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绿色德育的内容体系架构
强化“3+4”模式践行绿色德育
强化“3+4”模式践行绿色德育班主任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本文从“三育并举,全面育人”、“四种意识,提高效益”、“绿色德育,谋求发展”等三个方面着重阐述如何抓好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标签:三育并举;四种意识;绿色德育一、三育并举,全面育人。
“三育”是指感恩教育、养成教育、书香教育。
通过对学生进行“三育”教育,达到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完善”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学生追求终身完美的境界。
“三育”教育中,感恩教育是基础,养成教育是主体,书香教育是保证。
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做怎样的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书香教育提升学生对感恩、养成习惯的理解,提升精神境界,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终身完善的能力。
感恩教育、养成教育、书香教育三者之间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从认识规律出发,感恩教育的实施,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人和事开始,从亲情开始。
从孩子们最熟悉的一草一木开始,从感兴趣的事开始,以期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孩子从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自然开始,再过渡到感恩社会、感恩祖国。
感恩教育的实施从易到难。
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不断深化。
养成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它包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体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
一个人的阅读经历,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的成长过程。
学校进行书香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的精神品味。
二、四種意识,提高效益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强化四种意识:安全意识、爱生意识、责任意识和文化意识。
1、强化安全意识没有安全就谈不上教育。
安全工作重如泰山。
近期全国接连发生校园安全伤害案,引起了中央、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
班主任是班级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思想重视,加强管理,细致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人身安全,为学生创设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绿色德育,润泽生命成长
绿色德育,润泽生命成长作者:沈一松来源:《活力》2019年第06期[摘要]绿色德育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态德育,课题研究是建设特色项目的有效途径,课程设计是实施绿色德育的重要途径,评价改革是创新绿色德育的重要手段。
绿色德育强调了人的主体性,是赋予教育以生命本性的一种理念,以人文化的载体启迪至善德性,以主体化践行促进习惯养成。
[关键词]绿色德育;课题研究;课程设计;评价改革当教育面对生命、当社会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时候,就需要呼唤绿色的教育生态。
绿色德育源自环保教育由关注自然延伸到关注人,以人为本,让师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和谐发展。
绿色德育并非似“绿色通道”一样快捷、方便、省力,之所以为绿色,是因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身心健康且能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谐相处的现代人。
绿色德育的理论基础是“三生德育”,即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的生命德育,源于陶行知的“是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中进行养成习惯教育的生活德育,还有国学“天人合一”和谐哲理思想下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为核心的生态德育。
绿色德育涵盖如下内容:以人为本、和谐关爱、科学民主、持续发展。
一、课题研究是建设特色项目的有效途径课题研究既要有顶层设计,还要有实践支撑,更要有个性特色,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
以课题研究推进学校文化、课程建设、特色创建,能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集团内的德胜小学十年磨剑,重创新、讲礼仪、成文化。
十年前,我们从一个海门市级课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出发,开始了科技创造教育的探索之旅。
十年中,不断拓展,学校主持研究了近10项全国、省、市科技、礼仪等课题,如:全国“十一五”科学教育研究课题《科学教育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省“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科技教育与礼仪教育的整合研究》、省“十二五”立项课题《农村小学“德文化”校本范式的构建研究》。
在科技领域,培养了师生的创新、合作、探索、求真的优秀品质,在礼仪领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提升了师生的礼仪素养。
绿色教育体系下小学生德育评价的构建与实施
绿色教育体系下小学生德育评价的构建与实施发布时间:2021-11-23T08:46:13.35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0期作者:陈岱[导读] 在“绿色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从学生个体出发,建立绿色教育体系下的德育评价。
陈岱浙江省宁波市达敏学校 315010摘要:在“绿色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从学生个体出发,建立绿色教育体系下的德育评价。
本文由绿色德育评价的构建和评价的具体实施展开论述,通过评价的理论架构、评价原则及评价内容论述了绿色德育评价的建构过程;通过评价的实施模式和具体细则介绍了评价的具体实行过程,对“绿色教育”理念下的德育评价作出了由理论到实践的经验探讨。
关键词:绿色教育德育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一、引言绿色教育源于环境教育,旨在以教育来促进环境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教育的概念范畴不断扩展,从单一的环境教育融入了人本、人性和人文的意义,使得绿色教育内涵突破为用“绿色的观念”来教育人。
余清臣教授将中国“绿色教育”的时代内涵概括为教育内涵和社会内涵两方面。
在教育内涵上,他认为中国“绿色教育”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的目标,要在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最终实现学生“绿色”健康发展。
同样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文章中提到“绿色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叶向红在期刊上提出绿色教育的重心可以概括为对学生的尊重。
