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品德的发展与教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服从与惩罚:
以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或权威,力避自己的苦恼。相
信客观的责任。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 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 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 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赞成:偷药是对的,因为这种药造价低。 反对:偷药要受谴责,因为海因茨会被抓住,关到牢里。
道德意志突出表现在抗拒不良环境的诱惑、抑制不道
德行为的过程。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四)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和道
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
意义的行为。
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
品德的重要标志。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案例:在公共汽车上是否给老人让座?有四种不同的情景:
•试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对道
德行为的影响对甲乙丙丁的行为进行分析。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
一、品德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情感取向的品德研究
三、品德的社会学习理论
临沂大学
1-14
教育心理学
一、品德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二)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 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 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惑和羞耻感。其中, 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 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依据儿童 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可把这一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 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 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 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 故又称为“服从的阶段”。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 亚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朴素利已主义
发展到此阶段时,个体的取向就会转向个人主义
和交换。只有当个体认为他的行为是对自己有益的,才会遵守规 则, 正确的行为能作为手段满足自己并偶然满足他人的需要。
能意识到准则是与每个人的需要和希望有关系的。这一阶段的儿
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 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
赞成:海因茨为了寻找他妻子所需要的东西,因而不是自私。 反对:他会为他如何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不光彩的苦恼,他的家庭 会因他而感到羞耻。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维护权威与秩序 强调遵守法律、执行命令、服从权威 、履行职责以及符合社会规范。尊重别人和社会的期望 。服从团体规范,“尽本分”,要尊重法律权威,这时 判断是非已有了法制观念。 一个维护权威或秩序的个体会从法制出发,认为海因 兹不应该去偷药,因为如果人人都违法去偷东西的话, 社会就会变得很混乱。
不理解、不重视成人或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要求 规则或成人的要求对他们还没有约束力 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游戏规则
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为单纯的个人规则阶段。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2)权威阶段(5—8岁) 特征: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 服从和崇拜
第一,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 成人规则的义务感,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 了解其意义。
地位看问题。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 第四,赞成抵罪的惩罚,并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 是坏的,还把道德法则与自然规律相混淆,认为不端的行 为会受到自然力量的惩罚。 • 例如,对一个7岁的孩子说,有个小男孩到商店偷了糖
逃走了,过马路时被汽车撞倒,问孩子“汽车为什么
会撞倒男孩子”,回答是因为他偷了糖。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
直觉的道德情感 想象的道德情感 伦理的道德情感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道德情感的分类
直觉的道德情感 通过对某种情境的感知 而引起的情感体验,产 生非常迅速,意识不明 显,自觉性较低 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 想象而引起的情感体验 把道德的感性和理性认 识相结合,对道德要求 及其意义有较深刻认识 的最概括的情感体验 舍己救人行动
偷药,因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远远大于药剂师个人对财产 的所有权。
赞成:法律在一个人由于服从它而可能失去生命的情境中是 不太合理的。
反对:其他人也会有强烈的要求。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普遍伦理原则
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他 能超越某些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是以不成文 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平、平等、个 人的尊严、良心、良知、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因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出现了利他主义。 将规则同整个社会和人类利益联系起来,从作为一种具体行 为的准则转变为一种更加理性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互惠观,并 以形式上的公正向实质性的公正观发展,形成人类关心和同 情心的深层品质。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个体道德推理的发展阶段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考察儿童和青少年对一 系列结构化的道德情境中的事实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情况。
品德调节的是人的社会行为。 品德是与一定的社会规范或道德准则相联系的。 品德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 思维特征: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 特点:有了自律的萌芽
