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液外渗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外渗应急处理护理课件

药物外渗应急处理护理课件

03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定期开展药物外渗安全培训, 确保医护人员熟悉药物外渗的 危害、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方 法。
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医护 人员的药物管理知识和技能进 行评估,提高其安全意识。
鼓励医护人员主动学习药物外 渗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应 对能力。
规范药物管理流程
制定详细的用药操作规程,确保医护 人员严格按照流程进行药物配置和输 注。
药物治疗
根据外渗程度和病情,可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炎药、止痛药 等。
心理护理
对外渗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05
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
疼痛护理
疼痛评估
01
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了解疼痛的性质、部位和程度,
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疼痛缓解
02
通过冷敷、热敷、按摩等方法缓解疼痛,同时注意保持舒适体
法律风险
药物外渗可能导致医疗纠纷和法 律诉讼,使医护人员面临法律风 险。
对医疗机构的危害
声誉受损
药物外渗事件可能对医疗机构的 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影响患者对
医疗机构的信任度。
经济损失
药物外渗可能导致患者延长住院时 间、增加治疗费用等,给医疗机构 带来经济损失。
管理压力
药物外渗事件可能引发医疗管理部 门的调查和处罚,增加医疗机构的 管理压力。
位,避免压迫外渗部位。
疼痛药物使用
03
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使用止痛药或抗炎药,以减轻患者的疼
痛感。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强其战 胜疾病的信心。
沟通交流
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了解其需求和顾虑,提供 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药物外渗ppt课件名称

药物外渗ppt课件名称
药物外渗ppt课件名称
目录
• 药物外渗概述 • 药物外渗的预防 • 药物外渗的处理 • 药物外渗的护理 •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管理
01
药物外渗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物外渗是指药物在输注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药液渗漏到 皮下组织或静脉以外的周围组织 。
分类
根据药物性质和渗漏程度,药物 外渗可分为非刺激性药物外渗和 刺激性药物外渗。
肤病变的部位。
注意观察
如发现患者皮肤出现异常,应及 时调整穿刺部位或暂停注射。
加强沟通
告知患者注意观察自身皮肤变化 ,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
避免在神经及韧带处穿刺
熟悉解剖结构
医护人员应熟悉血管周围的解剖结构,避免在神 经及韧带处进行穿刺。
观察肢体反应
在穿刺过程中,观察患者肢体反应,如出现异常 应及时调整穿刺部位。
增强患者信心
向患者介绍成功处理药物外渗的案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健康宣教
提高患者认知
01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药物外渗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其认知水
平。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02
教会患者正确的药物使用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药物外渗