故综上所述绿色教育一种是关注学生健康发展,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追求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
在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但往往在具体实施中,这些又只是停留于理论概念之中。
这是因为我们的评价体系往往是从学科教学成绩出发,再去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从而使得“绿色教育”的教学和评价背道而驰。
所以在教育评价上,我们需要一种基于绿色教育,从绿色教育出发的从而带动学科教学的评价体系。
中小学绿色生态德育模式的构建
中小学绿色生态德育模式的构建《教学与管理》2010年2月2O日中堡龟查宣堡◎四川宜宾学院任红亮一,绿色生态德育的基本内涵"绿色生态德育"是现在中小学德育内容创新和改革的主流和新理念,是经过多年的实践而提炼出来的一种现代德育观."绿色生态德育"是融合绿色所象征的自然,和谐,人文,民主等思想的一种现代的德育观念,它倡导和谐,人文,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社会精神,倡导人和自然,人和动物,人和植物及一切生命体之间的共存共荣.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体现德育工作的人文思想,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者都在极积探索多层次,多渠道的绿色德育模式,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绿色环境氛围,努力构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社会一体化的生态型德育格局.二,在中小学校开展绿色德育的重要意义面对生态环境问题,资源能源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等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的严重威胁和危害,人类正在深刻而严肃地反思.构建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当今全球人类的共识.中小学校作为传承文明,联系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面对全球问题的客观要求,如何主动作出回应,培养出具有生态理念和绿色思维的新型优秀人才,更好地推动生态型的社会文明建设,是我国广大的中小学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工业文明时代的社会人,由于以自然界的"征服者"自居,和谐的绿色思维习惯和行为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流.而在生态文明时代,培养理性生态人,开展绿色思维与绿色习惯教育,是对生态与人类关系认识的理性升华,也是中小学德育的新课题,该内容深入到中小学德育课堂,将为中小学德育内容注入新的活力.这是因为,一方面,传统中小学德育重点是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来展开的,较少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使人类的思维习惯中缺乏环保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另一方面,在传统的中小学德育中,养成教育中的"自然,和谐"思想是一个薄弱环节,绿色德育更几乎为零.生态文明时代的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和l谐发展,是以生态良性循环为前提的发展.然而,一个f国家要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其前提条l件是社会人必须具备科学的生态环保理念和习惯,必-须具备"一切生命平等"的理念.今天的中小学生就I是明天社会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是经济建设l的中坚力量,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和创造者. }他们是否具有绿色的,理性的生态理念与习惯,将直l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状况,影响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l彻实施,并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未来和世界的繁荣.因l此,重视中小学生的绿色生态德育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客观要求.J三,绿色生态型德育的实践探索l近几年,我国很多中小学都在积极地,尝试性开f展绿色生态型德育模式探索,不同的学校采取的方法:和渠道也不同,但归纳起来,大体上是从以下几方面I着手开展的.J1.创建绿色的校园氛围l学校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最主要场所,要搞好I绿色生态德育,就必须重视校园环境的绿色改造.首I先要优化班级生活的微观环境.优美的班级生活环境1能给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有助于提高班级德育实施与-管理的效果.作为班主任老师和德育教师,要指导学1生设计,布置,保护学习环境,让学生亲手创造一个良f好的班级生活环境,如各班的黑板报,中队角,小图书1角的教室布置等,都要力求做到既美观大方,又注重:教育性和激励性,因为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营造环I境的过程中,增强集体凝聚力,养成热爱集体,关心集l体,乐于奉献的好品质.再如,为了丰富图书角的内容,可以号召学生自愿从家中带一两本书捐入图书l角,使他们懂得一本图书一个人拥有只发挥了一份作f用,如和全班同学分享,则发挥了几十份作用,好书要l大家看.每个人在为班级作出一份奉献的同时,回收到的是几十个人为你作出的奉献.其次,要优化班级1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人际环境,努力构建尊重,民l主,共荣,体谅的班级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做f好德育工作的前提.优化师生关系,关键在老师.教师l要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并要注意在日常工作中加f?】9?任红亮:中小学绿色生态德育模式的构建深师生感情,真正做到热爱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l 生.同时教师要善于做好协调和指导工作,搭建交往I 的舞台,让学生在交往中加深理解,提供相互帮助的l 机会.要重视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并注重舆论的评, 价,约束,同化,驱动和导向作用.要培养勇于开展批f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颂扬真,善,美,鞭挞假,I恶,丑.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班集体规范,培养自觉的守I 纪习惯.要不断进行遵守纪律的行为训练,增强班级l 凝聚力.再次,要美化校园大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I 学生生态环境的审美意识.要绿化校园,让绿树成荫,『鲜花争艳,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情与景的和谐:相融,从而让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优美环境的审美价l 值,感受到人自身的主体价值和创造能力,使精神得l 到净化和升华,以增强学生对环境的审美观念,形成} 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为以后自觉地保护环: 境,美化环境奠定思想情感基础.J2.