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理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
一是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下,发展中国家将引进 的技术知识结合本国的要素价格及其质量进行当地化, 使其产品在当地或邻国市场产生竞争优势;
二是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来自其生产过程和 产品与当地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紧密结合,而且来 自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 更高的经济效益;
Hale Waihona Puke 、跨国公司是跨越国界的市场内部化过程的 产物。
内部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由于市场的不完全,若将企业所拥有的科技和营销 知识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 证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若企业建立内部市场, 可利用企业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避免 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质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 理与控制权的扩张,而不在于资本的转移。其结果是 用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代替外部市场机制,以便降低 交易成本,拥有跨国经营的内部化优势。★
(2)风险分散论(A.M.Rugman,20世纪70 年代): 跨国公司可以采用多元化投资布局, 降低风险,取得较为稳定的利润。
(3)寡占反应论(尼克博克,20世纪70年代): 垄断程度较高的少数寡头公司具有成批地在同 一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现象。
内部化理论
1976年由巴克莱(Peter J.Buckley)和卡逊 (Maik C,Casson) 《跨国公司的未来》提出 的内部化优势理论以科斯的产权理论为基础, 将FDI理论的视角转移到微观经济领域。
跨国公司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内部化优势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背景 海默(Stephen H.Hymer)1960年的博士论文 《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
究》(1976发表)在理论上开创了FDI研究的先河。 Hymer,Stephen H,l 976 :The International Opera t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受其国内产业结构 和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 分布和地理分布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且可以预 测。
三是从产品特征上看,发展中国家企业往往能开发出 与名牌产品不同的消费品,特别是当东道国市场较大、 消费者的品位和购买能力有很大差别时,来自发展中 国家的产品仍有一定的竞争力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坎特威尔和 托兰惕诺(Cantwell,John A.and Tolentino,Paz Estrella)提出了技术创新和 产业升级理论用以解释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 对经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加速增长的趋势。
其符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大国的实 际,为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打下了基础。
小规模技术理论
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威尔斯 (Louis T.Wells)《发展中国家企业》。
国际市场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即使对于那些 技术不够先进、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不够庞大 的企业来说,参与对外直接投资仍有很强的经 济动力和较大的市场空间。
企业垄断优势★
(1)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 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2)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 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3)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 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4)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 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 其垄断优势。
边际产业投资理论
日本小岛清在1977年出版的《对外直接投资论》 中用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理, 推论出日本对 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的理论模式。
该理论的基本核心是: 境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 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 业(可称为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根据国际贸易比较原则, 在国内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品应当出口, 而丧失比较优势的产品应当进口。
内部化优势 ★ 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
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为了避免外部市场的不完 全性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而将企业优势保持 在企业内部,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会使企业的 所有权优势丧失或无法发挥。
区位优势★ Location Advantage
区位优势是指跨国公司在投资区位选择上具有 的优势。
内部化理论:观点★
不完全竞争并非由规模经济、寡占行为、贸易保 护主义和政府干预所致,而是由于某些市场失 效,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增加所致及企业在 让渡其中间产品时难以保障其权益,也不能通 过市场来合理配置其资源,以保证企业最大经 济效益的情形。
市场内部化的目标就是消除外部市场对于中间产 品(特别像“知识产品”)的交易失效。因此, 市场内部化、市场失效和交易成本构成内部化 理论的三个重要方面。
市场不完全对FDI的消极影响
市场的内部化与外部化
企业生产的选择: 自己生产(内部化);外包(市场化)
企业A的外部市场 (中间产品交易失效)
企业A的内部市场 (降低交易成本)
企业A
企业A子 公司
内部化理论的假设
1、企业在不完全市场竞争中从事生产经营活 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2、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使企业通过对外 直接投资,在组织内部创造市场,以克服外部 市场的缺陷。
跨国公司理论/FDI理论
FDI理论分类:理论基础
●国际贸易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1966) 边际产业投资理论(小岛清,1977) ●产业组织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内部化优势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FDI理论分类:市场结构
基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1966) 边际产业投资理论(小岛清,1977) 基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垄断优势理论 内部化优势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比较优势在 于:①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 产技术。②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 上具有优势。③低价产品营销战略。
技术地方化理论
)1983年,英国经济学家拉奥(Sa~aya Lal1)在 《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尽管表现为规 模小、使用标准化技术和劳动密集型技术,但 这种技术的形成却包含着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动。
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Cambridge,MA,MIT Press.
