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失效分析基本概念及方法

第1章 失效分析基本概念及方法
第1章 失效分析基本概念及方法

第一章失效分析基本概念及方法

失效分析最早有史料记载的是在公元前2025年由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撰写的法典中,而真正把失效分析作为仲裁事故的法律手段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手段是应用于186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锅炉监察局。失效分析走上系统化、综合化、理论化的新阶段是从20世纪中叶,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异军突起开始的。

1.1失效分析基本概念

各类机电产品的机械零部件、微电子元件和仪器仪表等以及各种金属及其他形成的构件(工程上习惯地统称为零件,以下简称零件)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承担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如承受载荷、传递能量、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等。当这些零件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时,则称该零件发生了失效。

失效分析的信息,客观上能够反映机械失效的起始、发展、变化和完成的全过程,以及导致这一失效运动的内、外原因和条件等等,通过与失效事件有关的各种途径传出,经过失效分析人员运用各种必要、可能的调查、检验等科学技术手段(借助科学仪器)等接收,产生回溯反馈,在人类已有失效规律和知识的基础上,就能较完整地在认识或实践上再现失效的全过程。失效事件中的信息量,是由每个具体的失效过程所决定的,而接收这种失效信息多少,则取决于失效分析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失效分析的科学技术水平。

零件失效即失去其原有功能的含义包括三种情况:

(1)零件由于断裂、腐蚀、磨损、变形等,从而完全丧失其功能。

(2)零件在外部环境作用下,部分的失去其原有功能,虽然能够工作,但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如由于磨损导致尺寸超差等。

(3)零件虽然能够工作,也能完成规定功能,但继续使用时,不能确保安全可靠性。如经过长期高温运行的压力容器及其管道,其内部组织已经发生变化,当达到一定的运行时间,继续使用就存在开裂的可能。

国家标准GB3187-82中定义:

“失效(故障)——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对可修复产品,通常也称为故障。”该定

义中涉及到产品、可修复产品、功能、规定的功能和丧失等几个概念。

(1)产品

按经济学上的定义:企业进行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符合于原定生产目的和用途的直接生产成果,物质产品按其完成程度可分为成品、半成品和在制品。它包括任何元件、器件、设备或系统,可以表示产品的总体、样品等。总之,其确切含义在使用这一词时应加以说明,但废品不能算产品。在可靠性和失效分析领域内,如不加说明,产品一般指成品。

(2)可修复产品

当产品丧失规定功能时,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后,可恢复规定功能的产品。即故障后可以修复的产品。

一个产品是否可以修复,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看技术上是否可能;二看经济上是否值得;三看时间上是否允许。例如电阻、电容、电子管、日光灯管、铆钉、垫片等,一般归于不可修复产品;而起落架、油泵、机床等,只要符合规定的技术条件,一般属于可修复产品,但当超过规定的修理深度时,又变成不可修复产品。所有,产品处于“可修状态”或“不可修状态”。

对一个复杂的设备或系统来讲,其中某些零件失效后是不可修复的(如轮胎爆破和前面所说的铆钉和垫片等),但对系统来说(如飞机或发动机)却是可修复的,只需将这些失效的零件替换。

(3)功能

功能是指作为产品必须完成的事项,产品的功能和用途。不同产品的功能是五花八门的。

(4)规定的功能

规定的功能是指国家有关法规、质量标准、技术文件以及合同规定的对产品适用、安全和其他特性的要求。它既是产品质量的核心,又是产品是否失效的判据。因此,产品是否失效主要是在使用(包括检验)过程中考察。一般来说,产品的规定功能与规定的条件相对应。还应具有常识上所应具备的一些功能,如儿童玩具必须具备在儿童误操作的情况下不会对儿童造成伤害的功能。

(5)丧失

一般理解为产品原有规定的功能在商品流通或使用过程中失去(或消失了),也就是说,产品的规定功能有一个从有到无、从合格到不合格的过程。

丧失,可能是暂时的、间断的或永久性的;可能是部分的、全部的;丧失可能快也可能慢;而丧失规定的功能,经过修理后有可能恢复,也可能无法恢复。无论上述哪种情况,

都在丧失规定功能之列,即均处于失效状态。

也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产品一开始就不具备规定的功能。因此,这里建议采用“不具备”来代替“丧失”。

从以上可以看出,失效强调的是产品所处的功能状态,失效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潜在的不合格产品(虽然出厂时已经贴上了合格的标签),包括在使用初期是合格品而在规定的有效使用时间内功能失效的产品。而故障强调的是产品失效以后可以修复(但不是自然恢复),或者说,故障是产品处于可修复的失效状态。

失效分析是判断产品的失效模式,查找产品失效机理和原因,提出预防再失效的对策的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失效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调查(包括确认是否失效、取证、普查等);

(2)判断失效模式;

(3)查找失效原因(包括与产品失效相关的管理因素);

(4)探讨失效机理及其与失效模式的关系(过程的因果关系);

(5)失效后果(影响和危险性)分析;

(6)合理制定或修改失效判据(必要时才进行);

(7)失效的数理统计分析(必要并有条件时才进行);

(8)模拟再现和失效预测(必要并有条件时才进行);

(9)明确产品失效责任(必要时才进行);

(10)提出防止再失效的对策(失效分析成果的反馈和响应),注意新的失效因子。

失效模式是指失效的外在宏观表现形式和过程规律。一般可理解为失效的性质和类型。失效模式按其所定义的范围、属性、标准和参量,可分为一级失效模式、二级失效模式等。模式准确,就是要将失效的性质和类型判断准确,尤其是要将一级失效模式和二级失效模式判断准确。

一级失效模式的分类如图1-1所示。

二级失效模式分类所依据的“标准”和“参量”繁杂多样,其判断也要比一级难得多。有兴趣的读者还可参阅有关的失效分析文献。

韧性断裂失效

断裂失效脆性断裂失效

疲劳断裂失效

失效模式磨损失效

腐蚀失效

非断裂失效变形失效

电接触失效

热损伤失效

污染失效

图1-1 一级失效模式的分类

失效机理是指失效的物理、化学变化本质和微观过程可以追溯到原子、分子尺度和结构的变化,但与此相对的是它迟早也要表现出一系列宏观(外在的)性能、性质变化和联系。机械失效,乃是一种物质的运动,并表现为一定的形态,故而必然会和一定的客体物发生相互作用,这一作用的结果必然要引起原客体物发生相互作用,这一作用的结果必然要引起原客体物结构和能量的变化,改变客体物的形态,产生一定的反映特征。这种反映特征,就是失效分析中信息源的最主要的物质基础。至于信息量的多少,是由客观事物本身决定的。

失效原因的判断是整个失效分析的核心和关键,通常是指酿成失效甚至事故的直接关键性因素。与失效模式一样,失效原因也可分为一级失效原因和二级失效原因等。一级失效原因的判断,一般指造成该失效事故的直接关键因素处于设计、材料、制造工艺、使用及环境的那一环节,即通常所谓的"设计是根本,材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使用是保证"的某一关键环节。失效原因的判断建立在失效模式判断的基础上,当一个失效件的二级以上失效模式确定以后,一般而言,一级失效原因基本上就很容易确定了。在一级失效原因正确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二级失效原因。例如设计原因引起的失效还可细分为设计思想、结构、对载荷分析的准确性、选材等二级失效原因。

同样,失效原因的确定也分为定量确定和定性确定,在必要时,还要采用失效模拟技术来确定失效的原因。然而失效原因的确定是相当复杂的,其复杂性表现为失效原因具有

一些特点,如原因的必要性、多样性、相关性、可变性和偶然性。有关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可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异军突起(电子光学、断口学、痕迹学、表面科学、电子金相学等迅猛发展),产品失效的物理、化学过程,已能从微观方面阐明失效的本质、规律和原因。在此基础上,失效分析逐步走上了较为系统、综合、理论化的新阶段,并在国民经济和技术进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为世人所注目。进入本世纪以来,失效分析进入了更加高速发展的阶段,如2004年在葡萄牙里斯本举办的第一届工程失效分析国际会议,参会人数仅有50人左右,而2012年在荷兰海牙举办的第五届工程失效分析国际会议,参会人数超过250人,设立三个分会场,涉及的领域几乎遍布各个行业部门。在如2005年和2006年,美国和我国目前公开发行的专业失效分析杂志《JOURNAL OF FAILURE AND PREVENTION》和《失效分析与预防》分别问世,进一步推动了失效分析学科的发展。

1.2失效分析基本程序

失效分析过程中往往涉及到有多个零部件同时遭到破坏,情况相当复杂。因此,除了要有正确的分析思路外,还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失效分析程序。由于产品失效的情况千变万化,只能有适应于一般情况的失效分析基本程序。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调查现场失效信息