创建绿色的家庭环境I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家庭环境的潜在感染力对中l小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生的德育方面.f因为有血缘关系的存在,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I 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家庭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启I 蒙地,父母是儿童的天然的启蒙老师.家长的每一言:行举止都可能会给其子女道德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家1 长对儿童进行生态道德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l 律,可以运用故事,儿歌,录像,电视等方式和手段来l进行,把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合为一体.如:电视系列片《人与自然》,《地球故事》等,就是对儿l 童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极好素材.经常让儿童观看这I 类节目,有助于增加儿童自然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并从中领略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无穷奥秘,认识l 到物种之间,人与另类之问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价5 值和意义.所以,作为家长,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以身作则践行绿色生态? 理念,而且有意或无意地利用机会,对子女进行和谐f 的,绿色的生态德育观的强化.l3.创建绿色的社区环境f社区环境是对中小学生产生影响比较大的潜在l环境之一,因为,中小学生在上学和放学路上,节假日l 的大多时间都在生活社区,经常能感受到来自社区的l 潜在的影响,而社会环境又大多参差不齐.中小学生: 如果生活在和谐的社会环境,其坏习惯萌发的诱发因l 素就会少很多,而如果他们生活中一个较差的社区环l 境中,其很多不良习惯会自然形成并逐步表现出来.l 所以,构建绿色德育,要重视社区环境建设.加强社区: 环境建设有很多方法.首先,要运用电视,广播,报刊,l?20?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体,在校园内和社区内广泛传播生态环境科学知识,如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人与自然》,《地球故事》等栏目,都是很好的教育媒介. 营造生态道德教育的浓厚氛围是形成道德情感,养成道德习惯,培养道德行为的基础.作为道德调节的最重要手段,新闻媒体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功能.新闻媒体要从国家的,民族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爱憎分明,扬善抑恶,大力倡导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做法,无情鞭挞破坏生态环境的不道德行为. 其次,严肃法律法规,用法律法规支撑生态道德教育, 规范中小学生的行为.法律和道德是调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最基本的力量.两者相辅相承, 相互支持.法律强调强制和他律,道德强调教育与自律.法律通过运用强制手段着力约束人的行为;道德通过运用教育的手段着力解决人的动机.因此,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水平,必须依托法律的力量.增强他们保护环境资源的法制意识.对有严重破坏环境等有悖于生态平衡的不良行为,依法予以制裁.通过道德与法律的双重启迪,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念.4.养成绿色的生活习惯对中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其一生的财富.和谐人文的绿色德育理念在中小学生身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慢慢养成,点滴积累.要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念融人绿色生态观念的养成教育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培养中小学生的绿色生活习惯和意识.如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学校的传统节日加强环境教育.又比如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废物利用和废物回收活动,参加环保竞赛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细小的活动使中小学生生慢慢养成绿色生活习惯.5.加强中小学生热爱"国学",学习"国学"的教育中国古代的很多经典语录和着作里渗透着多重人文精神,特别是容含有做人的道理,与人和谐相处, 热爱自然,包容等思想.例如《论语》,《大学》,《孟子》,《三字经》等,如果中小学生能经常诵读这些经典着作,将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对于加强其人文精神和热爱自然心态都会有很大帮助.近几年,有很多中小学开展了读"国学",背"国学",讲"国学"的相关活动,都与此有关.参考文献[1]李挺硕.绿色德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文教资料,2006(6).[2]舒服才.生态德育论^广西社会科学,2003(3). (责任编辑刘永庆)。
绿色德育实施方案
绿色德育实施方案一、前言绿色德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课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感和道德品质,使其成为具有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公民。
绿色德育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绿色德育实施方案,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色德育实施目标1.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2. 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绿色德育实施策略1.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环保主题的教育活动,如环保知识竞赛、环保主题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2. 设立环保角落:在校园内设立环保角落,展示环保知识、环保实践成果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环保的理念和实践,激发学生的环保兴趣。
3. 开展环保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环境清洁等,让学生亲身参与环保实践,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4. 强化环保教育课程:加强环保教育课程的设置,将环保理念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环保教育。
5. 成立绿色志愿者团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绿色志愿者团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环保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绿色德育实施效果评估1. 环保意识提升情况:通过学生的环保意识调查问卷和观察,评估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情况。
2. 环保行为改变情况:观察学生的环保行为改变情况,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环保行为。
3. 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情况: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团队活动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情况。