培训与经验积累
通过培训和经验积累,提高医护人员对血管周围 解剖结构的认识和操作技巧。
03
药物外渗的处理
一般处理原则
停止输液
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针头,以便后续处理。
评估损伤程度
评估药物外渗的严重程度,确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
记录事件
详细记录药物外渗的相关信息,包括时间、症状、处理措施等。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幻灯片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幻灯片PPT课件
3
常见的渗漏原因 1.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和浓度过高, 包括药物酸碱度、浓度、渗透压;药物对细胞代谢功 能的影响。
2.机械因素 主要涉及液体、注量、速度、时间、压 力及静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 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 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 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脉液体针、 血管的选择和针头的固定方法及穿刺技术
概念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的药
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 血管通路。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 0.1%~6%。
渗出是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 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
渗出的分级 0级 没有症状
1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 皮 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11
药物的外渗的处理原则 一、常规处理 1.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 变。如:肾上腺、氯化钙、氯化钾等外渗治疗。 2.冷敷:主要用于充血性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 伤,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 如:20%甘露醇、4%碳酸氢钠等渗漏早期。
12
3.药物湿敷 临床上常用硫酸镁作为静脉外渗湿敷药 物,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氯 化钾、氯化钠等药物所致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 引起的炎性反应。 4.理疗 采用上述方法处理药物外渗的同时,还可配 合采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及超声波等理疗治疗。
6
2.避免机械损伤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皮下探测 血管的次数,尽可能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 激和损伤,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 脱或刺破血管壁。拔针后要用指腹同时按压皮肤和血 管两个穿刺点3分钟,防止血液渗出血管,造成皮下 淤血。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课件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课件
处理方法
对于浅静脉血栓,可采用抬高患肢、压迫包扎的方法,防止血栓扩散。对于深静 脉血栓,需进行抗凝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 生。
05
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 化疗药物外渗概述: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 在输注过程中漏出或渗入皮下组织,可能导致局 部组织损伤。
药物外渗的分类
根据外渗药液的性质,可分为非腐蚀 性药液外渗和腐蚀性药液外渗。
非腐蚀性药液外渗包括一般药液外渗 和血液制品外渗;腐蚀性药液外渗包 括高渗性药液外渗和化学腐蚀性药液 外渗。
药物外渗的原因
01
02
03
血管因素
患者血管条件差,如血管 硬化、血管脆弱等,容易 导致输液过程中发生药物 外渗。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的渗透压高、刺 激性强,容易对血管造成 损伤,导致药物外渗。
技术因素
医护人员在输液过程中操 作不当,如针头位置固定 不当、注射压力过大等, 也可能导致药物外渗。
02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的注射工具
一次性注射器
选择质量可靠的一次性注射器, 避免重复使用,以降低感染和外 渗的风险。
注射针头
根据药物性质和注射部位,选择 合适规格和类型的针头,确保针 头与注射器连接紧密。
正确的注射技巧
注射前准备
确保注射部位清洁干燥, 无皮肤破损、炎症等异常 情况。
注射方法
采用正确的注射方法,如 深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 等,避免在血管丰富或神 经敏感区域注射。
注射速度
控制注射速度,避免过快 导致药物外渗。
对于严重药物外渗 导致组织坏死的病 人,应及时就医进 行手术治疗。
04
药物外渗的并发症及处理

药物外渗预防处理PPT课件

药物外渗预防处理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危害
01
02
03
局部组织损伤
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 红肿、疼痛、炎症等反应, 严重时可导致组织坏死。
全身影响
某些药物外渗后,可引起 全身性不良反应,如过敏 反应、中毒症状等。
治疗延误
药物外渗可能导致治疗延 误,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和康复。
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
血管因素
血管弹性差、血管硬化、血管 痉挛等血管病变,可增加药物
案例三:静脉留置针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静脉留置针外渗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问 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VS
详细描述
静脉留置针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固定不牢 、患者活动过度、血管条件差等。预防措 施包括加强固定、合理选择血管和穿刺技 术、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等。处理方法包括 拔除留置针、抬高患肢、冷敷或热敷等, 若出现皮肤坏死等严重后果,应及时就医 。
外渗的风险。
药物因素
药物的渗透压、酸碱度、浓度 等理化性质,以及药物的输注 速度和温度,都可能影响药物 外渗的发生。
技术因素
输液操作技术不熟练、穿刺技 术不佳、固定不牢固等,也可 能导致药物外渗。
患者因素
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活动 程度以及配合度等个体差异, 也可能影响药物外渗的发生。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药物外渗的处理流程
03
立即停止注射
01
立即停止给药,并保留针头,避 免拔出,以防止药物进一步外渗 。
02
通知医生,评估外渗程度,确定 后续处理措施。
评估外渗程度
轻度外渗
外渗面积小,皮肤颜色正 常或略红,温度正常,疼 痛轻微。
中度外渗
外渗面积较大,皮肤红肿 明显,温度略高,疼痛较 重。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优选全文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优选全文

