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收购MBO的融资策略

合集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渠道的现实选择

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渠道的现实选择

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渠道的现实选择本文主要借鉴国外的融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研究了目前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所涉及的融资方式和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有效的MBO 融资渠道的建议。

标签:管理层收购(MBO)信托融资MBO基金管理层收购,英文原名Management Buy-outs,简称MBO。

即目标公司管理层为了控制其所服务的公司,以融资方式取得资本,并以此购买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和控制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目的的一种收购行为。

在资本市场相对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较为盛行。

通过MBO,使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有机结合起来,改善企业经营效率、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从而使投资者获得更大收益。

一、西方管理层收购的融资模式由于管理層收购的标的的价值一般远远超出收购主体——管理层的支付能力,那么他们支付能力和收购价格之间的差额就需要通过融资来弥补,所以可以说能否成功融资是整个收购能否顺利进行并获得成功的关键。

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成熟和完善的资本市场,特别是美国和英国,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操作经验,因此对西方管理层收购融资的研究有利于完善我国管理层收购。

1.美国管理层收购的融资模式由于金融机制和监管制度的不同,相对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美国的管理层收购有着其独特之处,从负债比例看,美国的管理层收购的负债比例较高,因此美国的管理层收购有着典型的债权人主导的特征。

美国管理层收购融资结构表2.注重权益融资的英国模式英国的管理层收购的融资结构和美国有着很大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英国的管理层收购中的权益融资的比重大(大约占到融资总额的40%左右)。

管理层持有公司股票的除了公司管理层外还有公司的原有职工和公司的原股东。

由于英国公司的卖方也被动持有股份,这部分股票往往以固定年回报支付股息的优先股方式处理,等到公司首次公开发行(IPO)或条件成熟时,再由管理层逐步收购。

管理层收购

管理层收购

RJR 与 KKR 的MBO案例分析MBO概念管理者收购MBO, Management Buy-out又称:经理层收购/经理层融资收购经济学者对MBO的定义: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资金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MBO特征1主要投资者是目标公司内部的经理和管理人员,他们往往对本公司非常了解,并有很强的经营管理能力,2主要通过借贷融资来完成的,财务结构有优先债,次级债,和股权三者构成,3目标公司往往是具有巨大资产潜力或存在潜在的管理效率空间,的企业,通过投资者对目标公司股权,控制权,资产结构,以及业务的重组,来达到节约代理成本,获得巨大现金流入,并给投资者超过正常收益回报的目的4MBO完成后,目标公司可能由一个上市公司变为一个非上市公司,MBO另外两种形式一是有目标公司管理者与外来投资者或并购专家组成投资集团来实施,这样是MBO更易获得成功,二是管理者收购与员工选股计划或是职工控股收购相结合通过向目标公司员工发售股权,进行股权融资,从而免交税收,降低收购成本,MBO收购对象方式1收购上市公司2收购集团子公司或分支机构,3公营部门私有化的MBO(1,将国有企业整体出售2,将国有企业整体分解为多个部分,再分别卖出,原企业成为多个独立的私营企业,3多种经营的庞杂的公众集团出售其边缘业务,继续保留和核心业务。

4地方政府或准政府出售一些地方性服务机构)管理收购的参与方1标的公司2管理者3战略投资人,通常是以获得资本增值为主要目的机构投资人或个人,一般投资人一般资金占管理者收购公司的10%—30%,其期望收益率往往能够在30%以上,并期望在3年到5年内套现投资。

4贷款人5中介机构,指策划,安排,参与整合管理者收购的过程的顾问机构或个人,主要是投资银行家,律师,会计师,管理顾问,资产评估师等。

收购方式收购股票被收购完成后,原有公众公司转为非上市的私人控股公司,股票停止上市交易,收购股票是指管理层从目标公司的股东那里直接购买控股权益或全部股票。

MBO管理者收购

MBO管理者收购

MBO管理者收购管理者收购(ManagementBuy—outs,即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MBO的主要投资者是目标公司的经理和管理人员,他们往往对本公司非常了解,并有很强的经营管理能力。

通过MBO,他们的身份由单一的经营者角色变为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的双重身份。

