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导论1

合集下载

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

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

环境科学导论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科学中,环境(Environment,Surroundings)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3、八大公害事件及其主要污染物①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硫氧化物—SO2和SO3烟雾的混合物,空气中的金属氧化颗粒SO2、SO3金属元素即硫酸盐类气溶胶③伦敦烟雾事件:SO2在金属颗粒物催化作用下生成SO3及硫酸和硫酸盐气溶胶④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NOx及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的二次污染⑤水俣事件:甲基汞⑥富山事件(骨痛病):镉⑦四日哮喘事件:SO2、煤尘重金属粉尘⑧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4、全球性三大污染问题:全球变暖、酸雨沉降、臭氧层空洞第三章大气环境1、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暖层、电离层)、逸散层2、大气的组成:大气是一个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

根据组成的稳定性可以分为恒定的、可变的和不定的三种组分。

恒定组分:氮78.09%、氧20.95%、氩0.93%;可变的组分:二氧化碳含量为0.02~0.04%,水蒸气含量为0-4%以下3、大气各成分的作用大气组成主要作用干洁空气主要成分N2生物体的基本成分O2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次要成分CO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O3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4、环境本底值——环境要素在未受污染情况下化学元素的正常含量,以及环境大气环境本底值——未受人类影响下的大气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

5、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环境科学导论

环境科学导论

第一章1、环境:环境是指以某一事物为中心而存在于周围的事物。

在环境科学中,指的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中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规中,对环境一词所作的明确具体界定,是从环境科学含义出发所规定的法律适用对象或适用范围,目的是保证法律的准确实施,它不需要也不可能包括环境的全部含义。

2聚落环境:是人类群居生活的场所。

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生存环境。

按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大小可分为居室环境、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市环境等。

3、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以至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的问题。

4、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人类活动引起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他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5、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物质排放进行环境中,对环境的结构与功能造成破坏或影响;环境干扰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量排放进入到环境中,造成环境结构的破坏和环境功能的受损。

6、酸沉降: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主要是H2SO4、HNO3 及其前体物SOx, NOx等)通过降水(包括雨、雷、霜、雹、雾、露等形式)或在气流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造成污染的现象。

7、ODS:破坏臭氧层物质,包括氯氟烃(CFCS)、哈龙(Halon)、四氯化碳(CCl4)等,进入平流层后会打破紫外线作用下的O2和O3之间相互转化的平衡,使臭氧浓度下降,从而使地球表面受到的紫外线辐射增强。

8、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McNeely 等1990) 。

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环境干扰范畴的环境问题是:噪声污染2、下列公害事件由镉引起的是:爱知米糠油事件3、酸雨一般泛指pH值小于(5.6 )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4、全球三大酸雨区不包括。

环境科学导论

环境科学导论

环境科学导论第一章一、人类的环境广义的环境: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即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科学:以“人类-社会”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社会”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人工环境:由人类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包括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一集于人之间的关系。

二、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1.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服务。

2.属性:a最差限制率b等值性c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d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联系3.环境质量污染资源合理利用与否人们的文化状态三、环境的分类四、环境的功能特性1.整体性2.有限性a环境容量b环境自净能力3.不可逆性4.隐显性5.持续反映性6.灾害放大性第二章当代世界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环境问题:1)广义定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剖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反正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2)狭义定义: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a生态破坏:乱砍乱伐,过度放牧b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环境干扰三、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1.原始文明自然界中的人2.农业文明生态破坏3.工业文明局部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并存4.现代文明全球性大气四、环境问题的性质与实质1.性质 1)不可根除和不断发展的属性2)其范围广泛而全面,存在于生产全部领域中3)对人类行为具有反馈作用,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思维4)可控性2.环境问题的实质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五、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1.控制人口,加强教育,提高人口素质2.增强环境意识,强化环境管理3.经济实力4.科技进步六、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1.全球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沉降2.发达国家的环境状况两个基本点a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b仍有许多环境问题有待解决,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环境问题第三章生态学基础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种群: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的复合体。