第一,儿童已认识到规则是由人们根据相互之间的协作而创造 的,因而它是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的。你要我遵守, 你也必须遵守”。 第二,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 机。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 第三,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儿童能较高地 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他人。 • 第四,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
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
• 第五,提出的惩罚较温和,属于报应性惩罚。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 真正达到了自律阶段。
二、影响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三、品德的培养方法
临沂大学
1-33
教育心理学
一、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一)依从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
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 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服从可能是出于自愿,
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社会契约
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 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 ,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 性,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订的,不适于社会时理应修 正。该阶段获得社会契约意识的个体会认为海因兹应该去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 第二,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
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例如,认为打碎的杯子数量多的行
为比打碎杯子数量少的行为更坏,而不考虑有意还是无意 打碎杯子。
• 第三,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道德实在论的儿童在评 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完全正确,或者
完全错误,还以为别人也这样看,不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
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 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 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好孩子定向 即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遵从大多数 人的定型意见,遵从惯常的角色行为,并能按人的意向进行判 断。
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如“偷 ”是不对的;“互助”是对的。因此处于该阶段的个体认为海因兹应该 去偷药,因为做一个好丈夫就应该照顾好自己的妻子。如果他不这样做 ,最后妻子死了,别人都会骂他见死不救,没有良心。 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 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 子,就应当遵守规则。
教育来自百度文库理学
第十章 品德的发展与教育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 品德概述
一、品德的含义
二、品德的特征 三、品德的心理结构
临沂大学
1-2
教育心理学
一、品德的实质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 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 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想象性的道德情感
由岳飞等人物的形象和 事迹,产生对英雄人物 的敬慕及爱国主义情感
伦理性的道德情感
爱国主义情感
10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三)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个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 服内外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是道德意识的能动作用,帮助个体将道德动 机贯彻于道德行动之中。 具体表现为:使道德动机战胜不道德动机、利他动机 战胜利己动机;排除困难,将道德行为进行到底。
也可能是被迫的。
临沂大学
从众与服从的区别:
教育心理学
从众是自愿的、主动的行为,群体成员感觉到压力后
就会产生违背意愿的行为,没有人强迫其去做某种决定;
而服从是被动的,是在别人的直接命令要求下做出的,是
赞成:不偷药的话,海因茨要为他妻子的死负责。 反对:海因茨触犯了法律。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水平3:后习俗道德 人们的道德观完全内化,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 原则来界定行为的对错。他们依据自己认为对的方
式行事,而不理会法律或他人的意见;他们的行动
是依据内在的标准,行为受自我良心的约束。
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二、品德的特征 (一)品德形成的后天性 (二)品德内容的社会性 (三)品德表现的行为性 (四)品德结构的稳定性 (五)品德抉择的自觉性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三、品德的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
(一)道德认识 认识的内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的意义 认识的结果:道德观念、道德信念 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基础,是品德的核心
此他们会认为海因兹应该去偷药,因为和种种可考虑的事 情相比,没有什么比人类的生命更有价值。
赞成:海因茨眼看他妻子死亡的话,他就不能实现他意识中 的某种准则了,例如“人的生命胜于金钱”。 反对:海因茨偷窃就不能实现他的道德准则了。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第三节 良好品德的培养
一、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赞成:偷药是对的,以为海因茨的妻子需要这种药,海因茨需要与 它妻子共同生活。 反对:他的妻子在他出狱之前可能会死,因而对他没有好处。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水平2:习俗道德
接受社会关于对和错的准则,即使当遵守无奖 赏、不服从无惩罚时,个体也遵守各种规则和社会 规范。对规则和习俗的遵守是严格的;一条规则的 适应性或公平性很少遭到质疑。
1.某时某地,甲:“同样花钱买票,凭什么让给你?”因而 没有让座。
2.某时某地,乙:“按理说该让,可站到终点也够难受的, 别人不让,为什么非得我让呢?”结果没让。
3.某时某地,丙:“身边站着个老人,觉得坐着不好意思” ,但又不想站起来,于是眼望窗外,装作没看见。 4.某时某地,丁:“我怎么早没看见,让他老人家站了半天 ”,马上让了座。
道德两难故事指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
临沂大学
教育心理学
水平1:前习俗道德 道德的最早和最不成熟的形式,个体对什么是对 或错还没有采纳社会习俗或将之内在化。在前习俗水
平上,个体对行为道德的判断主要由对产生的后果来
确定:引起奖赏和愉快的行为是“正确”的,引起惩
罚的行为则是“错误的”。
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 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