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运动归因的内部因素
第四章 运动归因

与不同的结果和归因组合有关的情感示意图
结果 成功 失败
内部的 内 外 部 外部的
自豪 自尊 满意 没有关于自我 的情感
自豪减少 自尊减少 满意减少 没有关于自我 的情感
17
结果 成功 失败
可控的
可 控 性 不可控的
自信 胜任
羞辱 负罪 沮丧 愤怒 诧异 惊讶
感激 同情对手
18
结果 成功 失败
满怀希望
3
什么是归因?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 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 过程。
4
归因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未来的活动中 少走弯路,取得更好的成绩。 归因活动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渗透在人们 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 通过改变归因方式可以改变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 行动。
教练员不好、或者裁判员不公等外部原因。
12
一般来说,内部归因的个体的成绩要比 外部归因的个体成绩好。即从发展的观 点来看,倾向于内源性归因的人更为成 熟。 然而,并不是一切外源性的归因都是不 成熟的表现。例如,一个裁判故意错判。
13
个体的归因方式是会发生变化的。
例如,一个总是把自己体育成绩差归因于外 部因素的学生,如果长期地、反复多次地得 到较差的体育成绩,他就可能会逐渐地由外 源性归因转为内源性归因,认为自己的体育 成绩差是由自己的体育能力弱所导致。
21
(二)习得性无助感
1.பைடு நூலகம்得性无助感
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
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当个体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时,会导致学习与
体育心理学试题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况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2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3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助为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4体育锻炼:以身体练习和运动负荷的手段,以健康健美、娱乐休闲、保健康复、心理智能锻炼为活动内容,为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和保持机体能力而进行的一类体育运动。
5心理健康:在智能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和稳定的情绪表现,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6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和生理依赖。
7跑步者高潮:在跑步过程中出现愉快轻松的感觉,通常会突如其来的出现,这对有规律的锻炼者来说是一种很普遍的体验,我们称之为。
8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地归因风格。
9运动损伤: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10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
11锻炼的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锻炼的过程中,养成有规律的,有持续性的锻炼习惯。
12主观幸福感:是描述个体目前体验到的幸福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性评价。
13团体凝聚力:为团体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致倾向的动态过程。
14体育团体凝聚力: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或教练员与队员之间彼此吸引,共同追求某一目标或分担团体目标的动态过程。
15、三个归因理论为:1、heider的理论。
2、jones和davis的相应推断理论。
3、kelley的三度理论简答题1三个心理学的侧重点?(1)体育心里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3)锻炼心里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体育心理的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都是围绕人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展开的研究个讨论三者共同点在于:1、研究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2、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3、研究方法相同2.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1、体育实践工作的需要:1)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a、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要,这有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b、可以根据学生的差距,因材施教,区别对待c、可采用一些心理机能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调节情绪状态d、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高,动机不强、心不在焉、消极对待,可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机水平e、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2)学校运动队训练和比赛的需要2、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
运动心理学-归因理论在运动中的应用

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1、进行积极的反馈 2、增加成功的体验 3、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 4、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 5、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 6、强调个人努力 7、谨慎地比较个体之间的差异 8、实事求是
案例
这是一节五年级的体育课,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是50米快速跑。教师将全班 学生分成了男女各两组进行分组练习,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
运动中的归因三维度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对行为结果的归 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internalattribution\external attribution),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stability),可 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controlability)
主讲人:XXX
归因的概念 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F.海德Heider在其 1958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中首先 提出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 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人们进行归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总 结经验教训,以便在未来的活动中少走弯 路,取得更好的成绩。归因活动是一种普 遍的心理现象,它渗透在人们生活、工作 的各个领域。
归因的原则:
1. 协变性原则。海德认为,人们通常认为,任何特定 的行为都是由许多原因决定的。按照协变性的原则, 应该在许多不同的条件下寻找特殊结果和特殊原因 的联系。
2. 打折扣原则。凯利认为,“某一特定原因在产生特 定结果中的作用,假如有其他似是而非的原因也存 在的话,应该打折扣”。也就是说,在有一种以上 的原因可能起作用的情况下,我们的归因不要做得 太自信,不要轻易把结果归因于某个特殊的原因。
体育心理学期末知识点 高等教育出版社