《环境科学导论》课件

《环境科学导论》课件
环境科学导论
我们的世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挑战。了解环境科学导论是为了更好地保 护我们的地球和未来。
什么是环境科学导论?
环境科学导论是探究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前沿领域,经过系统讲解环境问题的种类、形成及其危害, 从政策、法律、行业等多角度全面阐释环境科学知识。
环境污染的种类和来源
1 大气污染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
环保法律和政策的概述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为环保提 供了法律支持。
政策
政府的环保政策包括即将发布的碳中和计划,推 进清洁能源发展等。
环境科学导论的应用和前景
应用
为环保产业和相关产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前景
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环境科学导论具有广 阔的前景和应用前景。
结论和总结
1
环境科学导论重要性
3 土壤污染
化肥农药使用、工矿企业废弃物堆放
2 水体污染
人类生活排放、农业排水、工业废水
4 噪声污染
交通、机器等噪音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影响
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物种灭 绝等严重后果。
应对
•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加强自然保护,包括复绿、种树等; • 推广清洁能源和智能交通; • 开展碳汇与排放交易等。
环境科学导论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
环境科环境问题的种类、形成及危害
3
环境科学导论应用和前景
为环保产业和相关产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环境科学导论

环境科学导论

1、低碳经济概念: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目的: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

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意义: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2、生态足迹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也称“生态占用”。

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 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 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

它的应用意义是: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 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3、低碳生活1、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

2、每张纸都双面打印,双面写,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3、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4、绿化不仅是去郊区种树,在家种些花草一样可以,还无须开车;5、是的,一只塑料袋5毛钱,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钱的50倍;6、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已经安了,未必每次都用;已经用了,请用积水来冲洗马桶;7、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既省电也维护你的电脑;8、相比开车来说,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一不担心油价涨,二不担心体重涨 9、没必要一进门就把全部照明打开,人类发明电灯至今不过130年,之前的几千年也过得好好的;10、考虑到坐公交为世界环境做的贡献,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开私家车带来的优越感;11、请相信,痴迷皮草那不过是一种反祖冲动;12、可以这么认为,气候变暖一部分是出于对过度使用空调/暖气的报复; 13、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14、如果你知道西方一些海洋博物馆里展出中国生产的鱼翅罐头,还会有这么好的食欲吃鱼翅捞饭么;15、未必红木和真皮才能体现居家品味;建议使用竹制家具,因为竹子比树木长得快;16、其实利用太阳能这种环保能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尽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17、过量肉食至少伤害三个对象:动物,你自己和地球;18、婚礼仪式不是你憋足28年劲甩出的面子,更不是家底积累的PK。

环境学导论[1]2篇

环境学导论[1]2篇

环境学导论环境学导论第一篇环境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旨在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

环境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涉及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土壤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首先,环境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气候变化。

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和能源消耗的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在持续增加,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发生变化。

气候变化对全球各个领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如农业、水资源和自然灾害等。

环境学的研究目标之一是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其次,环境学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环境学的研究者们致力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并通过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保护计划来维持生物多样性。

此外,环境学还研究土壤和水资源管理问题。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植物的生长和营养吸收起着决定性作用。

环境学着眼于土壤的保护和改良,关注土壤侵蚀、土地退化等问题。

同时,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必需品,环境学的研究者们致力于研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应对全球水危机。

总之,环境学是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土壤和水资源管理是环境学的研究重点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第二篇环境学导论环境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旨在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体系,旨在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

在环境学中,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环境污染和污染物管理。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活动等,地球上的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环境学的研究者们努力研究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寻找减少和防止污染的方法。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材料-按章节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材料-按章节

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力或者人为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环境影响2、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范围下,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换进功能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在维持任意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3、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1) 诞生:标志——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2)迅速发展:标志—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3)学科体系趋于成熟—标志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日程》。

