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内容简短但内涵丰富,包含了苏轼的整个人生态度。学生沟通过学习这篇古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苏轼。对课文的翻译比较简单,重点是对“闲人”的理解,通过对“闲人”的正确理解折射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文字浅显但主题深远。
需要学生掌握的字词有:
念,遂,至,但
同时要重点注意几个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念无与(我)为乐者”
(2)倒装句:相与于庭中步。
(3)“中庭”即“庭中”,古文中常有这类语序与现代汉语颠倒过来的词语,如“中夜”等
八年级的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而本文的难点就在与在逆境中如何思考人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文言词语“念”、“遂”、“至”、“但”,能正确翻译全文。
2.熟读并背诵全文。
过程及方法目标
理解“闲人”的含义,以及写景、议论中所包含的空明澄澈的思想情感、清高孤洁的人格追求以及超迈旷达的人生态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从苏轼的人生态度中汲取营养,学习一种在逆境中泰然自若的超然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文中写景的妙处
2、对“闲人”的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导语设计
二、试读课文,认准字音。对照注释,借助工具
书,整体感知文意
二.初读课文,划分节奏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四.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五、课堂小结
六.读课文,谈感受
七、作业布置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总是喜欢用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情,或念友,或感怀。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呢?
补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
藻荇()遂()寝()柏()
2.释义。先翻译下列加点字词,再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遂:
整句翻译: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中庭:
整句翻译: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盖:
整句翻译: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但:耳:
整句翻译:
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
提示:(1)省略句
“念无与(我)为乐者”
(2)倒装句:相与于庭中步。
(3)“中庭”即“庭中”,古文中常有这类语序与现代汉语颠倒过来的词语,如“中夜”等
3.梳理文章结构。
六要素
1.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2.地点:承天寺
3.人物:张怀民和“我”(或:苏轼)
4.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者
5.经过:月下散步(相与步于中庭)
6.结果:赏月感慨
月下邀友——庭中赏月——月下感怀
(记叙)(描写)(抒情)
(1)把握朗读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师范读。
思考下面问题,小组内讨论。
(1)这篇文章仅84个字,为什么用10个字来写时间?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改为“某夜”或“夜”,可否?为什么?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为什么苏轼会首先想到去找张怀民?是偶然的吗?
(3)画出文中写景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美在何处?
(4)仔细研读,体会作者心情变化。
(5)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与张怀民为“闲人”?“闲”在何处?
师生共同解答(重点问题:对“闲人”的理解)
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回顾文章结构:
解衣欲睡,见月起行。
寻友怀民,相与中庭。
竹柏倒影,如水空明。
岂无月竹?但少两朋。
你在苏轼身上学到了什么?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谈谈你面对挫折的态度.
默写全文回忆学过的关于月亮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学生把握字音,对照注释,口头翻译重点词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独自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选一学生复述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1)揣摩情感,带感情朗读。
(2)生配乐朗诵。
(3)男女生朗读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学生齐读,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跟据文章结构全体背诵课文。
生思考两分钟,回答。
通过一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兴趣,也可为后文的月景做铺垫
读音,重点字词句的翻译是学习文言文最根本的一点。
通过朗读,初步感知,揣摩作者情感。
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
升华
板书设计
闲:身闲,职闲,心闲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学反思
这堂课从设计到最终确定,花了三个晚修的时间。面对这样一篇简短而内涵丰富的文章,又出资苏轼这样的大家,我实在有点不知从何下手。后来请教了一位老师,为我指点了迷津。感受主要有一下几点:
1、文言文,诵读是基本,字词句是基础。在这个环节花了大概十分钟时间,包括诵读,重点字词句的翻译。学生通过分节奏朗读,揣摩作者情感朗读,师范读,男女同学分角色读,对文章的情感基调有了一定把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这十分钟是花的很值得的。
2、如何引导学生构建画面,体会意境,品味写景的妙处是这堂课的重点。写景的句子学生都能准确找出。在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找出修辞手法,找出本体和喻体,引导学生找出两者的相似点。再把重点词“空明”标出,和学生一起探讨空明二字的妙用。
3、理解作者的情感,准确理解“闲人”的三层含义是本堂课的难点。我把作者简介以及作者其他作品的欣赏放到了这个环节,让学生对苏轼的整个人生有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