五、总结绿色德育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构建:五大体系与六大育人计划文档
德育构建:五大体系与六大育人计划文档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档旨在介绍德育构建的五大体系和六大育人计划,以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德育方面制定简单、无法律纠纷的策略。
五大体系1. 德育目标体系德育目标体系是制定德育目标和评价标准的框架。
通过明确的德育目标,学校和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德育目标体系应该包括基本的道德要求和学生应具备的核心价值观。
2. 德育内容体系德育内容体系是指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
德育内容应该涵盖基本的道德知识、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决策能力培养等方面。
同时,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道德知识。
3. 德育管理体系德育管理体系是指对学生德育行为进行管理和评估的机制。
学校和教师需要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明确的德育规章制度、建立奖惩机制和开展德育评估等。
通过德育管理体系,学校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德育问题。
4. 德育环境体系德育环境体系是指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和条件。
学校应该提供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德育资源,如设立德育角落、组织德育活动等。
同时,学校和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并营造尊重和关爱的校园文化。
5. 德育评价体系德育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德育水平进行评估的方法和标准。
学校和教师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包括定期的德育考核和综合评价。
通过德育评价体系,学校能够了解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并及时调整德育教育策略。
六大育人计划1. 品德培养计划品德培养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组织德育主题讲座等,学校能够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2. 社会实践计划社会实践计划旨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公益机构等地进行实践,让他们了解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
创建绿色学校德育活动实施方案
创建绿色学校德育活动实施方案绿色学校是指以环保、健康、循环利用等为理念,通过教育活动、制度管理等各方面的努力,实现全校环境、管理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创建绿色学校是当前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地实施绿色学校德育活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尤为重要。
一、德育目标创建绿色学校德育活动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养成珍爱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通过德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激发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形成自觉遵守道义规范、主动参与环保实践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内容1. 环境教育课程设置: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增加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等相关课程,通过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
2. 绿色校园建设:推动学校节能减排工作,提倡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概念,打造绿色校园示范。
3. 环保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校园环保日、植树节、清洁行动等各类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4. 环保意识培养:通过举办环保知识竞赛、讲座、展览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环保知识的了解,激发其保护环境的决心。
三、实施步骤1. 制定德育活动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德育目标和活动内容,制定全年度的绿色学校德育活动计划。
2. 资源准备:确定活动所需物资、人力等资源,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3. 宣传动员:通过校园广播、海报、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活动内容,动员全校学生参与。
4. 活动实施:按照活动计划,组织统一安排德育活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5. 成果评估:活动结束后,对活动的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经验借鉴。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可以促进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同时为建设绿色学校、打造绿色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希望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共同营造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愿我们的学校成为绿色学校,让我们的德育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
农村小学“绿色德育”模式构建思路探索
农村小学“绿色德育”模式构建思路探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教育的进步,农村小学的教育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与改进。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绿色德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德育模式是以环境教育为基础,通过创设自然环境化、社区自组化、资源共享化、学生自发行为系统,构建和谐发展的绿色校园和全方位德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绿色素养和道德品质。
首先,在农村小学建设绿色德育模式时,需要注重环境教育的开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校园周边环境、田园农村等课程资源,进行实地课堂教学。
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农村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农作物种植、家禽养殖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重视。