第二、三章复习要点1、大地女神(Gaia)假说的观点1)、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不断地、主动积极的对地球环境起着调节作用。

2)、正是上述调节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而此稳定性的实现是基于Gaia系统内部生物的各个部分相互有序、协调的合作。

3)、强调只有把生物和环境看成一个整体才能真正了解地球。

4)、在地球进化系统中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物质环境,即强调生物对地球进化的作用和影响,气候和化学组成的调节是该进化系统的自发应变特性,进化本身是渐进和间断地结合。

2、大气圈结构组成,根据海拔不同的分类,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

对流层:平均12km平流层:约12-50km中间层:约50-80km;热成层:80-800km逸散层:>800km3自然环境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食物链: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地带分布规律:(p38)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包括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4人工环境:是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环境科学导论实验报告(3篇)

环境科学导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实验原理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环境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实验内容1. 环境样品采集与预处理2. 环境参数测定3. 环境污染评价四、实验步骤1. 环境样品采集与预处理(1)采集地点:学校周边环境(2)采集内容:土壤、水、空气(3)预处理: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过滤、沉淀等处理,以便后续实验。

2. 环境参数测定(1)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2)水样品:测定水样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等(3)空气样品:测定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3. 环境污染评价(1)根据测定结果,分析评价土壤、水、空气样品的质量状况。

(2)结合相关标准,判断样品是否超标,评价环境污染程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样品分析(1)土壤pH值:采集的土壤样品pH值在6.5-7.5之间,符合土壤酸碱度要求。

(2)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植物生长。

(3)重金属含量: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2. 水样品分析(1)水样pH值:采集的水样pH值在6.5-7.5之间,符合水质要求。

(2)溶解氧:水样溶解氧含量较高,有利于水生生物生存。

(3)氨氮、总磷:水样氨氮、总磷含量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 空气样品分析(1)颗粒物浓度:空气样品颗粒物浓度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空气样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含量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综合分析,学校周边环境质量较好,但仍需加强环保意识,防止环境污染。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

环境科学导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导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导论知识点总结一、环境科学概述1. 环境科学的定义和发展环境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科学,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2. 环境科学的学科内容环境科学涉及地球科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气象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化学等多个学科内容,包括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政策等方面。

3. 环境问题的背景和现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的加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涉及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生态系统破坏、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多个方面。

4. 环境科学的挑战和机遇环境科学面临诸多挑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等问题,但也有机遇,如新能源开发、环保科技创新、环境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

二、环境系统1. 环境系统概述环境系统是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

2. 生物圈的特点和作用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体系的统称,包括生态系统、群落和种群等层次。

生物圈通过光合作用等过程,为地球提供氧气、食物和其他资源。

3. 大气圈的结构和功能大气圈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等,具有调节气候、保护地球表面和传播声波等功能。

4. 水圈的重要性和影响水圈是地球上水资源的总称,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冰雪和水汽等。

水圈通过蒸发、降水和地表径流等过程,为植物生长、动物生活和人类活动提供水资源。

5. 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地球系统是由大气、水和陆地等方面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包括生态系统、地理系统和气候系统等,它们共同影响着地球的环境状态和演变过程。

三、环境保护1. 环境保护的概念和原则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防治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活动,要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原则。

2. 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影响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对人类健康、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环境科学导论教案设计范文

环境科学导论教案设计范文

环境科学导论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环境科学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科学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和目标。

让学生了解环境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责任。

1.2 教学内容环境科学的定义和概念。

环境科学的重要性。

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

环境科学家的角色和责任。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环境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科学家的工作内容。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环境科学研究的领域和目标。

1.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的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程度。

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环境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

第二章: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不同类型及其影响。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环境问题的类型: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环境问题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经济发展等的影响。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的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程度。

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的了解。

第三章:环境科学的分支与研究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科学的分支及其研究方法。

让学生了解环境科学家如何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

3.2 教学内容环境科学的分支: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物理学等。

环境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模型法等。

环境科学研究的应用和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环境科学的分支和研究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科学家如何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环境科学研究的应用和重要性。

