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对磁粉探伤日常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轮对磁粉探伤日常 作业指导书
轮对磁粉探伤日常作业岗位作业要领
标准化轮对磁粉探伤日常作业岗位安全风险提示
1. 轮对探伤部位除锈除垢不彻底导致裂纹漏探。 2. 磁悬液浓度不符合标准导致轮对裂纹漏探。 3. 充磁电流不符合要求导致轮对裂纹漏探。
类别:段修 系统:走行装置 部件:轮对
轮对磁粉机探伤日常作业指导书
作业程序及标准
第 15 页 共 19 页
作业图示
24 测量剩磁
磁强计
车轴退磁后,应使用磁强计检查退磁效 果。在距探伤机 4m 远处,用磁强计在车轴 两端的中心孔附近测量,剩磁应符合如下规 定:剩磁值≤0.7mT(7Gs)。
若有磁痕产生,经比较后,对缺陷磁痕 存在疑问时,应退磁并抹除存在的缺陷磁 25 重新磁化 标记笔、钢板尺 痕,重新磁化(复合或单向)后再次观察, 轮对二次探伤不能是同一工作者。
统一保管,保存时间为 5 年。
图 13
轮对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序号 作业项目
检查外观 17
清洁
工具及材料 待探轮对
作业程序及标准
按照工件不洁不探的要求对工件进行 检查:
1、检查车轴外露部分时须露出基本金 属面,并擦拭干净,不应有油污、锈蚀、毛 刺和纤维等杂物;
2、检查车辆颠覆或脱轨事故卸下轮对 的车轴外露部位须露出基本金属面,并擦拭 干净,不应有油污、锈蚀、毛刺和纤维等杂 物;
100ml
第 6 页 共 19 页
待磁悬液充分搅拌均匀后,用长颈沉淀
管从喷嘴口接取 100ml 静置沉淀 30~35min
后测量其浓度,浓度范围
0.2ml~0.6ml/100ml。
图6
操作台、防护眼
按上料键,然后将样板轮对推入探伤
9 校前准备

机。
图7
轮对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序号 作业项目 工具及材料
是否合格
荧光磁粉
荧光磁粉应具备入库检验合格证,磁粉 应用符合要求厂家生产的产品,其磁粉粒度 为小于 320 目,磁粉悬浮性须达到 200mm 以上,磁吸附性应能完全被吸附。荧光磁粉 保质期为一年,在保质期内发现磁粉出现受 潮结块、变质等影响磁粉使用性能的现象 时,禁止使用。
第 4 页 共 19 页
作业图示
8
泡剂、防腐剂和
度的测定
检记录备注栏内。
防锈剂、PH 试
推荐配制比例为:


1L
分散剂
5g/L
消泡剂
2g/L~5g/L
防腐剂
15g/L
防锈剂
15g/L
荧光磁粉
1g/L~5g/L
防锈剂
防腐剂
消泡剂
分散剂
轮对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序号 作业项目 工具及材料
作业程序及标准
作业图示
水基磁悬液
pH 值为 7~9
图4 图5
轮对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序号 作业项目 工具及材料
作业程序及标准
第 5 页 共 19 页
作业图示
荧光磁悬液载体采用水基时,按产品说
明书添加荧光磁粉、分散剂、消泡剂和防锈
剂。应按规定比例添加合格的分散剂、消泡
长颈沉淀管、天
剂、防腐剂和防锈剂,更换周期不应超过 1
平、分散剂、消
磁悬液浓
个月,更换磁悬液后需将配置比例填写在日
工具及材料
作业程序及标准
5、检查分体式制动盘半盘螺栓连接处 盘体外圆面须露出基本金属面,并擦拭干 净,不应有油污、锈蚀、毛刺和纤维等杂物。
“五字作业法”之“洁”:探伤前仔细 检查清洁情况,保证探伤部位无油迹、污物、 锈迹、异物等,防止因清不良影响检测结果。
第 12 页 共 19 页
作业图示
图 14
探伤机、待探伤
车轴
制动盘
图1
2 参加人员
每班开工时,应首先进行日常性能校 验,由探伤工、探伤工长、质量检查员、验 收员和设备维修工共同参加,若投入使用后 发生故障则需重新进行日常校验。
轮对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序号 作业项目 工具及材料
作业程序及标准
作业环境 3
要求
探伤作业应在独立的工作场地进行,探 伤工作场地应整洁明亮,照度适中,通风良 好,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10℃~30℃范围内; 探伤工作场地应远离潮湿、粉尘场所;探伤 设备所用的电源,应与大型机械、动力电源 线分开并单独接线;应与超声探伤工作场地 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互相干扰。
磁悬液
图 16
图 17
轮对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序号 作业项目 工具及材料
作业程序及标准
第 14 页 共 19 页
作业图示
同时观察磁化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周向输入电压
观察电流
磁化时间 2s~3s,磁化的同时喷洒磁悬液,
21 表显示
操作台,电流表 磁化结束前停止喷洒磁悬液,再磁化 2 次~3
次,每次磁化时间 0.5s~1s。
图8
轮对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序号 作业项目 工具及材料
作业程序及标准
第 8 页 共 19 页
作业图示
喷洒磁悬 11