ppt课件
16
2.疾病因素
①昏迷、休克、肺心病、病危患者,由于微循环障碍,血管 通透性增加
②癌症患者长期输液及反复使用化疗药物,静脉脆弱 ③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致外周血管病变 ④静脉压增高的患者等
ppt课件
17
3. 药理学因素
用于治疗的药物刺激强、浓度高、局部与 药物、接触时间长。
ppt课件
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常见的药物如下: TPN、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5%碳酸氢钠、氨基 酸、脂肪乳、50%葡萄糖、KCL、VC、多巴胺、间羟胺、 去甲肾上腺素等,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浓度、渗透压、 刺激性及化学毒性有关。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3) 普通药物 外渗后仅有肿胀且很快吸收或经热敷吸 收,无明显局部刺激作用。但个体有差异。
35
4.防感染
小水疱未破溃的应减少摩擦,防破裂感染,可用碘 伏涂抹,大水疱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不剪去表 皮,再用碘伏外敷。凡感染、溃疡或坏死创面应按外科换 药处理
ppt课件
36
5.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1)设法吸出或去除渗出液,如果保守治 疗仍持续疼痛或发生溃疡,可考虑早 期手术切除以加快愈合,避免长期疼 痛。
ppt课件
33
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外渗的患者用酚妥拉 明10mg、利多卡因+地塞米松5mg局部封闭,同时用山茛菪 碱针剂外敷效果良好
ppt课件
34
3.化疗药物、TPN、20%甘露醇及5%碳酸氢钠渗漏 ①立即停止输液, ②早期局部一般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 ③应用拮抗剂 ④局部封闭
ppt课件
ppt课件
15

临床常用药液外渗的护理课件

临床常用药液外渗的护理课件
详细描述
高渗性药物外渗后,应立即停止输液,评估外渗程度和范围 ,遵医嘱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或局部封闭治疗,以减轻局部 组织损伤。同时,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案例三:血管活性药物外渗
总结词
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和溃疡形成。
详细描述
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后,应立即停止输液,评估外渗程度和范围,遵医嘱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或局部封 闭治疗,以减轻局部组织损伤。同时,应注意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冷敷或热敷
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冷敷 或热敷,以促进局部血液 循环,缓解症状。
局部封闭
使用生理盐水或普鲁卡因 溶液进行局部封闭,以减 轻疼痛和肿胀。
后续护理措施
观察局部情况
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的颜色、肿胀 、疼痛等症状,记录外渗的范围
和程度。
抬高患肢
适当抬高外渗部位,以减轻肿胀 和疼痛。
药物治疗
根据情况,遵医嘱使用抗炎、止 痛、抗过敏等药物。
总结词
化疗药物外渗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皮肤坏死、溃疡和肢体功能障 碍。
详细描述
化疗药物外渗发生后,应立即停止输液,评估外渗程度和范围,采取适当的冷敷 或热敷措施,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或局部封闭治疗,以减轻局部组织损伤。
案例二:高渗性药物外渗
总结词
高渗性药物外渗可能导致皮肤红肿、疼痛和皮下组织坏死。
临床表现
01 局部疼痛
药液外渗部位常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
02 局部组织坏死
如果药液外渗严重且处理不及时,可能导致局部 组织坏死。
03 全身症状
某些药物外渗可能导致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 等。
02
药液外渗的危害

液体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液体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 宣教,告知其液体外渗
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05
并发症预防与康复期管理
皮肤坏死风险降低策略
01
02
03
早期识别与处理
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皮肤颜 色、温度及感觉变化,一 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 。
局部用药保护
使用皮肤保护剂、抗炎药 膏等,减轻皮肤刺激和炎 症反应。
避免局部压迫
保持外渗部位皮肤清洁干 燥,避免使用粘性敷料或 绷带等压迫性物品。
选择粗直、弹性好、 易于固定的血管进行 穿刺。
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 ,应有计划地更换穿 刺部位,保护血管。
尽量避免关节、静脉 瓣等部位,减少机械 性损伤。
提高穿刺技术水平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 刺成功率。
穿刺时尽量缩短针头在血管内的 停留时间,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拔针后正确按压穿刺点,避免局 部淤血和水肿。
提出改进措施建议
提高穿刺技术水平
优化药物使用方式
加强护士的技能培训,提高穿刺成功率和 血管保护意识。
根据药物性质调整输液速度、浓度等,减 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改进敷料选择
完善护理流程
选择透气性好、粘性适中、无过敏反应的 敷料,减少皮肤损伤。
制定更加完善的护理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职 责和要求,确保患者安全。
总结本次经验教训
液体外渗原因分析
对发生液体外渗的情况进行详细 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如穿刺技 术不当、患者血管条件差、药物
性质等。
评估患者影响
对患者受到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 疼痛、肿胀、皮肤损伤等,以便更 好地制定处理措施。
护理流程梳理
回顾整个护理流程,分析是否存在 疏漏或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工作提 供借鉴。