3.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的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程度。

环境科学导论教案设计参考

环境科学导论教案设计参考

环境科学导论教案设计参考第一章:环境科学的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了解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3. 掌握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和影响。

教学内容:1. 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

3. 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的讨论。

2.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分析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和影响。

教学资源:1. 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的相关文献。

2. 环境科学发展历程的案例分析。

3. 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的资料。

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环境科学定义和研究范围的测试。

3. 环境问题类型和影响的研究报告。

第二章:环境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1. 理解环境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 掌握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四个基本环境要素的特点和相互作用。

3. 了解环境系统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环境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 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四个基本环境要素的特点和相互作用。

3. 环境系统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入环境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的讨论。

2. 分别介绍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四个基本环境要素的特点和相互作用。

3. 小组讨论,分析环境系统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教学资源:1. 环境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的相关文献。

2. 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四个基本环境要素的资料。

3. 环境系统与环境问题的案例分析。

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四个基本环境要素的测试。

3. 环境系统与环境问题的研究报告。

第三章: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 理解环境污染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3.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概念和类型。

2. 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教学活动:1. 引入环境污染的概念和类型的讨论。

环境科学导论1绪论

环境科学导论1绪论

2、环境质量
• 水环境质量 • 大气环境质量 • 土壤环境质量 • 城市环境质量 • 生产环境质量 • 文化环境质量
社会环境的分类:
居住环境
生产环境
社会环境
交通环境
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对人的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人类要改善环境,都必须以自然环境为其 大基础,谁超越它,势必一事无成。
• 根据不同原则,人类环境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面是按 环境的范围由近及远的分类:
• (1)聚落环境
• 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与活动中心。它分为
1)人以外的一切就是环境; 2)每个人都是他人环境的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 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风 景名胜、城市和乡村等。
第一章 绪论
2.环境与中心事物的关系:
系统内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通过内部作用,排到系统外 部,这个过程称为输出。
若输入等于输出,就出现平衡,称为环境平衡或生态平衡 。
• ①整体性 • ②有限性(黄浦江死猪) • ③不可逆性 • ④隐显性 • ⑤持续反应性(DDT) • ⑥灾害放大性
二、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
1.环境要素
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 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

院落环境

村落环境

城市环境。
2)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圈、大气圈 与生物圈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交错地带。
能量特点 三大特点 基地特点
相关性
3)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指地理环境中除生物圈以外的其他部分。 4)宇宙环境 宇宙环境由广漠的空间和存在于其中的各种天体以及 弥漫物质组成

《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1. 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环境科学导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环境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2.1 环境科学基本概念- 环境的定义与分类- 环境科学的内涵与任务-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2.2 环境科学理论体系- 环境系统理论- 环境质量评价理论- 环境演变与生态平衡理论2.3 环境科学研究方法- 环境监测与调查方法- 环境模型建立与模拟方法- 环境政策分析与制定方法2.4 环境问题分析- 我国环境现状与趋势- 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 思政课堂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在传授环境科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环境科学素养。

3.2 教学策略- 结合环境科学知识,引入环保案例,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 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环保政策,提高学生的政策意识和行动能力。

3.3 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 环境科学基本概念: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

- 环境科学理论体系:介绍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学生的政策意识和行动能力。

- 环境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 环境问题分析:关注我国环境现状,引导学生关注环保事业,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环境科学知识和思政方面的成果。

评价方式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报告、期末考试等。

5. 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反馈和自身经验,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环境科学导论教案设计

环境科学导论教案设计

环境科学导论教案设计第一章:环境科学的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理解环境科学的重要性。

3. 掌握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1.2 教学内容1. 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室内环境等。

2. 环境科学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等。

3.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观察、实验、模拟、模型建立等。

1.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环境科学的重要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1.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环境科学重要性的认识。

