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试教育的公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应试教育的公平性

(王加强161306030050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摘要: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应试教育不公平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应试教育在贫困家庭孩子在以后求职生涯不公平的体现;本人对应试教育的具体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应试教育;公平;求综合素质;求职

“应试教育”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然而关于应试教育的含义,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马玉认为“所谓应试教育就是学校围绕升学考试而开展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而夏蓉认为,应试教育是一种应付考试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片面的、淘汰式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应试教育只重视升学考试科目的教学,轻视甚至放弃非考科目[1]。

应试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制度。提及科举制度,人们自然会想到其公平竞争的原则:凡参加考试者,不论家庭出身,不分男女性别,不管贫富差距。只要分数达到要求,即可被选聘为国家官员。欧阳修更是曾对此称赞道:“窃以为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顾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唯一,而惟才是择。”科举制度使所有的文人志士都能够有机会通过考试成为官吏,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这就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给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带来了希望,也确实产生了一大批治国安邦的大家,如柳宗元、王安石、张居正、蔡元培等。如今,对于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尤其是广大农村学生来说,考上大学是改变他们前途和命运最直接的途径和最重要的出路。而要考上理想的大学,则离不开应试教育。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

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清华大学人

文学院社科2010级王斯敏等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不仅仅是北大清华。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得出,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看到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不禁会问:寒门真的还能出贵子吗?寒门子弟真的能够通过高考来一展宏图吗?应试教育真的保证了教育的公平性吗?我看未必。

目前应试教育的不公平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

我国东中西三部的经济发展不均衡,无形中导致了教育资源投入的巨大差距。西部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水平低自然导致西部教育资金的不足,在加上西部地区恶劣的地理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导致引进教育人才的难度增加,从而影响学校教学质量。以1998 年我国“普九”的人口覆盖率为例,东部地区达到96.47%,中部地区达到81.87%,西部地区仅达到42.26%。当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基本普及初中教育时, 西部地区则仍有2/ 3的县未达到85%的普及初中标准, 西部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则尚未普及初等教育。此外,我国教育投资主要由地方政府自主支配,西部本身贫穷,自然在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无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提并论。学生获得的知识储备、文学素养、综合素质自然也与东部相差甚远,这种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

二、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公平:

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公平主要是体现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会和数量分配的不均衡,此外,在不同省份的高考录取名额差异很大进一步反映了高等教育机会分配不公平的现状。在大学招生过程中,我国采取分省定额和划线录取的方法,这无疑会扩大农村和城市、教育落后省份和教育领先省份的学生所获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例如,2001年时,清华和北大在北京的招生名额分别占其总数的18%和13%,而当时的北京高中毕业生只占全国的0.9%。可以这样说,这种教育机会分配违背了教育机会均等分配的原则,也是不同地区学生所获教育不公平的又一表现。

三、地方招生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不公平

除了高考的分省录取政策外,我国教育机会分配中,仍然存在严重的教育腐败现象,这种“教育腐败”也必将加剧教育上的不公平。比如说在大学招生中普遍存在的“定向生”、“保送生”和“体育特长生”等招生形式,这使得拥有特殊背景的考生能够优先获得进入高等学府受教育的权利。此外,之前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热播的中央音乐学院招生潜规则等,都是教育腐败问题,这种教育腐败会使得真正拥有才华和知识的学生理应获得的平等的机会被其他考生

背后的权利和金钱夺去。

退一步讲,假设这些寒门子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克服了上述教育种种不公,最终踏入了梦寐以求的象牙塔,这样对他们来说就公平了吗?如果人的一生到高考便画划上休止符,宣告结束,那么,这样看起来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体制似乎是让贫困家庭、农村孩子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大学,从这个结果而言,似乎是公平的,也似乎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3]。然而人生可不仅仅只是到高考,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我们把目光放长远一点,考虑到这些通过应试教育进入高等学府的底层学生毕业之后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就会发现,所谓“公平”的应试教育,祸害最深的也正是这些寒门子弟!

在以后的职场生涯中,上级看重的可不仅仅是分数,不仅仅是你经过千锤百炼的应试能力,更多的是考虑你的团队协作能力、领袖管理能力、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4]。那些每天只知道埋头题海,应付各种考试的学生在面对层层刁难的面试官时,又会表现的如何呢?

同样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出来的大学生,城市中产阶层的家庭早就非常精明地“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了,他们才不会真的相信人才培育通过高考就是万事大吉。这些家庭都在对付应试的基础上,从综合素质的各个方面着力打造孩子的职场能力。于是,到了就业市场上,死读书的农村生源大学生,往往非常不适应职场生活。即便他们当年的高考分数远远高于那些城市孩子,但由于他们是拼尽全力无暇旁顾地挤过高考独木桥的,他们根本就来不及为职业发展作任何准备和规划[5]。就像万维刚所说:“上大学花多少钱根本不重要,上大学之前花了多少钱,才是真正重要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你什么素质都还没比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有经济实力的家庭早早的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去接受国际教育,而并非留在国内去接受传承千年的公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