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问题(教师版)

平均数问题(教师版)
平均数问题(教师版)

第三章平均数问题

【知识精要】

1、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典例分析】

【例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 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求一箱苹果多少个?一箱桃多少个?

分析与解答:(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

(3)1箱苹果+1箱桃=37×2=74(个)

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3=18(个) 1箱桃有多少个:(74-18)÷2=28(个)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答:一箱苹果46个,一箱桃28个。

【练习一】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例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分析: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92-91.2)×21=16.8(分)16.8÷(91.2-90.5)=24(人)答:这个班男生有24人

【练习一】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3、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已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

【例3】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6后,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6,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分析:原来五个数的和是,18×5=90,改动以后五个数的和是16×5=80,80比90少10,这10是把那个数改为6后少掉的,因此,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6+10=16。18×5-15×5=106+10=16 答: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16。

【练习三】

1、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是

多少?

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是90分。可是,甲在抄分数时,把自己的分错抄成了87分,因此,算得四人的平均分是88分。求甲在这次考试中得了多少分?

3、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一班有几名学生?

【例4】一位同学在期中测验中,除了数学外,其它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已知他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

分析:100分比95分多5分,这5分必须填补到其它几门功课的成绩中去,使其平均分94分变为95分。每门填补95-94=1(分),5里面有5个1,所以其它有5门功课,连数学在内一共考了5+1=6(门)功课。(100-95)÷(95-94)=5(门)5+1=6(门)

答:这位同学一共考了6门功课。

【练习四】

小明前几天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问这是他第几次测验?

1、老师带着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5朵。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了7朵,求有多少个同学在做花?

3、小明前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8分。为了使平均成绩达到92.5分,小明要连续考多少次满分?

【例5】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分析:先求出五个数的和:38×5=190,再求出前三个数的和:27×3=81,后三个数的和:48×3=144。用前三个数的和加上后三个数的和,这样,中间的那个数就算了两次,必然比190多,而多出的部分就是所求的中间一个数。27×3+48×3-38×5=35 答:中间一个数是35。

【练习五】

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如果甲、乙的平均年龄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是多少岁?

2、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是82分,前6人的平均分是83分,后6人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第5人和第6人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3、下图中的○内有五个数A、B、C、D、E,□内的数表示与它相连的所有○中的平均数。求C 是多少?

参考答案

练习一1、(91×3+89×3-95×2)÷2=175(分) 乙丙的和91×3-175=98(分)甲89×3-175=92(分)丁

2、126-40×2=46……甲120-40×2=40……乙(46+40+40×2)÷4=41.5

3、(18+17+19)×2÷2=54……甲、乙、丙的和54-18×2=18……丙54-17×2=20……乙54-19×2=16……甲

练习二1、(152-140)×6÷(160-152)=9(人)

2、(101.5-92.5)×5÷(92.5-85)=6(亩)

3、(8-7)×4=4(元)7-4÷2=5(元)

练习三1、3×3-2×3=34-3=1

2、90×4-88×4=8(分) 87+8=95(分)

3、(98-89)÷(91.7-91.5)=45(人)

练习四1、(100-86)÷(86-84)=7(次) 7+1=8(次)

2、(21-7)÷(7-5)=7(个)

3、(92.5-88)×5÷(100-92.5)=3(次)

练习五1、18×2+25×2-22×3=20(岁)

2、(83×6+80×6-82×10)÷2=79(分)

3、3×3+10×3-7×5=4

(完整版)小学奥数-平均数问题(教师版)(2)

平均数问题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例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解析】(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 (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 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 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 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小试牛刀】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解析】甲113 丁77 【例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解析】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小试牛刀】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解析】9人 【例3】★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同学? 【解析】98分比89分多9分。多算9分就能使全班平均每人的成绩上升91.7-91.5=0.2(分)。9里面包含有几个0.2,五一班就有几名同学。 【小试牛刀】五(1)班有40人,期中数学考试,有2名同学去参加体育比赛而缺考,全班平均分

1、五年级奥数:平均数(教师版)

专题1 平均数 例题: 1、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分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2.小莉读一本小说,第一天读74页,第二天读82页,第三页读71页,第四天读63页,第五页读的页数比这五天中平均每天读的少6页,小莉第五天读多少页? 3.一位同学在期中测验中,除了数学外,其他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已知他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 4.用1、8、8、4四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若干个不同的四位数,所有这些四位数的平均值是多少? 今日作业: 1.小宇与五名同学在一起参加数学竞赛,那五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79分、82分、90分、85分、84分,小宇的成绩比6人的平均成绩高5分。求小宇的数学成绩。 2、小明前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8分,为了使平均成绩达到92.5分,小明要连续考多少次满分?