3. 观察学生对环境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环境问题的分类和成因2.1 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问题的分类。

2. 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

3. 掌握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2.2 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分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

2. 环境问题的成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因素等。

3. 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法律法规、技术改进、公众参与等。

2.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分类。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2.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分类的了解。

2. 评估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成因的理解。

3. 观察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环境监测与评价3.1 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手段。

2. 理解环境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3. 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原理。

3.2 教学内容1. 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手段:采样、实验分析、遥感技术等。

2. 环境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决策支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3. 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原理:质量守恒、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

3.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手段。

《环境科学导论》课件

《环境科学导论》课件

水污染
总结词
水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导致的水体质量恶化,影响人类和生态系统 健康。
详细描述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等。污染物在水体中积累 ,导致水质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水污染还会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 等途径影响人类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如肠道疾病、肝病和皮肤疾病等。
土壤污染
总结词
土壤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导致土壤质量恶化,影响植物生长和农产品质量,并对人体健 康产生潜在威胁。
详细描述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弃物、农业化学品和生活垃圾等。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导致土壤质 量下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土壤污染还会通过食物链等途径影响人体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如 肠道疾病、肝病和皮肤疾病等。
A 生命周期评价
对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 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原材料获取、
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等阶段。

B
C
D
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过程,提高决 策的透明度和可接受性。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对多个环境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项目 或政策对生态、健康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 影响。
生态修复的方法与技术
生态平衡
地球环境系统中的各种组成部分相互依存, 维持着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地球环境系统的变化
自然变化
如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对地球 环境系统的影响。
人为影响
如过度开发、污染等人为活动对地球 环境系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如全 球变暖等。
生物多样性丧失
由于环境变化导致生物种群减少或灭 绝的现象。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二班同学整理的环境科学导论分析

二班同学整理的环境科学导论分析

《环境科学导论》第一章:绪论1.环境: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里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一般按照环境的主体、环境的范围、环境的要素、人类对环境的利用或环境的功能进行分类。

3.环境的特征:环境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整体性与区域性: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自然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不同的空间中,各自然要素相对确定的排布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而具有特定的结构,而且在不同时间呈现不同状态,这种整体性使得环境构成一个系统,称环境系统。

2)变动性与稳定性:环境的变动性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产生行为的共同作用下,环境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环境的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区域性:4.环境问题: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作用所引发的人们周围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等造成有害影响的问题。

5.环境问题的分类①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洪水干旱。

②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如: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废水废气与废渣。

6.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实质①由于盲目发展,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和资源浪费,甚至枯竭和破坏;②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对环境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妥善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

7.当今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①全球气候变化;②臭氧层破坏;③酸雨;④土壤退化与荒漠化;⑤生物多样性锐减;⑥淡水资源的枯竭及污染;⑦突发性污染事件和化学品污染及越境转移。

8.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9.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①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②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③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④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选择题1. 2010 年墨西哥坎昆会议的主题是( )环境问题。

A. 臭氧层破坏B. 全球变暖与碳减排C. 生物多样性破坏D. 土地荒漠化2. 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不包括( )。

A. 博帕尔事件B. 米糠油事件C. 水俣事件D. 四日事件3. 以下物质中,( )不属于温室气体。

A. 氯氟烃B. 二氧化碳C. 甲烷D. 哈龙4. 酸雨控制划定的条件是该区域降雨的pH小于( )。

A. 5.4B. 4.5C. 5.6D. 7.05. 下列大气污染物中不属于二次性污染物的是( )。

A. O3B. SO3C. SO2D. NO26. 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代表性污染物是指( )。

A. CO2 和NO XB. NO X 和C X H XC. NO X 和SO2D. 烟尘和SO27. 关于高架烟囱出现漫烟型或者熏烟型的形成条件描述准确的是()。

A. 多云或阴天的白天,强风的夜晚或冬季夜间B. 日出后,地面地层空气被日照加热,使逆温自下而上逐渐破坏C. 日落后,因地面有辐射逆温,大气稳定,高空受冷空气控制不稳定D. 弱晴朗的夜晚和早晨8. 根据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条件,一般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地区位于()。