液体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液体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止血后,用碘伏或酒精对穿刺点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处理,防
止感染。
消毒范围应大于敷料覆盖范围,确保消毒效果。
03
应用药物缓解症状
根据外渗液体的性质及患者症 状,遵医嘱应用相应药物进行 局部封闭或湿敷等处理。
如为刺激性或腐蚀性药物外渗 ,可应用拮抗剂进行局部封闭 治疗,以减轻对组织的损伤。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遵医 嘱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症状。
液体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汇报人:xxx 2024-03-08
目录
• 液体外渗概述 • 预防措施与建议 • 处理方法与技巧 • 并发症预防与应对策略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
01
液体外渗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液体外渗是指输液过程中,药液 从血管内渗漏到血管外周围组织 的过程。
分类
根据外渗液体的性质、渗漏量及 引起的后果,液体外渗可分为普 通液体外渗、刺激性液体外渗、 高渗性液体外渗等。
根据血管直径和输液速度选择合适的针头型号。
使用留置针或中心静脉导管
对于需要长期输液或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可考 虑使用留置针或中心静脉导管。
3
检查输液器质量
确保输液器无破损、无漏气,避免因此导致液体 外渗。
规范操作流程及培训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01
穿刺前严格消毒穿刺部位,避免感染。
掌握正确穿刺技巧
02
提供安慰服务
在患者经历液体外渗后,医护人员应给予关心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保持乐观心态,以促 进康复。
06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
总结本次事件经验教训
01
液体外渗事件的具体经过和结果
详细记录液体外渗的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以及造成的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血管,改善局部血运,减轻水肿,有利于组织的பைடு நூலகம்恢复。
早期局部非炎症水肿首选冷敷,主要用于抗肿瘤药 物引起的
外渗或静脉炎,早期使用可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 血管通透
性,减少药物的吸收,减少渗漏;亦可用冰敷,使神
经末梢
药液外渗
处理措施——局部封闭疗法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处理,尽早封闭可用利多卡 因
100 mg+地塞米松5 mg+生理盐水4 mL沿外渗部边 缘做
药液外渗
处理措施——联合疗法
对于输液性渗漏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者,采取局部用 药,应按
外科换药法换药,局部联合辅助红外线灯照射、频 谱治疗及
超短波理疗,以促进组织修复,必要时行植皮手术
药液外渗
碘造影剂外渗的临床表现
一般在6小时出现急性炎症反应,并于24~48小时 达高峰、
伴有坏死、水肿和出血,随后转为慢性,包括特殊 炎性细胞
药液外渗
处理措施——药物湿敷
用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因硫酸镁对血管平滑肌 有舒张
作用,通过镁离子的透入,改善组织与组织间隙细 胞的渗压
,达到局部渗出液吸收和消肿的目的。在浸透硫酸 镁的纱
布外用保鲜膜包绕可始终保持硫酸镁纱布一定的湿 度,能达
药液外渗
处理措施——冷敷、热敷
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剂引起的外渗或静脉炎,热 敷可扩
其上下10cm的肢体部位,也可将碎冰装在塑料袋内, 包裹
肿胀的肢体,要求超过注射部位上下部位关节,注
意防止冻
药液外渗
处理措施
(4)起疱时,建议用磺胺嘧啶银软膏涂抹局部,重复 用时以
肥皂和水洗掉表面陈旧药物。
(5)醋蜜膏外敷治疗造影剂外渗:将高温消毒后的食 醋、蜂
蜜按1:1的比例混合、搅拌成均匀膏状。用温开水清 洗皮肤
排泄。常用于细胞毒性药物、钾及碳酸氢钠等溶液 的渗漏。
药液外渗
处理措施——中药疗法
常用中药制剂有六神丸、红花甘草药、黑墨草等药 物局部敷