操作台
闭合线圈,转动轮对,然后进行自动喷
液,荧光磁悬液应均匀、缓流、全面覆盖探
伤部位。
线圈
荧光磁悬液
图9
12 充磁
操作台
电极夹紧,夹紧时须保证电极与车轴端 面清洁、无锈蚀,并且可靠接触,防止打火 现象发生。
轮对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序号 作业项目 工具及材料
作业程序及标准
1 适用范围
轮座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最高运行速度不 大于 160km/h 的铁路客车轮对段(A2、A3) 修时,对轮对、车轴的外露部分、制动盘毂、 制动盘联接处、盘体外圆面和车轮表面施行 车轮 磁粉探伤检查。
第 1 页 共 19 页
作业图示
作业程序及标准
关闭门帘,使用紫外线辐照计、白光照
度计测量工件表面探伤区域紫外线照度与
白光照度,紫外线照度值≥800μw/㎝²,白
光照度值≤20lx,若紫光照度不足,则探伤
作业时需用紫光辅助灯进行辅助观察。照度
计检定报告与照度计放置在工位上,开工测
紫外线辐照计、 量照度值时,应根据报告中的照度值修正,
3、检查车轮的轮毂、辐板全表面须露 出基本金属面,并擦拭干净,不应有油污、 锈蚀、毛刺和纤维等杂物;
4、检查制动盘毂外露部分(制动盘摩 擦环退卸后为制动盘毂全表面)须露出基本 金属面,并擦拭干净,不应有油污、锈蚀、 毛刺和纤维等杂物;
第 11 页 共 19 页
作业图示
轮对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序号 作业项目
26 记录磁痕
标记笔
在检查过程中确认缺陷痕迹时,应使用 标记笔画出缺陷痕迹位置,并详细记录缺陷 痕迹的位置、方向和尺寸大小。
图 19 图 20
轮对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序号 作业项目 工具及材料
作业程序及标准
对车轴缺陷痕迹进行分析,车轴表面纵
向发纹允许存在的限度如下:
(1) 轴颈:单条发纹长度≤6mm,所有
检查样板
维及灰尘的车轴中央部位、轴颈根部、车轮
样板轮对、
轮对试片
内侧辐板上部及制动盘联接处,粘贴试片
6
A1-15/50 型标
粘贴是否
时,试片刻槽面应与实物表面密贴,“+”型
准试片
符合标准
刻槽应有一条刻线与工件轴线平行,试片粘
贴后应平整、牢固,如用胶带纸粘贴,胶带
纸不应遮盖试片的刻槽部位。
检查荧光 7 磁粉质量
按工艺标准调试探伤机,确保将相应试片显
示清晰,保证设备状态良好。
图 12
轮对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序号 作业项目 工具及材料
作业程序及标准
第 10 页 共 19 页
作业图示
15 测量剩磁
磁强计
退磁后,将样板轮对退出至探伤机 4m 远处测量剩磁,用磁强计在车轴两端的中心 孔附近进行测量,剩磁值≤0.7mT(7Gs)。
适用车型: 22B、25B、25G、25K、25T
作业人员: 3000 型荧光磁粉探伤机操作工 1 名
作业时间: 10 分钟/条 每班作业时间 8 小时
工装工具: 1. 3000 型荧光磁粉探伤机;
作业材料: 1. 荧光磁粉、分散剂、消泡剂、防腐剂和防锈剂;
2. 紫外线辐照计、紫光辅助灯、白光照度计、磁强计 ;
电极
图 10
轮对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序号 作业项目 工具及材料
作业程序及标准
对轮对进行充磁,同时观察磁化电流表
周向输入电压
电流,周向磁化电流值范围 1800~2600 安,
观察电流
纵向磁化电流值范围 1000~2400 安,磁化时
13
操作台、电流表
表显示
间 2s~3s,磁化的同时喷洒磁悬液,磁化结
发纹总长度≤50mm;
(2) 轴肩:不允许存在发纹;
(3) 防尘板座:单条发纹长度≤10mm,
长度为 5mm~10mm 的发纹总长度≤50mm;
车轴缺磁
(4) 轮座:单条发纹长度≤10mm,长度
27
钢板尺、卡尺
痕陷分析
在 5mm~10mm 的发纹总长度≤100mm;
(5) 轴身:单条发纹长度≤10mm,任意
周向指示
束前停止喷洒磁悬液,再磁化 2 次~3 次,
每次磁化时间 0.5s~1s。
作业图示 图 11
第 9 页 共 19 页
周向磁化电流 纵向指示
检查 A1-15/50 型标准试片显示。复合
磁化时,试片“○”型刻槽和“+”型刻槽
检查试片 A1-15/50 型标 磁痕应清晰显示。
14
显示
准试片
“五字作业法”之“校”:每天工作前
