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惩戒教育要遵循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初中生惩戒教育要遵循的原则

摘要:随着对教育内涵、教育本质的认识日益深入,对作为教育一部分的惩戒、惩罚,也应该有新的认识。然而,目前惩戒教育在我国初中的开展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强化对惩戒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探讨,对于促进我国初中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初中惩戒教育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关键词:伦理要求;教育目的;身心发展

现如今,赏识教育的理念可谓深入人心,即使普通的家长也已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很多人以为找到了“灵丹妙药”,认为赏识能包治百病。但是,现实却很快给他们泼了冷水:这些孩子怎么了?怎么越表扬,孩子越不听话了呢?怎么在赞美声中,孩子的自私、自大心理越来越严重呢?……在困惑和思考中,人们又想到了被打入冷宫的“惩戒”。可是,惩戒早已变成老虎,人们只是议论、争吵,只是无奈地叹息、愤懑地发牢骚,却没有人敢去触碰。

初中生的惩戒教育,是指学校或教师基于教育目的所实施的规范与管理学生行为的统称,其具有规范与管理学生的教育效果,即使受惩戒者能于惩戒历程中达到经验累积、心智提升与行为转化的教育效果,并且保障团体中其他学生的学习权与受教育权不受到妨害,其并非“为管而教”,而是“为教而管”“寓教于管”。惩戒教育于主观面必须出于教育目的,且能达到规范与管理学生的教育效果,对于受惩戒者而言,希望能于惩戒历程中达到经验累积、心智提升与行为转化的教育效果。

关于初中惩戒教育问题,一直有很多争议。笔者觉得需要从国家政策层面、从社会舆论层面、从教育实践层面来慎重思考这个问题。中国教育以前受别人“指点”太多,尤其是一些不站讲台的专家、学者和所谓的教育热心人士,一个个眼睛离开中国的教育现实、离开中国的文化背景、离开深入研究他国惩戒教育的真正实际(国外很多国家不仅允许体罚,还有体罚的具体标准和尺度,如:韩国、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片面地指责我们的教育不能有惩戒,还动不动就把老师正常的教育批评说成“体罚”。结果,我们很多老师畏缩了、害怕了、迷茫了,一些本来头脑很清醒的老师,也不敢再使用惩戒教育的武器了,因为他们害怕被别人“指责”,甚至遭到那些不懂教育的领导的批评、处分。一个“怕”字,让我们把教师应该有的教育批评权和惩戒权拱手相让了,以至于现在,教育部不得不在文件里规定班主任“对学生有批评教育权”,着实可悲,也反映出惩戒教育观念的滞后。

一、符合社会基本伦理的要求

我们知道,在初中生惩戒教育实施过程中,实施的主体(教师)与客体(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所以,初中生惩戒教育实施中必须遵循的第一条基本原则就是要遵循基本的伦理要求。

1.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同等的地位上对待,承认他们存在的价值

人格是一种普遍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惩戒教育实施的前提和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惩戒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友好平等地对待

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本着对学生尊重与关爱的态度,通过科学有效的惩戒措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错误可能导致的

严重后果,帮助学生有效地纠正行为偏差。

2.惩戒教育实施过程中要信任学生

信任是尊重学生人格一种最基本的形式,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个案例:一天熄灯后,某男生宿舍有两人说话,致使班级德育分数被扣。第二天早自习时,班主任拿到扣分单很是生气,便将该宿舍的8名男生叫到教室外面,想查出是谁在熄灯后说话,结果8人都说不知道。班主任一气之下让8个人都在教室外面站着。站了一个早自习再问学生,还是没人站出来承认错误,于是,班主任继续对他们处以罚站。结果几天后,8个人当中有一位同学出现了不正常的精神状态,先后被几家医院诊断为存在精神方面的疾病。七个月后,学生的状态依然没有好转。后经调查发现,当天值班的教师没有严格查看宿舍号,误将隔壁宿舍说话的扣分记成了该宿舍。由此可见,教师在实施惩戒教育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解释的机会,要信任学生,尊重实施,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惩戒措施,不问缘由一味地惩罚是不信任的表现,也是对学生不负责的表现,会影响学生人格的正常发展,会导致学生对教师及惩戒行为产生敌意。

3.惩戒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宽容、关爱学生

我们知道,惩戒教育行为只是一种教育手段,而非目的。应当宽容学生、关爱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要对学生的成长充满关爱和关怀,要接纳学生的错误,要在教育、引导的基础上实施适宜

的惩戒。只有当惩戒中充满了宽容的元素与关爱的情怀,才能使学生在接受惩戒的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的含辛茹苦,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反思和纠正,因而才能使惩戒教育的效用最大化。

二、符合初中生的教育目的

惩戒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惩戒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因此,任何惩戒措施或手段的实施必须以符合初中生的教育目的为前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实施惩戒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戒除不良行为

惩戒教育手段并不是目的,不是为了羞辱学生或者让学生感到痛苦,而是一种不得已的教育手段,是通过惩戒的方式帮助学生矫正越轨行为,其目的是让犯错误的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并尽早戒除不良行为。通过“过失自负式”的惩罚手段,帮助学生加深对责任和规则的了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导向与规范,达到“戒”的目的。

2.惩戒教育要尽量让学生获得个人发展

有些惩戒措施虽然能有效戒除学生的不良行为,但是,却无法帮助学生获得个人的发展,因而也很难体现惩戒教育的教育性。如果惩戒教育能在有效戒除学生不良行为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个人的发展,就能很好地彰显惩戒教育的教育性。反之,如果惩戒教育仅仅局限于惩戒的目的,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个案例:

据《北京晚报》(2000年10月18日)报道:“磕桌子罚10元,

蹬椅子罚10元,扔废纸罚5元,迟到罚5元,上课说话罚5元……”这张罚款清单赫然贴在北京市某中学初一(8)班的墙上已经一个多月了,不少同学尝到了老师这种所谓“有效的管理手段”的厉害,被罚最多的同学已经累计到了60多元。……据说,这样的物质惩罚手段不仅存在于这所学校,北京其他一些学校的班级也有类似的规定。该中学初一(8)班班主任李老师说,她之所以制定这个罚款清单是为了吓唬一下学生,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守规则,守纪律,为了把班级搞得更好。她认为,这种物质奖惩的方法明显比其他管理方法有效。但实际上,上述惩戒措施的作用非常局限。在这方面,当代教育专家魏书生就做了很好的表率。在惩戒教育实施过程中,他采取了积极地引导策略,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例、画一幅画、做一件好事等方式,不但帮助学生有效戒除不良行为,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某种特定能力,促进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

此外,惩戒教育的教育性还体现在惩戒后的帮扶转化。惩戒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基础上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或

目标,而不是让学生为错误行为受到报应。因此,在教育惩戒后,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而做出积极的行为,避免或消除惩戒行为的副作用,充分发挥惩戒教育的积极作用。

三、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惩戒教育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人。惩戒教育,特别是初中生的惩戒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发展存在两种水平,即已有水平和可能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