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养成环境友好的行为习惯,如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
另外,农村小学绿色德育模式还需要构建学生自发行为系统。
学生作为绿色德育模式的主体,应该具有参与和自我管理的主动性。
在学校的规划和管理中,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责任,如学生自治组织的建立,学生会的选举等。
通过这些激励机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提升整个学校的绿色德育水平。
最后,农村小学绿色德育模式的构建还需要营造和谐发展的绿色校园和全方位德育文化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读书活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同时,学校应该建设绿色校园,加强环境建设和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绿色德育模式的构建思路主要包括注重环境教育的开展、社区资源的共享、学生自发行为系统的建立以及营造和谐发展的绿色校园和全方位德育文化氛围。
通过这些探索与实践,可以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绿色素养和道德品质,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绿色德育”的几点认识
关于“绿色德育”的几点认识“绿色德育”,即生态德育,它又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在德育工作中融入了“绿色”的理念。
即: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受生活,促使自己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进而感悟到人与人之间文明交往、友好协助、相互关爱的高尚道德境界。
它是一种旨在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起一种崭新的自然观、人生观和生存发展观的道德教育活动。
绿色德育主要由课程教育、生活教育、环境教育三方面构成。
1. 课程教育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德性。
德性是由个体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法纪品质和心理品质等构成。
德性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过程,其实质是学生主体在教师主体帮助下,消化、吸收、实践德育内容的过程。
课程教育要贯彻绿色德育理念,使德育主体认同并实践。
教学内容应涵盖心理、法律、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环境等内容、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要重视非德育课程的德育教育,在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教育内容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科学求实精神,使绿色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
2. 生活教育绿色德育教育要渗透到中学生活,以生活为根,不断创造生活。
生活是人的生命存在形式,是生命的亲历和体验,是理想对现实的不断超越,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价值增长过程。
道德教育旨在追求生命中的善和幸福,追求生命的意义,同时道德教育为了生活,为了生命的发展。
只有直面生活的问题和困惑,才能在生活中实现超越自然生命的价值生命。
生活要以科学为指导,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与空间要生活化,营造生活的氛围,使道德教育更富情感、生活和时代气息。
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且易于接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需要生活的积淀,日常生活习惯、礼仪、行为、规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情感交流、相互帮助与关爱,构成了生活教育的丰富内涵。
绿色生活主题德育
绿色生活主题德育绿色生活:培养可持续未来的德育方式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绿色生活,并将其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绿色生活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能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德育来推广绿色生活,为实现可持续的未来做出贡献。
一、培养环保意识要推广绿色生活,首先需要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向孩子们传授环保知识,让他们了解自然环境的珍贵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开展环保主题的课堂教育、亲子活动和社区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指购买环保产品、选择低碳消费方式以及合理使用资源。
通过德育,我们可以教育人们如何选择绿色产品,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电力和水资源。
此外,我们还可以推广共享经济和二手市场,鼓励人们合理消费,避免浪费。
三、培养绿色行为习惯绿色行为习惯是实现绿色生活的重要一环。
通过德育,我们可以教育人们如何养成良好的绿色行为习惯。
例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绿色出行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人们参与志愿服务、义务植树等环保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是培养绿色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我们可以让人们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和自然规律,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向人们介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和经验,鼓励他们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五、建立绿色社区建立绿色社区是推广绿色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建立绿色社区,我们可以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让人们更加关注环境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建立垃圾分类制度、鼓励绿色出行、推广节能设备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环保志愿者进行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推广绿色生活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培养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培养绿色行为习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建立绿色社区等方式我们可以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地球家园。
德育工作指南的绿色意识教育内容