(2)MBO主要通过借贷融资来完成的,因此,MBO的财务结构由优先债(先偿债务)、次级债(后偿债务)与股权三者构成。

管理者收购方式1、收购资产收购资产指管理层收购目标公司大部分或全部的资产。

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所有权和业务经营控制权。

收购资产的操作方式适用于收购对象为上市公司、大集团分离出来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公营部门或公司。

如果收购的是上市公司或集团子公司、分支机构,则目标公司的管理团队直接向目标公司发出收购要约,在双方共同接受的价格和支付条件下一次性实现资产收购。

如果收购的是公营部门或公司,则有两种方式:(1)目标公司的管理团队直接收购公营部门或公司的整体或全部资产,一次性完成私有化改造;(2)先将公营部门或公司分解为多个部分,原来对应职能部门的高级官员组成管理团队分别实施收购,收购完成后,原公营部门或公司变成多个独立经营的私营企业。

2、收购股票收购股票是指管理层从目标公司的股东那里直接购买控股权益或全部股票。

如果目标公司有为数不多的股东或其本身就是一个子公司,购买目标公司股票的谈判过程就比较简单,直接与目标公司的大股东进行并购谈判,商议买卖条件即可。

如果目标公司是个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收购程序就相当复杂。

其操作方式为目标公司的管理团队通过大量的债务融资收购该目标公司所有的发行股票。

通过二级市场出资购买目标公司股票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但因为受到有关证券法规信息披露原则的制约,如购进目标公司股份达到一定比例,或达到该比例后持股情况再有相当变化都需履行相应的报告及公告义务,在持有目标公司股份达到相当比例时,更要向目标公司股东发出公开收购要约,所有这些要求都易被人利用,哄抬股价,而使并购成本激增。

经理人融资收购形式

经理人融资收购形式

经理人融资收购形式经理人融资收购形式导语:英文缩写MBO,即管理层通过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权,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并实际控制该公司,如四通公司,深大方,TCL 均运作了MBO什么是经理人融资收购管理层融资收购(managementbuy-out,简称MBO),它是指企业的管理层利用自身筹集与外部所融资本向企业所有者购买股权或资产和业务,改变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以及资本结构,并进一步对目标公司进行重组以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MBO交易中常伴有股权、债权、员工持股计划,以及资产和员工的处置等全面的安排。

实践中出现的其他几种由MBO演变的收购形式有:外部管理团队融资收购(managementbuy-in,简称MBI),就是一个新组建的外部管理团队在金融机构的帮助下,收购他人管理下的企业的控股股权。

内部管理者与外来投资者联合收购(buy-inmanagementbuy-out,简称BIMBO),结合多方的资源优势,往往会使MBO更容易获得成功。

管理层职工联合收购(managementandemployeebuy-out,简称MEBO),MEBO把管理者收购与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stockownershipplans,简称ESOP)或企业职工收购(employeebuy-out,简称EBO)相结合,在我国的国有和集体企业转制过程中有很多实例。

有时经历过一次MBO的企业,还可以有第二次MBO(secondaryMBO),新的管理团队引进投资,对企业进行改革。

还有一种机构收购(institutionbuy-in,简称IBI),就是投资机构收购一家企业,指派现有管理人员或引进新的管理人员,并帮助新的管理团队购买该企业的一部分股权。

IBI往往是以拍卖的形式,引入多家收购者竞标,收购者在中标之后才组织新的管理团队或整顿现有管理层。

这种机会在创业投资基金的延续年限到期、投资公司急于退出被投资企业时也会出现。

MBO管理者收购

MBO管理者收购

MBO管理者收购治理者收购(Management Buy—outs,即MBO)是指目标公司的治理者或经理层应用假贷所融本钱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构造、控制权构造和资产构造,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标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动。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MBO的重要投资者是目标公司的经理和治理人员,他们往往对本公司异常懂得,并有很强的经营治理才能。

经由过程MBO,他们的身份由单一的经营者角色变为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的双重身份。