(2)初步确定肇事失效件

(3)确定具体的分析思路和工作程序

(4)初步判断肇事失效件的失效模式

(5)查找失效的原因

(6)综合性的分析

(7)失效分析报告

失效分析基本程序中,每一步骤具体要求如下:

(1)调查现场失效信息

调查现场失效信息是失效分析的第一步,对现场失效信息的调查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它是整个失效分析工作的基础,也是逻辑推理的必要前提。

现场失效信息调查是以失效现场为出发点,全面、系统、客观、细致地观察收集失效对象、失效现象、失效环境等现场失效信息以获取真实可靠的感官材料,即要强调现场失效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客观性和系统性,切忌片面性、主观性以及局限性。

(2)初步确定肇事失效件

在寻找肇事失效件过程中,往往情况比较复杂,要综合正确掌握逻辑推理,把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选择性推理和假设性推理这几种常用的逻辑推理方法灵活运用。

(3)确定具体的分析思路和工作程序

要从设计、制造、维修、使用和研究部门调查了解,历史上是否发生过类似失效事件。如果发生过这种失效先例,并曾作过相应的失效分析,建议按类比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思路和程序进行分析;如果没有这种失效先例时,则按逻辑推断的思路和程序进行分析。

(4)初步判断肇事失效件的失效模式

要仔细观察和分析肇事失效件的失效信息,例如失效的具体部位、各种痕迹、结构完整性、表面完整性以及各种性能变化等。同时要观察相关失效件上的有关失效信息以及所处的具体失效小环境。在此基础上,对肇事失效件失效模式的主要类型作出初步判断。

判断肇事失效件的失效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类别的认定工作,它是以客体的种类特征为基础。同种和同类失效模式是个集合概念,是把种和类相同的客体物(失效事件)的特征综合起来,从而据以判定其失效为这一种或另一类失效模式,这实际上是一种类比推理。

应当强调,人们必须先具有关于各类失效模式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发生条件以及主要判据,否则无法进行失效模式的初步判断。

失效模式的初步判断意味着肇事失效件经历了这一失效模式所内涵的失效基本过程以及相关的必要条件和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首先就这一失效模式范围内的过程规律和因果关系对已取得的失效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以判断是否与这一失效模式所反映的宏观特征相一致,是否还需获取那些证据和信息。

肇事失效件失效模式的初步判断基本上是宏观的、非破坏性的。

(5)查找失效的原因

在失效模式初步判断的基本上,查找失效原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范围。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肇事件自身的内因;

2)相关失效件的影响;

3)肇事件力学环境、介质环境以及温度环境等分析;

4)其他异常因素(如辐射、雷击、静电、误操作、人为破坏等)。

失效件上最具有某一失效特征或者失效最严重的部位,如磨损最重处、断裂源、腐蚀最深处、热变形所示最高温度区、变形最严重处等,是查找失效原因最关键的部位。

第二个关键部位是失效件上失效区与尚未失效区的交界或者两种模式的交界处。

查找失效的原因是失效分析中难度最大、工作量最多的阶段,这时涉及的工作包括:1)破坏性取样分析;

2)各种宏微观分析;

3)非标准的测试、检验。

为证实或排除某些可能的失效原因,应精心地设计检验和试验方案。一般采用以下原则:

1)先易后难;

2)由表及里;

3)由低倍到高倍;

4)按形貌→成分→性能→结构的顺序开展分析工作。

在查找失效原因的过程中要牢记如下几点:

1)分析思路和分析工作要紧紧围绕已确定的失效模式所涉及的机理、原因和影响因素开展分析工作;

2)要十分关注是否存在异常现象和异常因素,因为这些异常现象和异常因素可能预示着某种失效原因;

3)同一个肇事失效件上,可能同时或先后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失效模式,这时要分别加以分析,并判断这两种失效过程是否相关,对最终的失效有什么影响;

4)回过头来看看这一关键阶段所做的大量测试和微观分析工作,能否最终肯定前期判断的失效模式。

5)查找失效原因是失效分析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一个不断寻求证据、不断推理、不断否定和逐渐肯定等不断反复、迭代和反馈的过程。

(6)综合性的分析

在前述五个方面工作的基础上,需对整个失效分析工作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即系统性的分析。

(7)失效分析报告

失效分析报告包含对失效事件的客观描述、失效特征及其分析过程和主要结果、失效

模式的确认、失效原因的分析、主要分析结论以及预防失效的建议,包括尚需继续进行的模拟或者研究工作。

1.3失效分析基本思路

失效分析基本思路可从“问、望、闻、切、摸、结、回”七个方面进行,对于紧固件而言,根据紧固件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条件的不同,失效分析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是基本的分析步骤是一致的。当然,对于某些较为简单的情况也可简化而不必逐条照搬。

一、“问”——调查

1、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所得是认识失效分析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是获得失效证据的第一个手段, 也是逻辑推理的基础前提。现场调查是否真实、全面、及时, 是决定该项失效分析成败的首要问题。

为要查实,首要应注意必要的现场、零件的保护,以备调查失效瞬间的现场实况以及追踪线索。

(1)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失效经过和发生时间的顺序记录;

(2)故障件碎片与主体相对位置的分布、绘制草图或(和)照相;

(3)部件的畸变程度和损失情况,绘制草图或(和)照相;

(4)目击者证词,询问工厂有关人员或其他能提供有用信息的人员;

为实验室工作做准备,考虑选取试样的部件或方法。

2、搜集失效部件的背景资料

(1)监视设备的记录和运转日记;

(2)主系统和要害部件的服役史:

①设备记录、运转条件;

②维护、调整和修理情况记录;

③经销单位售出记录或排除故障报告。

3、工程设计的背景资料

(1)系统说明书;

(2)系统或部件的功能;

(3)装配程序说明书;

(4)维护程序;

(5)设计说明书;

(6)设计图(蓝图);

(7)制造程序和质量控制程序及其水平;

(8)工程设计的分析和报告;

(9)质量检验报告;

(10)有关规范和标准。

4、操作人员的因素

(1)人与机器的相互作用等。

(2)人的效能——身体疲劳情况,等。

一、“望”——观察

1、失效系统或部件的宏观检验;

2、必须拆卸时应提供记录(包括照相)文件;

3、针对设计图纸核对尺寸;

4、可用小于50倍的放大镜进行检查;

5、全部试样(金相的和力学试验的)选定、标号、切取、保存和(或)清洗;

6、断口的宏观和合微观观察(多用体视显微镜或(和)扫描电镜);

7、对断口附近和非损坏区的金相组织做对比观察。

二、“闻”——检测

1、无损检测,常用的包括渗透检测、涡流检测、X射线检测、超声检测以及磁粉检测等。应用各类无损检测方法是应注意各类检测的优缺点、适用范围等。

2、化学成分分析:

(1)常规的—湿法、光谱分析;

(2)局部或微区的—辉光光谱电子探针(电子能谱);

(3)表面或界面的—俄歇能谱

3、组织结构分析,包括采用光学金相、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等。

三、“切”——测试

1、常规力学性能测试(包括硬度测量);

2、断裂性能测试,包括断裂韧度、裂纹扩展速率等;

3、应力—强度—寿命分析;

4、可检测性分析——质量控制分析。

四、“摸”——模拟试验

1、失效的概率分析;

2、失效机理的确定;

3、模拟服役条件下的试验。

五、“结”——结论

1、对所取得的信息、数据做分析与评价

(1)考虑信息和数据的可靠性;

(2)对提出的失效原因达到“两个一致”即与失效事实一致,与工程和物理原理一致;

(3)对假说的描述要证明是正确的;

(4)对工程模型的描述要证明是正确;

(5)解释判断的数据。

2、结论的根据要充分、可靠

3、写出有建议的报告

(1)建议的现实性——考虑费用和可行性;

(2)解释并证明建议的正确性。

六、“回”——回访

1、检查失效分析的正确性和效果;

2、促进建议的贯彻执行。

1.4紧固件失效分析基本方法

紧固件失效的基本类型主要有:过载失效、疲劳失效、氢脆失效、应力腐蚀失效、微动磨损失效等。不管是那种失效类型,采用的失效分析方法均主要包括宏观形貌分析、电子显微分析、金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无损检测、力学性能测试等。

分析的内容涉及到裂纹与断口的形貌,损伤区域及其附近的损伤痕迹、特征及其表面完整性,材料组织、成分、性能及其缺陷的类别、尺寸以及大小等等。

1.4.1 宏观形貌分析

用目视、放大镜和体视显微镜对失效零件进行直接观察与分析的方法,称为宏观分析

法。其放大倍数通常规定在50倍以下。

宏观分析首先是目视观察。目视检查有最好的综合性能:特别大的景深和视野,对颜色、腐蚀、断裂纹理走向有十分敏锐的分析能力,能判断距离远近和尺寸大小,能同时看清光亮程度相差不大的物件等。目视对判定裂纹的萌生位置、裂纹扩展途径、结晶断口或纤维状断口、二次裂纹,以及有无过载产生的剪切唇等等,都能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出来。目视对部件运转的情况,对原有设计和加工质量也能做出总的评价。宏观分析除目视观察外,还可用放大镜、体视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分析。

