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 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 ppt课件

意义
一、明确了社区矫正的目标和工作原则。 社区矫正法明确,社区矫正是为了“促进社区矫正对象
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社区矫正工作坚持监督 管理与教育帮扶结合,专门机关和社会力量相结合,采取 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有针对地消除矫正对象可能重新 犯罪的因素,帮助其成为守法的公民。
二、注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法规定,国家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
第二条 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教育帮扶等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社区矫正工作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相结合,采取 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有针对性地消除社区矫正对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帮助其成为守法 公民。 第四条 社区矫正对象应当依法接受社区矫正,服从监督管理。 社区矫正工作应当依法进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社区矫正对象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利、财产 权利和其他权利不受侵犯,在就业、就学和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
第三章 决定和接收
第十七条 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时应 当确定社区矫正执行地。
社区矫正执行地为社区矫正对象的居住地。社区矫正对象在多个地方居住的,可以确定经常居 住地为执行地。
社区矫正对象的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无法确定或者不适宜执行社区矫正的,社区矫正决定机关 应当根据有利于社区矫正对象接受矫正、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原则,确定执行地。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社区矫正机构,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具 体实施。社区矫正机构的设置和撤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出意见, 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
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机构的委托,承担社区矫正相关工作。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讲解课件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讲解课件

实施矫正
按照矫正计划,采取多种手段 对罪犯进行矫正,如心理咨询 、教育辅导、职业培训等。
监督与评估
对罪犯的矫正情况进行监督和 评估,及时调整矫正计划,确
保矫正效果。
社区矫正的方法
心理矫治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 疗等方式,帮助罪犯改 变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

教育辅导
提供文化知识、职业技 能等方面的教育辅导, 提高罪犯的素质和能力
05
社区矫正的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
社区矫正对青少年犯罪者的帮助
成功案例二
社区矫正对毒品犯罪者的帮助
成功案例三
社区矫正对家庭暴力犯罪者的帮助
成功案例四
社区矫正对性犯罪者的帮助
典型案例剖析
典型案例一
社区矫正对暴力犯罪者的帮助
典型案例四
社区矫正对网络犯罪者的帮助
典型案例二
社区矫正对经济犯罪者的帮助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 务讲解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社区矫正概述 • 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 • 社区矫正的实践操作 • 社区矫正的挑战与对策 • 社区矫正的案例分析
01
社区矫正概述
社区矫正的定义
社区矫正是指将罪犯置于社区环境中,通过监督、教育、辅导、矫正等措施,帮助 罪犯回归社会、减少再犯罪风险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
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相对,共同构成了刑罚执行的两大体系。
社区矫正旨在促进罪犯的再社会化,减少对社会的危害,同时也有助于减轻监狱负 担,提高行刑效率。
社区矫正的起源与发展
01
社区矫正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
02
当时,由于监狱人满为患,为了缓解监狱压力,同时出于对罪犯人权 的关注,人们开始探索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

社区矫正法PPT

社区矫正法PPT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正法》立法
爲了防止他人使用軟件爬取本文檔,我加入了版權聲明,不影響您使用, 用時把此頁删除即可。用软件爬取的文档没有动画效果,并且大段文字被 切割成了很多小文本框,在修改时比较麻烦,PPT的背景图层有时也被合并 了,你想要的PPT中无背景的PNG图片都不存在,还需要你自己去除背景。 反对软件爬取,请用原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亮点 亮点二 确立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两大核心任务
《社区矫正法》第三条将 教育矫正与帮困扶助两项 任务合并,统一为“教育帮
监督管理强调社区矫正的刑事执行措施属性,通过外在强制力要求矫
1 正对象遵守报告、会客、外出、迁居、保外就医等监督管理规定,服
从社区矫正机构的管理
扶”,以“坚持监督管理与
可以通过购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 服务或者通过项目委托社会组织 等方式,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 理辅导、社会关系改善等专业化 帮扶。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亮点 亮点四 充分保障社区矫正对象享有的合法权益
《社区矫正法》总则第四 条强调社区矫正对象依法 享有的人身权利、财产权 利和其他权利不受侵犯, 在就业、就学和享受社会 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
《社区矫正法》在监督管理章节强调 了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措施属性,通 过外在强制力要求矫正对象遵守报告、 会客、外出、迁居、保外就医等监督 管理规定,要服从社区矫正机构的管 理。
犯罪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犯罪行为以及造成的危害结 果各有差异,需根据矫正对象区别对待、类型化处理,要制 定个别化、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增加了更能体现尊重和保障 社区矫正对象身份信息和个人隐私保等内容,充分彰显来了 更为先进文明的矫正理念。
附则
监督管理 法律责任