A. 高纬度地区B. 低纬度地区C. 中纬度地区D. 赤道附近9. 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不包括( )。

A. 进入水体污染物数量B. 水体水文特征C. 污染物特性D. 微生物条件10. 用BOD来表征水体中有机物含量时,BOD的值通常指( )。

A. 水中所有有机物质量的总和B. 水中部分有机物质量的总和C. 用以氧化水中有机物消耗氧化剂中氧元素的质量D. 微生物降解水中有机物消耗氧气的质量11. 由于湖泊水库的成层作用,富营养化污染事件发生风险最大在()。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12. 汽车尾气中组分中,( )在汽车减速时排放量明显增加。

A. C X H XB. CO2C. SO2D. NO213. 下列四组水污染源中,( )全都属于非点源。

A. 农田退水、养殖废水、工业污水B. 城市生活污水、农田退水、大气降水C. 农田退水、城市雨水、养殖污水D. 养殖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14. 根据危险废物定义中的特性,“T”特性指的是( )。

A. 毒性B. 易燃性C. 感染性D. 反应性15. “3R”是循环经济模式的主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途径( )。

A. ResourceB. ReuseC. RecycleD. Replace16. 对废物的最终处置通常是指( )。

A. 填埋B. 投海C. 贮存D. 堆肥17. 下列属于噪声主管度量单位的是( )。

A. 声压、声压级B. 波长、频率、传播速度C. 声强、声强级D. 响度、响度级18. 对于道路交通的噪声的影响,一般采用( )进行治理。

A. 吸声B. 隔声C. 消声D. 防护19. 下列食品类别中对环境质量要求最高是( )。

A. 有机食品B. 绿色食品C. 无公害食品D. 无土栽培食品20. 为反映起伏噪声影响的噪声度量单位是( )。

A. A 声级B. 等效连续A 声级C. 噪声污染级D. 响度级21. 土壤环境中pH 对( )的环境效应影响最显著。

A. CdB. CrC. CaD. Co22. 污水的生化处理是( )。

A. 初级处理B. 二级处理C. 深度处理D. 三级处理23. 下列大气除尘设施效率最高的是( )。

A. 静电除尘B. 湿式除尘C. 旋风除尘D. 布袋除尘24. 生化需氧量是有机污染物重要的表征指标,通常用BOD5 来表示,其中的“5”的含义是指( )。

A. 5℃B. 5 天C. 5 小时D. 5 分钟25. 核辐射污染应属于范畴的环境问题( )。

A. 原生环境问题B.环境破坏C. 环境污染D. 环境干扰26. 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中由于Cd 引起的是( )。

A. 富山痛痛病事件B. 米糠油事件C. 水俣事件D. 四日事件27. 以下物质中,( )不属于温室气体。

A. 氯氟烃B. 哈龙C. 甲烷D. 二氧化碳28. 生物多样性包括(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A. 遗传多样性B. 群落多样性C. 生境多样性D. 生物多样性29. 下列大气污染物中属于二次性污染物是( )。

A. NOB. CO2C. SO2D. NO230. 汽车尾气型大气污染的代表性污染物是指( )。

A. CO2 和NOXB. PM10 和COC. NOX 和SO2D. NOX 和CXHX31. 关于高架烟囱出现漫烟型或者熏烟型的形成条件描述准确是( )。

A. 多云或阴天的白天,强风的夜晚或冬季夜间B. 日出后,地面地层空气被日照加热,使逆温自下而上逐渐破坏C. 日落后,因地面有辐射逆温,大气稳定,高空受冷空气控制不稳定D. 弱晴朗的夜晚和早晨32. 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的触媒氧化作用形成的条件不包括( )。