宏观分析法的优点是:简便、迅速,试样尺寸不受限制,不必破坏失效零件,观察范围大,能够观察与分析裂纹(断裂)和零件形状的关系、断口与变形的关系、断口与受力状态的关系,能够初步判断裂纹源位置、失效性质与原因。因此,宏观分析法是金属机械构件失效分析中最方便、最常用、最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步骤与方法。它是整个金属机械构件失效分析的基础。

宏观分析法的缺点是:从宏观分析很难获得失效件细微结构的信息,只能从较宏观的角度上判断失效性质及原因,而且需要较丰富的经验。因此,单从宏观分析来判断失效性质及原因会不完全可靠。宏观分析法只是一种最初步、最基本的失效分析和研究方法。

1.4.2 电子显微镜分析

扫描电镜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简称扫描电镜。它利用聚焦得非常细的高能电子束在试样上扫描,激发出各种物理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接收、放大和显示成像,以便对试样表面进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图如图1-2所示。

图1-2 扫描电子显微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有很大的景深,对粗糙的表面,例如凹凸不平的金属断口显示得很清楚,立体感很强,如图1-3。扫描电镜是研究固体试样表面形貌的有力工具。

图1-3 冶金粉末扫描电镜图像

目前较好的商品扫描电镜的分辨率一般为6nm,最好的已达2nm,实验室研制的扫描电镜已达到0.5nm的水平。其放大倍数在20~20万倍之间,这样宽的放大倍数范围对试样的观察研究非常方便。

扫描电镜的试样制备简单,有的试样可以不经制作直接放入电镜内观察。因而,更接近物质的自然状态,并能迅速地得到结果。而且由于放大倍数可从几十倍连续调到十几万倍,观察可从宏观到微观。移动试样就可以寻找裂纹的起源,观察裂纹的扩展和最后断裂的全貌,这是复型法在透射电镜中很难办到的。

扫描电镜可配备不同的附件,可对试样表面进行微区成分分析。可以用来进行微区成分分析的讯号:俄歇电子、X射线和背散射电子。这些讯号的能量或强度均和物质的原子序数有关。例如:对于不同的元素,都有不同的特征X射线谱和特征俄歇电子能谱;另外,对于不同的相成分区域,由于背散射电子的产额不同,相应产生成分的衬度效应。因此,利用从试样表面被高能电子探针束所激发出的俄歇电子能谱,X射线特征谱(光谱或能谱),或由于背散射电子所表现的成分衬度效应,进行测量和分析,就可以确定合金中元素含量或相成分,如图1-4。与此相应有四种分析方法:

(1)俄歇电子能谱分析法;

(2)X射线光谱分析法;

(3)X射线能谱分析法;

(4)背散射电子的成分衬度效应分析法。

(a)(b)

图1-4 微区成分分析(a)试样表面颗粒(b)能谱分析结果谱图

扫描电镜的微区成分分析的精确度,虽然受到断口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而只能得到定性或半定量的数据,但在断裂分析中用于鉴定裂纹源处可能存在的非金属夹杂物、分析腐蚀产物或氧化膜等仍能满足要求。一般分析仪能够探测到的含量下限为0.1wt%左右。

透射电镜分析

透射电镜比扫描电镜分辨率高,用透射电镜观察一次复型时分辨率可达2~3nm,观察二次复型时分辨率可达10nm。所以,在相同倍率下,透射电镜观察二次复型样品时的图像比扫描电镜的二次电子像更清晰、明锐。因此,在断裂分析中透射电镜也是重要的工具之一。

透射电镜的主要功能是:

(1)识别物体微观结构的细节;(2)进行物体(样品)的形貌像与衍射像的转换。在透射电镜中,通过改变中间镜的电流值,可以很方便地把样品的形貌像转变为电子衍射像。通过形貌像,人们可以观察到微观客体的形状、大小及分布。当把同一微观客体的形貌像转换为它的衍射像之后,进行电子衍射分析,可以确定该微观客体的晶体结构,并进而确定该微观客体(如非金属夹杂物或析出相)的类别。这样,便可以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对同一微观客体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是透射电镜最主要的功能和优点。

透射电镜在失效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a)失效形貌观察

金属显微组织的观察:前已指出,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属的显微组织时,有许多细节分辨不清。但如果通过透射电镜,就可以使人们清晰地观察到金相显微镜无法辨别的显微组织、第二相等的微细结构。

其它失效形态的观察:许多失效事例表明,透射电镜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磨损和腐蚀等失效形式的分析研究中,通过揭示这些失效的形貌特征,可以使人们正确地找到失效的形成机制和原因。

b)非金属夹杂物及析出物的物相结构分析

透射电镜是目前惟一能够对非金属夹杂物或析出物等微小晶体进行微区结构分析的一种仪器设备。这种物相结构分析,就是所谓的选区电子衍射技术,图1-5示出了采用透射电镜进行相结构分析的例子。

图1-5 6.5%Al-Ni基合金中位错组态

但由于透射电镜试样制备较为繁琐,目前在工程失效分析中大部分采用扫描电镜进行。

1.4.3 金相分析

金相分析是失效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实验观测技术。它能提供有关金属材料的基体组织、晶粒度、第二相等参数的定性或定量的观测结果,也能提供关于各种材料缺陷的信息。

金相分析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研究金属材料显微组织结构的检测技术。光学显微镜是一种最基本的形貌观察仪器,一般由照明系统、成像系统(包括目镜、物镜及聚光镜等)和机械系统三部分组成,其极限分辨能力为0.2μm,有效放大倍数为1500倍。在光学显微镜上利用可见光的反射,观察金相组织及冶金缺陷,借此来研究金属及其合金中各种相的大小、分布、数量及形态。

虽然光学金相技术在失效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种普遍采用、不可缺少的实验观测方法,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主要同金相显微镜的景深小、分辨率不太高等特点有关,从而导致金相显微镜不适用于做高倍断口观察。因此,在失效分析中,应该尽可能地把光学金相技术同其它实验观测技术结合起来,使各种实验方法相辅相成,扬长避短。

1.4.4 化学成分分析

在失效分析中,常常需要对失效零件的材料成分、外来物(如溅射附着物)、表面沉积物、腐蚀产物及氧化物等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以便为最终的失效分析结论提供依据。

失效件的化学成分分析技术包括常规分析技术、表面及微区分析技术。

由于工厂、仓库或车间混料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零件化学成分不合格,从而导致零件失效。为此,需对失效件作常规化学分析,以便确定化学成分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1)常规分析技术

该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失效零件名义或宏观区域的材料成分,

其主要方法有:

①湿法化学分析可准确分析含量较大的金属、阴离子的有无及其浓度;

②半定量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用于分析合金成分;.

③燃烧法用于测定金属中的碳、硫、氢、氮、氧的含量;

④点滴法可简单地定性分析金属中的合金元素、沉淀物、腐蚀产物、土壤等;

⑤红外、紫外光谱检测有机物质。

2)表面及微区分析技术

在失效分析中,相对于名义或宏观区域的成分分析而言,失效零件的材料的表面成分

及失效源区的微区成分分析更为重要,尤其是对表面损伤或者由于诸如夹杂、成分偏析等造成的失效。目前主要的分析仪器有:俄歇电子谱仪、离子探针、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仪、X射线波长谱仪等。在扫描电镜上可装配俄歇电子谱仪、X射线能谱仪、X射线波谱仪等,以满足微区成分分析的需要。

俄歇电子谱仪:可分析5个原子层以内厚度的极薄表层上除氢、氮以外的所有元素,因而可弥补电子探针分析不能检测超轻元素的不足。俄歇电子谱仪分析的直径为1~50μm。方法是逐渐剥层,因而会破坏样品表面的结构状态。

离子探针:可分析元素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且所分析的元素可低达100×10-6。离子探针分析亦属剥层分析,对原始表面有损伤作用,因而对同一表层不能作重复分析。

电子探针:它靠光学成象进行定位,广泛应用于平坦表面微区(0.5μm)成分定性或定量分析。利用电子探针可给出所分析元素的线分布、面分布(见图1-6)和定点区域的元素含量。所分析的元素从铍到铀,分析的元素含量可低达0.1%左右。电子探针对表面无损伤作用,但缺点是无法分析粗糙的断面。

