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分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审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分层:静观关系、对话关系、存在关系。

2、西方关于美学研究对象主要偶四种:美,艺术,人的审美心灵、感受、意识、,扩大到世界现象的全体。

3、中国当代的美学研究也由于西方大致相近的四种意见:主张以美为对象,认为美是美的科学。

美得研究对象是艺术。

主张走十九世纪以来实验学心理学和心理学美学路向,以人的审美心理、审美感受、审美经验为对象。

主张美学的对象定位在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一身没关系为中心,从客体方面研究,从主体方面研究美感,从主客体同一点上研究艺术以及审美教育。

4、为什么长期以来没学研究对象没能?原因四个:审美现象的不同反思认识影响美学统一的确立。

2、对审美现象不同的理解视角影响美学统一对象的确立。

3、审美现象的不同构成层次影响美学统一对象的确立。

4、美学自身的历史性影响美学对象的确立。

魏晋人的审美自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审美及艺术与社会伦理有分离而独立的倾向,2、审美与艺术对人的作用也不仅仅停留在教化、抒发状态,是将人生境界提升到对行而上哲思体悟的超越上。

5、我们不同意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模式,而主张按照人一世界一体的存在论模式来解释审美关系原因如下:1、审美关系不是认识关系,而是体验关系。

2、审美关
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
体,而不是审美主客体在逻
辑上先于审美关系。

3、审
美关系本身是在人生的意
义关系中,在人的具体生存
实践的时机性境遇中当下
生成的。

4、审美关系具有
多层次性和流变性。

5、审
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
自由关系。

6、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
于统一层次的概念,二者如
呼吸,密切相关,如一个硬
币的两面,不可分割。

审美
关系含于内,审美活动显于
外。

审美关系的外在展开是
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内在
构成是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
是通过审美活动而建构起
来的,而审美活动则只有通
过审美关系才得到体现。

7、美感与审美经验,但它
又不同于感官欲望。

审美经
验与理性认识以及其他一
些感性经验本身相比,有三
个特点:1、在审美经验中,
感性本身即具有意味的形
式。

2、在审美经验中,感
性整合者理性。

3、在审美
经验中,感性提升着欲望。

关于境界的构成下面面有
三层意思:1、人生境界不
是自然界进化而成的物质
实体,也不是主话题心灵自
生的幻影,而是我们在上文
中一再强调的人与世界相
互依存、双向建构、一体圆
融;2、境界作为人与世界
的交融统一,又不是认识论
层面上主客观统一,即外在
的客观物理性与内在的主
观心理意识在认识上的统
一,而是存在论层面上的统
一,即在人与时间而相互依
存、双向建构的实践活动中
所达到的统一,在人像人诞
生、世界向人生成的实践过
程中所实现的统一。

3、人
生境界的特点在于他的个
体内在性和生成性。

4、人
生境界的生成取决于对自
身实践及其意义的绝界。

8、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
便具有了的区别。

表现在三
个方面:1、人的需要根本
是一种超出了机体限制的
社会性需要。

2、人需要要
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
性。

3、人既有物质的需要,
也有精神的需要,这两方面
的相互区别于与相互渗透,
从根本上使人的需要与动
物的本能区别开来。

9、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
的作用:1、审美理想在一定
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
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作出
的审美判断。

2、审美理想
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是
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
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形态的特点:1、生成
性2、贯通性3、兼容性4、
二重性(即名族性与世界性
的统一)
如何界定最基本的审美形
态,流行的5中说法:1、
美的形态说2、大风说3、
类型说4、范畴说5、人生
境界说。

应有的准:1、广泛性2、统
摄性3、源远流长性、、4、
西方美得形态分为悲据与
喜剧、崇高与与优美、丑、
荒诞四种。

将中国古代审美
形态分为中和、神庙、气韵、
意境四类。

作为两种审美形态的崇高与优美:1、崇高的内涵(即人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异己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通过人生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活动而得到全面的高扬和体现。

)2、优美的内涵。

10、中和的审美特征:A\强调适度B\是多样性的统一C\、中国的审美文化之魂是天人合一1、情感的适中2、人格精神的和谐3、人与自然的和谐
气韵的内涵:气韵作为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与中和相比,就气作为宇宙自然之气而言,与喜怒哀乐未发时的天地自然有相通之处,这就是都倾向于先天自然状态。

气韵生动,就其韵的节奏性而言,是中西通约的;就其生动而言,更是所有创作在语言运用、形象描写方面的通则;但就气而言,却是中华审美文化所特有的。

总之,人在审美形态,也就意味着和人的生命从环境中凸显出来,意味着人意识到了自身的存在,并把自身的存在
当做最根本的审美对象。

11、意境的审美内涵和特征:1、主客统一2、情景交融3、时空转换4、有无相生5、言有尽而意无穷6、辩证的哲理智慧
意境和气韵的比较:在气韵这一审美形态中,人的生命状态和生命活动从人所在存的环境中凸显出来,人在审美活动中意识到了自己的生命,并将它投射到他所发现和创造的审美对象中去,而意境这一审美形态,
则是进一步将人的生命中
凸现出来,尽管人的精神不
可能脱离人的生命,但是精
神毕竟有着相对的独立性
和自足性;人在审美活动
中,意识到了自己的生命真
正区别于其他一切生命,在
于人有思想,而“基于思维、
表现人性的意识内容,每每
首先不借思想的意识内容,
而气韵则尚未完全达到这
种思想意识上的自觉。