(2)MBO重要经由过程假贷融资来完成的,是以,MBO的财务构造由优先债(先偿债务)、次级债(后偿债务)与股权三者构成。

治理者收购方法1、收购资产收购资产指治理层收购目标公司大年夜部分或全部的资产。

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所有权和营业经营控制权。

收购资产的操作方法实用于收购对象为上市公司、大年夜集团分别出来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公营部分或公司。

假如收购的是上市公司或集团子公司、分支机构,则目标公司的治理团队直接向目标公司发出收购要约,在两边合营接收的价格和付出前提下一次性实现资产收购。

假如收购的是公营部分或公司,则有两种方法:(1)目标公司的治理团队直接收购公营部分或公司的整体或全部资产,一次性完成私有化改革;(2)先将公营部分或公司分化为多个部分,本来对应本能机能部分的高等官员构成治理团队分别实施收购,收购完成后,原公营部分或公司变成多个自力经营的私营企业。

2、收购股票收购股票是指治理层从目标公司的股东那边直接购买控股权益或全部股票。

假如目标公司有为数不多的股东或其本身就是一个子公司,购买目标公司股票的会谈过程就比较简单,直接与目标公司的大年夜股东进行并购会谈,商讨生意前提即可。

假如目标公司是个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收购法度榜样就相当复杂。

其操作方法为目标公司的治理团队经由过程大年夜量的债务融资收购该目标公司所有的发行股票。

经由过程二级市场出资购买目标公司股票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办法,但因为受到有关证券律例信息披露原则的制约,如购进目标公司股份达到必定比例,或达到该比例后持股情况再有相当变更都需实施响应的申报及通知布告义务,在持有目标公司股份达到相当比例时,更要向目标公司股东发出公开收购要约,所有这些请求都易被人应用,哄抬股价,而使并购成本激增。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问题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问题
我 国现 行 政 策规 定 : 转 让 股 份 的 价 格 必 须 依据 公 司 的 每 股 净 资产
、 、从 而 改 变 公 司的所 有权 结 构 或, ,

产 的质 量
盈 利 能力

也 不 能 体 现 目标 企 业 未 来 的
控制 权结 构 进 而 通 过 重 组 目标 公 司 实
现 预 期 收 益 的 并购行 为

价格实 现对本公 司国有资产 的收购 , 甚
至有可能成为腐 败的温床 。
控股公 司外 ,公司对外投 资的累计 投资
额不得 超过本公 司净资产 的 5 %, 0 这种
规定 , 上市 公司的管理者若 想以 MB O
方式 实现 收购 自己所在公司 的流通股 可
四 、 O 交 易 不 透 明造 成 管 MB
衡量

管理 层 对企 业 所 作 出的贡 献 很难

就 可 以 得 到印证


购价格 的谈判缺 乏 透 明 度
MB O
用 具 体 的 数据 进 行 量化
方面

资产减 去 负 债 的剩余 部
收 购 过 程 中导 致 谈 判 缺 乏 透
Ec no t e i w o m cR ve
C NF FO I T P E UR HI 2E 。 REGNEN RE R NE S
考 虑 了 管 理 层 对 企 业 的历 史 贡 献
。 ,
定价
之 后 获得 了 公 司绝 对 控 股 或

价 依据 是 基 于 这 样
种 观 点 : 即 收 购方
标 准 模糊 不 清 同时 管 理 层 很 可 能利 用
相 对 控股 地 位

杠杆收购与管理层收购

杠杆收购与管理层收购

28
中国式的MBO与国有资产的流失
中国MBO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目前 还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一些国有企业的 管理层在MBO的实践中往往以廉价获取国有资产 为主要目的,所以导致中国式MBO存在很多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尽完善是实施MBO的主要障碍
二、MBO的融资渠道单一
三、MBO定价合理性值得怀疑
杠杆收购(LBO)与管理层收 购(MBO)
精选ppt
1
从身边的买卖说起….
精选ppt
2
收购一个公司的流程
借 款 筹资
收购方/管理层
支付收购价款 让渡所有权
目标公司所有者
自有资金
抵押
投资 银行
拆分出售
重组上市,伺机 出售自己的股份
控制目标公司
所有权
目标公司
专心经营 MBO
精选ppt
3
其实赚钱也难——难点在哪?
四、MBO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痕迹明显,在有的情 况下有失公平。
精选ppt
29
粤美的的MBO之路
1968年,何享健带着23个人,凑足5000块钱, 成立“北窖公社塑料生产组”生产药瓶盖,后来 为广州一家风扇厂生产配件。1980年,“生产 组”换成了“顺德县美的风扇厂”,开始了在家 电领域的起步并逐步发展壮大。
受限制股票单位:受限制股票单位不表现为股 票的形式,而以份的概念享有与普 通股相同的 分红权,但没有投票权,并带有流通限制
精选ppt
21
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的应用
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自20 世纪80 年
代初开始发展, 发祥于浙江温州、台州
及山东周村等地的股份合作制, 并得到
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迅速在全国范