图1-6 电子探针微区成分面分布

X射线波谱仪:X射线的波长决定于被激发物质的原子序数,该仪器即是利用探测X 射线的特征波长来进行成分分析。波长色散谱仪可分析到铍。

一般说来,波谱仪的波长分辨率很高,这是它的突出优点。但是为了达到谱仪的精确聚焦,要求样品上X射线的发射源(分析点)的几何位置严格地处于聚焦圆上;同时波谱仪难以在低速流和低激发强度的情况下使用,这是波谱仪的两个主要缺点。

X射线能谱仪:X射线能谱仪的最大优点是不损伤表面以及可同时适用于粗糙的断口表面和磨片表面的元素分析,因而是目前失效分析中最常用的微区成分分析仪器。X射线能谱仪是利用测量特征X射线能量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方法。

1.4.5 力学性能测试

对零部件的失效分析几乎都应当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硬度测试简便易行,对失效分析常常是最有用的手段之一。所得数据可用来:(1)判断热处理是否合乎要求;(2)初步判断金属材料特别是钢材的抗拉强度;(3)检验由于过热、脱碳、渗碳、渗氮和加工硬化等所引起的软化或硬化。

除了对拉伸、冲击性能与技术要求进行比较以外,有时还需做一些比使用温度稍高或稍低的力学性能测试,以便对零部件在服役中是否有超温现象做出判断。必要时还需要确定与损伤机理有关的其它性能,如断裂韧度、疲劳强度、持久强度或应力腐蚀开裂倾向等。

1.4.6 无损检测

在检查失效件的同批服役件、库存件时,常需进行无损检测,以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若能查出第二件、第三件,则更有利于失效性质及失效原因的分析判断。有时也需要对失效件进行无损检测,判断是否存在未发现的裂纹或缺陷等。

目前,无损检测的方法已有十多种。根据无损检测的物理原理大致可分为:射线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超声检测、渗透检测。

1、射线检测

X射线检测:利用金属基体与缺陷处对X射线的吸收与散射效应不同,即可根据感光片黑度的变化来判断缺陷的性质、大小、数量和位置。主要适用于检查厚度小于130mm(有的可达500mm)构件的内部裂纹及缺陷。

γ射线检测:γ射线是衰变者的同位素释放出的一种波长介于X射线和高能X射线之间的电磁波。其检验原理与X射线检验相同。多用于检测30~250mm厚钢材内部裂纹及缺陷。

2、磁粉检测

磁粉检测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磁粉在缺陷附近漏磁场中的堆积来检验铁磁材料表面或近表面处的缺陷。检测时,将被测材料置于强磁场中或通以大电流使之磁化,当其表面有缺陷时,磁力线通过的阻力增大,并在缺陷附近产生漏磁,将放在材料表面的磁性吸住,堆积形成可见的磁粉痕迹,从而把缺陷显示出来。根据这种磁粉的图像,就可以判断构件表面缺陷的存在、数量、形状、大小及分布。

磁粉检测适用于探测铁磁性材料表面与次表面的裂纹等缺陷。

3、涡流检测

涡流检测是以电磁感应效应为基本原理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即利用金属材料在交变

磁场中感应涡流的变化来判定材料的缺陷和物理特性。检测时有交流电的线圈置于被测金属板上或套在被测金属管外,线圈内及其附近产生交变磁场,使被测物产生涡流,涡流的分布和大小与金属的物理量及表面有无缺陷有关。用以探测线圈测量涡流所引起的磁场变化,可推知被测物中涡流的大小和相应变化,从而获得有关缺陷、材质状况和其它物理量的信息。

涡流检测适用于探测几何形状规则的线、棒、管材和板材中的裂纹等缺陷。

4、超声检测

超声检测是利用材料自身及其缺陷的声学特性对超声波传播的影响,检测材料的缺陷或某些物理特性。其简单原理是:由超声发生器发出的超声波,通过由水晶、钛酸钡等压电元件构成的换能器(即超声波探头),以纵波、横波、表面波或板波中任何一种形式放射到被检物中,并在其中传播。如果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缺陷,将有部分超声波被缺陷反射回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回波)并被探头接收。超声检测就是根据回波的返回时间和强度,来判断缺陷在零部件中的深度及相对大小。

超声检测可检查厚度为10m的钢材的内部裂纹及其它缺陷,也可检测表面裂纹。

5、渗透检测

渗透检测是将渗透剂施加到构件表面,由于毛细现象,渗透剂将渗入存在不连续性的组织结构内,清除附着在构件表面上的多余渗透剂,经干燥、显像后在黑光或白光下,在有不连续性处会发出黄绿色的荧光或呈现红色,通过目视观察就能发现试件的不连续性。

渗透检测有以下两种类型:(1)荧光检测。它是利用荧光液渗入裂纹内、并在紫外线照射下能显示颜色的特性判断表面裂纹情况。(2)着色检测。利用有色的渗透液渗入裂纹内可不用紫外线照射即判断表面裂纹情况的方法。

能够用渗透法进行检测的构件种类极多,仅就钢铁材料制造的构件而言,就包括焊接件、大型锻件、大型及小型铸件等。

1.4.7 残余应力测试

金属构件经受各种冷热加工(切削、磨削、装配、冷拔、热处理等)之后,其内部都存在一定的残余应力。而残余应力的存在对材料的疲劳、耐腐蚀、尺寸稳定性都有很大的影响,机械产品因为残余应力的存在导致的早期失效案例非常多。因此,在紧固件的失效分析中,必要时需对失效件的残余应力进行测定。

残余应力的测定方法很多,如电阻应变法、光弹性覆膜法、X射线应力测定法及声学

法等。

目前实际上得到广泛应用的还是X射线应力测定法。该方法有以下优点:(1)不损坏构件;(2)X射线照射被测构件的截面可小到1mm直径,因而它能够研究特定小区域的局部应力和突变的应力梯度。而其它测定法所测的大都是较大区域的应力平均值。用X射线应力测定法不仅可测定构件表面某一部位的宏观残余应力,而且可用剥层方法测定沿层深分布的应力。

X射线应力测定法的主要缺点是对形状复杂的构件(造成X射线入射、反射困难,如较深的内孔壁等)测定准确度不高或不能测试。

参考文献

1.张栋,钟培道,陶春虎等. 失效分析[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4.

2.陶春虎,何玉怀,刘新灵. 失效分析新技术[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1.

3.杨春晟,曲士昱. 理化检测技术进展[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2.

4.史亦韦,何方成,梁菁. 无损检测技术进展[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2.

5.陶春虎,刘新灵,刘昌奎. 失效分析中的证据和逻辑推理. 失效分析与预防[J]. 2010,

5(2):124-128.

6.胡世炎. 破断故障金相分析[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79.

7.刘高航.工程材料的失效及失效分析[J].失效分析与预防,2006,1(1)

8.张栋. 机械失效的痕迹分析[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9.约贤,王长利. 金属断口分析[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10.张栋,钟培道,陶春虎. 机械失效的实用分析[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

11.何德芳,李力,虞和济. 失效分析与故障预防[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

12.陶春虎,刘高远,恩云飞等. 军工产品失效分析技术手册[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

失效分析的思路和诊断

失效分析的思路与诊断 第二章失效分析的思路 第一节常用的几种失效分析思路 一、“撤大网”逐个因素排除法

二、以设备制造全过程为一系统进行分析 任何一个设备都要经历规划、设计、选材、机械加工(包括铸、锻、焊等工艺)、热处理、二次精加工(研磨、酸洗、电镀)和装配等制作工序,如果失效已确定纯属设备问题,还可对上述工序逐个进一步分析,包括以下容: 1.设计不当 (1)开孔位置不当造成应力集中; (2)缺口或凹倒角半径过小; (3)高应力区有缺口; (4)横截面改变太陡; (5)改变设计,没有相应地改变受力状况; (6)设计判据不足; (7)计算中出现过载荷; (8)焊缝选择位置不当,以及配合不适当等; (9)对使用条件的环境影响,未做适当考虑; (10)提高使用材料的受力级别; (11)刚性和韧性不适当; (12)材料品种选择错误; (13)选择标准不当; (14)材料性能数据不全; (15)材料韧脆转变温度过高; (16)对现场调查不充分,认识不足就投入设计; (17)与用户配合有差错。 2.材料、冶金缺陷 (1)成分不合格; (2)夹杂物含量及成分不合格; (3)织组不合格; (4)各种性能不合格; (5)各向异性不合格; (6)断口不合格; (7)冶金缺陷(缩孔、偏析等); (8)恶化变质; (9)混料。