德育工作指南的绿色意识教育内容绿色意识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旨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引导他们关注和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德育工作指南中的绿色意识教育内容。
一、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绿色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校要通过开展环保主题班会、展览、演讲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危害,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环保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相关报告或制作海报,以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巧。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环保工厂或生态园,亲身感受环保工作的实际成果,并向学生介绍环保技术和措施,激发他们对环保事业的热情。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如清洁公园、山区植树等,让学生亲身参与环保行动。
二、资源节约教育资源节约教育是培养绿色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方法。
例如,学习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纸张等生活常识,培养学生的节约习惯和意识。
学校还可以开展资源回收利用的活动,设立废品回收箱,并组织学生将废纸、废塑料等分类投放。
学校可以与当地环保组织合作,引导学生了解废物资源化利用的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际行动。
三、生态保护教育生态保护教育是培养绿色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生态课程和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构成、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生态课程中,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和研究当地生态系统,了解不同物种的生态需求和适应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户外实践活动,如生态考察、野外生态保护活动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自然环境,培养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四、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培养绿色意识的终极目标。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关注。
学校可以开设可持续发展课程,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原理、目标和实践案例。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可持续发展话题进行研究,并做出相关展示或报告。
创造绿色育人环境,探究绿色德育模式
创造绿色育人环境,探究绿色德育模式作者:杨国泰来源:《新课程》2022年第26期绿色寓意着活力、清新、积极向上。
而近些年来,在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全面落实的背景下,德育在学校的首要位置越来越突出,无论是在实践活动或是在教学活动中,都渗透了一系列的思想道德教育,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与收获。
学校全面开展绿色德育,可使学生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形成绿色发展的理念,进而同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而教育教学活动及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亦能够作为德育工作开展的载体与途径,创建绿色校园,创造绿色育人环境,也能够为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树立绿色理念,搭建绿色德育网络(一)树立学校绿色发展理念,浸入绿色德育绿色校园的含义是我国1996年提出的,也就是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战略渗透进学校的基本教育内容中,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在参与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教育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在提升其优良道德素养的同时,营造环境保护的教育教学文化氛围。
绿色校园既包含学校的绿化建设,又包含将绿色德育融入课堂,渗透进学校建设以及各个管理工作中,从而使师生能够平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获得情感、态度的感知,同时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二)搭建三级绿色德育网络,普及绿色德育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学校、家庭、社会是影响小学生汲取知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三个重要因素。
因此,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社会提供的支持、家长的行为习惯及思想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绿色环保意识和良好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
所以,要想打造绿色校园,实现绿色思想道德教育,就要从学校的管理、社会提供的支持以及家庭教育的优化三个方面来着手。
学校不仅要构建完善的管理队伍,还要定期性地开展以环境保护以及绿色德育为主题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使教师能够在相互研讨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绿色德育开展的效率与质量,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德育构建:五大体系与六大育人计划文档
德育构建:五大体系与六大育人计划文档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德育构建的五大体系与六大育人计划的详细信息。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通过建立五大体系和六大育人计划,学校可以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2. 五大体系2.1. 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德育的核心,它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
2.2. 班级管理体系班级管理体系是通过班主任和班级委员会等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指导。
班级管理体系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3. 学校文化体系学校文化体系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学校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让学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受到德育的熏陶。
