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健康信念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健康信念模式(HBM),作为第一个最有名的,使用最为广泛的个体行为改变理论。

是以人们健康和疾病有关的信念为研究核心,试图解释和预测健康行为的心理模型。

其强调感知在健康行为形成和维护中的决定作用,认为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基础和动机。

第二节健康信念模式的相关概念及框架发展:健康信念,行动线索,自我效能。

一,健康信念

HBM的核心概念是感知,指对相关疾病的威胁和行为后果的感知。

HBM包括:感知到威胁,行为评价。

(一)感知到威胁,即对疾病威胁的感知,包括感知到易感性和感知到严重性。

1.感知到易感性:指行为者在对疾病的发病率,流行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对自己罹患某种疾病或陷入某种疾病状态可能性的判断,其尺度取决于个人对健康和疾病的主观知觉。所以如何使病人结合实际对疾病或危险因素的易感性作出正确判断,形成易感性的信念是健康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

2.感知到严重性,指行为者对自己罹患某种疾病,暴露于某种健康危险因素或对已患疾病不进行控制与治疗可导致后果的感知。后果是生物学后果的判断和社会后果的判断。(二)行为评价:指对采纳某种健康行为益处和障碍的感知,也就是对采纳或放在某种行为能带来的益处和障碍的主观判断.即对采纳健康行为利弊的比较与权衡。

包括感知到益处和感知到障碍。

二,行动线索

行动线索也称为行动诱因或提示因素、是指激发或唤起行为者采取行动的“导火线”或“扳机”,是健康行为发生的决定因素。

在罗森斯托克的原始模式中

它既可以是内在线索:身体疼痛,生理的不适症状

也可以是外在线索:利用大众传播的健康宣传教育、医生建议采纳健康行为、家庭成员的团体帮助和鼓励等。(促进和强化)

即行动线索越多,权威性越大,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三,自我效能:是一个用来描述个人相信自已在某种行为问题上执行能力的术语。

第三节健康信念模式的实践与应用

(一)优点

1. 在过去几十年里,HBM因其结构简单化而使模型容易实施、应用和检验,为调查健康行为提佛了一个有用的理论框架。

2.模式结构更清晰,充分考虑了社会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3.一般来说,模型的所有构成要素都可以被看为健康行为的独立预测指标,即通过态度和信念能较好地解释和预测健康相关行为。

4.随着模式不断发展与完善,模型涉及的影响因素在不断细化,越来越适用于健康教育发展的实践需要。

5.实践中可根据行为者的健康信念高低来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计划,避免了对所有行为者采取千篇一律的健康教育方式。

6.通过对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的评估,选择有效的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从而取得行为者的配合,自觉地参与。

(二)缺点

由于人本身就是社会人,其行为活动不仅受自身各种心理因素(感知、需要、动机等)的影响,还受社会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复杂的周围人群及当时情境压力的影响等,因此,HBM作为个体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模式本身就具有其局限性。

第11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第一节格林模式简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需求评估的内容:

㈠社会诊断:通常针对特定的社区,进行社会现况及社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这里的“社

区”所涉及的人群范围既可以指居住在.同一个地域里共同生活的居民,也可以泛指更广义的社区,即一群具有相似特征或分享共同利益,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一群人。

㈡流行病学诊断:此阶段是从流行病学角度找出目标人群中最重要的健康问题。

流行病学诊断的目的是为了确立健康问题的优先顺序,需要了解目标人群的监测资料,包括期望寿命、事、患病率、死亡率等,然后参考社区目前拥有的资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选出最迫切需要又有出生解决的健康问题。

1. 流行病学诊断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确定哪些健康问题是该地区最严重的问题,哪些行为因武和环境因素引起这些健康问题;②该健康问题的受累人群,不同性别年龄种族职业间的流行特征是否相同,而其中哪- -类人群受影响最大;③该健康问题的地区分布特征,其涉及范围多大;④该建康问题的时间分布特征;⑤与该健康问题有关的各种影响因素是什么.其中什么因素影响最大、规针对哪类人群、解决什么问题、预期得到什么效益等。流行病学诊断所需要的资料,可以是二手资料,如政府发布的卫生统计年鉴、卫生工作报告或社区现有的健康档案等;也可以且第一手资料,根据需要进行流行病学的现况调查。

㈢行为与环境诊断:

1.行为诊断:主要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是从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评价②是从个人周围有影响力的人进行评价③是从大环境考虑。

⑴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

⑴区分重要行为与不重要行为:发生频率和关联性有关。

⑴区分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形行为

判断行为可变形高低的标准有:①文化关联程度②社会认可度③宗教与风俗④有成功的先例⑤行为发展阶段

⑴确定优先干预行为

㈣教育与与生态学诊断

目的在探讨影响目标人群健康行为的因素,找出引发行为改变的动机,以及使新行为得以持续的因素,这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制定的重要基础。影响人类健康行为因素总结分为3类:

1.倾向因素是指个人从事某项行为之前,已经存在的影响因素或前置因素,即发生某种行为的理由,包括个人的知识,态度,信念、价值观念,以及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态,家庭收人、职业等人口学特征。

2.促成因素是指有助于实现行为改变的因素,即促使个人某种行为得以实现的因素。

3.强化因素是指影响行为持续或重复的因素。

㈤管理与政策诊断

第三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任何一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都必须有科学的计划设计,计划实施和评价,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设计的原则

计划设计:指是一个组织机构根据卫生服务需求评估,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选择需要优先干预的健康问题,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解决该健康问题的目标及实现该目标所采取的策略,方法,途径等所有活动的过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计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

1、目标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参与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灵活性原则

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设计的基本步骤

1、确定计划目标:⑴总体目标⑴具体目标

健康教育计划中目标可以分为教育目标,行为目标,健康目标等。教育目标(近期效果),行为目标(中期效果),健康目标(元气效果)

2、确定目标人群

目标人群是指健康教育干预的对象或特定群体。目标人群一般可分为三类:

一级目标人群:计划直接干预的,将实施健康行为的人群,是项目的直接受益者,如青少年控烟项目中,青少年为一级目标人群。二级目标人群:对一级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可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群,如卫生保健工作人员,亲属,朋友,同事或单位行政领导。三级目标人群:对项目有支持作用或重大影响的人群,如行政决策者,项目资助者或其他对计划实施有重要影响的人。

3、确定干预内容

4、确定健康教育干预场所

5、建立干预框架

6、确定干预活动

7、干预活动组织网络与人员队伍建设8、确定监测与质量控制计划。9、制订项目预算

质量控制的方法:1、记录与报告方法2、现场考察和参与方法3、审计方法

4、定期召集例会

5、定性定量考察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评价

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评价标准与注意要点

㈡形成评价㈢过程评价㈣效应评价㈤效果评价㈥总结评价

㈦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

1、历史因素

2、观察因素

3、回归因素

4、选择偏倚

5、失访偏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