社区矫正 ppt课件

社区矫正 ppt课件

抑制犯罪虽然可以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但刑罚的这种社会效益
的取得又不是无本万利的,需要一定社会成本的支出。这就存在
一个刑罚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刑罚是一种有限的社会资源,因
而应该有效使用。监禁刑是所有刑罚执行中成本最高的一种,将
大量的罪犯关在监狱,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而且监狱
建设、维护、管理等将花费大量金钱,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当
第五页,共24页。
社区矫正制度在国内外的历史(lìshǐ) 演进
世界刑罚史是以肉刑和生命刑为主转向以监禁刑为主然后发 展到从监禁刑到非监禁刑过度的历史。19世纪末和20世纪 初以来刑罚指导思想中出现了帮助罪犯回归社会的思想。从 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逐步采用非监 禁刑,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就应运而生。英国是世界上 第一个建立和推广社区处罚措施的国家。该国在1972年的 《刑事司法法》中规定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shíxíng)社 区服务。1976年欧洲理事会部长会议通过的10号决议,要求 成员国积极通过社区服务来改造罪犯。1998年联合国经社 理事会议通过的《开展国际合作,以求减少监狱人满为患和促 进替代性刑罚》中也涉及社区服务,以上这些都是社区矫正顺 应刑事制裁和人类发展的进程。
动的恢复性司法模式。犯罪造成对被害人、犯罪人本身和社区的
第十二页,共24页。
监狱的本质在于剥夺罪犯的人身自由,使其脱离原来的犯罪亚文化圈处于 封闭环境中接受矫正,但“监狱化”给罪犯将来的社会化和再社会化造成 障碍。推行社区矫正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狱内矫正的弱点,探索更加符合 国情的罪犯矫正方式,在整体上提高罪犯矫正的质量。据统计,2002年 我国监狱共超羁押罪犯24万人,将5种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 放在社区,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遵循社会管理规律,运用社会工作 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社区矫正这种社会化的行刑方式,可以解决监狱有 效资源缺乏和罪犯人身自由受限制等问题,避免监禁矫正存在的交叉感染 和封闭性,促进罪犯回归社会过正常人的生活;有助于对矫正对象施行有 针对性的措施个别化矫正,对症下药,实施社会化改造;有利于体现 (tǐxiàn)区别对待的政策,保护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加区分,不 顾不同类型、情况矫正对象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而影响矫正对象的积极 性。社区矫正为罪犯提供了从“监狱人”到“社会人”转变的条件,既维 护了刑罚的严肃性,又有助于罪犯减少对社会生活的不适应。社区服刑还 弱化了公众谴责给罪犯造成的“犯罪人身份”的烙印,在与社会密切交往 中减轻犯罪标签的副作用,使他们尽早融入社会,不再排斥、仇视社会, 而利用行动比较自由的特点,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自立于社会,从而降 低重新犯罪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区矫正实务ppt课件

社区矫正实务ppt课件
社区矫正的实施还需要对罪犯或潜在罪犯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其遵守矫正计划和 规定。
社区矫正的评估和监督
社区矫正的评估和监督是指对罪犯或 潜在罪犯的社区矫正效果进行评估和 监督。
社区矫正的监督包括对罪犯或潜在罪 犯的行动监督、定期报告等措施。
社区矫正的评估包括对罪犯或潜在罪 犯的心理状况、社会适应能力、犯罪 意识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统计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和矫正后的犯罪率,评估社 区矫正的效果。
通过评估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风险,确定社区矫正措施的有效 性。
通过评估社区矫正对象在改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遵守法律 、是否积极改造等,衡量社区矫正的效果。
通过了解社区矫正对象在社会中的融入情况,如就业、家庭关 系等,评估社区矫正的效果。
案例三:某县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治疗案例
背景介绍
某县司法局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问题,开展了家庭治疗工作。
开展过程
邀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成员进行访谈和评估,针对每个家 庭的问题制定了家庭治疗方案。
实施效果
通过家庭治疗,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关系得到了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更加深 入,同时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意识和行为也得到了更好的纠正。
社会融入
通过社会融入,帮助罪犯重新融入 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社 会责任感,减少再犯罪率。
社区矫正中的心理辅导技巧
建立信任关系
倾听与关注
与罪犯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了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特 征,为后续的心理辅导打下
基础。
认真倾听罪犯的陈述,关注 其情感变化,给予情感支持
和鼓励。
分析问题
实施辅导
在。
家庭成员沟通
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缓解 家庭矛盾,增强家庭凝聚力,提