3.锻造等热加工工艺缺陷 (1)折叠、夹砂、夹渣; (2)裂缝; (3)锻造鳞皮; (4)流线分布突变或破坏; (5)晶粒流变异常; (6)沿晶氧化(过烧); (7)氧化皮压入; (8)分层、疏松; (9)带状组织; (10)过热、烧裂; (11)外来金属夹杂物; (12)缩孔; (13)龟裂; (14)打磨裂纹; (15)皱纹。 4.机械加工缺陷 (1)未按图纸要求; (2)表面粗糙度不合格; (3)倒角尖锐; (4)磨削裂纹或过烧; (5)裂纹; (6)划伤、刀痕; (7)毛刺; (8)局部过热; (9)矫直不当。 5.铸造缺陷 (1)金属突出; (2)孔穴; (3)疏松; (4)不连贯裂纹; (5)表面缺陷; (6)浇注不完全; (7)尺寸和形状不正确; (8)夹砂、夹渣; (9)组织反常; (10)型芯撑、冷铁。

《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总结

《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总结 通过电路基础的学习,我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下学期我们学习电子技术打下了基础。 对于我们具体的学习内容,第一到第四章,主要讲了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电路等效原理等,而后面的知识主要是建立在这四章的内容上的,可以说,学好前面这四章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电路基础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基础的内容中又有很多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对于第五章的内容,老师让我们自主讲解的方式加深了我们的印象,同时也让我们学会如何去预习,更好的把握重点,很符合自主学习的目的。至于第六章到第十章的内容则完全是建立在前四章的内容上展开的,主要就是学会分析电路图结构的方法,对于一二阶电路的响应问题,就是能分析好换路前后未变量和改变量,以及达到稳态时所求量的值。 对于老师上课方法的感想:首先感谢窦老师和杨老师的辛苦讲课,窦老师声音洪亮,讲课思路清晰,让我们非常受益,杨老师的外语水平让我们大开眼界,在中文教学中,我们有过自主学习的机会,也让大家都自己去讲台上讲课,加深了我们的印象,而且对于我们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再是

老师讲课的思路,让我受益不凡,在这之中感受到学习电路的方法。在双语班的教学中,虽然外语的课堂让我们感觉很有难度,有的时候甚至看不懂ppt上的单词,临时上课的时候去查,但是老师上课时经典的讲解确实很有趣味,不仅外语水平是一定的锻炼,同时也是学习电路知识,感觉比起其他班的同学,估计这应该是一个特色点吧。 对于学习电路感想:学习电路,光上课听老师讲课那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没有老师的强迫,所以必须自己主动去学习,首先每次上完课后的练习,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每次上完课时都感觉听的很懂,看看书呢,也貌似都能理解,可是一到做题目就愣住了,要么是公式没有记住,要么是知识点不知道如何筛选,所以练习很重要,第二点,应该要反复回顾已经学过的内容,只有反复记忆的东西才能更深入,不然曾经学过的东西等到要用就全都忘记了,不懂得应该多问老师,因为我们是小班,这方面,老师给了我们足够的机会。 另外,我们电路分析基础的课程网站,里面的内容已经比较详实,内容更新也比较快,经常展示一些新的内容,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电路分析基础_复习题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1、测量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压时,应先选好电压表的量程,再将电压表并联接入电路中。( )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 难易程度:易 答案:√ 2、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和电压是恒定的,不随负载变化。( )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 难易程度:易 答案:× 3、导体中的电流由电子流形成,故规定电子流的方向就是电流正方向。( )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 难易程度:易 答案:× 4、从定义上看,电位和电压相似,电位改变,电压也跟着改变。( )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 难易程度:易 答案:× 5、导体的长度和截面都增大一倍,其电阻值也增大一倍。( )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 难易程度:易 答案:× 6、电压的实际方向规定为( )指向( ),电动势的实际方向规定为由( )指向( )。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填空题; 难易程度:易 答案:高电压,低电压,低电压,高电压 7、测量直流电流的直流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当中,表的 端接电流的流入端,表的 端接电流的流出端。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填空题; 难易程度:易 答案:正,负 8、工厂中一般动力电源电压为 ,照明电源电压为 。 以下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如果考虑相位差,设?∠=? 10220A U ,则? B U = , ? C U = 。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填空题; 难易程度:易 答案:380伏,220伏,36伏,?-∠=? 110220B U ?∠=? 130220C U 9、用交流电表测得交流电的数值是其 值。受控源是大小方向受电路中其他地方的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源。受控源有四种模型,分别是: ; ; ;和 。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120学时)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普大) 编写单位:信息技术系通信、电子教研室 编写人:蒋雯雯 审批:李明燕 编写日期:2007 年07月 修订日期:2011年03月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 学时数:120学时 适应专业: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普大)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我院普大“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是通信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高等数学、物理学等科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后续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和电子测量仪器等)的基础,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是通信、电子类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的分析方法,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前期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电子类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电路基础理论、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各种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简单的电工测量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踏入社会后的工程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 1.知识目标: 简单直流电路分析、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交流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2.职业技能目标: 电路元器件的识别、测量能力;基本工具的使用能力;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力;电路图识图能力,并能在电工操作台上正确连接电路;能够对实际直流电路进行正确的操作、测量;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能够对实际交流电路进行正确的操作、测量;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动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安全用电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耐心细致的职业习惯的养成;规范操作习惯的养成;信息获取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的养成。 教学要求:本课程应适应电路内容的知识更新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着重介绍经典的电路分析方法,力求做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讲清概念,结合实际、强化训练,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重点讲清基本概念和经典的电路分析方法,在例题和习题的选取上,适当淡化手工计算的技巧,并根据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在每章中引入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测量,同时加入16个(包括5个选做)电路的实践操作实验,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教、学、做”的统一。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教学目的: 1.了解实际电路、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理解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和电功率的基本概念。 3.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56+0学时)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思政部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教育、社会责任、人生领悟、民族自信、感恩等多种育人要素,倡导科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情感及价值等方面的共鸣。 三.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基础知识( 5学时) [知识点]:电路分析基本变量(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概念;线性电阻元件和独立源的定义及伏安关系;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受控源。 [重点] 电流、电压、功率及参考方向的概念,电路的两类约束关系(元件约束和拓扑约束) [难点] 电流、电压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关系、关联非关联参考下功率计算及功率正负含义,受控源电路分析 [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分析基本变量(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概念;2、掌握线性电阻元件和独立源的定义及伏安关系;3、熟练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4、理解受控源的概念。 [实践与练习] 课后作业布置建议: 习题:1-1、1-2、1-3 、1-5、1-6、1-12、1-9、1-13、1-17 、1-30、1-31。 课程思政映射点:由电压、电流单位以物理学家伏特和安培名字命名,以及基尔霍夫21岁提出基尔霍夫定律,引导学生敬畏科学家、崇尚科学精神。 第二章等效变换分析法( 5学时) [知识点]:单口网络等效条件;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及其等效变换;无源和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T~π等效变换。 [重点]:单口网络的等效条件,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方法;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题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题 1、测量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压时,应先选好电压表的量程,再将电压表并联接入电路中。()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评分:2分 难易程度:易 答案:√ 2、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和电压是恒定的,不随负载变化。()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评分:2分 难易程度:易 答案:× 3、导体中的电流由电子流形成,故规定电子流的方向就是电流正方向。( )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评分:2分 难易程度:易 答案:× 4、从定义上看,电位和电压相似,电位改变,电压也跟着改变。()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评分:2分 难易程度:易 答案:× 5、导体的长度和截面都增大一倍,其电阻值也增大一倍。()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评分:2分 难易程度:易 答案:× 6、电压的实际方向规定为()指向(),电动势的实际方向规定为由()指向()。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填空题;评分:4分 难易程度:易 答案:高电压,低电压,低电压,高电压 7、测量直流电流的直流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当中,表的端接电流的流入端,表的 端接电流的流出端。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填空题;评分:2分 难易程度:易 答案:正,负 8、工厂中一般动力电源电压为,照明电源电压为。以下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填空题;评分:2分 难易程度:易 答案:380伏,220伏,36伏 9、用交流电表测得交流电的数值是其值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填空题;评分:2分 难易程度:易 答案:有效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归纳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归纳 一、基本概念 1.电路:若干电气设备或器件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构成电流的通路。 2.电路功能:一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二是实现信号的传递与处理。 3.集总参数电路近似实际电路需满足的条件:实际电路的几何尺寸l(长度)远小于电路 。 正常工作频率所对应的电磁波的波长λ,即l 4.电流的方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5.关联参考方向: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压降的参考方向一致。 6.支路:由一个电路元件或多个电路元件串联构成电路的一个分支。 7.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连接点。 8.回路:电路中由若干支路构成的任一闭合路径。 9.网孔:对于平面电路而言,其内部不包含支路的回路。 10.拓扑约束:电路中所有连接在同一节点的各支路电流之间要受到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约 束,任一回路的各支路(元件)电压之间要受到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约束,这种约束关系与电路元件的特性无关,只取决于元件的互联方式。 U(直流电压源)或是一定的时间11.理想电压源:是一个二端元件,其端电压为一恒定值 S u t,与流过它的电流(端电流)无关。 函数() S 12.理想电流源是一个二端元件,其输出电流为一恒定值 I(直流电流源)或是一定的时间 S i t,与端电压无关。 函数() S 13.激励:以电压或电流形式向电路输入的能量或信号称为激励信号,简称为激励。 14.响应:经过电路传输处理后的输出信号叫做响应信号,简称响应。 15.受控源:在电子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或电流不由其自身决定,而是受到同一电路中其它 支路的电压或电流的控制。 16.受控源的四种类型:电压控制电压源、电压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 流源。 17.电位:单位正电荷处在一定位置上所具有的电场能量之值。在电力工程中,通常选大地 为参考点,认为大地的电位为零。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就是该点对参考点的电压。 18.单口电路:对外只有两个端钮的电路,进出这两个端钮的电流为同一电流。 19.单口电路等效:如果一个单口电路N1和另一个单口电路N2端口的伏安关系完全相同, 则这两个单口电路对端口以外的电路而言是等效的,可进行互换。 20.无源单口电路:如果一个单口电路只含有电阻,或只含受控源或电阻,则为不含独立源 单口电路。就其单口特性而言,无源单口电路可等效为一个电阻。 21.支路电流法:以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元件的VAR和KCL、KVL约束关系, 列写独立的KCL方程和独立的KVL方程,解出各支路电流,如果有必要,则进一步计算其他待求量。 22.节点分析法:以节点电压(各独立节点对参考节点的电压降)为变量,对每个独立节点 列写KCL方程,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将各支路电流用节点电压表示,联立求解方程,求得各节点电压。解出节点电压后,就可以进一步求得其他待求电压、电流、功率。23.回路分析法:以回路电流(各网孔电流)为变量,对每个网孔列写KVL方程,然后根据