3、五位裁判员给一名体操运动员评分后,如果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得9.46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得9.66分,这个运动员的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多少? 4.小华爬山,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到达山顶后立即下山,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小华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巩固练习: 1.已知八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44,求其中最小和最大的数。 2、小华期末考试时,语文、数学和音乐三科成绩平均分是96分,英语成绩公布后,四科平均分下降了2分,小华英语成绩是多少分? 3、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七个自然数让小明计算它们的平均数(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小明计算的答数是14.73,老师说:“除最后一位数字外其他都对了。”正确的得数应是多少? 4.有一列数,第一个数是105,第二个数是85,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平均数,那么第19个数的整数部分是几?

小学数学 平均数问题.教师版

教学目标 1.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知识精讲 知识点说明: 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总数量÷ 总份数=平均数(这个可以和行程问题里面的平均速度要区分并联系) 例题精讲 模块一,简单的平均数问题 【例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7厘米,8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平 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 【解析】求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就相当于把4个杯子里的水合在一起,再平均倒入4个杯子里,看 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即为:457846+++÷=()(厘米) .【答案】6 【巩固】小叶子这学期前5次作业的得分分别是95,87,92,100,96.求小叶子这5次作业的平均成 绩?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 【解析】因为本题的“平均成绩=总成绩÷次数”所以先求总成绩,再求平均成绩.即: 958792100965++++÷()4705=÷94=(分). 【答案】94 【巩固】中关村三小有15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他们每分钟跳绳的个数分别为93、94、85、92、86、88、 94、91、88、89、92、86、93、90、89,求每个人平均每分钟跳绳多少个?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 【解析】从他们每人跳绳的个数可以看出,每人跳绳的个数很接近,所以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数90做为基 准数,再找出每个加数与这个基准数的差.大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加数,如93=90+3,3作为加数;小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减数,如87=90-3,3作为减数.把这些差累计起来,用和数的项数乘以基准数,加上累计差,再除以和数的个数就可以算出结果。 ①跳绳总个数。 93+94+85+92+86+88+94+91+88+89+92+86+93+90+89平均数问题

小学奥数:6-1-24 平均数问题.教师版

1. 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知识点说明: 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个可以和行程问题里面的平均速度要区分并联系) 模块一,简单的平均数问题 【例 1】 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7厘米,8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平 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解析】 求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就相当于把4个杯子里的水合在一起,再平均倒入4个杯子里,看 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即为:457846+++÷=()(厘米). 【答案】6 【巩固】 小叶子这学期前5次作业的得分分别是95,87,92,100,96.求小叶子这5次作业的平均成 绩?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解析】 因为本题的“平均成绩=总成绩÷次数”所以先求总成绩,再求平均成绩.即: 958792100965++++÷()4705=÷94=(分) . 【答案】94 【巩固】 中关村三小有15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他们每分钟跳绳的个数分别为93、94、85、92、86、88、 94、91、88、89、92、86、93、90、89,求每个人平均每分钟跳绳多少个?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解析】 从他们每人跳绳的个数可以看出,每人跳绳的个数很接近,所以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数90做为基 准数,再找出每个加数与这个基准数的差.大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加数,如93=90+3,3作为加数;小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减数,如 87=90-3,3作为减数.把这些差累计起来,用和数的项数乘以基准 数,加上累计差,再除以和数的个数就可以算出结果。 ①跳绳总个数。 93+94+85+92+86+88+94+91+88+89+92+86+93+90+89 =90×15+(3+4+2+4+1+2+3)-(5+4+2+2+1+4+1) 例题精讲 知识精讲 教学目标 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特级教师吴正宪)