社区矫正法PPT课件

社区矫正法PPT课件
本法所称社区矫正决定机关,是指 依法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 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人民法院和依法批 准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狱管理机关、公安 机关。
.
12
社区矫正对象的决定和接受
社区矫正决定机关根据需要,可以委托社区矫正机构或者有关 社会组织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社会危险性和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进行调查评估,提出意见,供决定社区矫正时参考。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等组织应当提供必要的协助。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配备具有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专门国家工作人员(以下称 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履行监督管理、教育帮扶等执法职责。
社区矫正机构根据需要,组织具有法律、教育、心理、社会工作等专 业知识或者实践经验的社会工作者开展社区矫正相关工作。
教育 法律
社会 工作
.
9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法协助社区矫正机构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对象的监护人、家庭成员,所在单位或者就读学校应当协助社区 矫正机构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和其他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依法开展社区矫 正工作,受法律保护。
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社
区矫正工作。
标题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
置社区矫正机构 4、社区矫正机构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
标题 具体实施。
5、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机构的委托, 承担社区矫正相关工作。
人民
检察院
地方
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
地方政府
社区矫正
标题 司法所
机构
.
8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
社区矫正最初目的为缓解监狱压力而产生,2003年全 国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6个省市实行社 区矫正工作试点,至今为止已取得重大突破。

社区矫正实务ppt课件

社区矫正实务ppt课件

01
02
03
04
人道主义原则
尊重矫正对象的人格尊严,禁 止任何形式的侮辱、虐待和暴
力。
个别化原则
根据矫正对象的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社会化原则
鼓励矫正对象参与社会活动,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科学性原则
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 ,提高矫正工作的科学性和有
效性。
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方法
心理辅导
合作机制建立
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协同工作的机 制。
ABCD
多元化服务
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矫正对象 的不同需求。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
加强社区矫正理论的研究,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 合,不断完善和发展社区矫正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社区矫正对象的解除与安置
解除条件
矫正对象在一定期限内表现良好,符合解除条件。
安置工作
为解除矫正的对象提供就业、教育等方面的安置服务。
社区矫正工作的评估与考核
评估标准
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对矫正工作进行全面评估。
考核机制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激励和约束。
03
社区矫正工作方法与技巧
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原则
家庭治疗
针对家庭因素对矫正对象的影响,开 展家庭治疗,改善家庭关系。
04
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一:青少年社区矫正案例
总结词
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典型案例
详细描述
本案例介绍了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情况,包括矫正对象的基本信息、犯罪情况、矫正方案、实施过程和效 果评估等。
案例二:毒品犯罪社区矫正案例
社区矫正的重要性和意义