各类材料失效分析方法

各类材料失效分析方法 Via 常州精密钢管博客 失效分析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近年开始从军工向普通企业普及,它一般根据失效模式和现象,通过分析和验证,模拟重现失效的现象,找出失效的原因,挖掘出失效的机理的活动。在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开发、改进,产品修复及仲裁失效事故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失效分析流程 图1 失效分析流程 各种材料失效分析检测方法 1 PCB/PCBA失效分析 PCB作为各种元器件的载体与电路信号传输的枢纽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最为重要而关键的部分,其质量的好坏与可靠性水平决定了整机设备的质量与可靠性。

图2 PCB/PCBA 失效模爆板、分层、短路、起泡,焊接不良,腐蚀迁移等。 常用手段· 无损检测: 外观检查,X射线透视检测,三维CT检测,C-SAM检测,红外热成像表面元素分析: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 显微红外分析(FTIR)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AES)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 PS) 二次离子质谱分析(TOF-SIMS)· 热分析:·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热机械分析(TMA) 热重分析(TGA)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导热系数(稳态热流法、激光散射法) 电性能测试: · 击穿电压、耐电压、介电常数、电迁移· 破坏性能测试: 染色及渗透检测

2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 电子元器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可靠性的提高奠定了现代电子装备的基础,元器件可靠性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元器件的可靠性。 图3 电子元器件 失效模式 开路,短路,漏电,功能失效,电参数漂移,非稳定失效等 常用手段· 电测:连接性测试电参数测试功能测试 无损检测: 开封技术(机械开封、化学开封、激光开封) 去钝化层技术(化学腐蚀去钝化层、等离子腐蚀去钝化层、机械研磨去钝化层) 微区分析技术(FIB、CP) 制样技术: 开封技术(机械开封、化学开封、激光开封) 去钝化层技术(化学腐蚀去钝化层、等离子腐蚀去钝化层、机械研磨去钝化层) 微区分析技术(FIB、CP) 显微形貌分析: 光学显微分析技术 扫描电子显微镜二次电子像技术 表面元素分析: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AES)

A2020350电路分析基础B(56+0)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B》(56+0)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A2020350 学时[学分]:56[3.5] 课程类型: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 适用专业:电子工程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班; 集成电路工程类; 一、课程概述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 1、基本概念:主要涉及⑴电路元件、无源元件(电阻、电感、电容、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有源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⑵电路与电路模型、稳态电路(直流稳态电路、正弦交流稳态电路)、动态电路(直流动态电路、交流动态电路);⑶电路分析中的基本物理量,如电压、电流、功率、能量、电荷、磁链。 2、基本理论:⑴两类约束关系:元件约束,描述元件自身的电压电流特性VAR;拓扑约束,描述与节点相连的各支路间电流关系的KCL和描述组成回路的各支路间电压关系的KVL。⑵网络定理。主要包括: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互易定理等。 3、基本分析方法。电路分析法中的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⑴等效变换分析方法。如两种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无源和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电源转移法,T-∏等效变换;⑵列解网络方程分析法,也称电路的一般分析法。如支路电流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⑶应用网络定理的分析法。常常将上述三种类型的方法进行综合、灵活运用。另外,动态电路分析中,还要涉及动态电路的时域经典分析法。 另外,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有配套的实验教学,有适合学院特点的自编实验教材。实现一人一组做实验。按大纲要求的实验开出率达100%,在保持一些必

电路基础分析知识点整理

电路分析基础 1.(1)实际正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2)参考正方向:任意假定的方向。 注意:必须指定电压参考方向,这样电压的正值或负值才有意义。 电压和电位的关系:U ab=V a-V b 2.电动势和电位一样属于一种势能,它能够将低电位的正电荷推向高电位,如同水路中的水泵能够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的作用一样。电动势在电路分析中也是一个有方向的物理量,其方向规定由电源负极指向电源正极,即电位升高的方向。 电压、电位和电动势的区别:电压和电位是衡量电场力作功本领的物理量,电动势则是衡量电源力作功本领的物理量;电路中两点间电压的大小只取决于两点间电位的差值,是绝对的量;电位是相对的量,其高低正负取决于参考点;电动势只存在于电源内部。 3. 参考方向 (1)分析电路前应选定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并标在图中; (2)参考方向一经选定,在计算过程中不得任意改变。参考方向是列写方程式的需要,是待求值的假定方向而不是真实方向,因此不必追求它们的物理实质是否合理。 (3)电阻(或阻抗)一般选取关联参考方向,独立源上一般选取非关联参考方向。 (4) 参考方向也称为假定正方向,以后讨论均在参考方向下进行,实际方向由计算结果确定。 (5)在分析、计算电路的过程中,出现“正、负”、“加、减”及“相同、相反”这几个名词概念时,切不可把它们混为一谈。 4. 电路分析中引入参考方向的目的是为分析和计算电路提供方便和依据。应用参考方向时,“正、负”是指在参考方向下,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前面的正、负号,若参考方向下一个电流为“-2A”,说明它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参考方向下一个电压为“+20V”,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加、减”指参考方向下列写电路方程式时,各项前面的正、负符号;“相同、相反”则是指电压、电流是否为关联参考方向,“相同”是指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相反”指的是电压、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 5.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包括结点电流定律(KCL)和回路电压(KVL)两个定律,是集总电路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 中学阶段我们学习过欧姆定律(VAR),它阐明了线性电阻元件上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明确了元件特性只取决于元件本身而与电路的连接方式无关这一基本规律。 基尔霍夫将物理学中的“液体流动的连续性”和“能量守恒定律”用于电路中,总结出了他的第一定律(KCL);根据“电位的单值性原理”又创建了他的第二定律(KVL),从而解决了电路结构上整体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基尔霍夫两定律和欧姆定律合称为电路的三大基本定律。 6.几个常用的电路名词 1.支路:电路中流过同一电流的几个元件串联的分支。(m) 2.结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汇集点(连接点)。(n) 3.回路:由支路构成的、电路中的任意闭合路径。(l) 4.网孔:指不包含任何支路的单一回路。网孔是回路,回路不一定是网孔。平面电路的每个网眼都是一个网孔。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 第四章同步练习题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第四章练习题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将电器设备和电器元件根据功能要求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而构成的集合体称为。 2、仅具有某一种确定的电磁性能的元件,称为。 3、由理想电路元件按一定方式相互连接而构成的电路,称为。 4、电路分析的对象是。 5、仅能够表现为一种物理现象且能够精确定义的元件,称为。 6、集总假设条件:电路的??电路工作时的电磁波的波长。 7、电路变量是的一组变量。 8、基本电路变量有四个。 9、电流的实际方向规定为运动的方向。 10、引入后,电流有正、负之分。 11、电场中a、b两点的称为a、b两点之间的电压。 12、关联参考方向是指:。 13、电场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电功率,即。 p=,当0?p时,说明电路元件实际 14、若电压u与电流i为关联参考方向,则电路元件的功率为ui 是;当0?p时,说明电路元件实际是。 15、规定的方向为功率的方向。 16、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可。 17、功率的参考方向也可以。 18、流过同一电流的路径称为。 19、支路两端的电压称为。 20、流过支路电流称为。 21、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称为。 22、电路中的任何一闭合路径称为。 23、内部不再含有其它回路或支路的回路称为。 24、习惯上称元件较多的电路为。 25、只取决于电路的连接方式。 26、只取决于电路元件本身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7、电路中的两类约束是指和。