2.4. 师德建设体系师德建设体系是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教师是学生德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他们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5. 家校合作体系家校合作体系是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
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价值观。
3. 六大育人计划3.1. 学生品德培养计划学生品德培养计划旨在通过各种活动和课程,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惯。
学校可以组织德育讲座、品德测评和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2.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旨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评和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3.3. 社会实践计划社会实践计划旨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长见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才能和创新意识。
3.4. 美育计划美育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德育论文:小学“绿色德育”模式构建思路探索
德育论文:小学“绿色德育”模式构建思路探索随着我国“绿色德育”理念的正式提出,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在当前已经开始关注这种全新的德育思想,并且也相继开展了较为丰富的研究实践。
“绿”堪称新时代学校教育的一种核心理念。
“绿”也代表着旺盛的生命,象征着无穷的活力。
新课改深入延展视域下,为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有序推动新时期“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提升广大师生生态文明素养。
笔者所在的学区在近年来始终践行全新的“绿色德育”教育理念,进而为农村小学生创设一个优质的德育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创新化发展。
真正意义上做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成为“绿色教育”的两大主要支点,让两者进行完美融合,让边远农村小学的整体教育追求、教学水平和教育策略在“绿色德育”模式构建过程中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鉴于此,笔者针对农村小学“绿色德育”模式构建的创新策略展开一定分析与探究,以供参考。
一、解析“绿色德育”的核心概念从主体概念上来讲,“绿色德育”是一种深层次的生态德育,涵盖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象征着自然、人文、民主、自由、人际和谐等思想,能够做到以生命为本,为学生打造健康的精神家园,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农村小学“绿色德育”模式构建的主要内容与方向结合笔者多年来针对“绿色德育”教育教研工作经验的深入分析,新时期农村小学“绿色德育”模式构建的主要内容与方向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针对当前农村小学自身“绿色德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现状进行调研,充分掌握当地教育工作者以及全校学生对新时代“绿色德育”的具体认知度与理解度,并且能够针对当地农村小学绿色德育工作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与不足进行深刻总结。
其次,结合各地农村小学日常德育开展情况,科学化构建一个“绿色德育”实践的主体框架,并且针对各项教育策略以及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完善,其中涵盖新时期农村小学“绿色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班主任“绿色德育”开展策略、各学科渗透“绿色德育”的具体路径以及“绿色德育”评价体系的正确创设等。
德育五大框架六大教育项目材料
德育五大框架六大教育项目材料德育五大框架是指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惯、心理素质、人际交往以及创新能力。
在这五大框架下,可以开展以下六大教育项目。
1. 校风建设校风建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惯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学生行为、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氛围,可以塑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
这包括各种校规校纪的制定与执行,组织开展道德讲堂和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等。
2.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的情感状态并有效地处理问题和压力。
通过开设心理课程、组织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学生可以获得心理健康的支持与指导。
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心理健康主题的讲座和活动,提高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关注。
3.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会调研、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样的实践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4. 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构建学生成长环境的重要一环。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开展课堂上的品德教育和道德引导。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学生可以真切感受到品德和道德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5.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创新竞赛和实践项目,提供创业指导和资源支持。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
以上六大教育项目是德育五大框架的具体实践。
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学校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心理素质、人际交往以及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绿色生态德育模式的构建
中小学绿色生态德育模式的构建作者:任红亮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年第02期一、绿色生态德育的基本内涵“绿色生态德育”是现在中小学德育内容创新和改革的主流和新理念,是经过多年的实践而提炼出来的一种现代德育观。
“绿色生态德育”是融合绿色所象征的自然、和谐、人文、民主等思想的一种现代的德育观念,它倡导和谐、人文、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社会精神,倡导人和自然、人和动物、人和植物及一切生命体之间的共存共荣。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体现德育工作的人文思想,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者都在极积探索多层次、多渠道的绿色德育模式,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绿色环境氛围,努力构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社会一体化的生态型德育格局。