社区矫正工作汇报PPT

社区矫正工作汇报PPT
已建立覆盖全国的社区矫正工作网络,形成政府主导、司 法行政机关负责、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
专兼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专业素质得到提 升。
社区矫正经费保障
各级政府逐步加大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力度,确保工作顺利 开展。势,涉及罪名多样化 。
明确社区矫正的对象,包括罪行性质 、犯罪原因和矫正需求等方面。
汇报目的和意义
汇报目的
阐述本次汇报的主要目的,如总结工 作成果、分析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 措施等。
汇报意义
强调本次汇报对于推动社区矫正工作 发展、提高矫正效果以及加强社会支 持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02
社区矫正工作现状分析
工作总体情况
社区矫正工作体系
根据评估结果,设计针对性的职 业技能培训课程,提高矫正对象 的就业竞争力。
安排矫正对象参加实习活动,积 累工作经验,同时推荐其就业, 促进顺利融入社会。
05
社区矫正工作挑战与对策
工作面临的挑战
矫正对象复杂多样
社区矫正对象包括不同类型、不同背景的罪犯,其犯罪原 因、心理特征和社会背景等差异较大,给矫正工作带来一 定难度。
01
02
0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 立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 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
管理。
推广智能化应用,提高 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和 准确性,降低工作成本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信息 共享和协作,形成工作 合力,推动社区矫正工
作创新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完善法律法规
推动完善社区矫正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矫正工 作的性质、职责和权限,提高矫正工作的规范性 和权威性。同时,加强对矫正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矫正制度在国内外的历史演进
世界刑罚史是以肉刑和生命刑为主转向以监禁刑为主然后发 展到从监禁刑到非监禁刑过度的历史。19世纪末和20世纪 初以来刑罚指导思想中出现了帮助罪犯回归社会的思想。从 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逐步采用非监 禁刑,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就应运而生。英国是世界 上第一个建立和推广社区处罚措施的国家。该国在1972年 的《刑事司法法》中规定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社区服务。 1976年欧洲理事会部长会议通过的10号决议,要求成员国积 极通过社区服务来改造罪犯。1998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议 通过的《开展国际合作,以求减少监狱人满为患和促进替代 性刑罚》中也涉及社区服务,以上这些都是社区矫正顺应刑 事制裁和人类发展的进程。
日本的故事更感人,1888年,金原明善氏 设立了出狱人保护公司,专门帮助刑满释 放人员回归社会。他创办公司是听说了一 个故事:一名曾经天地不怕的重刑犯,在 被副监狱长耐心教导后,幡然醒悟,发誓 不再犯罪。然而在他时隔10年回到家乡后, 发现父母不在人世,妻子改嫁他人,亲友 纷纷排挤他。绝望之余,他留下遗书跳河 自杀了。从此“出狱人保护运动”在日本 兴起,逐渐演变为社区矫正制度。
方式作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提上议程。于是在
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
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
知》,其中规定社区矫正适用于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
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
上服刑的5种罪犯。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刑诉法,监禁刑罚与非监禁刑罚权实现统一由司法
行政机关行使,形成新型刑罚执行体系,有利于实
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标
志着我国刑罚执行体制和制度进入了新的阶段。
社区矫正的特点
人道
人道主义以人为中心和目的,关注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追 求人的幸福和人的解放。刑罚人道性是现代社会中刑罚的基 本价值目标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刑罚的发展历史,即是 刑罚从严酷走向宽容、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刑罚的人道 性要求刑罚的制定、适用与执行都应与人的本性相符合,尽 可能地宽缓。由刑罚的人道性进一步引发出罪犯人权思想, 即罪犯并不因犯罪而成为人的异类或社会弃儿,作为人,他 们仍然具有人的尊严和生存发展的权利,法律在依法剥夺罪 犯的某些权利的同时,必须保障其未被剥夺的那些基本权利。
的通知》中规定“罪犯所在地单位、基层组织可以作为具
体负责监督考察的执行机关”,“要依靠人民群众对监外罪
犯逐个建立监督考察小组,切实落实监督考察措施”。
2002年香港艺人谢霆锋因触犯刑律被判做240小时社会
服务而免于入狱的消息,让中国民众第一次接触到“社区
矫正”这个新鲜词。在两会上,人大代表把引进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的提纲
1、什么是社区矫正 2、社区矫正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 3、社区矫正的特点 4、实施社区矫正的意义 5、社区矫正好的经验
社区矫正的定义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 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 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 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 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 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第19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依
法实行社区矫正”,这标志着社区矫正制度第一次
在我国实体法中得以确认。2012年3月14日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
讼法》的决定中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
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社区矫正制度写入
社区矫正的源起
社区矫正的源起,完全是由于人类对同胞的善良天 性所致。1841年,在美国波士顿经营鞋业的约 翰·奥古斯塔斯,看到一些罪责轻微的犯人饱受牢狱 之苦,出于怜悯,他主动申请成为一名犯人的保证 人。3周后,法官看到该罪犯举止如同常人,便仅 判罚金1美分将其释放。此后,奥古斯塔斯先后帮 助了近2000名罪犯免于监禁。
马克思曾经说过:“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 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 的环境。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动物,那 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天性。” 作为刑罚发展的历史必然,作为人类法治 文明演进的结果,社区矫正集中体现着刑 罚的人道价值,浓缩着法律的人文关怀, 是“以人为本、文明执法,对罪犯实施人 性化监管与改造”的现代行刑理念的具体 展开。
近代以来,监禁刑成为最重要和最普遍的罪犯处 遇方式,这较之古代社会以身体刑和生命刑为主 的罪犯处遇方式无疑是历史的进步。然而,监禁 刑自身存在某些难以克服的弊端和缺陷,监禁刑 在将罪犯隔离于正常社会的前提下实施惩罚和改 造,难免会给罪犯打上“监狱化烙印”,削弱其 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影响改造效果和回归目标的 实现。相比之下,社区矫正使罪犯在不与社会隔 离的环境中实现其再社会化,从而避免了罪犯因 入狱服刑而带来的交叉感染和监狱化烙印,有利 于维系罪犯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使罪犯与社会 的发展保持同步。此外,社区矫正强调社会力量 对矫正的参与,可减少监禁处遇导致的使罪犯机 械式地强迫和服从的负效应,使罪犯与矫正者发 生积极的互动作用,提高了罪犯在矫正过程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
从我国来看,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我国相继建立了
各类少年矫正制度,其中有政府管理的少年犯管教所、工
读学校,也有一些群众性的帮教制度,这是我国社区矫正的
雏形。在1989年8月30日发布的《最法加强对管制、剥夺
政治权利、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监督考察工作
开展社区矫正的意义
1、便于分类管理和教育,有效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变化发展日新月异,
罪犯缓刑、假释或刑满释放后往往难以适应,就业安置困 难,基本生活缺乏保障,有的反社会意识严重,出现重新 犯罪率增长,大案要案多数是他们所为。刑释人员重新犯 罪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犯罪原因的多 样性和罪犯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用一种方式对罪犯进行矫 治肯定无法达到行刑的目的,施以不同方法、不同内容和 不同强度的处遇措施,才能发挥行刑的功效。对罪犯实施 社区矫正,并不是对狱内矫正的否定,社区矫正只是罪犯 矫正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