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分析】 统计初步知识——平均数选自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 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以下三点: ⒈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估算和说理能力。 ⒊渗透统计初步思想。 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应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应该让学生首先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求平均数的方法也就在学生理解意义的过程中发现并学会。另外,平均数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的,那么当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之后,就应该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孩子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因此我没有按照原有教材编排,先让学生动手摆圆片,通过移多补少使每一行的圆片个数同样多,得到3、7、6、4的平均数是5。而是通过创设情境、产生需求——解决问题、理解平均数——联系实际、拓展应用这样一个教学结构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安排此课,给孩子们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下面是我这一节课的【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我从孩子喜欢的球类运动入手:“小朋友们,你们都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足球!”“篮球!”“乒乓球!”…… “呦,这么多小朋友都喜欢足球,我也和你们一样是个球迷!不过,今天由于场地的限制,我们想组织一次拍球比赛,有兴趣吗?” “有!” “咱们全班男女生分为两大组,每组商量一下,先为本组起一个名字。” 很快,男生组起名叫“必胜队”,女生组起名叫“快乐队”。 “如果一个人一个人地来拍球,时间肯定不够,咱们想个办法,应该怎样进行比赛呢?” 课伊始,趣已生。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孩子自己想出比赛的办法,把自主权留给了孩子。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问题提出,同学们马上有办法,各队推选一名最有实力的代表进行比赛。比赛开始,男生10秒钟拍球19个,女生10秒钟拍球20个,吴老师宣布“快乐队”为胜。男生马上不服气,“不行!不行!一个人代表不了大家的水平!再多派几个人!”于是,两队又各派四人上台。比赛结果:男生队拍球数量为:17、19、21、23。女生队拍球数

人教版平均数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公式法”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引入新课 师:我们班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成立了几个兴趣小组:有环保小组、体育小组还有美术小组等。这是我们班环保小分队的队员们在利用课余时间收集饮料瓶,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他们在上周的表现怎么样?(课件出示照片和问题)环保小队利用周末时间回收了很多废旧电池,4名同学回收了80个废旧电池,平均每人回收了多少个? 学生读题 师:你能从题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什么?(学生回答) 师:再仔细思考这道题目,题目的意思其实是什么?要求的又是什么? 引导学生复习得出:将80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进一步去复习平均分的概念,强调平均分要使得每份都相等。 二、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1. 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师:这是环保小分队的同学们收集饮料瓶的统计情况和他们提出的问题,通过观察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信息和问

题) 师:那么你能解决“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这个问题吗?每人都有这个图,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小组交流你的想法。(预设:两种方法。) 师: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13个) 师:大家都同意这个算法吗?13是怎么来的? (1)“移多补少”的方法。 指名学生说自己用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口述和学生动手操作,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这种方法对吗?为什么要把小红的一个给小兰,把小明的两个给小亮?(为了使他们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指名学生试着回答总结) 师:像这样在一组数据中,把较多的那个数拿出一部分给较少的那个数,使这组数据都达到一个相同的数,这样的方法叫做“移多补少”法(教师板书)(2)“公式法”的方法 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求出4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的总数量,然后除以4 教师总结:4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加起来就是这组数据的总数量,再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除以4,这个4就是这组数据的总分数,得到的13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引出课题)(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师:你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去求平均数,那么什么是平均数呢?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汇报,师生总结:无论是通过移多补少还是公式法,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3就是这4个数的平均数。 师:在这道题中,14.12.11.15的平均数就是13,13这个平均数是每个学生收集矿泉水的实际数量吗? 生:不是的,不是实际的数

(完整版)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 江北区朝阳河小学明梅 教学内容: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及第92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引入新课 师:我们班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成立了几个兴趣小组:有环保小组、体育小组还有美术小组等。这是我们班环保小分队的队员们在利用课余时间收集饮料瓶,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他们在上周的表现怎么样? 二、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师:这是环保小分队的同学们收集饮料瓶的统计情况和他们提出的问题,借助刚才的视频和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信息和问题) 师:那么你能解决“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这个问题吗?每人都有这个图,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小组交流你的想法。(预设:两种方法。) 师: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13个) 师:大家都同意这个算法吗?13是怎么来的? (1)“移多补少”的方法。 指名学生说自己用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口述和学生动手操作,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

乘除法与平均数(三年级培优)教师版

将几个不相等的数,在它们的总数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使这几个不相等的数变成相等的数,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解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 它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总数÷份数=平均数;总数÷平均数=份数;平均数×份数=总数。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对的打“√”,错的打“×”,若不正确,请改正。 × 1 4 2 1 6 8 5 2 1 4 2 9 9 4 3 3 14 4 7 7 4 2 5 7 4 2 1 5

