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钱庄为何未发展为现代 意义上的银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古代钱庄为何未发展为现代意

义上的银行

张圣闽20112016商学院工商管理类五班sfsctdb@

【注意】黄老师,本人对“古代钱庄未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银行”这一论题持有异议,具体个人意见已附在本文最后。

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居于世界前列,而中国也在这一过程中创造出了许多经济史上的第一,包括早在明朝就已经诞生的钱庄。中国古代的钱庄与近现代西方的银行有着极其相像的地方,甚至我们可以看到在近现代意义上的银行身上有着中国古代钱庄清晰的影子。所谓银行与钱庄的关系,就是对同一个经济社会中两种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现实存在着的诸多联系所作的集中概括,纵观近代中国银行与钱庄关系的演迁过程,两者之间既相互合作、支持,又相互竞争、排斥【1】。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中国古代发展千百年之久的钱庄没有进一步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呢?我根据

所学知识及相关资料查询,认为主要是由于中西方环境的差异导致的这一不同。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经济体制的

发展瓶颈。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多为自给自足,再加上封建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这些特点直接导致了经济发展与产品流通的脱节,进而致使

经济长期以来的高速发展并未给产品流通背后的资金流通带来过大的刺激。而西方近代以来重商主义的盛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不断发展等都极大地促进社会资本的大规模流通,在这一背景下银行作为资本流通的中转机构便得到了极其快速的发展。

2.政治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长达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对钱庄的进

一步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封建统治者的专制集权统治在经济上要求严格控制国家货币铸造发行与流通、商品流通等,此外封建统治者认为农本商末,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而钱庄的放账功能和印制发行与货币具有等同价值的兑换银票无疑对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增加了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控因素,对统治者的集权统治造成威胁,因而会遭到统治者的敌视和阻碍。

而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大中资本家的掌权使国家政策偏向于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面,进而国家政策对资本流通的促进与中转机构银行的发展大力鼓励支持。

3.钱庄信用的紧缩。明朝开始出现的钱庄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较大的

发展,各大钱庄、票号及各种分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以晋商徽商为代表的商人所实行的以儒治商更是为钱庄的发展积攒了浓厚的信用基础。作为钱庄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基础,信用这一资本不断积累使钱庄的放款额度不断扩大,人们普遍减少取现。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钱庄管理制度的低效和老化,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集中兑现的风险预期过于乐观,直接导致了钱庄的信用紧缩,

进而扩大到整个银钱业。如经理负责制,受中国古代传统的血缘家长制影响,经理可能会做出不利于钱庄发展的行为,贪图个人利益,对钱庄的发展造成不利。而西方银行则具有严格的监管措施,对于银行可借贷额度也有严格的科学的限制,因此在长期的借贷、存取过程中不断积累起信用基础。

4.国内战争环境的影响。清朝中期以后,农民起义运动、外国侵略

运动此起彼伏,战乱的环境直接导致了国家经济的萧条、钱庄的败落。而自鸦片战争后外国银行的本土化发展更是对中国传统的钱庄造成极大的挑战。中国古代的钱庄大多为地方性的,资金力量薄弱,经营范围小,因此,钱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之下,表面繁荣的背后却潜藏着危机【2】。它们的传统经营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发生了直接的冲突,面临着阵地日益缩小的前景【3】。而外国银行则依据有力的政策措施、强大的资金优势迅速击败了钱庄,取代了钱庄长期扮演的收借贷款的角色。

5. 钱庄本身所具有的缺陷性。中国古代的钱庄多为家族性质的产

业,一般采用无限责任制。实行无限责任制,就意味着钱庄所拥有者以其全部的家产作为钱庄债务的担保。一旦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所有者就要通过变卖其它财产来抵还债务,因而极可能一贫如洗,永世不得翻身,这使得其抗风险能力十分薄弱。而且,中国古代钱庄实行联号制,与其它的产业有密切联系,更增加了导致其经营风险外部因素的多样化与复杂化。钱庄一旦破产,涉及面极广,会影响许多其它股东和工商业实体,进而对整个社会

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其他钱庄也会受其波及。而西方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则是实行有限责任制,银行的运行状况并不会银行家的其它产业造成过大的影响,因而能够保证银行尽可能的平稳运行。

6.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上的不科学。中国古代的钱庄采用封建式

组织管理结构,虽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演化出掌柜制,即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但是仍旧缺少科学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大掌柜作为实际负责人对钱庄的整体运行享有极大的权力,其个人行为会对钱庄的发展和其他股东的利益产生重大影响,而股东及所有者对大掌柜的惩罚手段无非是解聘之类,因而掌柜所受到的制约极少,仅仅是靠道德约束并不能很好的维持钱庄的正常运转。而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则拥有完备的监督制衡体制,对经营者有着极为严格的约束。另外,虽然已经做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但是中国古代钱庄仍然会在作出决策时很大程度上受到所有者的影响,并不能完全独立的作出决策,这一点与现代意义上的银行是背道而驰的。

7.银钱业会计方法的落后。中国古代钱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探索积

累出一套簿记方法,即中国古代的银钱业会计制度。银钱业会计起源于清代前期的旧式钱业会计,早期采用中式传统会计的方法,上收下付,期末采用“四柱结算”方法计算损益,也经历了从简式到复式的转变,但尚不成熟。虽然也曾在明代“三脚账”基础上,演化出以龙门账和四脚账的会计思想为代表的复式思想萌芽,

但却是仅仅停留在复式会计思想的初级阶段,仅仅在会计结算时有零星体现,而在账簿设置、记账方法上还是旧时的简式记账方法占据绝对支配地位。1905年出版的留日学生蔡锡勇编著的《连环帐谱》是我国最早介绍西方复式借贷记账法的著作。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然而从会计核算角度来看,钱庄仍旧原封不动的延续着封建时代的传统,保留着旧式簿记的各种特点,如直式上收下付记录和以汉字书写的记账方法,没有形成全行业范围内的完整的会计法令,也没有诞生出没有统一的会计制度。中国古代的钱庄采用的会计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簿记方法,只是会计方法的分支,主要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依靠经验总结堆积起来的。而诞生于西方的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则普遍采用复式记账法这一会计方法,采用复式记账法,可以全面地、相互联系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全貌,并可利用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试算平衡公式,来检查账户记录的准确性,因而复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完善科学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的大范围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银行的效率和准确性,使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

8.中国古代钱庄与现代意义上的银行诞生背景、目的和意义上

的区别。长期以来,钱庄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资金融通,它所起的媒介作用不容替代。钱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货币经营机构之一,其是由私人出合伙经营,是从频繁的商品交易媒介中派生出来【4】。

钱庄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便利金银货币的流通进行的。商业银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