管理层收购(MBO)的运作环节步骤与风险

管理层收购(MBO)的运作环节步骤与风险

管理层收购(MBO)的运作环节步骤与风险管理层收购(MBO)是一种新型的并购方式,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一种行为。

MBO主要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其公司股东结构、资产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其公司目的,与此同时获得预期收益。

MBO通过设计管理层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者的特殊身份,希望企业在管理层的自我激励机制,以及在高负债的外部约束下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管理层收购的基本出发点是解决企业内部激励机制问题,降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

解决内部激励、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的方式有许多种,而MBO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

在我国国企改革的大环境下,管理层收购不可避免地成为解决我国国有企业激励不足的一种选择。

MBO运作中涉及的主要环节包括成立一家持股主体即设立一家公司,作为拟收购目标公司的主体,以及有关收购的资金问题。

在国外,管理层收购方可从银行获得大量贷款,甚至可以发行垃圾债券来筹措巨额资金。

但在我国可以利用的融资工具十分有限,因此国内已经发生的MBO案例,管理层对收购资金的来源都非常隐讳。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进行MBO收购的资金来源之所以讳莫如深有种种原因。

但MBO基金可以为有意于进行收购的管理层提供了公开的资金渠道。

关于管理层收购的估值问题,已有案例表明,大部分收购价格低于公司每股净资产,这可能是为了补偿内部职工的贡献。

然而,如果收购方是央企或国企,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价原则,可能会涉嫌低价转让国有资产,侵害国家股和中小股东的权益。

在MBO运作中,涉及到的操作步骤包括进行可行性分析、组建管理团队、设立持股主体、设计激励体系、选聘中介机构、确定融资方式、评估和定价、谈判和签订合同、发布公告以及完成各项变更登记。

MBO操作中存在四大风险,包括定价风险、分红风险、融资风险和资产转移风险。

其中,定价风险可能会导致管理层亏损公司并以低廉价格实现收购目的,分红风险可能会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融资风险则可能会让管理层承担巨大的债务风险,而资产转移风险则可能导致优质资产被转移到控股子公司中。

管理层收购融资综述论文

管理层收购融资综述论文

管理层收购融资综述论文一、发达国家管理层收购融资的经验总结(一)多元化的融资模式(二)合格的战略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在MBO中的主要作用:通过长期投资,促使管理层进行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性重组;通过持有的权益资本,有效参与管理层收购后的重组,并监督、约束、控制管理层的经营行为,促进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和收购后重组;通过自身专业化投资经验优势,减少中小投资者由于缺乏专业性带来投资的盲目性。

此外,机构战略投资者还具有资金量大、分散投资等特点,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个人融资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三)棘轮机制对于MBO的资金提供者来说,MBO能否成功取决于目标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表现。

因此,在融资结构设计时,要考虑对管理层的激励机制。

国外采取棘轮机制,即投资者用来给经理层以激励机制,经理层的业绩将决定他们股权份额。

二、我国管理层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一)融资方式有限且融资结构单一一是外部借贷融资比重大;二是我国管理层收购缺乏外部权益融资,并且在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之间,缺乏转换工具;三是准权益融资方面的案例没有。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债务融资主要以借贷方式为主,缺乏信用贷款、卖方融资、公司债券、次级票据、商业票据等融资方式的混合使用,由于可选择债权人少,无法通过与多个投资者签订长期借贷和短期借贷的多元化债务合约,导致融资风险过于集中,尤其是利率风险。