【难度】:A 【知识点】:乘除法计算 【出处】:底稿 解:(1)错,用十位上的1去乘142所得的积的末位应与十位对齐。(2)错,除法中每一步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而本题最后除得的余数比除数大。 × 1 4 2 1 6 8 5 21 4 22 2 7 2 3 4 14 4 7 74 2 5 7 5 6 1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对的打“√”,错的打“×”,若不正确,请改正。 × 8 0 3 2 4 3 2 1 21 6 6 4 8 7 2 5 9 0 31 1 5 7 9 0 1 5 5 2 9 0 2 7 9 1 1 解:(1)错,用十位上的2去乘803时,2乘0这一步的乘积0也要写在相应的数位上。(2)错,除到哪一位就将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不够商1的写0占位。 × 8 0 3 2 4 3 2 1 21 6 0 64 9 2 7 2 5 0 9 31 1 5 7 9 0 1 5 5 2 9 0 2 7 9 1 1 在下面算式的□中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5 7 □ □□ □□□□ □□2 87557115 ×□5 7 【难度】:B 【知识点】:乘除法计算 【出处】:底稿 解析:设乘数个位为B ,十位为A ,被乘数为C 7,因为57O =?B C ,积是两位数,所以 1=B ,5=C ,同理可以得到乘数的十位1=A ;正确的填法如右上图所示。

有趣的平均数问题(教师版)

(一) ----有趣的平均数问题 什么是平均呢?平均,一致,统一。平均如一|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均匀;无轻重或多少之分,把总数按份儿均匀计算,如平均身高。没有轻重或多少的分别,如平均发展。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我们研究平均数问题,首先要掌握以下基本数量关系: ①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②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③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在总数量不变情况下“移多补少”,得到平均数是解决这类题的重要思想和解题思路,找准总数量与对应的总份数是难点。 例1.这是某次中国射击队六位队员的成绩8 , 9 , 10 , 7.5 , 9.5 , 10(单位环),求那次中国射击队的平均成绩。 分析:要想求出平均数,就要先求出六位队员总的环数(总数量),又由于有6个队员(总份数)。 解:(8+9+10+7.5+9.5+10)÷6=9(环) 答:那次中国射击队的平均成绩是9环。 例2.修路队修两条公路,第一条路长900米,用10天修完,第二条路的长比第一条的2倍多100米,用的时间是第一条的1.8倍,这个修路队,修完这两条公路平均每天修多少米?分析:要想求出结果,就要先求出两条路的总长(总数量),再求出修完这条公路共需要的天数(总份数)和平均数。 解:(900+900×2+100)÷(10+10×1.8) =2800÷28 =100(米) 答:修完这两条公路平均每天修100米。 例3.一个水果店三种水果的单价平均是1.6元,已知香蕉比苹果贵0.2元,比柚子便宜0.5元,请你算一算每种水果的单价多少元。 分析:这是一道平均数问题逆向思考题,根据已知条件给出平均价钱是1.6元,这样就可以求出三种水果单价和的钱数,即1.6×=4.8(元),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三种水果单价的数量 之间的关系,运用假设思想求出问题的答案,可以用下面的线段图表示上述关系。

人教版平均数教案

平均数问题 教学内容:平均数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从部分数据的平均数求出所有数据平均数的思路和方法。 2.掌握“找中间数,移多补少”的方法来求平均数。 3.掌握求平均速度的数量关系和方法。 4.让学生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5.注重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6.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较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从部分数据的平均数求出所有数据平均数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知识回顾 师:上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平均数的知识,现在一起来回顾一下:(课件演示)平均数= ;总和= ;个数= 。 【从旧知入手,让知识有停靠点】 2.揭示课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有关平均数的问题,今天就来看看我们的朋友小丁丁又遇见了哪些平均数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1.小试牛刀 (1)出示例1:同学们做纸花,小丁丁做了82朵,小胖做了81朵,小亚做了85朵,小巧做了88朵,小明做了89朵,他们平均做了几朵?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反馈多种方法,并找出这种类型题目的各种解法。 【让学生独立思考,观察这组数据,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的目的,交流反馈中,又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学生完成练习:判断 ①5,5,5,4,6,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是5 () ②10,12,11,14,13,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3. ③6.5,8.5,10.5,的平均数是9.5. () ④7.4,7.2, 8 ,7.8,7.6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是7.5。()

