(三)小结

我们通过以上五个活动将《声现象》这一章的主要内容都复习了一下,我发现同学们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不错,声音对我们的生活实在是太重要了!正是因为我们能听到声音,周围的世界变得美妙起来。对于下面这位先生来说,声音带来的信息就更加多姿多彩了!

视频:聆听色彩

同学们明白这个机器是怎样工作的吗?首先,每种颜色都对应一种音频信号,电子眼能将识别出的色彩转换成音频信号,再通过骨传导,Neil 先生就能听到360种色彩!现在Neil 先生欣赏毕加索的画作就如同聆听交响乐!

用科学装备我们的大脑,用科技装备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有趣!(四)布置作业

请大家完成学案上的小练习,巩固声现象知识。

六、板书设计

声现象复习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3.声的利用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七、教学思考

本节课按照开放、高效的思路设计,尽量让学生多活动、多回答,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用几种声音引入,与学生一起复习本章内容,让学生设计知识结构,教师点拨其中两个重点,讲解第二重点内容时,让学生观察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再拓展联系乐器音调变化。

在复习知识点较多时,分清重难点,分清主次。对于简单的一掠而过、对于重要的、难理解的概念重点复习,并对学生加以强调。例如对于声音特性的理解从频率、振幅概念的理解到音调、响度和音色都给学生复习,学生对这个难点理解清楚。

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有利条件,增大教学效率,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通过对先进科技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