A. 铁B. 锰C. 紫外线D. 水33. 水体自净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和物理化学净化与( )。

A. 生物净化B. 自然净化C. 物理化学净化D.生物化学净化34. 用COD 来表征水体中有机物含量时,COD 的值通常指( )。

A. 水中所有有机物质量的总和B. 水中部分有机物质量的总和C. 用以氧化水中有机物消耗氧化剂中氧元素的质量D. 微生物降解水中有机物消耗氧气的质量35. 由于湖泊水库的成层作用,富营养化污染事件发生风险最大在(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36. 汽车尾气中组分中,( )在汽车减速时排放量明显增加。

A. CXHXB. CO2C. SO2D. NO237. 下列四组水污染源中,( )全都属于非点源。

A. 农田退水、养殖废水、工业污水B. 城市生活污水、农田退水、大气降水C. 农田退水、城市雨水、养殖污水D. 养殖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38. 下列不属于危险废物范畴的是( )。

A. 粉煤灰B. 废酸C. 医疗垃圾D. 电镀污泥39. 土壤的淹水条件对土壤中Cd 可吸收态含量影响为( )。

A. 增加B. 减少C. 不受影响D. 视不同条件40. “3R”是循环经济模式的主题,( )可以被认为是一种 Reuse 途径。

A. 废旧纸品回收B. 超市环保袋推广C. 垃圾发电D. 细菌冶金41. 对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通常是指( )。

A. 填埋B. 回用C. 贮存D. 堆肥42. 下列不属于噪声主观度量单位的是( )。

A. 声强级B. 响度级C. D 声级D. A 声级43. 对于交通噪声的影响,一般采用( )进行治理。

A. 吸声B. 隔声C. 消声D. 防护44. 下列食品类别中对环境质量要求最高是( )。

A. 无公害食品B. 绿色食品C. 有机食品D. 无土栽培食品45. “分贝”不能作为( )度量的单位。

A. 声压级B. 声功率级C. 声强级D.响度级二、简答题1.结合高架源烟羽形态,说明不同烟羽形态的发生条件、大气稳定度和地面污染状况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2.简述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特征。

3.简述土壤自净功能要素的组成。

4.简析水体中耗氧有机物分解与溶解氧平衡的关系特征和驱动机制。

5.简述土壤自净的主要途径和组成要素。

6.试比较大气环境煤烟型污染和汽车尾气型污染形成机制、危害和防治措施的异同点。

7.试述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特征和防治途径。

8.简述我国目前关于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及其优缺点。

三、综合题1太湖在江浙两省之间,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是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太湖流域是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达地区,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七分之一以上,粮食产量和淡水渔业也在全国举足轻重,城市化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

太湖“湖不深而辽阔,山不高而青秀”,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之一。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太湖是这一地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繁衍孕育灿烂文明的母亲湖。

在 20 世纪50 年代,茫茫太湖碧波万顷,晶莹甜美的湖水清澈见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激增,太湖水污染日趋严重。

60 年代,太湖虽然依旧山清水秀、碧波如镜,但是富营养化已初见端倪。

70 年代,著名风景区鼋头渚一带出现了成片的蓝藻。

80 年代,蓝藻像油漆一样布满五里湖、梅梁湖。

90 年代,每到高温季节,蓝藻就会大面积爆发,使沿岸居民用水困难。

难怪有人会说:“太湖50 年代可游泳,60年代捕鱼虾,70 年代洗衣服,80 年代洗白菜,90 年代洗马桶。

”太湖水污染,令人担忧。

阅读以上材料后,请分析太湖水污染的性质、形成原因、主要危害,根据你的认识,提出太湖水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2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出发,分析并比较城市生态系统和农村生态系统存在生态环境问题异同,并分别给出解决城市生态系统和农村生态系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重点领域。

__3“三湖三河”一直是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对象。

三湖是指我国的太湖、巢湖和滇池,试从三个湖泊的地理位置调整、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水体的自然条件等方面,分析三个湖泊污染的性质、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可行的对策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