《平均数》教案.docx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0?91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的求法。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等。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诱发活力 1.组容展示 2.导入课题教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吗?今天,小马又帮妈妈驮一袋麦子过 河去 对岸磨面。瞧,小马身高1 .5米,河水平均水深为1.1 米,你们说小马过河会有危险吗? 教师:大家说得好像都挺有道理的,那到底有没有危险,相信学完这节课,大家就一定可以找到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3. 解读目标 (教师:李老师所在的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看,环保小组的同学正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废弃的矿泉水瓶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收集的数量是多少吧!) 4. 出示自学指导 (1 )自学书本90页,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他们收集的瓶子一样多吗? (3)如果要求他们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怎样算呢?有哪些方法呢? (二)自主探究,孕育活力 1 .教学例1 ,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1)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教师:他们收集的瓶子一样多吗? 教师:如果要求他们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怎样算呢?有哪些方法呢? (2)汇报交流,理解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教师: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学生:13 个。 教师:大家都同意这个答案吗?13是怎么来的?

完整版平均数教材分析

“平均数”看似简单的数学概念,但它的内涵是那么的丰富,它的应用又是那么的广泛。无论是在日常的生活,还是在科学技术中都要用到“平均数”。因此,让学生从小了解“平均数”的基本含义以及简单的计算方法,无论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还是对学生的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一、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义务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进行教学,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三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当肤浅,而用统计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那么如何使三年级的学生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既然“平均数”放在统中计中进行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那么为什么新教材还要把它放在统计中进行教学。第二放在统计中教学“平均数”和放在解决问题中教学“平均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上有什么区别。第三“平均数”特征有很多,而且这些特征又是十分抽象,那么教学目标应该如何把握?也就是“平均数”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最为合适。除此以外还必须考虑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最为合适?只有对这以上三个方面有了正确认识才能教好“平均数”。首先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数”的应用虽然广泛,但它不同于一般的数量关系可以独立存在,并适用于一般的实际问题解决。但“平均数”的应用广泛性是指在大量的统计中用到它,也就是单纯计算“平均数”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有把它看作一个统计量进行分析时,才能显示出它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新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教学是合理的。 我们再来讨论第二个问题,对同一教学内容而言,编排在不同的教学体系中,虽然这一内容的本质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其教学目标会有所不同,教学侧重点也会发生偏移,对于“平均数”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把它编排在解决问题中进行教学,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就是只重视“平均分”思想的应用,关注的是分得的结果。而“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平均数”的特点,基本上没有渗透。因此,对教师而言这样的教材比较容易把握,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所以教师们普遍感到把“平均数”放在解决问题中进行教学,教师易教学生易学。新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教学进行教学,显然这样的编排不但揭示了“平均数”的由来、“平均数”的意义,还渗透“平均数”的一些特征。正因为在统计中教学“平均数”增加了那么多的内涵,这就给教师正确理解的把握教材带来了困惑,同时给学生正确理解“平均数”也带来了困难。 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三个问题,由于在统计中教学“平均数”,使的“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更加丰富,所以教师们不但把“平均数”的意义、特点和作用都向学生作了介绍,而且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掌握这些意义、特点和作用。老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平均数”的意义、特点和作用,对一般的成人而言都难以理解,那么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全然接受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因为,正确理解的掌握“平均数”的意义、特点和作用,还必须以一定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仅从概念上去理解“平均数”是远远不够的。正因为学生在理解“平均数”时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我们在教学平均“平均数”时.

最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平均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教学内容: 数学书第90页例1、91页例2。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男生3人,女生4人,每人10秒拍球,那一组拍的总数多哪组就获胜。女生队拍的多。老师宣布女生队获胜。男生感到不公平,该怎么比公平?那么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怎么求平均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学习例1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学校二年级1班的第二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出示课件) 自探提示: (1)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小红比小兰多1个,小明比小亮多2个)(2)从图中你能看出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吗?是怎样看出来的?(移多补少)

(3)你会列式计算出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吗?必须先求出什么?请试着解答。(总个数) (5)你觉得怎样求平均数?(列式计算) 思考:在例1中,我们求出平均每个人收集13个瓶子,是表示他们4人中某一个人实际收集13个瓶子吗?每个人实际收集的瓶子数和平均数13有什么关系? 2、练习: 小明身高135厘米,河中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会遇到危险吗? 3、学习例2:观看两队的身高记录 (1)先看欢乐队的身高记录 列式计算,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 (2)观看开心队的身高记录 列式计算,求开心队的平均身高; (3)比较两队的平均身高; (4)总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练习:(选择) (1)三(1)班学生植树,第一组种18棵,第二组种20棵,第三组种25棵。平均每组种几棵? A、20棵 B、21棵 C、19棵 (2)玩具店卖玩具车,第一天卖54辆,第二天上午卖23辆,下午卖25辆。平均每天卖多少辆?正确列式是: A、(54+23+25)÷3 B、(54+23+25)÷2 三、实践应用

