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抒情性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情调与乐律

平仄 对仗 押韵



由于诗与画各具特征,因此为表情达意的需要, 就可以各自把对方尽量吸收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 形成时空转换。 苏东坡称赞王摩诘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就此,袁行霈先生评 价道:“王维的‘诗中有画’是因为他虽用语言 为媒介,却突破了这种媒介的局限性,最大限度 地发挥了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了对 于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象,组成一幅幅生 动的图画,……”] 又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二、抒情话语 的概念



抒情性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一种体验、一种感悟、 一种心境,复杂微妙的,常常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的。如卡之林《断章》 抒情内容的这种抽象性和不可言喻性自然给艺术传达 带来了困难。 抒情性作品正是通过一种表现功能极强的话语组织形 式来表现这种情感内容的,而读者自然也要依靠这种 独特的话语组织形式去把握作品的抒情内容,这就是 所谓的抒情话语。


对比,是把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 在一起,形成对照,以强化语言表现力的一种 抒情话语形式。作为一种美学法则,对比建立 在对比联想的基础上。 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冠 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等。也有暗含于联想 所带来的虚实之中的对比。如“遍身罗绮者, 非是养蚕人”(张俞《蚕妇》)、“可怜无定 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等。而【元稹】的《行宫》中“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第八章 抒情性作品


一、抒情与抒情性作品
抒情是与叙事相对的概念,指偏重于表现个人内心情感 的文学类型。 抒情性作品是一种主要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来表现作家 内心情感活动的文学作品类型。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文学作品总带有作者个人的主观 情感因素,具有情感表现的性质,所以抒情性是文学作 品的普遍属性。 抒情作品中也有叙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叙事作品中也有抒情如朱自清《背影》

(三)悖论与反讽 悖论,是指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同时出现在 语句中,致使表面上自相矛盾,却在更高 的真实层面上表达出了情感的复杂状态的 一种抒情话语形式。如俄国诗人【涅克拉 索夫】的诗句:“你又贫穷,又富有,/又 强大,又孱弱,/俄罗斯,我的母亲。

反讽,这类话语所表示的某些情感与评价往往与实际上暗含的情感与评价 截然相反。它一般为强烈的义愤与严肃思考的产物。 如闻一多《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三、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


抒情话语修辞方式是抒情作者在抒情写意时的用 语方法。常见的抒情话语方式有比喻与象征、夸 张与对比、悖论与反讽、反复与对偶等方式。 (一)比喻与象征 比喻是借它物来表现此物的一种抒情话语形式, 它可以把抽象化为形象,从而将诗人理念化的哲 理感悟或抽象化情感感悟形象化地传达出来。这 样,比喻就成了化虚为实的一种重要的抒情手段。
(一)情与景


1、诗与画 诗与画的相通之处正在于,它们都借助外在景物的描绘来 抒情写意、创造意境。 当然,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诗与画由于它们物化的 媒介不同,也就带来了如下区别:其一,诗是语言的艺术, 以时间性的表现为主;绘画是造型艺术,以空间性的再现 为主。其二,绘画以线条、形状、色彩为媒介,因此更具 直观性;而诗歌以文字符号为媒介,其本身并没有可以被 人直接感受的形象,是间接的。但文字符号的这种间接性 却正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形 成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所以诗中之景存在于人们 的想象过程之中。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二)夸张与对比 夸张,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 特征,以为表达情感服务的一种抒情话语 形式,表达的是一种本质的、心理层面的真 实。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霜皮 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 《古柏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等。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四)反复与对偶 反复,是指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 意重复某个词、短语、句子或某种句式。 【戴望舒】的《雨巷》即为一典型。 诗中有词语的反复:如“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 寥的雨巷”,“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短语的重复:“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 地凄婉迷茫”; 句子或句式的反复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的哀 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 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三)情与乐

1、诗与乐 就艺术起源而言,诗、乐、舞蹈原是三位 一体。随着文化的渐进,三种艺术分立: 《诗经》中的每一篇都可以合乐歌唱。诗 与音乐的相通之处在于:它们都借助于声 音形式以表现情感运动,当然,诗与乐亦 有相异之处。诗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所使 用的声音是语言的声音,语言节奏也不如 音乐中的节奏那样的清晰、明确。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 可以载;李后主词“剪不断,理还乱,是 离愁”,“愁”可以剪。 象征,用具体的形象或形象体系来间接表 现思想感情。 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明月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诗句,都以其强 烈的暗示性,成为典型的象征性话语。我 国古代抒情性作品中这种象征性的抒情话 语非常之多,而尤以山水田园诗为甚。
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 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情话语形式。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四、抒情方式

抒情性作品正是以其独特的抒情方式将情 感对象化、形式化,使抽象的情感以一种 “表现性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使之成为 审美的情感。抽象的情感经验如何以一种 “表现性的形式”呈现?这其中自然涉及 到“形”与“神”的问题,也涉及到文学 在表现情感经验时所赖以依存的“情”与 “景”的问题。
2、情景关系
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周敦颐】,借莲花之“出淤泥而不染 ”,道出了自己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②情景交融、景情相生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形与神

所谓“形”,即客观物象与生命个体的存在形式。 所谓“神”,则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方面它 是指客观事物自身的精神。宇宙万物有形也有神, 它们都具有可感可见的外部形态,也都具有内在 的自身规律。。另一方面,“神”也指面对客体 事物人们所生发出的某种内在的精神思维活动。 抒情者在描写客观事物借以抒情的过程中,只有 善于抓住客观事物之“形”的独有特征,才有可 能传其神,创造出栩栩如生、富有韵味的艺术形 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