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第二轮总复习策略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数学第二轮总复习策略之我见
第一轮复习是总复习的基础,侧重点是双基训练,都是复习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理)、公式等基本知识点,主要的目的就是复习巩固和查漏补缺,选择的练习题也多半是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章节的。
我在这里主要和大家一起交流第二轮复习的策略。
我认为,要想第二轮复习有显著的效果,在第二轮复习前,作为教学组织者的老师应当有充分的准备:
(一)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准备。
第二轮复习前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清晰地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定义、定理(公理)、公式等基本的知识点,不能记错,不能留盲点。
如果哪位同学不能达到要求,老师需要及时提醒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二)帮助学生做好思想的准备。
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学生的思想会产生一些变化。
有些学生有些自满,在第一轮复习之后,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已经没必要再复习下去了,似乎现在参加中考就能取胜;有些学生变得焦躁,升学的压力使他们焦虑不安;还有些学生觉得辛苦复习了一轮后,觉得书本上的知识点我都记住了,但做起题来还是不行,再复习下去还会是老样子,于是比较灰心,没有继续复习下去的信心了。
面对这些现状,老师需要教育学生戒骄戒躁,是学生明确第二轮复习的目标和意义。
(三)认真阅读《考试纲要》。
我们的教学都应当围绕《新课程标准》展开,复习课也不例外。
《考试纲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各章节的内容从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四个层面提出了不同要求,这是我们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的重要依据。
(四)做一些中考试题。
我觉得老师在第二轮复习之前应当多做中考试题,最好能详做近两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10份以上,略做(指专做一些有特色的试题)50份以上。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从这些中考试卷中汲取营养,给自己补缺补差;另一方面我
们可以从这些中考试卷中了解命题新动向。
(我们试想一下,中考试卷的命题者,要想出一些让人称道的好题,他会不会先参考一下近些年其他省市的中考试卷?);更重要原因的是我们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做题,体验学生做题的感受,有利于我们第二轮复习的组织和安排。
(五)制定好复习的计划。
复习计划应包括复习内容的选择,复习方法的选择,和复习时间的安排,有时候还要有备用预案,比如某节安排好的复习课因为月考等其他原因而耽搁了怎么办,某部分内容原本安排一节课复习,但实际上没有完成怎么办等等。
第二轮复习的内容并不是简单的题海训练:学生做题,老师讲题。
我觉得第二轮复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
为了防止学生的遗忘,第二轮中知识点的复习还是必要的,只不过我们没有必要像第一轮复习那样详尽,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串联、并联,对比、类比形成知识体系。
比如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我们可以归结为两点就可以了,即一定符号、二定绝对值;混合运算也只需要注意两点就行了,即一定顺序,二用法则;函数的问题,无论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还是反比例函数问题,其实只涉及函数关系式(一开始就找,没有直接给的就依据条件用待定系数法去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关系,图像特征,由自变量的值求因变量的值或由因变量的值求自变量的值;多边形问题,我们可以从容地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特征或进行判定;圆的问题我们只需要把握圆的轴对称性和旋转不变性,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是由圆的轴对称性得出的,由圆的旋转不变性可以得到圆心角、弧、弦、弦心距的关系定理及其推论,进而得到扇形的面积公式和弧长公式等等。
二、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技巧和方法。
解题是有技巧的,掌握解题技巧,能起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我们可以结合某个特定的题目,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技巧。
比如常见的解题方法有:图表法(可以分析方程(组)的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等)、特殊值法(可以对付某些填空题或选择题快捷有效,也可以引导我们从特殊到一般分析较难的题目)、经验法(比如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之和时,我们的经验是截或接,证明线段等积时,我们的经验是化比例、证相似或平行)、设问法(当思维受阻时我们可以自己给自己提问,常见的自我提问的问题有:某个数量或条件给我们有什么用?由这个已知条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种问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要想结论成立,应当具备哪些条件?问题中已知了什么条件?还差什么条件?怎么找缺少的条件?缺少的条件又与题目中的哪个已知条件有关联?)、面积法、数形结合法等等。
常见的解题思想有:整体思想、方程(建模)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等。
三、帮助学生规范解题的过程。
解题过程必须规范、严谨,虽然书写解题过程时,没有必要写出依据,但解题者的思维中必须确保每一步都有理有据,不能想当然,必要的步骤千万不能省略而且要规范。
比如步骤;“∵OA⊥CD,∴CD是⊙O的切线”就不规范,因为把这个推理过程翻译成文字语言就是:“垂直于经过圆心的直线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这显然是一个假命题,规范的解题过程应该为:“∵OA⊥CD,点A在圆上,∴CD是⊙O的切线”,把这个推理过程翻译成文字语言才是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四、指导学生进行专题训练。
我们不难发现中考试题中实践探索题、动态分析题等开放性题目越来越多,我们需要指导学生进行专题训练,既要训练思考、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否则学生一旦遇到新颖的或者文字较多的问题(20XX 年重庆市数学中考试题第25题有四五百字)就手忙脚乱,不但影响本题的解答,还很可能影响到整份试卷的解答。
常见的专题有①评价决策题;②图表信息题;③阅读理解
题;④图形变化题;⑤动手操作题;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⑦跨学科问题等。
具体的题目,我们可以在教学资料或者中考试卷上找到。