平均数(一)课件

平均数(一)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出示幻灯教师家的书橱)现在我的书架上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帮忙,重新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2.感知 (1)学生思考,想象移的过程。 (2)教师操作并问:现在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是它们的什么数? (3)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 (板书:平均数)

4、教学例1 (1)、出示情景图,收集数学信息 师: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学校三年级2班的第一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生:小明收集15个,小亮收集11个/ 生:小红比小兰多收集2个 ?? 师:他们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的?生:就是让我们求出平均数。 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2)利用情境图,处理数学信息 A: 移多补少

师: __让他们收集的瓶子变得一样多呢?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解决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这个问题? 生:小明给小亮2个,小红给小兰一个,他们收集的个数就一样多了。都是13个 师:这13个是不是他们每个人实际收集的瓶子数量?(不是)那么13应该叫做这组数的什么数?(平均数) 生:13就是14、12、11、15这组数的平均数 B:先求和再平均分 师: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这四位同学只是告诉你自己收集了几个瓶子,你还其它方法求出他们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瓶子吗? 生:先求和再除以4.就可以求出他们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瓶子。生:14+12+11+15=52(个)52÷4=13(个) 师:13是这组数的什么数?(平均数) 生:13就是14、12、11、15这组数的平均数

平均数教师版

小学奥数平均数 知识点、重点、难点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我们经常遇见求平均数问题,如求一个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等等. 将几个不相等的数,在它们的总数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使这几个不相等的数变成相等的数,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时,要搞清总数、份数和平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平均数=总数÷份数,必须注意的是”份数应与总数、平均数相对应”. 例题精讲 例1 在4个同样的杯子中倒有饮料,高度分别是11厘米、12厘米、14厘米和15厘米,这四个杯子中饮料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例2 佩明小学有28位女教师,平均年龄35岁,有4位男教师,平均年龄27岁,这些教师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例3 某电脑大卖场七月份卖出了1924台组装电脑,八月份卖出了2096台组装电脑,九月份卖出了2420台组装电脑,这个大卖场第三季度平均每天卖出电脑多少台? 例4 连续5个正整数的和是100,这五个数分别是多少? 例5 连续8个单数的和是160,这八个单数分别是多少? 例6 把1~999分成20组,已知这20组中每一组的平均数都相等,求这个相等的平均数

例7 七个数的平均数是62,把其中一个数改为90,平均值为74,这个数原来是几? 例8 有四个数,每次取其中三个数相加,结果分别是32、34、35和37,这四个数分别是几? 例9 小云爬山,从山脚出发,上山路长18千米,每小时行3千米,到山顶后沿原路下山,每小时行6千米,问小云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例10 有8个数的平均数是9,前5个平均数是8,后4个平均数是11,第5个数是多少? 水平测试2 A 卷 一、填空题 1.一个同学的语文成绩是85分,数学成绩是93分,体育成绩是92分,则他三门学科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__分 2.植树节10个好朋友去植树,种两棵树的有两人,种三棵树的有三人,种四棵树的有两人,种五棵树的有一人,种七棵树 的有两人,那么平均每人种__________棵树. 3.小明四门成绩的平均分是92.5,若已知语文,音乐,体育的成绩分别为96、95、80,那么他的数学成绩是_______分 4.一个同学学写字,他要求自己平均每天练8张纸.从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都已练了9张纸,星期五有事没有练,星期六 练了10张,那么星期天要练________张才能达到他的要求. 5.两个班的数学平均成绩分别是85分和89分,若两个班的学生人数相同,那么两个班合起来的平均分是_______分. 6.上题中若两个班的学生人数对应是30人和38人,那么此时两个班合起来的平均成绩是______分(结果保留小数一 位).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