1.体育心理学研究目的: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运动心理学研究目的: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
2.体育心理学: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3.学习目标定向: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4.成绩目标定向: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5.运动兴趣:人们积极的认识探究和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6.运动兴趣的倾向性:总是指向一定的体育项目、体育事件。
7.运动兴趣的效能: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
根据运动兴趣的效能水平,分为积极的和消极两种。
8.运动动机: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9.归因: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内部归因的个体成绩要比外部归因的个体成绩好。
10.锻炼成瘾: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11.应激:又称紧张,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过程12.唤醒:机体中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和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13.焦虑: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了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14.一般心理技能:适合所有运动项目特点的心理技能。
专门化心理技能: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须掌握的心理技能。
15.渐进放松训练: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16.表象训练: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境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7.动作技能: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运动归因内部因素的是()。
A.社会文化背景特征B.运动项目C.训练年限D.年龄【答案】 D2、在运动员选材时,骨骼肌中慢肌纤维百分比占优势的人适宜从事的运动项目是()。
A.跳远B.标枪C.100m跑D.5000m跑【答案】 D3、人体对低血糖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 )A.大脑B.心脏C.肾脏D.肝脏【答案】 D4、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属于( )A.运动原理B.运动行为C.运动动机D.运动结果【答案】 C5、生长激素是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分泌该激素的腺体是( )。
A.脑垂体B.松果体C.甲状腺D.肾上腺【答案】 A6、跳深练习时,股四头肌进行()收缩。
A.等张B.等动C.离心D.超等长【答案】 D7、有利于教师根据男女生不同的心理与生理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个体教学B.分组教学C.按男女分班教学D.小班化教学【答案】 C8、肺泡与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必须通过的薄膜层是( )A.气血屏障B.上皮基膜C.血管内皮基膜D.肺泡上皮【答案】 A9、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不包括()A.体育自身的特点B.人们的体育需求C.人的体质D.社会发展水平【答案】 C10、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正确的是()A.跑步中摆臂动作和腿的后蹬动作用正面示范B.武术套路动作用背面示范C.球类运动的持球动作用正面示范D.比较难的动作采用几个示范面教学【答案】 A11、掷铁饼、铅球的扇形区内角度约为()。
A.35°B.40°C.29°D.33°【答案】 A12、骨骼肌运动时,先做离心式拉长,再做向心收缩的复合式收缩形式为()A.等张收缩B.等长收缩C.等动收缩D.超等长收缩【答案】 D13、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的途径是()。
4第四章 运动归因

(1)对一项活动坚持的时间短 (2)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而不是缺乏努力 (3)将自己看做是不断的失败者 (4)努力不会可导致成功 (5)认为运气或任务较简单是成功的原因 (6)不愿冒失败的风险 (7)对成绩感到无法控制
13
四、稳定性
(二)习得性无助
3.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原因分析
能力强或 努力
任务简单 运气好
失败
能力不足或 努力不够
任务太难 运气不好
6
二、运动归因主要涉及的要素
2.协变量原则
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和预测,就当 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 人的成绩与他们不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原因,这种现 象被称作协性原则。
7
三、归因与情绪反应
15
第二节 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
二、外部因素
1 • 社会文化背景特征 2 • 运动项目特征 3 • 训练年限
4 • 比赛结果
16
第三节 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一、再归因训练
1.团体发展法 填写归因量表,分析评价,找出偏差 2.强化矫正法 行为作出规定,表现积极时表扬 3.观察学习法 观看归因训练的录像片,迁移
17
二、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What?
1.进行积极的反馈
信
息 反 馈
Who? When?
课堂上有两个 同学一直动作不规
内 容
Where?
范,请问应如何进
2.增加成功的体验
1)按技能水平、体能水平分组比赛 2)适当降低难度
19
二、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美国心理学家E.洛克和 他的同事于1968年提出 的一种工作动机理论。
体育运动心理学试卷——运动归因(含答案)

体育运动心理学试卷——运动归因(含答案)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和___________的认知过程。
2.归因理论是对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归因活动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渗透在人们和的各个领域。
3.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们都有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周围环境的需要。
4. 根据Heider的意见,行为的结果可以归因于或的力量,或者同时归因于因素。
5.根据Heider的意见,有效的个人力量是由和的因素所构成。
环境力量是由和所构成。
6. 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归因理论包括:____ _理论、理论、理论和理论。
7.所谓“相应推断”是指的行为是由行动者内在的___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
8. 根据Jones等人的观点,在从行动者意图到行动者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中,应考虑的三个基本、和。
9. Kelley认为,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和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的立体框架。
10.三度理论遵循的总原则是_______________。
对三度理论的各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行为的、和三个变量。
11.Weiner提出,可以根据、和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
12.根据协变性原则,个体在对活动结果进行归因时,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的原因;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不一致时,会把它归于的原因。
13.再归因训练的具体方法很多,常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4.研究已经表明,运动员把成功或失败归于稳定的原因,还是归于不稳定的原因,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5.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最初是由____________和他的同事研究行为时提出的。
第六章 运动归因参考答案:

