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杨鸿年童声合唱的教学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杨鸿年童声合唱的教学特色

悦耳动听的合唱可以引导孩子们走进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一个人在婴幼儿时就能够表现出对音乐的感知力,周围的声音、母亲的哼唱、儿童节目中各种儿童歌曲无不对儿童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我国合唱事业的繁荣发展,童声合唱作为音乐启蒙教育的一个门类逐渐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中小学以及社会教育机构普遍成立少年合唱团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说明随着启蒙教育的普及,人们愈发认识到合唱带给儿童的乐趣和意义。杨鸿年的童声合唱团,通过多种合唱训练技法培养儿童的视唱练耳能力、歌唱能力、音乐赏析能力等。重要的是,合唱是一种团体性活动,儿童在这样一个团体中得到的不仅仅是音乐技能的训练。团体活动能够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服务意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在合唱训练中,儿童通过聆听他人的声音来及时调整自己的声音,这是对儿童合作意识的间接培养。著名指挥家孟大鹏也曾说过,合唱能够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安静、学会合作。童声合唱团的成立对音乐教育的普及、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杨鸿年教授便是这一领域的杰出引路人。其独具一格的表演艺术以及他在童声合唱训练方面的全新教育理念,对儿童全面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本文分析了杨鸿年合唱教学的思想与实践在培养与发展儿童的学习力、创作力以及完成儿童人格的塑造、心灵的滋养、全面的成长、整体

精神的不断提升等方面所富有的鲜明特色。可以说,杨鸿年正是借助童声合唱这一特殊音乐载体,在其清晰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满足了儿童作为人的全面成长的各层次需要,促进了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杨鸿年是“天籁之音”的缔造者,他一生致力于童声合唱教学,成果颇丰,对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杨鸿年运用积极向上的曲目,循序善诱的教学方法,对学员进行分层次、分特点的教学。他将学生分为启蒙班、视唱班、预备队(演出队)三个部分。启蒙班的儿童年龄在五至六周岁,视唱班的儿童年龄在六至九周岁,预备队(演出队)的儿童多在视唱班中考试选拔而成,年龄跨度在六至十六岁之间。这样一个分层次、梯队性的班级建设为的就是针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给予不同的合唱教育。“在培训阶段,孩子们受着良好的节奏、音准、视唱、听力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便可掌握以五线谱用固定唱名法视唱的能力,这为他们演唱各种难度、风格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训练成绩优良的孩子,经过晋入演出预备队,逐渐升级到演出队,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合唱团不啻是一所独特的音乐学校。”(1) 合唱训练的意义在于团体中能够体现儿童个人的价值,又能够培养其团体的合作意识,有针对性、实用性地满足儿童基本的情感需要。使儿童在合唱训练中完成基本的其自身存在意

识的训练,让儿童感觉自身存在的意义,形成一种积极的、稳定的满足情感需要,使儿童在合唱训练中既快乐又有自我存在意识的发展,获得健康积极心理状态。杨鸿年通过儿童合唱这种训练,让儿童在合唱中与人沟通、交流、倾诉,营造和谐环境。杨鸿年在儿童合唱训练中善于针对儿童特点进行合作式教学探索,彼此眼光的交流,声音的交流,甚至动作的交流,都使得儿童们在歌唱中加深了彼此的感情与理解,彼此产生强烈的信任感、依赖感、温暖感,以此满足了儿童的安全需要,让他们在无拘无束中去发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阐释。如合唱曲目《圆舞曲》《你能听得到吗》《美妙的笑声》《回声》《致音乐》等曲目,让学生获得莫大的审美体验,情感得以交流,孩子们在手脚互动中,在身体与精神层次的互动中,完成音乐的训练以及最后的歌唱。

合唱的训练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并非短短几个月可成。当下众多中小学校以及社会音乐教育机构运用几个月时间训练学生高难度的合唱作品,只有比赛前才会突击训练,而比赛过后便不再坚持合唱排练。表面上看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丰富了儿童的业余文化生活,实则对学生个体音乐素养的养成益处不大,有完成任务之嫌。杨鸿年童声合唱团摒弃这样一种做法,杨鸿年讲求的是“欲速则不达”,要选择适合儿童演唱的童声合唱作品。学习不可一蹴而就,更没有速成之说。要想培养一支优秀的童声合唱团队,就要为儿童合

唱学习的每一步打好基础,先学习好视唱练耳的基本功,然后在视唱中逐渐融入合唱的内容,循序渐进,逐渐让学生自然而然演绎多声部的合唱作品,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童声合唱的意义不在于让学生掌握一首首合唱作品的演绎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合唱这一载体,儿童在团体中理解和演绎这些经典的音乐,在彼此的合作中相互信赖、相互理解。杨鸿年的童声合唱团不仅追求声音的相融,更追求小伙伴彼此心灵的相融与依靠,在潜移默化的合唱训练与合唱表达中,获得儿童成长期必要的安全感,从而在自足与愉快中获得音乐的审美教育。

二、教学目标特色——自我实现

人的全部潜能的发展,是自我实现的重要内容。一个人需要什么就应该发展什么。在合理满足了一个人对于爱与尊重的需要后,就出现了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成为你所希望成为的人,自我发挥与完成的欲望潜力的倾向。即还可以变得像人本来的模样,忠于自己本性。这是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的阶段,也是最高的需要。杨鸿年的童声合唱教育应该说在细腻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体系中,实践了这一教育观念。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自1983 年创建,已走过整整三十年。杨鸿年说“:办合唱团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培养孩子们,给大家提供一片音乐的净土,让他们有一颗纯洁的心,完成一个完整的人的塑造。”在美

好的音乐中,儿童的心灵建构得以实现,他们自己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的价值感得以实现。儿童合唱教学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有一种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渴望,它的精髓在于激励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儿童在音乐的进一步理解与阐释中,完成由想象到创造的过程。

杨鸿年认为教育人才、培养人的正确方法就是将他们教育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音乐可以在培养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这种实现的途径是自然而然,具有超越性的特点。这和其他儿童教育方式拉开距离。儿童合唱教育是一种艺术治疗和成长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长期的,是具有针对性的音乐能力的训练与教育。因为儿童合唱能让心灵的深蕴自由地裸露,使儿童在训练与歌唱中受到鼓励、培养、循环、训练和教育,一个富有审美能力、有想象力、有创造力的创造性音乐新人就这样被熏陶、被陶冶、被教养出来了。杨鸿年训练曲目《自由飞翔》《自由》,便让人在自由遐想的空间中得以自我认知,体会自由的情感体验。杨鸿年的儿童合唱教学,其核心点在于认真对待儿童的需要,并突出尊重、关心儿童。在这之中,实际上则是暗藏了人本主义哲学的意蕴。每一次演出的盛大成功,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自身带给他们的自我实现的超越性感受,还有现实社会,他们在文化艺术的交流传播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超越性实现。这时候的自我存在感超越了生理存在的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