校验完毕后,由探伤工填写《铁路客车
轮轴磁粉探伤机性能校验与检查记录表》
(车统-53K20)[附件 1],填写应字迹清晰、
干净整齐、不错不漏,参加校验人员应确认
填写记录 记录笔、相关探
16
校验记录内容并盖章。校验不合格的设备必
并保存
伤记录本
须查明故障原因,待处理完毕后重新校验方
可开工。校验记录应按月装订成册,由车间
2. 防护眼镜;
3. A1-15/50 型标准试片;
3. 橡胶手套、白布手套。
4. 长颈沉淀管、天平;
5. 记录笔。
参考资料: 《铁路客车轮对和滚动轴承轴箱组装及检修规则》 铁运〔2013〕191 号
安全防护及注意事项: 警告 ——探伤作业时必须戴防护眼镜,防止磁悬液飞溅入眼睛;
注意 ——探伤时必须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防止漏探。 作业环境与作业位置:轮轴探伤间 质检组必抽检项目: 必查:轮对班开、完工日常校验。 抽查:探伤标记;每日上午对首条轮对复探,下午随机复探一条轮对。
第 2 页 共 19 页
作业图示
检查设备各部动作是否灵活,查看设备 周向输入电压
电压表、电流
4 检查设备
上电压表、电流表(或磁动势表)、风压表
表、风压表
检定不过期。
周向指示
图2
周向磁化电流 纵向指示
轮对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序号 作业项目 工具及材料
作业程序及标准
第 3 页 共 19 页
作业图示
紫外线辐照计、
300mm 长 度 内 周 向 全 表 面 上 , 长 度 在
5mm~10mm 的发纹总长度≤40mm。
(6)盘座:纵向单条发纹长度≤10mm,
长度在 5mm~10mm 的发纹总长度 100mm。
“五字作业法”之“比”:发现有疑似
缺陷显示,按标准逐一对比,对磁痕显示做
第 16 页 共 19 页
作Hale Waihona Puke Baidu图示
图 21
轮对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序号 作业项目 工具及材料
作业程序及标准
到定性、定位、定量。
车轮缺陷 28
磁痕分析
钢板尺
对车轮缺陷痕迹进行分析,车轮轮毂不 允许存在裂纹;车轮辐板孔裂纹长度不允许 超过 5mm,且必须消除;车轮辐板不允许存 在裂纹。
制动盘和 29 盘毂缺陷
痕迹分析
对制动盘和盘毂缺陷痕迹进行分析,制 动盘盘毂不允许存在裂纹;分体制动盘半盘 螺栓联接处盘体外圆面不允许存在裂纹。
周向指示
22 观察磁痕
标记笔
轮对磁化后应及时观察磁痕显示,标出 每个探伤部位转动的“起始”标识,保证转 动 1 周以上,所有探伤部位不漏检。
23 磁痕判断
操作台
若有磁痕产生则进行磁痕分析 ,若轮 对无磁痕显示则进行退磁,然后退出轮对。
图 18
周向磁化电流 纵向指示
轮对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序号 作业项目 工具及材料
按上料键,然后将待探轮对轻推入探伤
18 探前准备
轮对
机,关闭门帘,将线圈闭合夹紧。
图 15
轮对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序号 作业项目 工具及材料
作业程序及标准
第 13 页 共 19 页
作业图示
喷洒磁悬 19

探伤机
转动轮对,然后进行自动喷液,磁悬液 应均匀、缓流、全面覆盖探伤部位。
20 充磁
探伤机
电极夹紧车轴两端,须保证两极与车轴 两端面可靠接触,防止打火现象发生,然后 对轮对进行充磁。
检查量度 紫光辅助灯、白
查看紫外线辐照计、白光照度计和磁强
5 工具
光照度计、磁强 计检定不过期并作用良好,并具有定期检定

报告证书(复印件)。
紫光照度计 紫光辅助灯
白光照度计
磁强计
图3
轮对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序号 作业项目 工具及材料
作业程序及标准
检查样板轮对试片粘贴是否符合标准,
将试片粘贴在已擦拭干净,无锈蚀、油污纤
检查照度
10
白光照度计、紫 用实际值换算。

光辅助灯
换算公式如下:
v≤20 时,u≥800;
20<v≤1670 时,u≥11.637v+567.26,
式中:
u—紫外线辐照度,单位为微瓦每平方
厘米(µW/cm2)
v—白光照度,单位为勒克斯(lx)
第 7 页 共 19 页
作业图示
检测紫光照度 检辅 测白光照度 助 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