28、KCL指出: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出(或流进)该节点的所有支路电 流的为零。 29、KCL只与有关,而与元件的性质无关。 30、KVL指出: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时刻,沿着该回路的代 数和为零。 31、求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压与无关。 32、由欧姆定律定义的电阻元件,称为电阻元件。 33、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坐标的一条直线。 34、电阻元件也可以另一个参数来表征。 35、电阻元件可分为和两类。 36、在电压和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时,电阻的功率为。 37、产生电能或储存电能的设备称为。 38、理想电压源的输出电压为恒定值,而输出电流的大小则由决定。 39、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为恒定值,而两端的电压则由决定。 40、实际电压源等效为理想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 41、实际电流源等效为理想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 42、串联电阻电路可起作用。 43、并联电阻电路可起作用。 44、受控源是一种双口元件,它含有两条支路:一条是支路,另一条为支路。 45、受控源不能独立存在,若为零,则受控量也为零。 46、若某网络有b条支路,n个节点,则可以列个KCL方程、个KVL方程。 47、由线性元件及独立电源组成的电路称为。 48、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电路。 49、独立电路变量具有和两个特性。 50、网孔电流是在网孔中流动的电流。 51、以网孔电流为待求变量,对各网孔列写KVL方程的方法,称为。 52、网孔方程本质上回路的方程。 53、列写节点方程时,独立方程的个数等于的个数。 54、对外只有两个端纽的网络称为。 55、单口网络的描述方法有电路模型、和三种。 56、求单口网络VAR关系的方法有外接元件法、和。

失效分析思路_张峥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PTCA(PART:A PH YS.T EST.)2005年第41卷3专题讲座 失效分析思路 FAILURE ANA LYSIS M ETH ODOLOGY 张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北京100083) 中图分类号:T B303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1-4012(2005)03-0158-04 失效分析在生产建设中极其重要,失效分析的限期往往要求很短,分析结论要正确无误,改进措施要切实可行。导致零部件或系统失效的因素往往很多,加之零部件相互间的受力情况很复杂,如果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这就使失效分析的任务更加繁重。此外,大多数失效分析的关键性试样十分有限,只容许一次取样、一次观察和测量。在分析程序上走错一步,可能导致整个分析的失败。由此可见,如果分析之前没有一条正确的分析思路,要能如期得出正确的结论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了正确的分析思路,才能制定正确的分析程序。大的事故需要很多分析人员按照分工同时进行,做到有条不紊,不走弯路,不浪费测试费用。所以从经济角度也要求有正确的分析思路。 1失效分析思路的内涵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没有不可以认识的东西,只存在尚未能够认识的东西,机械失效也不例外。实际上失效总有一个或长或短的变化发展过程,机械的失效过程实质上是材料的累积损伤过程,即材料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而整个过程的演变是有条件的、有规律的,也就是说有原因的。因此,机械失效的客观规律性是整个失效分析的理论基础,也是失效分析思路的理论依据。 失效分析思路是指导失效分析全过程的思维路线,是在思想中以机械失效的规律(即宏观表象特征和微观过程机理)为理论依据,把通过调查、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失效信息(失效对象、失效现象、失效环 收稿日期:2005-02-07 作者简介:张峥(1965-),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境统称为失效信息)分别加以考察,然后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综合考察,以获取的客观事实为证据,全面应用推理的方法,来判断失效事件的失效模式,并推断失效原因。因此,失效分析思路在整个失效分析过程中一脉相承、前后呼应,自成思考体系,把失效分析的指导思路、推理方法、程序、步骤、技巧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失效分析的根本目的。 在科学的分析思路指导下,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分析程序;机械的失效往往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即一果多因,常常需要正确的失效分析思路的指导;对于复杂的机械失效,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更需要正确的失效分析思路,以最小代价来获取较科学合理的分析结论。总之,掌握并运用正确的分析思路,才可能对失效事件有本质的认识,减少失效分析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失效分析思路不仅是失效分析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失效分析的灵魂。 失效分析是从结果求原因的逆向认识失效本质的过程,结果和原因具有双重性,因此,失效分析可以从原因入手,也可以从结果入手,也可以从失效的某个过程入手,如/顺藤摸瓜0,即以失效过程中间状态的现象为原因,推断过程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直至过程的终点结果;/顺藤找根0,即以失效过程中间状态的现象为结果,推断该过程退一步的原因,直至过程起始状态的直接原因;/顺瓜摸藤0,即从过程中的终点结果出发,不断由过程的结果推断其原因;/顺根摸藤0,即从过程起始状态的原因出发,不断由过程的原因推断其结果。再如/顺瓜摸藤+顺藤找根0 /顺根摸藤+顺藤摸瓜0/顺藤摸瓜+顺藤找根0等。 # 158 #

失效分析

失效分析 第三章失效分析的基本方法 1.按照失效件制造的全过程及使用条件的分析方法:(1)审查设计(2)材料分析(3)加工制 造缺陷分析(4)使用及维护情况分析 2.系统工程的分析思路方法:(1)失效系统工程分析法的类型(2)故障树分析法(3)模糊故 障树分析及应用 3.失效分析的程序:调查失效时间的现场;收集背景材料,深入研究分析,综合归纳所有信息 并提出初步结论;重现性试验或证明试验,确定失效原因并提出建议措施;最后写出分析报告等内容。 4.失效分析的步骤:(1)现场调查①保护现场②查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失效过程③收集 残骸碎片,标出相对位置,保护好断口④选取进一步分析的试样,并注明位置及取样方法⑤询问目击者及相关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⑥写出现场调查报告(2)收集背景材料①设备的自然情况,包括设备名称,出厂及使用日期,设计参数及功能要求等②设备的运行记录,要特别注意载荷及其波动,温度变化,腐蚀介质等③设备的维修历史情况④设备的失效历史情况⑤设计图样及说明书、装配程序说明书、使用维护说明书等⑥材料选择及其依据⑦设备主要零部件的生产流程⑧设备服役前的经历,包括装配、包装、运输、储存、安装和调试等阶段⑨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的规范和标准。(3)技术参量复验①材料的化学成分②材料的金相组织和硬度及其分布③常规力学性能④主要零部件的几何参量及装配间隙(4)深入分析研究(5)综合分析归纳,推理判断提出初步结论(6)重现性试验或证明试验 5.断口的处理:①在干燥大气中断裂的新鲜断口,应立即放到干燥器内或真空室内保存,以防 止锈蚀,并应注意防止手指污染断口及损伤断口表面;对于在现场一时不能取样的零件尤其是断口,应采取有效的保护,防止零件或断口的二次污染或锈蚀,尽可能地将断裂件移到安全的地方,必要时可采取油脂封涂的办法保护断口。②对于断后被油污染的断口,要进行仔细清洗。③在潮湿大气中锈蚀的断口,可先用稀盐酸水溶液去除锈蚀氧化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再用无水酒精冲洗并吹干。④在腐蚀环境中断裂的断口,在断口表面通常覆盖一层腐蚀产物,这层腐蚀产物对分析致断原因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因而不能轻易地将其去掉。 6.断口分析的具体任务:①确定断裂的宏观性质,是延性断裂还是脆性断裂或疲劳断裂等。② 确定断口的宏观形貌,是纤维状断口还是结晶状断口,有无放射线花样及有无剪切唇等。③查找裂纹源区的位置及数量,裂纹源的所在位置是在表面、次表面还是在内部,裂纹源是单个还是多个,在存在多个裂纹源区的情况下,它们产生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等。④确定断口的形成过程,裂纹是从何处产生的,裂纹向何处扩展,扩展的速度如何等。⑤确定断裂的微观机理,是解理型、准解理型还是微孔型,是沿晶型还是穿晶型等。⑥确定断口表面产物的性质,断口上有无腐蚀产物,何种产物,该产物是否参与了断裂过程等。 7.断口的宏观分析(1)最初断裂件的宏观判断①整机残骸的失效分析;②多个同类零件损坏的 失效分析;③同一个零件上相同部位的多处发生破断时的分析。(2)主断面(主裂纹)的宏观判断①利用碎片拼凑法确定主断面;②按照“T”形汇合法确定主断面或主裂纹;③按照裂纹

