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讲解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逸生活.这期间,作者 写了大量的寄情山水、 排遗郁闷的散文。
本文的文眼
可是啊,北国的 秋,却特别地来 得清,来得静, 来得悲凉。”
提纲挈领 统领全文
思考题: 1到2段写的是什么?用什么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北国秋 和南国 秋的对 比。
思考题: 文章的结尾两段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 的秋,用意何在?运用了什麽手法?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发起成立创造社, 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 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 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参加 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7 年8月退出创造社。
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并主编《大众 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 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由于 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一九 三三年四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他思想 苦闷,游山玩水,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 活。
郁 达 夫 故 居
郁达夫和夫人王映霞
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1、朗读,有情感的朗读,深入领悟语 言和语感。 2、联系背景,深入理解主旨。 3、抓住关键句和词语进行品评和鉴赏。 4、鉴赏语言特色、艺术手法,领会意境。 5、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整体感知:
1、郁达夫先生对北平
的秋天是什么情感? 2、“故都的秋”具有 什么特点?
作 业
• 1、完成《金榜》P11《囚绿记》“基础自 主学习”;P13“知能提升作业”一(1— 4) • 2、简述“刘皇叔马跃檀溪 ”的情节和 “三气周瑜 ”的情节。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 而变衰。 宋玉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太平御览》
碧云天,黄叶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本体
北国的秋
黄酒
白干 喻 馍馍 大蟹
稀饭 鲈鱼
黄犬
体
骆驼
清香后劲足 如秋之内蕴 有味耐饥 如秋之隽永 可大快朵颐 得秋之爽气 跋涉千万里 有秋之阔远
故都之秋清、静、悲凉,令人向往 总起 (1-2) 江南之秋色味不浓,赏玩不足
记叙 分写 (3-12) 议论
(五幅秋景图)
乡国有异,秋感略同 故都之秋,别有深味 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浓
郁 达 夫
文学常识
• 1、郁达夫, 原名
郁文 ,字 达夫 ,
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 家、诗人。1921年6月,与郭沫若等人在 创造社 ”, 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 代表作品《 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 和《薄奠》、《迟桂花》等,1930年3月,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不辞千里 愿付出生命
眷恋、热爱、痴迷、向往
解题:
“故都”二字表明描写 的地点,作者用“故都” 而不用北平或北京,更 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 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 切的眷恋之情。
写作背景:
1934 年 7 月, 1933年到1937年, 郁达夫“不远千里”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 虎视中原,国民党政府 从杭州经青岛去北 对外投降 , 对内镇压。由 平,正是怀着最后 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 再看一眼北平的心 达夫离开上海,避居杭 情重游故地。 州,过着游山玩水的隐
对比的手法
南国的秋味比不上北国的秋味
直抒对北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
作者用一支生花妙笔,把浓浓的秋味展现 得淋漓尽致,但作者觉得这样仍然意犹未尽。 因此在第13段,再次提到了北国的秋和南国的 秋,与前文呼应,并运用形象的比喻,以排比 的句式进行鲜明的对比来体现两者的不同。 南国的秋
甘甜可口 回味不永 食之有味 不浓易饿 味美细腻 剔刺而食 玲珑如意 逗玩邀宠
小院秋晨
破屋 驯鸽的飞声 一丝一丝日光 牵牛花的颜色 疏疏落落的秋草 碧绿的天色
特点:清、静、悲凉
手法:衬托 以声衬静
槐树落蕊
细腻 清闲 落寞
极微细极柔软 踏蕊、观丝纹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
清、静、悲凉
秋蝉啼唱
“衰弱” “残声” “啼唱”
(清、静、 悲凉)
秋雨话凉
那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 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一层雨过,云渐渐……” 写出了环境的静,悲凉。 都市闲人 :一年光景所剩无几,人到中年, 剩时无几。对于作者:历尽沧桑,饱尝人间 之酸甜苦辣。 自然之秋——人生之秋
总是离人泪。
“万美之中秋 为最”。当漫 天旋转的枯黄 划出季节更替 的轨迹,秋林 愈发显出她的 秀颀与挺拔, 那是一份不需 要任何东西来 装饰的洒脱和 孤傲。
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 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 诗人说:“秋天就像一条 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 岸荡漾着我心思 。
故 都 的 秋
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 1942 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 部强迫他去当翻译,他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 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 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为民族 解放殉难的战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著 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 上》、 《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 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魄 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 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 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 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 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直 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有 《故都的秋》、《北平 的四季》。
秋果奇景
屋角,墙头,茅房边 上,灶房门口 小椭圆形的细叶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 淡绿微黄的颜色
总写 (13-14)
清 、 静 、 悲 凉
故都秋好,宁可减寿也要留住
解读秋景
提问: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作者选取了 哪些景物?体会故都的秋 “清”“静”“悲凉”的特点.
秋
秋
秋
小 槐 树
秋 景
果
奇 景
雨
话
蝉
啼
院
清 晨
凉
唱
落
蕊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图
静对着喇叭 似的牵牛花
• 探究: 作者为什么认为以蓝 色或白色为佳,紫 黑色次之,淡红者 最下?
