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对象集中学习备课教案之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矫正对象集中学习备课教案之一
公民道德规范概述
名词解释
1.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和仁义礼智信伦理道德观念的意思: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


译文: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
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
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

所以他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恢复这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关于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君主应该成为臣下的表率,父亲应该成为儿子的表率,丈
夫应该成为妻子的表率,身处某种位置,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正人先正己,
三纲非但不是奴役压迫,反而是对上位者的约束,三纲并非是为臣、子、妻定的,而是给君、父、夫定的!
仁义礼智信(简称为五常)
五常
”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
社会。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

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

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

勿施
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

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

子曰:「君子喻於义,小
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释名:礼,体也,得其事
证也,人事之仪则也。

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

尊卑长幼有序,
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
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

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
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

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

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

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


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温良恭俭让
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即处处与人为善。

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忠孝勇恭廉
忠心、孝悌、勇敢、谦恭、廉洁。

指的是人应信守、践行的五种高尚品格。

品德之于品性,侧重的是德性,更多的是对人的为人处世原则的概定;品性之
于品格,侧重的是性情,更多的是对人的自我性情秉持的概定;品格之于品德,侧重的是风格、人格,更多的是对人的持家理政风格、人格的概定。

社会评价
消极作用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教育思想至今,中
国二千余年的传统文化都是围绕儒家“三纲五常”而来,领导者通过“三纲五常”来规范社会道德使社会各阶层安居乐业。

人们遵守道义,而不是遵循某个
人的言论和制度,与人性与真理相通。

相比今天的社会发展,看上去貌似停滞
不前,实际也是一直遵守着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维持了社会
的稳定。

积极作用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
他山之石——韩国学者赵骏河在他的《东方伦理道德》(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一书中对“三纲”解释如下:“纲”具有“模范”的意义,在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中,“君为臣纲”就是说上级是下级的模范,“父为子纲”是说父母是孩子的模范,“夫为妻纲”是说丈夫是妻子的模范。

模范具有带头
和示范的决定作用,是主导的方面。

赋予“三纲”以“模范”和“示范”的意义,说明在“三纲”的伦理关系中,主导方应该承担起更多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当家作主”既是一种权
利更是一种责任。

在“君臣体系”、“父子体系”和“夫妻体系”中,“三纲”体现了整体性、主导性和有效性,如果没有这个“纲”,就难免出现互相推诿、彼此扯皮、责任纠缠不清的问题。

有了“三纲”,复杂的社会、家庭关系就会
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纲举目张,事半功倍。

关于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妇女应有的品德,三从是未嫁从(听从)父、既嫁
从(辅助)夫、夫死从(抚养)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的
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古时候为妇女设立的道德标准。

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

渊源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在讨论
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
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
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
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意思是说女孩
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
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
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这里的“从”并
不是表面上的“顺从、跟从”之意,而是“辅佐、辅助”的意思。

(《仪
礼·丧服·子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
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周礼·天官·九嫔》)
分工
“内外有别”是传统社会对两性最重要的规范。

表现在:
(1)位置和分工是以“家(户)门”为界的“男外女内”——男人在外面从政、打仗、服役、种地、打猎、经商等,女人在家内“主中馈(主持饭食酒
浆等家务)”、务蚕织,生儿育女、孝敬公婆等。

在上层阶级,“外”事是指
主持、参与政事军事(也叫“公事”、“大事”),这是男性贵族官僚的特权,妇女不许涉猎,违反了就是“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母鸡打鸣,是家国的不
祥之兆)。

在下层,农耕社会小农的典型劳动分工就是男耕女织(如牛郎织女
的传说)。

这种对男女位置和分工的划分,就形成了在居处、活动、交往、行
为等日常生活中的内外障隔——“男主外,女主内”,“男女授受不亲”,
“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等“男女大防”的礼教。

(2)家庭组织的内外区分正好与位置、分工的分别相反男内女外,男主女从等
新三从四德
新的三从是指从世界、从爱、从己;新的四德是指,文德武德、言娴淑德、品学兼德、修身立德。

从世界:应从宏观角度看整个局势的发展。

全球化下,各国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崛起,在国际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香港虽为国际城市,与中国的关系不可
分离。

从爱:应该用爱去化解家庭、工作、社交中的冲突。

从己:人贵有自知之明,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准
确定位。

[2]
文德武德:社会竞争大,虽然不至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要见多识广、
培养专长。

言娴淑德:凡事从他人角度着想,口出慧言,用女性的温柔言语打动人心。

品学兼德:善良的品格增加人缘,品位增添魅力;不断学习,追求进步,
才能越来越美丽。

修身立德:发掘、善用女性细腻、温婉的特质,面对工作时表现自信、面
对生活呈现优雅、面对家庭展现美德。

上述新“三从四德”已与旧“三从四德”大相径庭。

在中国封建社会,根
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儒家礼教要求女性“三从四德”。

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女性地位提高,它逐渐被抛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