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考试之后,我经常听到有些学生总抱怨自己看错了、写错了,总之不该错的地方错了。
为防止学生因粗心、笔误等导致不该错的地方错了,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1)看题要认真;不能把数字弄错了,要看清单位是否一致。
(2)书写要工整;曾经发现有同学自己写的字自己都不认识,上一步是“5”,下一步莫名其妙地变成了“3”。
(3)要随时检验解的合理性;检验是自己的最后一次把关,许多同学答题时总是省略这一步,以致出现错误的不胜枚举。
当算出人的步行速度是0.1km/h时都不知道自己错了的同学是很可悲的。
教无定法,复习当然也无定法。
不过我们应当摒弃那种复习就是学生课下做题,老师课上讲题的做法。
复习课也是课,是上课就要遵循上课的基本原则,要精讲精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和个性差异,要重视临界生的提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等。
以上仅是我个人对九年级数学总复习的策略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斧正。
第二轮,针对综合性较强的难点和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热点,开展专题复习。
第二轮复习是总复习的提高阶段,侧重点是思考方法和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的训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践探索题、动态分析题等开放性题目越来越多,总复习时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加强这些方面的探讨和学习,掌握解决这类题型的方法和技巧。
具体的做法是:
1.针对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①实际应用型问题;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
理解题;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等。
2.引导和协助学生总结上述问题的解题技法。
例如,在解答实际应用型问题时,可引导学生从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简单的数学模型,并学会运用表格或者图形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在解答归纳猜想、总结规律的问题时,可引导学生先找出问题中的“变”与“不变”,再找“变”量之间的关系,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进行专题训练时,要求学生思维要严密,必要时要分类讨论;解题过程要有逻辑性,每一步都必须有理有据,千万不能想当然;解题结束时要进行简单的检验,要注意解题结果是否符合题义或者实际意义等。
第三轮,模拟中考的特点和要求,开展“实战演习”。
第三轮复习是总复习的升华阶段,侧重点是解题速度和考试心理的训练。
中考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120分钟内做完试卷,并且需要一定的检查时间,这就需要学生在考试时尽量提高解题速度,切不可懈怠。
考试的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中考的组织比学生以前的任何一次考试都要严格,考场气氛紧张;竞争激烈,学生升学压力大等诸多因素很容易造成学生紧张、心慌、怯场等,从而影响学生考试的发挥。
因此,在第三轮复习时,需要针对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考试心理进行“演习”训练。
具体做法是:
1.从往年中考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3至5份进行“实战演习”。
“演习”时要严格按照中考的要求,包括考试时间、试题份量、试卷的批改等。
并且,在每一次“演习”后都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导并协助学生解决在“演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在中考前两天,要求学生将知识点浏览一遍,并回味自己原来容易出错的问题和一些典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并提醒学生考试时应注意的问题。
比如,把握和分配好考试的时间;遇见难题时不要心慌等。
五、指导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
由于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差异,学生复习的侧重点和复习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水平,帮助他们找出各自的不足,从而确定各自的复习侧重点和方法。
比如,成绩基础较弱的同学复习的侧重点应是“双基”,以练习基本题型为主;成绩基础较好的同学复习的侧重点应是“能力”,以练习提高型题型为主。
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各部分的知识点,将其系统化;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常见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要求学生对复习过的内容及时地巩固强化;要求学生不可只解自己会解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探索和思考自己觉得不好做或者不会做的问题。
复习时(特别是第二轮复习时),笔者认为应提倡学生运用阅读法进行复习,即不要重复机械地做某一类试题。
复习时,先阅读试题,如果是自己做过的,且确信自己能做的试题可以放过不做,(但在阅读时,心里要清楚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常用的解题方法是什么,常会出现哪些陷阱。
)专做自己不会的题型或者没有见过的题型,从而节约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如果运用阅读法复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可能只要两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做完一本近100页的复习资料,同时将所学的知识点、基本的解题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复习一遍。
这种做法也是与“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相吻合。
六、应走出的几个误区
教无定法,复习当然也无定法。
不同的教师组织复习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但我们在总复习时应避免走入误区:
1.认为复习就是学生课下做大量的复习题,教师课上讲这些复习题,采用典型的“题
海战术”。
2.认为复习就是重温知识点,忽略了思想方法和能力技巧的巩固。
3.认为复习课就是讲授课,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4.认为复习就必须所有的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同步前进。
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今天,九年级数学总复习对我们这些毕业班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精心设计,精心组织。
以上仅是笔者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和做法,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