;或用芦荟外敷于药物外渗处;也可用马铃薯片贴敷于 药物外
渗处。因马铃薯具有化瘀散结、理气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
药物外渗致局部组织损伤,同时还可预防静脉炎的 发生。
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及邻近肌肉萎缩等。局部有刺 痛,烧灼
感。外观局部水肿、形成红斑、有压痛,持续2~7 天。容易
发生静脉炎。
文献阅读«中国医学影像药学液外杂渗 志»2009年11月第17卷
处理措施
(1)用针抽吸皮下渗液、一般不会获得太多液体,但 可在拔
针前进行。
(2)受累肢体抬高,与心脏相平或更高。它能降低毛 细血管
局部封闭,封闭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结合。
因利多卡因有麻醉、止痛、轻微扩张血管的作用;地 塞米可
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合成,减少炎症因子的扩散, 阻滞
磷脂酶A2活性,中断疼痛药液的外渗持续性神经冲动,从而
处理措施——应用拮抗剂
拮抗剂主要是对抗外渗药物的损伤效应,注射盐水 稀释渗
漏药物或应用特异性解毒剂、灭活药物,加速药物 的吸收和
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
药液外渗
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
药液外渗
静脉炎性反应期
药液外渗
组织坏死期
药液外渗
药液外渗
处理措施——药物湿敷
用75%乙醇湿敷患处。扩张局部血管,有利于药物渗 透到血
管内,使局部肿胀减轻;冷湿敷可抑制局部组织细胞 活动,
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
文献阅读«全科护理»2010年2月第8卷第二期 «静脉输液外渗对机体损伤的防治进展»万方数据
药液外渗处理的新进展
2014年1月份
药液外渗
概念
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药物渗出或漏出到血 管以外
组织,称药物外渗,可造成局部组织肿胀、缺血、 无菌炎
症或感染、溃疡、甚至坏死等反应或并发症。这是 临床护
理经常遇到并常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的问题。
药液外渗
引起药液外渗的原因
病人因素 药物因素 血管因素 解剖因素 疾病因素
静水压、促进液体吸收、减轻炎症,但可能增加疼 痛,另外
,抬高程度以不影响动脉血流入或静脉引流为准。
药液外渗
处理措施
(3)可考虑用地塞米松、普鲁卡因封闭患处。肿痛部 位用硫
酸镁或75%乙醇或20%甘露醇或地塞米松加100ml冰 水湿
敷,温度大于—10℃。
具体做法如:纱布浸湿50%硫酸镁,覆盖在肿胀部位 及
药液外渗
特殊药物
血管收缩药: 多巴胺、间羟 胺、多巴酚丁 胺、肾上腺素、 垂体后叶素、 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刺激性药 物:葡萄糖酸 钙、氯化钙、 氯化钾、浓氯 化钠
高渗性药物: 20%甘露醇、 50%葡萄糖、 脂肪乳剂、复 方氨基酸、碳 酸氢钠
化疗药物:阿 霉素、顺铂、 奥沙利铂、环 磷酰胺、氟尿 嘧啶、长春碱 类
,用棉签蘸醋蜜膏少许均匀涂于患处,持续湿敷。 重度患者
用纱布包裹,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
药液外渗
处理措施
(6)可具患者情况口服消炎药。 (7)金黄散清热散瘀、抗炎消肿作用有利于改善局部
微循环,促进渗漏药物吸收并能减少炎类介质的 释放,从而促进损伤组织修复。
药液外渗
药液外渗
谢谢
药液外渗
药液外渗
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
美国输液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06年版
级别 0 1 2 3 4
临床分级标准
没有症状
输液部位发红或不伴有疼痛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 到条索状静脉。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 的静脉条索长度>2.5cm,有脓液流出。
外渗
药液外渗
感染因素 静脉炎
微粒因素 技术因素 知识缺乏
外渗对机体的损伤
血管损伤
组织损伤
骨筋膜综合征
静脉炎
功能障碍
肢体残疾
药液外渗
静脉输液外渗的机制
血管受刺激
胶体渗透压
液体静压增加
继发感染
药液外渗
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 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合理选择血管 控制微粒数量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