二、在中小学校开展绿色德育的重要意义面对生态环境问题、资源能源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等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的严重威胁和危害,人类正在深刻而严肃地反思。
构建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当今全球人类的共识。
中小学校作为传承文明、联系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面对全球问题的客观要求,如何主动作出回应,培养出具有生态理念和绿色思维的新型优秀人才,更好地推动生态型的社会文明建设,是我国广大的中小学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工业文明时代的社会人,由于以自然界的“征服者”自居,和谐的绿色思维习惯和行为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流。
而在生态文明时代,培养理性生态人、开展绿色思维与绿色习惯教育,是对生态与人类关系认识的理性升华,也是中小学德育的新课题,该内容深入到中小学德育课堂,将为中小学德育内容注入新的活力。
这是因为,一方面,传统中小学德育重点是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来展开的,较少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使人类的思维习惯中缺乏环保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另一方面,在传统的中小学德育中,养成教育中的“自然、和谐”思想是一个薄弱环节,绿色德育更几乎为零。
绿色德育实施方案
绿色德育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绿色德育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绿色德育是指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
本文将针对绿色德育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和指导。
一、课程设置绿色德育的实施需要从课程设置入手,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融入到学校的各个学科中。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课文和作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环境统计和数据分析;在科学课上,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
此外,还可以开设专门的绿色德育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方法。
二、校园实践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环保行动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环保习惯,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社会实践学校可以与社会各界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环保志愿活动,如清洁河道、环保宣传等。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环保工作的现状和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结识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自己的人脉和社会资源。
四、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可以通过绿化校园、建设绿色环境等方式,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情。
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置环保主题墙、展览馆等,展示学生的环保作品和成果,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五、师资培训为了有效实施绿色德育,学校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学校可以邀请环保专家和学者进行讲座,开展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师研讨会和教学观摩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同成长。
六、评价体系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绿色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和环保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德育构建:五大体系与六大育人计划文档
德育构建:五大体系与六大育人计划文档1. 引言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本文档提出了德育构建的五大体系和六大育人计划。
通过实施这些计划,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五大体系2.1 德育课程体系德育课程体系以国家课程为主体,涵盖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语文、外语等学科。
通过课堂教学,传授道德知识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2 德育活动体系德育活动体系包括主题教育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
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3 德育评价体系德育评价体系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全面评价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个维度。
2.4 德育管理体系德育管理体系包括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年级德育工作小组、班级德育工作小组等。
通过分层管理,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2.5 德育支持体系德育支持体系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支持和学校资源。
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为德育工作提供外部保障,学校资源为德育工作提供内部支持。
3. 六大育人计划3.1 理想信念育人计划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的政治觉悟。
3.2 道德品质育人计划通过德育课程、德育活动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
3.3 文化素养育人计划通过开设文学、历史、哲学等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
3.4 身心健康育人计划通过体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5 创新实践育人计划通过开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6 劳动教育育人计划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使他们具备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
4. 总结德育构建的五大体系和六大育人计划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