垄断优势理论:观点
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存在,美国企业在对外直接 投资中才能拥有和维持各种垄断优势,取得高 于当地企业的垄断利润。
对外直接投资是具有某种优势的寡头垄断企业 为追求控制不完全市场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方 式。★
1956年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根据产品生命周 期理论,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雁形模式。赤松要 首先对日本棉纺织工业的发展进行了考察。
1987年,日本学者阿部用雁形模式解释亚太 地区出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经济赶超的 过程。一些学者将东亚地区出于不同经济发展 阶段的国家之间所形成的阶梯型产业间或产业 内分工概括为“东亚模式”。
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则是按国内已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 或边际产业顺序对外投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把原来 国内的比较劣势产业转移到别的国家后转换成为东道 国的比较优势产业, 而东道国利用这些比较优势扩大 生产,扩大出口。
按边际产业顺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而保留本国比较优势 产业扩大出口, 既可实现产业国际性转移, 又可促 进贸易发展, 所以称为顺贸易导向的投资。
内部化利益
内部化的实现条件是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内部化可以为跨国公司带来多方面的收益。
包括:可以将内部资源转移的交易成本最小化; 可以把相互依赖的经营活动置于统一的控制之 下,从而协调其不同阶段的长期供需关系;消 除买卖双方的不确定性,消除市场的不利影响; 通过前后向投资或兼并,充分利用中间产品市 场的势力,形成垄断优势;通过对有形产品和 无形产品的转移价格,规避政府的干预,转移 资金,逃避税负等。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评价
( 1 )决定FDI 的三维变量之间存在重叠或冲突 ( 2 )该理论主要从微观的角度来展 开分析,忽
视了不同生产关系下境外直接投资性质与 特 征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FDI理论
“资本相对过渡积累理论”是前苏联学者阿勃 利兹若伊利
发展中国家存在二元经济结构,使产业间联系 减弱。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工业部门在远远未到 规模效益要求的情况下,出现了结构性供给过 剩乃至个别行业或企业的“相对过渡资本积累” 或“相对资金富余”,于是对外投资就成为可 能。
包括东道国的地理位置、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 现实的与潜在的市场需求、运输与通信成本、 基础设施、市场体系的发育程度、政府的调节 与干预程度、优惠政策、文化差距等等。
OLI研究范式总结★
优势 贸易方式
FDI 出口贸易 技术转让
所有权优势
+ + +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
+
+
OLI范式的 模型表述
二是该理论以投资国为主体而不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 实际上假定了所有跨国公司都有相同的动机并且也是 投资国的动机,难以解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的对外直 接投资行为。
三是低估了发展中国家接受高新技术的能力,对发展 中国家不具有指导意义。按照该理论,发展中国家只 能接受发达国家的边际产业,永远追赶不上发达国家。
(5)信息与网络优势。
企业垄断优势来源
企业垄断优势来自于市场不完全: 一是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如产品差别、
商标、销售技术与操纵价格等; 二是来自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包括专
利与技术诀窍、资金获得条件的优惠、管理技 能等; 三是企业拥有的内外部规模经济。 四是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 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FDI理论分类:研究对象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资本相对过渡积累理论”,前苏联学者阿勃利兹若 伊利。
小规模技术理论(Louis T.Wells) 技术地方化理论家拉奥(Sanjaya Lall)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坎特威尔和托兰惕诺
(Cantwell,John A.and Tolentino,Paz Estrella)
该理论解释了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的对外 直接投资的特点,这一时期以资源导向型、劳 动力成本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占主导。 也说明了在亚洲出现的以日本—— “四小 龙”—— 东盟—— 中国— — 越南等为顺序的 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即所谓的“雁行模 式”。
边际产业扩张论的局限性
一是只能解释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以垂 直分工为基础的投资,难以解释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 以水平分工为基础的投资。
垄断优势理论:局限
一是在解释为什么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一定要 对外投资。
二是不能解释跨国公司在直接投资中的地理布 局和区位选择问题。
三是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特 别是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
垄断优势理论:发展
(1)核心资产论:企业通过对核心资产的占有 形成垄断优势,借以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能 获取高额利润。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这个 角度,讨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 势三组变量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 ★
所有权优势(即垄断优势) ★ Ownership Advantage
所有权优势(即垄断优势)主要指一国企业 拥有或能够得到他国企业没有或者无法得到的 资产和规模经济优势。 一是资产性所有权优势,指对有价值资产(原 材料、先进生产技术等)的拥有或独占; 二是交易性所有权优势,指企业拥有的无形资 产(技术、信息、管理、营销、品牌、商誉等);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977年, 邓宁在一篇题为《贸易、经济活动的 区位与多国企业: 折衷方法探索》中,提出 了区位优势理论,并首次提到“折衷”一词, 后来在1981年《国际生产与多国企业》著作 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折衷范式,eclectic paradigm
观点★
OLI (Ownership—Location— Intern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