平均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教具、答题卡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出示四年级上期期末考试成绩表。比较哪个班成绩好。 比较我们班和建生小学四.1班的成绩时人数不同,不能用总分数比较引起冲突。 2.揭示课题。(板书: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环保小队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收集了很多废旧的饮料瓶。李老师想知道环保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出示矿泉水瓶的个数。 仔细观察统计图,(1)谁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最多? (2)谁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最少?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小组合作:请你们在你们的瓶子图上画一画,或者算一算。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2.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法,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整体水平。) 小结: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环保小队平均每人收集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人教版 授课人:张奇苹(126072 655 21) 一、导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0~91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 二、导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 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 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 少”“对应”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 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导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导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计算器 六、导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想知道四(1)班与四(2)班上次数学考试中,哪个班的成绩好,该怎么比较呢?生(预测):可以把所有人的数学成绩加起来,比较两个班的总数。生(预测):那不公平啊,四(1)班的人比四(2)班的人多。由此引出我们所需要的平均数。 【设计意图】以实际情境出发,以此激发学生们想了解平均数的求知

欲。 (二)探索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预设:(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2)怎样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14+12+11+15)÷4=13(个)。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平均数=总数÷份数”的数学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

平均数问题(教师版)

第三章平均数问题 【知识精要】 1、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典例分析】 【例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求一箱苹果多少个?一箱桃多少个? 分析与解答:(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 (3)1箱苹果+1箱桃=37×2=74(个) 由(1)(2)两个等式可知: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3=18(个)1箱桃有多少个:(74-18)÷2=28(个)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答:一箱苹果46个,一箱桃28个。 【练习一】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例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平均数问题(四年级培优)教师版

平均数应用题的基本特点是:把几个大小不等的数量,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成为相等的几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 解答这类题需要紧抓“移多补少”的解题思路。解题时关键要确定“总数量”以及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然后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平均数。另外,需要熟练掌握以下三个主要数量关系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7厘米和8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解析】求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就相当于把4个杯子里的水合在一起,再平均倒入4个杯子里,看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所以()6 4 8 7 5 4= ÷ + + +(厘米)。 【难度系数】A 商店有四筐苹果,第一筐有32千克,第二筐有38千克,第三筐和第四筐一共有50千克。平均每筐苹果有多少千克? 【解析】30 4 ) 50 38 32 (= ÷ + +(千克)。 【难度系数】A 小明期末考试的语文成绩是85分,英语成绩是86分。小明要想三科平均成绩达到90分,数学成绩需要得多少分? 【解析】先求出总分是多少,减去语文和英语的分数,便可得到数学的分数。 三科总分:270 3 90= ?(分); 数学分数:99 86 - 85 - 270=(分)。 平均数问题

【难度系数】B 丽丽在第一、第二两次测验中的数学平均成绩是60分,第三次测验后,平均成 绩是70分。丽丽在第三次测验中数学成绩是多少分? 【解析】前两次测验的总分是120260=?(分),前三次测验的总分是210370=?(分), 第三次测验得分是90120210=-(分)。 【难度系数】B 一家糖果店把2千克软糖、3千克水果糖和5千克牛奶糖混合包装成什锦糖。 已知软糖每千克3元,水果糖每千克8元,牛奶糖每千克10元。那么,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解析】先求混合后的总钱数和与总钱数相对应的总千克数。 什锦糖的总价801058332=?+?+?(元),总千克数10532=++(千克),什锦糖的单价81080=÷(元)。 【难度系数】B 农场先后买进两批小猪。养到今年五月,第一批的5头猪每头重76千克,第二 批的4头猪每头重40千克。这个农场养的猪平均每头有多重? 【解析】用猪的总重量÷猪的总头数,所以要分别算出猪的总重量和猪的总头数。 总重量为540440576=?+? (千克),总头数为954=+(头),平均每头猪重609540=÷ (千克)。 【难度系数】B 小点期中考试语文、英语和自然三科平均成绩是83分,数学成绩公布后,他的 平均成绩提高了2分。他的数学考了多少分? 【解析】数学成绩公布后,平均成绩提高了2分,此时的平均成绩为85283=+(分),由此可算出四科的总分为340485=?(分);而语文、英语和自然三科的平均成绩是83分,可算出这三科的总成绩为249383=?(分),那么用四科的总成绩减去前三科的总分,剩下的即是数学的成绩. 解法一: (分))(912493403834283=-=?-?+ 解法二:9132283=?++)((分) 【难度系数】B 王明在这次月考中语文、数学的平均分是95分,英语成绩公布后,三门成绩的 平均分减少了4分。王明英语考了几分? 【解析】解法一:832953495=?-?-)((分) 解法二:8324495=?--)((分) 【难度系数】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