第六章运动归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分析解释推测2. 动机生活工作3.Heider 理解预测控制4.个人环境个人和环境5.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运气6.Heider Jones和Davis的相应推断 Kelley的三度 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7. 外显人格特质8. 社会赞许性独特性选择自由性9. 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关系或情境协变10. 协变性区别性一贯性一致性11. 内外源稳定性可控制12. 外部内部13.团体发展法强化矫正法观察学习法14.期望习得性无助感15.Seligman 动物人类16.内源性内外源成熟17.失败挫折无能为力丧失信心18.结果归因没有归因有归因19.成就动机水平低自我意识消极自我效能感低消极思维情绪失调20.自信心期望成就目标21.直觉反映性自动发生后22.直觉反映性果归因二、单选题1. B 2.D 3.C 4.B 5.A 6.B 7.C 8.A 9.B 10.B11.D 12.D 13.A 14.A 15.B 16.C 17.D 18.C 19.C 20.A 三、多选题1.A、B、D 2.B、C 3.A、B、C、D 4. A、C、D 5.B、C、D6.A、B 7.A、B、C 8.B、C 9.A、B 10.A、C、D四、匹配题1.成败归因理论 Heider相应推断理论 Weiner三度理论 Kelley朴素心理学 Jones和Davis2.运气内部、稳定的情绪、健康内部、不稳定的能力外部、稳定的任务难度外部、不稳定的五、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9.√ 20.√六、简答题1.什么是归因?归因的理论主要有哪几种?答: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到10岁或11岁,少儿 们才完成两者的综合, 他们可以意识到能力的 “限度”,在任务结果 中它将限制努力的作用。
16~18岁的青少年表现出很 强的性别角色的模型作用, 即男性表现多被归因为努 力,而女性表现则被认为 更多地与运气相关。
年龄
• 一般认为,随着被试年龄的增大,其归因 逐渐定型并内化,要使之改变是比较困难 的。此外,成年被试对于实验者所做的理 想归因模式训练会产生怀疑,浙江直接影 响到归因训练的效果。
内向特质:安静, 做事瞻前顾后, 遇事缺少主见, 对自己信心不足。
具有外向性格特质 的运动员(往往是 低特质焦虑者)面 对成功或失败时倾 向于内部归因
具有内向性格特质 的运动员(往往是 高特质焦虑者)在 获得成功或遭遇失 败时倾向于外部归 因
成就动机
个体成就动机将 影响其对成功和 失败的归因。
高成就 动机者 低成就 动机者
年龄
• Nicholls和Miller(1984)的研究表明,儿童对于成就情景,尤 其是关于努力、能力和结果的看法是随着年龄变化的。
5~7岁的儿童还不能区 分努力、能力和结果, 在他们看来,努力的人 就是成功,成功的人就 是努力的。
7~9岁儿童倾向于把努 力看成结果的原因
9~10岁,能力也被考虑 为结果的可能原因
将成功归因 于能力 将失败归因 于缺乏努力
把成功归因 于运气 把失败归因 于缺乏能力
自我效能感
高自我效能者倾 向于把失败归因 为努力不够 低自我效能者则 把失败归因为能 力低
性别
男运动员 女运动员
性别
• 有关男女运动员在归因方式上是否存在差 异,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 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稳定的、 内部的因素。 •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或不 稳定的、外部的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于内 部的、稳定的因素,如缺乏能力。
运动归因
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 ——内部因素
主讲人:青海民族大学11级体 育教育班 刘国伟
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
内部 因素
外部 因素
影响运 动归因 的因素
影响运动归因的内部因素
自我效 成就动 能感 机
性别
个性特 征
的个性特征 会导致不同的归 因倾向。 外向特质:乐观, 随和,渴望兴奋 的事,倾向进攻, 相信自己的能力, 对自己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