(二)融资行为不规范(三)过多的政府行政干预由于政府行政干预的存在,在计算并购融资需求量时,不同企业面临的情况也存在差异,造成一部分企业以低价收购目标企业,融资压力较小,另一部分企业面临较重的融资压力,这阻碍了融资市场的公平发展。

有些地方政府为鼓励企业积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国有中小企业MBO,尤其是非上市公司的收购,给予极大支持。

(四)融资风险转移问题凸显金融交易的基本原则是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通过融资获得目标公司股权的管理层也是融资的风险承担者。

西方MBO融资的典型案例是:管理层设立一家纸上公司收购目标公司在外发行股份的90%以上,然后再对股权结构进一步集中,将目标公司与纸上公司合并,保证管理层和中介机构对公司私有化。

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金购买本公司的股份

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金购买本公司的股份

MBO(管理层收购LBO)MBO是英文“Management Buyout”的缩写,中文意思就是“管理层收购”,它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成熟市场在传统并购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并购方式。

主要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金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股东结构、资产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公司的目的。

在资本市场相对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MBO是LBO(Leveraged Buyout)即“杠杆收购”的一种。

杠杆收购是一种利用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以达到控制、重组该目标公司目的,并从中获得超过正常收益回报的有效金融工具。

通常组织杠杆收购的投资者有以下几类:1.专业并购公司以及专门从事并购业务的投资基金公司。

2.对并购业务有兴趣的机构投资者。

3.由私人控制的非上市公司或个人。

4.能通过借债融资收购的目标公司内部管理人员。

只在第四类情况即只有当运用杠杆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时,LBO才演变成MBO,即管理者收购。

MBO是在西方国家产生的,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已有近20年的历史,它是在传统并购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六十、七十年代是MBO的前奏,自八十年代始,MBO成为英国对公营部门私有化的最常见的方式,英国政府广泛采用了MBO形式及其派生形式EBO(员工控股收购)。

MBO作为一种便利的所有权转换和可行的融资形式的机制在英国逐渐大行其道。

1987年英国M BO交易数量已达300多起,交易额近400亿美元,有意思的是就连1987年11月股票市场的崩溃对MBO的热潮都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从那以后,在英国和美国市场上,MBO交易受理和成交额都在稳步上升。

在1987年11月的股票市场崩溃的余波之后,英国上市公司经过MBO后转为非上市公司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投资选择,并使资本市场更加活跃。

从1989年开始,管理者在MBO交易中已经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MBO这样一种新的方法将商业银行、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家们抛入了一个被刚开发出来的市场之中,而且MBO所导致的相关各方的竞争程度成为九十年代企业竞争的热点和焦点所在。

国内管理层收购融资难题解析.docx

国内管理层收购融资难题解析.docx

国内管理层收购融资难题解析管理层收购的融资方式包括债务融资、权益融资和准权益融资三种。

一、发达国家管理层收购融资的经验总结(一)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发达国家的MB0多元化融资模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融资来源多元化,MBO融资来源包括:银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以及其他贷款机构,养老基金、风险投资等机构投资者。

二是,融资结构多元化,即债务融资方式、权益融资方式和准权益融资方式在同一案例中同时使用。

(二)合格的战略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在MBO中的主要作用:通过长期投资,促使管理层进行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性重组;通过持有的权益资本,有效参与管理层收购后的重组,并监督、约束、控制管理层的经营行为,促进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和收购后重组;通过自身专业化投资经验优势,减少中小投资者由于缺乏专业性带来投资的盲目性。

此外,机构战略投资者还具有资金量大、分散投资等特点,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个人融资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三)棘轮机制对于MBO的资金提供者来说,MBO能否成功取决于目标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表现。

因此,在融资结构设计时,要考虑对管理层的激励机制。

国外采取棘轮机制,即投资者用来给经理层以激励机制,经理层的业绩将决定他们股权份额。

二、我国管理层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一)融资方式有限且融资结构单一一是外部借贷融资比重大;二是我国管理层收购缺乏外部权益融资,并且在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之间,缺乏转换工具;三是准权益融资方面的案例没有。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债务融资主要以借贷方式为主,缺乏信用贷款、卖方融资、公司债券、次级票据、商业票据等融资方式的混合使用,由于可选择债权人少,无法通过与多个投资者签订长期借贷和短期借贷的多元化债务合约,导致融资风险过于集中,尤其是利率风险。