相比
之下,意识这一审美形态,
则主要形成于以艺术品为
对象的、自觉的审美活动之
中。

总之,如果用一句话来
说明意境的审美特征的实
质,那就是:意境最终划清
了审美中具象与超越,外观
与内省,反应与顿悟、自觉
与非自觉、器与道、形而下
与形而上的界限。

12、中和——气韵——意
境,既是中国审美形态的历
史发展,实际上又是中国美
学范畴的逻辑演进,三者既
可共时并存,又有历时梯
进;既有逻辑上的并列、对
应,又有内涵上和外涵上的
丰富、深化,典型地体现出
历史与逻辑的高度统一。

13、柏拉图的“回忆说”谈
到审美主体厄洛斯在追求
美的理念时那种体验,实际
上也是审美的“迷狂”状态。

其实质是人类思想活动处
于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时
的极度亢奋状态,正如白拉
图自己所描绘的那样。

《诸
神之战》.经验主义美学的第
二阶段开始于18世纪中叶
以后,其代表人物是“休
谟”。

休谟的主要观点在于
他明确地把审美经验归纳
为情感活动,从而把审美与
认识活动区别开来了。

在看
人本主义一脉,较有代表性
的是;现象学美学、精神分析
学美学和解释学美学。

14、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1、感性直观性
2、超个体的
功利性3、感知与情感交相
伴随4、自由无限性5、非
理性的显性表征
感性直观性;指在审美活动
中,主题是凭借自己的感觉
器官而非绕到思维型,直接
而非间接地与对象打交道,
而对象也是以自己的感性
外观而非内在的本质,直接
而非间接地呈现给主体,从
而在主体育客体之间建立
起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及
审美关系。

审美经验的几种要素:感
知、想像、情感和理解。

审美经验结构的分析:1、
静态的、共时性的结构探
讨。

2、动态的、历时性的
研究。

审美心理建构的调节两方
面:1、有目的与无目的辩
证统一。

2、反馈调节
艺术创造的过程:1、触发
阶段2、展开阶段3、生产
阶段
15、充分重视生厂阶
段,(1\这种倾向的极端
化不符合艺术创造的
实情2、这种倾的极端
化不符合艺术存在流
程的实情3、这种倾的
极端化不符合艺术存
在的现实社会处境)2、
艺术品的技巧美、形式
美与质料美
16、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
1、物质材料层
2、符号形式层
3、意向世界层、
4、超意境层(是审美意象背后所蕴含着的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他是艺术作品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艺术鉴赏并不是一次性的直线运动,而是作品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往复循环和交流。

艺术批评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一种中介活动,从两方面概括;1\、批评是艺术创作实践与艺术理论之间的中介环节2、还是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之间的桥梁。

17、现代美育教育的提出席勒:1、力求从哲学高度揭示审美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独特目的,并把审美教育的理论奠基于对审美和活动性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这样他就不仅把审美活动性质内在统一了起来。

2、从人性的内在结构入手,以人性的完满自足为终极目的来揭示审美教育是为价值3、要消除人性的分裂状态,实现人性的完满和谐,既不是用感性去消灭理性,或者用理性去吞没感性,也不是从人以外去寻找某种统一的标准,人性统一的根据就存在于人自身。

18、我国从夏、商、周三代开始,学校教育便逐步确立,以品德培养为主要目的。

孔子的儒家美育观:“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游于艺”,都是把美育看成贯穿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手手段。

19、什么是生审美教育?1、手段与效果一致的原则,2、
直接效果和时间间顾得原
则3、独特性原则。

20、审美教育的特点:1、
情感性2、以受教育者为中
心3、过程性4、全面性
名词解释:
1、本体论阶段:指的是以”
主体’’或者”存在’为思考中
心的思想发展阶段,期起止
时间大约从古希腊早期到
16世纪。

2、审美教育:狭义的美育
指有意识通过审美活动,增
强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
整体精神素质,焕发人的精
神风貌。

广义的美育指通过
审美活动,建构人向全面发
展成长的存在方式,促进人
向理想的、自由的、健康的、
精神丰满的人生成。

中和的基本内涵:中指对立
的两个因素或两个极端的
中间。

“中和”跟“道德”、
“精神”、“性命”等一样实
际上是两个单纯词的组合。

3、意向性:是指任何意识
行为总是关于某个事物的
意识,也就是说,意识是指
向某种外在现象的。

4、精神分析学:是由奥地
利心理学家佛洛依德在20
世纪初创立的一种十分重
要的心理学流派,它在西方
思想中产生了非常广泛的
影响,就美学和艺术理论而
言,其影响主要在于他的“
潜意识”和人格结构
论。

5、形式主义批评:产生于
20世纪初的俄国,以后传入
欧美。

受其影响,又产生了
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
主义和符号学等重要的批
评流派。

这种批评的作品本
身的结构、用语言和手法等
形式特征,认为只有这样才
能使批评具有真正的科学
性。

6、美感教育:蔡元培把美
育称为“美感教育”。

他在
《美育与人生》中说:“人人
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
而崇高的行为,这由于感情
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
强,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
为厚,有待于陶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