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破解瓶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措并举破解瓶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则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中心学校要始终坚持质量立校、质量兴校的发展战略,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为突破口,以校本教研为引擎,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多措并举破解瓶颈,逐步提升教学质量。

当前制约教学质量的瓶颈有许多,特别是在教学中一些突出问题不容忽视:

1、教学质量意识不强。尤其是在深化素质教育、规范办学的大背景下,不少学校在对学生“减负”的同时,与之相适应的质量提高意识、教学管理水平没有及时跟上。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抓规范办学行为就可以淡化教学质量,只要抓好稳定抓好安全,教学质量差点没关系,这些片面的认识导致了行动的停滞不前或者消极观望。

2、教学管理落实不彻底。表面看起来,各项常规工作都很到位,教学检查轰轰烈烈,然而经过细致的分析,问题还是多多:教师的备课基本上是为了应付学校和中心学校检查,很少有教师是有备而上的,一部分教师是课上完后补备,更有甚者是临近检查再追备,备学生无从谈起。一些教师的备课质量也不高,过程过于简化,照搬照抄学校订购教案的现象不少。课堂上一些教师还是“满堂灌”,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还是被动接受。作业训练形式单调、时间安排较少,造成训练不全面,以至学生参加镇、县质量检测难以适应灵活的试题;语文学科抄抄写写的现象普遍存在,不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积累,没有扎实开展好县局的振兴小学课外阅读工程。平时检测只做数据统计,未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阶段性努力目标不明。有些学校负责人不愿深入课堂、研究课堂,不能深入到教学第一线指导教学。有些学校教学常规落实不彻底、不到位,常规检查只进行期中和期末两次,常规检查的结果不公布、不公开,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和竞争机制。有的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和措施不完善,不能有效调动教师抓教学促质量的积极性。

3、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造成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学方法落后。从平时的听课看,教师理念更新不够,方法陈旧。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灌输式、注入式教法多,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方法少;教师唱“独角戏”的多,学生主动参与的少;重视“双基”训练,忽视了“三维”目标的培养等。二是教学手段滞后。教学设备配备不足、维护不及时,现有少量的使用率低。现代教学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尽管2007年我县全面实施了“农远”工程,但能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师却很少,农远设备使用率很低,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课堂上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根教鞭进行教学的现象仍在上演。

4、教研活动组织安排不到位。有走过场、无效果的现象;有的学校不按时开展教研活动,不按时派人参加教研活动;农村小学集体学习研讨活动时间不能保证,教研活动氛围不浓,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后劲。

5、发展不平衡。农村小学由于地理位置、人员配备、教学条件差异等因素,造成教学质量上,校与校之间教学质量差距大,学校内学科与学科之间教学质量差距大,出现发展不平衡状况。

6、老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小学50岁以上老教师较多,绝大部分为小学高级教师,在他们看来各方面已“到顶”了,因此除了少数教师是身体因素外,还有一部分是抱着“轮到码头车到站”的态度进行教学,教好教不好差不多,反正过不了几年就要退休了。再者,教得不好,学校又能奈我何?

如何破解制约提升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近年来我镇教学实践来看,应力推六项关键举措,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1、转变观念,提升质量。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可利用教代会、教研例会、质量检测分析会等形式,引导各学校凝心聚力抓教学,理直气壮抓质量,围绕教学这个中心,落实各项措施,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效益。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学校班子要沉下心来,铺下身子,真抓实干,率先垂范,深入到教师、学生、课堂中去,做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并解决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引领全体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实行校领导班子包级制度,对校领导班子的考核与班级成绩挂钩;对教师的考核推行班级捆绑式、年级学科捆绑式的办法,打好团体战。要实行教学常规“三查”制度,即:学科组(教研组、年级组)每两周一查,各学校每月一查,中心学校两月一查,把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做到查不漏人、查不漏时,确保教学过程的严格落实;各学校制定课堂教学情况巡查制度,形成课堂教学监控机制,定期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巡查督导,做好记录,及时反馈,不断改进;健全完善教学工作考核细则,做到定期与突击、专项与全面相结合,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实现奖勤罚懒,发挥好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真正作用。坚持“ 科学性、客观性、激励性、导向性”原则,实行“德、能、勤、绩”综合评价,考核要重过程评价,评价过程和结果要公开、公平、公正,以促进教师的反思和改进。

3、抓好课堂,提升效益。课堂怎么才能高效?作业布置怎么才能有效?课后辅导怎么进行?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的落实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具体的实施措施和考核结果。只有将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抓好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提高。要着力破解学生学习两极分化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中心学校一要在教师间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二是大力开展学风创建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三是深入开展“四课”活动,即拜师课、汇报课、示范课、优质课,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开展活动,促进教学。在中心校设立中心学科教研组非常切合实际。一是可以直接提供组织保障,解决村小因人手少而无法开展教研的现状;二是可以加强校本教研过程的管理与指导;三是可以形成群众性的教科研氛围。常言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学校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校本教研,把教育科学理论引入教育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教研活动要注重实效性,常态化,杜绝假大空、玩文字游戏,杜绝虎头蛇尾。要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提升学校内涵,争创名校的手段,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手段。

5、合理规划,调整布局。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育人环境,建立寄宿制学校意义是深远的,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使均衡教育在农村得以实施。通过布局调整,撤并了面广量大的农村薄弱学校,学生不再受学校师资、环境、教学设施不平衡的影响,在一定区域内享有平等学习,公平受教育的机会,圆了老百姓多年追求的让子女接受高质量、平等教育的梦。二是可以使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组合。调整布局,形成规模办学,有利于优化师资配置,业务能力强的教师聘任到教学岗位,学科教师得到配套,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年龄偏大或业务能力一般的教师,可以聘为学生宿舍管理员、有的转入后勤岗位,从事学生生活服务工作。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三是可以使素质教育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教育教学设施条件的改善,课程计划的严格执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可以有声有色地开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可以使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得到加快。调整学校布局,使有限的教育经费集中投入到定点学校建设,加快了改善办学条件的步伐,加速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五是寄宿制学校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学校的规范管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而且有利于创特色、创一流;更有利于对广大留守儿童进行保育式管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举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