(二)融资行为不规范从我国管理层收购的案例来看,很多上市公司并没有按照《证券法》、《公司法》要求披露重大信息的规定,在公告中披露管理层收购的资金来源。

MBO-资本运营经典模式

MBO-资本运营经典模式
• 正由于这些特点,恒源祥MBO并不具备大 规模复制的可行性。
MBO模式之五: 康源药业—大股东退让
• 今年7月初,“康缘药业”(600557)发布《股东 持股变动报告书》称,6月16日国资委批准其 大股东的股权转让。其原第一大股东连云港恒 瑞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瑞集团”)已将所持 全部27.65%国有股权,分别转让给连云港康贝 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连云港金典科技开发有 限公司和连云港康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三 家公司,转让的股权比例分别为9.5%、9.5%、 8.65%。每股转让价格为“康缘药业”截至 2003年末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的116%,即 4.6806元。
恒源祥”的反向MBO分以下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世茂投资”收购“万象集团”。 2000年8月31日,“万象集团”大股东上海黄 浦区国资局将26.43%股权转让给来自福建的私 营企业上海世茂投资公司,后者成为其第一大 股东,黄浦区国资局以16.14%股权居第二位。
• 第二阶段:“恒源祥”与“万象集团”分离。 由于“世茂集团”是一家主营房地产开发的公 司,其入主“万象集团”主要是借其“壳资源” 来达到进军上海市场进而发展其地产事业的目 的。
MBO模式之六:美罗药业—引入战 略投资者
• 7月10日,“美罗药业”(600297)发布公 告称,国资委和商务部已批准,公司控 股股东大连美罗集团有限公司将100%的 国有股股权转让给四个受让方:
• 40%转让给西域投资 (香港)有限公司; 37%转让给大连凯基 投资公司;
• 15%转让给大连海洋 药业有限公司;
MBO收购融资模式
MBO融资模式之一:产业基金
基金 投资者1 基金 投资者2
基金 投资者N
• 2000年10月,刘瑞旗 委托黄浦区国资办下 属的新世界集团与 “万象集团”、“世 茂”洽谈收购“恒源 祥”。2001年1月, “万象集团”与新世 界集团签署了协议转 让恒源祥品牌和相关 七家子公司的备忘录。

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企业产权结构调整的进行,管理层收购逐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所认可和重视。

我国的管理层收购眼下还处于起步阶段,并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就是管理层如何筹集到庞大的收购资金。

由于管理层收购资金的筹集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理层收购的进度与成败,间接影响到收购后企业的治理结构等方方面面,所以融资问题能否成功是实施收购的关键。

本文从管理层收购的基本内涵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着手,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融资存在的融资方式有限、融资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并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融资的制约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融资工具、利用管理层收购基金、促进投资银行的发展等一系列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融资难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管理层收购融资;管理层收购基金一、管理层收购的内涵及在我国的发展(一)管理层收购的基本内涵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以下简称MBO。

它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所经营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管理者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身份主导重组公司,进而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MBO是在传统并购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这一收购方式的特殊性在于收购主体是以目标公司的管理层为核心,公司管理层通过购买所在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权,完成从单纯的管理者到股权所有者的转变,进而引起公司所有权、控制权、资产结构等变化。

因此,MBO的核心在于管理层通过股权收购获得所在公司控制权。

(二)MBO在我国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MBO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自MBO作为一种产权改革方式开始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得到应用后,以“企业全员持股,经营者持大股”方式实现的对企业国有股权的收购便成为一种全国性现象。

随后粤美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实施MBO,紧接着大众科创、东方通信、宇通客车等一批上市公司先后推出并实施MBO计划,上市公司的MBO逐渐成为市场热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层收购MBO的融资策略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2003年3月Zhongguo Jingji Pinglun,ISSN1536-9056 46 管理层收购(MBO的融资策略 浙江万里学院会计系杨光1武汉大学商学院陆琼2 内容摘要:管理层收购(MBO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全部或大部分股份,

