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纲述要】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理解文言文的一项重要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

它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将个别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除了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的能力外,又能考察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是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所给译句的特点:
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虚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3、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4、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知识储备】
实词(《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
虚词(18个常见文言虚词)
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特殊固定句式)
【应试对策】
1.不可陈述大意,要讲求逐字直译,提高踩点意识,明确得分点,并且踩准“点”。

2.重点关注两种句式:倒装句和省略句式。

3.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些部分常常要遵照原文的风格翻译,否则要么词不达意,要么损害文意。

这就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将这些部分予以保留,做到“三个遵照”:遵照原文的语气,遵照原文语境,遵照原文习惯。

4.直译意译灵活掌握。

直译求字字落实,意译求文从句顺。

【翻译标准】信、达、雅。

1信
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

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

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
2达
所谓“达”,就是译文必须通顺、晓畅,无语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

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

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

3雅
所谓“雅”,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

“雅”是翻译的最高要求、最高标准,也是翻译工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信、达、雅”是翻译的标准。

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努力做到“信”
和“达”;至于“雅”,则应作为一个目标,在不断提高古文水平和翻译技巧的过程中,逐步接近和达到。

【复习时间】 3-4课时
第一二课时考点技法
一.考点技法之翻译原则: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1.直译:即“字字落实”,要求原文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文字在原文中有根
据,要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能同原文保持一致。

2.意译:只求表述原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译出原文大意,并不拘泥于字字落
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意译”是一种辅助手段,只在难以直译或直译时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

我国分析语言的传统经验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我们要紧紧抓住语境规律,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敲判断、学会把单个的词语放在整个句子中来理解它的意义,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直译对点直练】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翻译下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陈(蕃)仲举言为士则,行为士范。

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曰:“君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意译对点直练】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二.考点技法之六字诀
翻译文言文语句,概括地说,可以简称为“留、换、补、删、调、贯”六字诀。

一是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名、政区名、国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古今意义相同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如: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留.对点直练】
1.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
2.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

二是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词语,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例如: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此句中的“御”翻译时应换为“抵御”。

(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2、“为肥甘不足于口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肥甘”形容词作名词,应翻译为“肥美的食物”。

(词类活用)
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固,使动用法,使……牢固。

(词类活用)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倍,通“背”(通假字)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妻子:妻子和子女。

绝境:与外界隔绝之地。

(古今异义)
【换.对点直练】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古之学者必有师。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三是补,即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隐含的省略的内容。

1、“()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秦”[补主语]
2、“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赵王”[补介词的宾语]
3、“得璧,传之()美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于”[补介词]
4.(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5.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6.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6.沛公军(于)霸上。

【补.对点直练】
1.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

使人止之,曰:“吾醉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2.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4.“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庄暴见孟子》)
四是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如发语词、衬音助词、部分连词等。

例如:1、“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齐桓晋文之事》)。

句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翻译时需删去。

2、“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六国论》)(发语词)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偏义复词)
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句中停顿助词)
【删.对点直练】
1.见资料102页
2.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

(财:经济)
3. 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

五是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例如:1、“古之人不余欺”(《石钟山记》)(宾语前置)----古之人不欺余。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定语后置)----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3、“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状语后置)-----公与之乘,于长勺战。

【调.对点直练】
1.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见资料102页)
2.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六是贯,贯即贯通。

文言文翻译时,还会遇到一些修辞现象、委婉说法、用典用事,翻译时要灵活处理,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以使译文明白、贯通。

1、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
直译为“连秋天里鸟兽的毛也不敢接近”,这话读起来不顺,听起来别扭,不易理解。

如果变通一下,译为“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已有”,意思就明白多了。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庙堂”在这里代指朝廷。

【贯.对点直练】
1.振长策而御宇内。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综合练习】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三.归纳总结
1.文言语句翻译的口诀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2. 翻译思路归总:
明。

明语境(关注翻译句的前后文)
切。

切语句(逐词或短语切分,即读破句子)
定。

定要点(注意要有“踩点意识”)
对。

对应译(将所切分的“单元”一一对应,字字落实地翻译)
顺。

顺语句(为了达到“雅”的标准,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要使句子畅达通顺) A.调整——针对文言句式而言;B.增补——补出文句中的省略成分;C.变通——求雅,隶属意译问题
代。

代入验(将所译之句代入原文进行检验,看是否合乎语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