本文的文眼
可是啊,北国的 秋,却特别地来 得清,来得静, 来得悲凉。”
提纲挈领 统领全文
思考题: 1到2段写的是什么?用什么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北国秋 和南国 秋的对 比。
思考题: 文章的结尾两段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 的秋,用意何在?运用了什麽手法?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发起成立创造社, 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 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 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参加 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7 年8月退出创造社。
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并主编《大众 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 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由于 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一九 三三年四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他思想 苦闷,游山玩水,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 活。
郁 达 夫 故 居
郁达夫和夫人王映霞
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1、朗读,有情感的朗读,深入领悟语 言和语感。 2、联系背景,深入理解主旨。 3、抓住关键句和词语进行品评和鉴赏。 4、鉴赏语言特色、艺术手法,领会意境。 5、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整体感知:
1、郁达夫先生对北平
的秋天是什么情感? 2、“故都的秋”具有 什么特点?
作 业
• 1、完成《金榜》P11《囚绿记》“基础自 主学习”;P13“知能提升作业”一(1— 4) • 2、简述“刘皇叔马跃檀溪 ”的情节和 “三气周瑜 ”的情节。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 而变衰。 宋玉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太平御览》
碧云天,黄叶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本体
北国的秋
黄酒
白干 喻 馍馍 大蟹
稀饭 鲈鱼
黄犬
体
骆驼
清香后劲足 如秋之内蕴 有味耐饥 如秋之隽永 可大快朵颐 得秋之爽气 跋涉千万里 有秋之阔远
故都之秋清、静、悲凉,令人向往 总起 (1-2) 江南之秋色味不浓,赏玩不足
记叙 分写 (3-12) 议论
(五幅秋景图)
乡国有异,秋感略同 故都之秋,别有深味 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浓
郁 达 夫
文学常识
• 1、郁达夫, 原名
郁文 ,字 达夫 ,
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 家、诗人。1921年6月,与郭沫若等人在 创造社 ”, 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 代表作品《 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 和《薄奠》、《迟桂花》等,1930年3月,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不辞千里 愿付出生命
眷恋、热爱、痴迷、向往
解题:
“故都”二字表明描写 的地点,作者用“故都” 而不用北平或北京,更 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 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 切的眷恋之情。
写作背景:
1934 年 7 月, 1933年到1937年, 郁达夫“不远千里”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 虎视中原,国民党政府 从杭州经青岛去北 对外投降 , 对内镇压。由 平,正是怀着最后 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 再看一眼北平的心 达夫离开上海,避居杭 情重游故地。 州,过着游山玩水的隐
对比的手法
南国的秋味比不上北国的秋味
直抒对北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
作者用一支生花妙笔,把浓浓的秋味展现 得淋漓尽致,但作者觉得这样仍然意犹未尽。 因此在第13段,再次提到了北国的秋和南国的 秋,与前文呼应,并运用形象的比喻,以排比 的句式进行鲜明的对比来体现两者的不同。 南国的秋
甘甜可口 回味不永 食之有味 不浓易饿 味美细腻 剔刺而食 玲珑如意 逗玩邀宠
小院秋晨
破屋 驯鸽的飞声 一丝一丝日光 牵牛花的颜色 疏疏落落的秋草 碧绿的天色
特点:清、静、悲凉
手法:衬托 以声衬静
槐树落蕊
细腻 清闲 落寞
极微细极柔软 踏蕊、观丝纹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
清、静、悲凉
秋蝉啼唱
“衰弱” “残声” “啼唱”
(清、静、 悲凉)
秋雨话凉
那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 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一层雨过,云渐渐……” 写出了环境的静,悲凉。 都市闲人 :一年光景所剩无几,人到中年, 剩时无几。对于作者:历尽沧桑,饱尝人间 之酸甜苦辣。 自然之秋——人生之秋
总是离人泪。
“万美之中秋 为最”。当漫 天旋转的枯黄 划出季节更替 的轨迹,秋林 愈发显出她的 秀颀与挺拔, 那是一份不需 要任何东西来 装饰的洒脱和 孤傲。
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 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 诗人说:“秋天就像一条 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 岸荡漾着我心思 。
故 都 的 秋
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 1942 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 部强迫他去当翻译,他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 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 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为民族 解放殉难的战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著 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 上》、 《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 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魄 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 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 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 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 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直 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有 《故都的秋》、《北平 的四季》。
秋果奇景
屋角,墙头,茅房边 上,灶房门口 小椭圆形的细叶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 淡绿微黄的颜色
总写 (13-14)
清 、 静 、 悲 凉
故都秋好,宁可减寿也要留住
解读秋景
提问: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作者选取了 哪些景物?体会故都的秋 “清”“静”“悲凉”的特点.
秋
秋
秋
小 槐 树
秋 景
果
奇 景
雨
话
蝉
啼
院
清 晨
凉
唱
落
蕊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图
静对着喇叭 似的牵牛花
• 探究: 作者为什么认为以蓝 色或白色为佳,紫 黑色次之,淡红者 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