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本结构,进而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然而融资的问题却成为MBO的瓶颈。本文于是重点探讨了管理层收购(MBO的融资问题。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融资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缩写为MBO也称为“管理者收购”或“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全部或大部分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本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国外的MBO资金主要来源于借贷,贷款多来源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MBO基金、风险投资公司等,这些机构将MBO与金融创新工具结合在一起,以垃圾债券、可转换债券等创新的金融手段应用于并购业务,成功地解决了MBO的收购资金问题。MBO属于约80%的收购资金需要由管理层通过融资方式筹措。而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融资方面有诸多限制:如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贷款通则》中规定贷款不得用于股本权益性投资;《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证券法》规定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等等;《公司法》对债券发行人、发行条件的种种限制也使通过公开发行债券来融资实现MBO不可行。融资已成为MBO的瓶颈。

在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一些MBO基金的浮出水面,MBO的融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中的一些融资策略已在MBO的实践中为中国的企业家所运用,并获得成功。 一、争取较低的收购价格。MBO定价在中国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企业资产有直接控制力的所有者和有强烈收购意愿的经理层之间的博弈。管理层收购既可以采用协议收购方式,也可以采用要约收购方式。从法规上看,对于要约收购的价格确定较为严格:如收购非流通股的价格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值等,而对协议收购价格未作规定。所以在我国,协议收购成为MBO的常用方式,国内已有的MBO案例多数都采用了协议收购的方式。协议收购给管理层带来了争取较低收购价格,从而降低收购资金总额的可能。较低的收购价格虽然并没有为管理层收购融入资金,但降低了收购资金的需要量,减轻了管理层的融资压力。

二、逐步获取股权或分期付款方式。同争取较低的收购价格一样,逐步获取股权或分期付款方式并未直接融入资金,但缓解了资金压力。经理层的分期付款方式能否为所有者和企业职工接受,关键在于管理层能不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分期还款计划,该计划中尤其要突出分期偿付的资金来源和保障问题,目前

1杨光(1965- ,男, 浙江万里学院会计系教师, 高级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 电话:0574-********; E-mail:

2陆琼,女,武汉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在职硕士研究生,湖北省电信公司武汉市分公司干部,430071;Tel: 130********;

MBO分期还款资金可以通过经营分红、部分资产变现、部分股权转让、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多种途径获得, MBO的还款甚至还可以通过将部分业务分拆上市、以管理层持股公司境外上市等方式获得资金。在实践中,将其与其他融资方式结合使用,往往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个人信用及自有资金。MBO必须有15%—20%的自有资金,当自有资金不足时,管理层可以利用个人信用融资:管理层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向亲友借款,可以向有长期业务关系的代理商、供应商融通资金。恒源祥的MBO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一般来说,通过这种方法融到的资金很有限,大多数只能解决所需自有资金部分。

四、员工持股会方式。在MBO的实施中,员工持股会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在某些情况下,管理层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取得控股地位,需要全体持股员工的配合,这时候,如果经理层和员工的关系融洽,那么员工持股会的股份就可以助MBO一臂之力。典型的例子出现在粤美的的MBO中,2000年初,由美的集团管理层和工会共同出资组建了顺德市美托 投资有限公司,其中美的管理层人员持有美托总股本的78%,工会持有剩下22%股份,主要用于将来符合条件的人员新持或增持。此后美托投资协议受让了粤美的公司控股股东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粤美的股份,工会持有的股份参与到美托,解决了员工持股资金不仅只能用于购买本企业股份的法规限制,也使得员工持股和经理层持股成为一致行动人,降低了MBO的实施难度。

五、利用信托资金。随着《信托法》的出台,中国信托行业已经重新解禁,信托业参与MBO的优势被业界普遍看好。将信托引入管理层收购,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管理层收购面临的主体资格、融资结构等问题,促进管理层收购的发展。在目前的金融体系内,惟有信托业因依据信托文件可进行灵活投资,参与MBO在法律上不存在障碍。近期许多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中,信托公司的身影频频亮相,业内人士背后就隐藏着MBO。如新华信托便在国内率先推出了“MBO资金信托计划”。新华信托推出的管理层收购资金信托计划,规模为5亿元人民币,以100万元为起点,全部向机构投资者私募,其中,用于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信托资金2亿元。而据透露,通过和银行、担保公司的合作,这个信托规模可放大到50亿。据新华信托透露,他们将提供一条龙的MBO操作和服务平台,从最初的项目设计到收购完成甚至收购后的整合工作全程跟踪服务。

