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认识老子思想的积极性和高瞻性(正确认识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老子和庄子的思想
三、明确认识老子思想的积极性和高瞻性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讲到:“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这就是说,合于“道”的行为有三个特征是最重要的:一是有慈怜之心,二是有摈除奢欲的俭朴,三是甘为人下的谦忍。有慈怜之心,才会产生热情,激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俭约质朴,才会心思坦荡,思虑宽广;谦卑容忍,才会积淀深厚,成为可堪大用的人杰。老子的这段话,说明老子认为合于“道”的人更有大用,并不是真正的消极无为、一事无成,这足以显示老子思想的积极性。老子还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来说明“道”是“利万物”,所以合于“道”的人应该是利万民、利万物的圣人,而不是无用的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还说明了老子认为人的情感丰富、去除私欲贪婪、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并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作用这三点对人类社会实现自然、和谐的理想社会至为重要。同时,人与人之间还应在他所论述到的各个方面都做到平等互利、和谐共处,才会使社会达到理想。
在此还应再谈下如何认识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章中“小国寡民”的思想。人们普遍由此认为老子想开历史的倒车,认为人类社会再回到原始社会才是最理想的。这是对老子最大的误会,也因此很多人对老子不屑一顾,认为他天真过分、思想过时。其实,老子正是在这一章揭示未来理想的高级文明社会(或在外星存在的超级文明社会)的蓝图。这一章的原文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楫,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致老死,不相往来。”这一章我们可以作这样解读:在未来的理想社会,人们已经摈除私欲贪婪,突破了私有观念,可以说是大多数人都已经超凡入圣,达到了极高的思想境界,人们之间消除了地位、权力和穷富的差别,摆脱了人与人之间的管制、依赖关系,实现了真正的平等、自由。而且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使社会
足够富裕,所有人都已经过着舒适、祥和的生活。到了那时,社会已经不再是私有制社会,国家功能弱化,国家政权消失,甚至连家庭都不再是人类繁育后代和赡养老人的必要形式,最终消失,人人都成为了自由的人(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完全的自由)。“小国”应是指社会处于国家政权接近消失的阶段,“寡民”是指所有的人都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但同时他们也是思想发展到很高境界、觉悟特别深邃的人,他们感情丰富、相互关爱、互重互助、无私贡献、和谐共处。人们的思虑深广,不会再追求那种奢侈、糜烂的生活,即使能生产、能获得成百上千的豪华的生活用品,也不再有用,人们甘愿过俭朴、恬淡的生活。人们珍爱生命,不愿意到遥远的地方去乱了身心、奔波劳累、遭受风险,而愿意静下来积淀智慧、修身养性,默默地作出应有的贡献。虽然还有车船,人们也不再想去乘坐游玩,人们想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使用精力。虽然还遗留有兵器,但已经找不到人们愿意存放的地方,只是搁置着无人问津。人们宁愿使用最俭朴、最环保的工具,无忧无虑,感觉不到时日的消逝,又会用那些简单的方式帮助记事。人们感到自己能享受到的食物是甘甜的,所穿的衣服是漂亮的,所居住的房屋时舒适的,对自己和别人的友好的交往方式是感到惬意的,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完全满足,没有任何不恰当的奢望。他们乐守本分,安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力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虽然人们在路途上频繁相见,能听到邻里鸡犬之声,但除了很自然的关心、尊重和融洽的交流沟通,至死也不需要为那些无用的礼节形式应酬来往。如果我们像这样来理解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就应该不会再嘲笑老子天真、落后。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实际是对未来理想社会所作的伟大构想。(后一部分是《庄子的“道”和老子的“道”含义相同》,敬请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