A2020350电路分析基础B(56+0)课程考试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B》考试大纲(56+0学时) 一.课程编号:A2020350 二.课程类型:必修课 课程学时:(56+0)学时/3.5学分 适用专业:电子工程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班; 集成电路工程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 三.概述 1、考试目的:考察学生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掌握的程度是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2、考试基本要求: 考试试题涵盖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及基于基础知识的基本应用能力的考察75~85%,对基于该课程知识的掌握而具有的综合能力的考察占15%~25%。 基本要求如下: ①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②掌握等效变换分析法; ③掌握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网络定理,并达到灵活应用程度; ④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理论,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⑤掌握直流一阶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⑥掌握含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电路分析; ⑦理解线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掌握RLC串、并联谐振电路的分析; ⑧掌握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下电路的稳态分析。 3、考试形式:闭卷 四.考试内容及范围 ㈠电路基本概念 1、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功率和能量,功率正负号的意义;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3、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 ㈡直流电阻性电路的分析 1、单口网络等效的条件,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及其等效互换,

无源和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 2、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 3、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电路的对偶性; ㈢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1、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及主要性能; 2、换路定律和初始值的计算; 3、一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 4、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概念,全响应的分解; 5、直流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6、阶跃函数与阶跃响应; 7、周期性矩形脉冲串作用下RC电路的响应; ㈣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正弦信号及其三参量,初相和相位差,有效值; 2、正弦信号的相量表示法;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的相量形式及相量模型,阻抗和导纳计算; 4、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5、正弦稳态电路的平均功率(有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无 功功率,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㈤含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电路分析 1、耦合电感及其伏安关系,耦合系数和互感系数; 2、同名端,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3、空芯变压器电路分析,初、次级等效电路,反映阻抗; 4、理想变压器初、次级电压、电流关系及其阻抗变换性质,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 分析; ㈥线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1、正弦稳态电路的网络函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RC电路的频率特性; 2、RLC串、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条件、谐振特点、品质因数和通频 带; 3、非正弦周期信号作用下电路的稳态响应,周期信号的平均功率和 有效值的计算; 五.考试对象 所有必修本课程的学生 六、考试形式 本课程考试采用堂上闭卷形式。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总评成绩60分为及格线 七、成绩评定方法

电路分析基础概念题集锦

电路分析基础概念题集锦 2015年7月 制作者:张雪艳 序号 页码 电路分析基础概念 1 46 (1)设任意电路的节点数为n ,则独立的KCL 方程为(n-1)个,且为任意的(n-1)个。 (2)给定一平面电路: (a )该电路有[b-(n-1)]个网孔; (b )[b-(n-1)]个网孔的KVL 方程是独立的。 (注:把KVL 运用到每一网孔,从而得到独立的KVL 方程,这只是一种方法而已,而且这一方法只能用于平面电路,还有可以获得KVL 独立方程的其他方法,但不论用什么方法,独立的KVL 方程的数目总是[b-(n-1)]个。 能提供独立的KCL 方程的节点,称为独立节点;能提供独立的KVL 方程的回路称为独立回路。) 2 122 等效的定义:如果一个单口网络N 和另一个单口网络N ’的电压、电流关系完全相同,亦即它们在u-i 平面上的伏安特性曲线完全重叠,则这两单口网络便是等效的。 3 126 一个含受控源及电阻的有源单口网络和一个只含电阻的单口网络一样,可以等效为一个电阻。这是一般规律,是可以证明的。在含受控源时,等效电阻可能为负值。(可能为0,也可能无穷大。) 4 149 1.接在复杂网络中的T 型或Ⅱ型网络部分的等效互换: 5 169 ()()+-=t u t u c c “电容电压不能跃变” 前提:当电容电流为无界时就不能运用。 6 169 某一时刻的电容电压取决于在此之前电流的全部历史,因此,可以说电容电压有“记忆”电流的性质,电容是一种记忆元件。 7 163 电容的VCR :()dt du C dt dCu t i == (注:这一公式在u 和i 参考方向一致的前提下才能使用。) 在某一时刻电容的电流取决于该时刻电容电压的变化率。电容有隔直流的作用。 8 175 电感的VCR :dt di L dt dLi u == (注:此式必须在电流、电压参考方向一致时才能使用。) 在某一时刻电感的电压取决于该时刻电流的变化率。电感对直流起着短路的作用。 9 164 电阻两端只要有电压(不论是否变化),电阻中就一定有电流。 10 192 当电路到达稳态(直流稳态)时,电容相当于开路,而电感相当于短路。 11 204 ()()0)(1c c u t u t u +=

电路分析基础基本概念

1实际电路:实际电路是各个器件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而构成电流的通路。以实现电能或电信号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和处理等。 模型:是对实体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种表示或者抽象。 理想电路元件:理想电路元件是用数学关系式严格定义的假想元件,每一种理想电路元件都可以表示其实际器件的其中主要的一种电磁性能,理想电路元件是电路模型的最小组成单元。 R、L、C是电路中的三类基本元件 电路模型:电路模型是实际电路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和足够精确的数学描述。 集总概念:当实际电路的尺寸远小于电路工作时电磁波的波长时,可以把元件的作用集总起来,这样的元件叫做集总元件,这样的电路参数叫做集总参数,由集总元件构成的电路称为集总电路。 分布概念:当实际电路的尺寸可以电路工作时电磁波的波长相比拟时,电路中同一瞬间相邻两点的电位和电流都不相同,这样的元件叫做分布元件,这样的电路参数叫做分布参数,由分布元件构成的电路叫做分布电路。 集总电路的分类:(1)静态电路(2)动态电路 二端元件:具有两个端子的元件叫做二端元件,又叫单口元件支路:电路的每一个二端元件称为一条支路,流经元件的电流叫 1

做支路电流,元件的端电压叫做支路电压。 节点:电路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支路的公共连接点叫做节点。回路:电路中由支路组成的任一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网孔:部不含有支路的回路叫做网孔。 网络:一般把含有元件较多的电路称为网络。 有源网络:部含有独立电源的网络 无源网络:部不含独立电源的网络 平面网络:可以画在一个平面上而不出现任何支路交叉现象的网络。 非平面网络:不属于平面网络即为非平面网络。 KCL:对于任一集总电路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进(或流出)改节点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为零。或表示为流入任一节点的支路电流的等于流出任一节点的支路电流。 KVL:对于任一集总电路的任一回路,在任一时刻,沿着该回路的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为零。或表示为回路中各支路电压升的代数和等于各支路电压降的代数和。 VCR:元件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电阻:任何一个二端元件,如果在任一时刻,u(t)和i(t)之间存在代数关系f(u,i)=0,即这一关系可以用u-i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所决定,而不论电压或电流的波形如何,则此二端元件称为电阻元件。 电阻元件:电阻元件是从实际元件抽象出来的模型。

失效分析常见思路

失效分析在生产建设中极其重要,失效分析的限期往往要求很短,分析结论要正确无误,改进措施要切实可行。导致零部件或系统失效的因素往往很多,加之零部件相互间的受力情况很复杂,如果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这就使失效分析的任务更加繁重。此外,大多数失效分析的关键性试样十分有限,只容许一次取样、一次观察和测量。在分析程序上走错一步,可能导致整个分析的失败。由此可见,如果分析之前没有一条正确的分析思路,要能如期得出正确的结论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了正确的分析思路,才能制定正确的分析程序。大的事故需要很多分析人员按照分工同时进行,做到有条不紊,不走弯路,不浪费测试费用。所以从经济角度也要求有正确的分析思路。 1 失效分析思路的内涵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没有不可以认识的东西,只存在尚未能够认识的东西,机械失效也不例外。实际上失效总有一个或长或短的变化发展过程,机械的失效过程实质上是材料的累积损伤过程,即材料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而整个过程的演变是有条件的、有规律的,也就是说有原因的。因此,机械失效的客观规律性是整个失效分析的理论基础,也是失效分析思路的理论依据。 失效分析思路是指导失效分析全过程的思维路线,是在思想中以机械失效的规律(即宏观表 象特征和微观过程机理)为理论依据,把通过调查、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失效信息(失效对象、失效现象、失效环境统称为失效信息)分别加以考察,然后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综合考察,以获取的客观事实为证据,全面应用推理的方法,来判断失效事件的失效模式,并推断失效原因。因此,失效分析思路在整个失效分析过程中一脉相承、前后呼应,自成思考体系,把失效分析的指导思路、推理方法、程序、步骤、技巧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失效分析的根本目的。 在科学的分析思路指导下,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分析程序;机械的失效往往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即一果多因,常常需要正确的失效分析思路的指导;对于复杂的机械失效,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更需要正确的失效分析思路,以最小代价来获取较科学合理的分析结论。总之,掌握并运用正确的分析思路,才可能对失效事件有本质的认识,减少失效分析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失效分析思路不仅是失效分析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失效分析的灵魂。 失效分析是从结果求原因的逆向认识失效本质的过程,结果和原因具有双重性,因此,失效分析可以从原因入手,也可以从结果入手,也可以从失效的某个过程入手,如“顺藤摸瓜”,即以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