目前,信托业参与MBO运作包括两种方式,即向MBO提供贷款和直接投资MBO,新华信托推出的也基本上是这两种。采用贷款方式,首先需要设立MBO资金信托计划,然后由信托公司通过MBO资金信托计划与商业银行或其它机构、战略投资者合作,放大融资规模,随后信托计划为管理层提供贷款融资,由管理层收购或以信托方式委托信托公司收购目标公司股权。在此过程中,管理层可以自然人名义,也可以成立公司作为主体接受贷款,完成收购。管理层将收购到的股权抵押给信托公司,作为获得信托贷款的保证。这种模式下,信托投资公司的关键作用是为整个MBO过程提供了启动阶段的第一笔资金,在国外称之为过桥贷款。正是由于有了这笔资金,整个MBO才得以继续进行。采用直接投资方式,信托公司可以直接收购目标公司的部分股权,并以MBO资金信托计划名义,持有、管理、运用、处分目标公司股份及权益,在这一过程中信托公司逐渐退出,将股权转让给管理层。此外,信托公司可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出资与管理层共同注册成立新公司,然后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完成MBO。由于是直接投资,信托公司作为新公司的股东,间接持有目标公司股权,它可以通过溢价出售股权的方式收回投资并获得收益。 六、引入战略投资者。相对于管理层自身出资能力显得庞大的MBO资金需要,可以由经过选择的战

47 略投资者分担。在欧美,战略投资者的角色经常由投资银行、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等机构充当,相比之下,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发展尚不十分成熟,因此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可以选择与本企业业务往来较多、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如供应商、代理商。选择这类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层与战略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因为在收购前,企业与战略投资者就具有一定的共同利益,谈判过程中更易达成一致,合作容易实现。也可选择有意参与企业MBO的其他企业。目前国内外许多企业都对参与其他企业的MBO 计划抱有很大兴趣,可以说,这一类型的战略投资者并不难找到。TCL集团的MBO计划便采用了这种融资方式,南太、金山、东芝、住友银行和香港penteld五家公司成为TCL集团管理层收购的战略投资者,共持有%的股份。

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融资办法优点很多,不仅能够规避法律限制,加快MBO实施速度,还能对成为公司所有者的管理层施加一种外部监督和约束。

七、借助私募MBO基金。MBO基金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目前中国MBO融资难问题的产物,因为在国外,管理层可以通过发行垃圾债券等手段获取MBO所需的资金,而在国内,垃圾债券尚未出现,银行资金又不得用于股权性投资,因此,MBO基金就应运而生。MBO基金其实就是风险基金,通常是来自专门为各类企业提供MBO融资的投资公司。从国外MBO基金运作情况看,其实质是一个集财务顾问、风险投资、基金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于一身的复合型投资银行、风险并购基金。它可以为目标公司进行MBO 方案设计与咨询服务、直接进行股权投资、为管理层提供MBO融资、为MBO管理层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提供担保;托管MBO目标公司管理层的股权等。同那些乐意为其他企业的MBO提供融资支持以便从中获利的大企业一样,资本市场上的一些投资者对MBO这块市场也非常感兴趣。近来MBO基金纷纷亮相,为了抢占市场制高点,数家MBO基金抢着以强势面目亮相在公众面前。最先登场的是上海亚商咨询。据了解,亚商发起的MBO基金公司--泛亚投资的筹备工作注册资本将达到2亿元,旨在解决MBO资金瓶颈的问题,并在管理层收购的融资安排上提出解决方案。背靠红塔集团的红塔创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手笔更大,他们联合深国投,于今年夏天开始筹建"中国MBO投资基金",业内人士透露,该基金估计将于近期筹建完毕,资金量将达10亿元。荣正投资咨询公司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