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旅游人口、容量及市场定位概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游人容量计算

(一)、生态容量测算

生态容量是在景区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正常维持而不致退化的情况下所允许的最大旅游活动量。其测算依据是规划用地的功能和本底性质。从石竹山风景名胜区的实际出发,确定其各类用地的生态容量和总生态容量(表 5.1)。根据总生态容量测算的游人生态容量为375.5万人次/年。

表5.1 景区生态容量测算结果

说明:石竹山全年均适合开展旅游活动,考虑到大雨、台风、意外事故等不可控制的因素,每年按200天计算生态容量。

(二)、游人容量测算

游人容量是在景区生态容量的范围内,考虑游客心理承受能力和功能技术标准而允许的最多游客数量。其测算方法有线路法、面积法和卡口法。

从石竹山景区实际出发,主要采用线路法和面积法来测算,在确

定各景区计算指标的基础上,测算整个景区内各旅游景区的游人容量为196万人次/年,结果如表5.2。

从表中看出,景区的日容量小于景区的生态容量,所以可以用这个容量作为控制景区游客人数的容量。

表5.2 景区游人容量测算结果

说明:石竹山全年均适合开展旅游活动,考虑到大雨、台风、意外事故等不可控制的因素,每年按200天计算年游客容量。

二、客源市场预测与分析

石竹山风景名胜区作为福清市的主打景区、大福州旅游圈的南部发展龙头,它的开发已经对游客产生相当大的吸引力,有较好的景区开发经验,曾被评为“福建十佳省级风景名胜区”。目前,石竹山风

景名胜区的客源市场还主要来自周边县市,仅在周边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而随着福清市和大福州都市旅游圈的发展,石竹山风景名胜区本身开发的深入,石竹山风景名胜区游客量的增长将表现为:景区深度开发后会经历一个较短的高速增长期,随后增长率逐渐下降,游客量的增长趋于平缓。

对石竹山风景名胜区的游客进行低、中、高三个方案预测:

1、低方案

☐到2006年末,石竹山风景名胜区总游客量约55.7万人次,此前各年年平均增长率为3%;

☐到2010年年末,石竹山风景名胜区总游客量为67.8万人次,此前各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

☐2020年左右,石竹山风景名胜区总游客量为91.1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

2、中方案

☐到2006年末,石竹山风景名胜区总游客量约为57.4万人次,此前各年年平均增长率为4%;

☐到2010年年末,石竹山风景名胜区总游客量为73.3万人次,此前各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5%;

☐2020年左右,石竹山风景名胜区总游客量为98.5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

3、高方案

☐到2006年末,石竹山风景名胜区总游客量约为59.0万人次,此前各年年平均增长率为5%;

☐到2010年年末,石竹山风景名胜区总游客量为86.7万人次,此前各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8%;

☐2020年左右,石竹山风景名胜区总游客量为128.3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

4、预测结论

根据《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石竹山风景名胜区在2002年达到4A景区标准,预测到2006年,石竹山风景名胜区总游客量为55-60万人次;到2010年为70万人次。到2020年为100万人次。

近期日均旅游规模可达1500人左右,高峰游客容量为5000人次/天。远期(2010年)日旅游规模可达2000人,高峰游客容量为7000人次/天。远期(2010年)日旅游规模可达3000人,高峰游客容量为10000人次/天。

三、景区总人口容量

(一)、人口规模计算

景区总人口容量包括外来游人、服务职工和当地居民三类人员。

2002年外来游客51万,职工300人,景区人口6,000人,合计为51.63万人。

到规划期远景时(2020年),外来游人按中方案预测约98.5万人,服务职工预测1,500人,居民预测10,000人,合计总人口规模100万人次。

对比景区生态容量和游客容量,规划期人口规模可控制在有益于环境发展的范围内。

(二)、景区内部人口分布

为保证景区内部生态环境的正常维护,提高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对景区人口分布应当做出合理的规划。

景区内部人口分布的基本目标是保证旅游活动的正常进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旅游经济管理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持,不超过景区的生态容量。

游人分布应当以确保游人游赏收益、保障游人生命安全为基本原则,对旅游旺季和游赏高峰时段的游人进行合理调控。

服务职工的分布以旅游点和管理服务区为重点,以方便为游人服务为原则,在游人密集区域可适当多布置服务人员。

由于景区内用地相对紧张,加上未来旅游的开发将增加游览设施用地的需求,景区内的居民分布应当保持目前的现状,在规划期内,不允许外地居民搬迁入规划区内落户;同时,严格控制规划区新建居民点,对于原有居民点,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条件下,尽量使居民比较集中居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