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期妇女的护理附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正常分娩期妇女的护理ppt课件

正常分娩期妇女的护理ppt课件
21
2、骨盆最宽平面:近似圆形,为骨盆腔内最宽部
分,无产科临床重要性。
3、中骨盆平面:即骨盆最小平面。呈前后径长的
纵椭圆形。
□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此平面具
有产科临床重要性。
□其中中骨盆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平均值约
为10cm,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
22
中骨盆平面 mid plane of pelvis
11
对称性
12
➢4)缩复作用:
➢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收缩之后肌 纤维虽有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经过反复宫缩,肌纤维越来越短,整个子宫上段 变厚,下段变薄,这种现象称缩复作用。
➢随着产程进展,这一作用可促使官腔内容积逐渐
缩小,迫使胎先露下降。
13
产力
缩复作用
宫缩时子宫肌纤维变短变粗,间 歇时松弛,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 长度,经过反复收缩后,肌纤维 越来越短。
34
35
3、盆底、阴道及会阴:
临产后受压迫扩张成筒状空间,有利于胎儿娩出。 阴道外口开口向前上方,粘膜皱襞展平使腔道加宽。同 时,肛提肌向下及两侧扩展,肌纤维拉长,使会阴体变 簿,以利胎儿娩出。 阴道及骨盆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在妊娠期增生肥大,血 管变粗,血运丰富,使临产后体可承受一定的压力,但 如保护会阴不当可造成裂伤。
体积缩小,有利于胎头娩出。
38
1.胎头颅骨
由顶骨、额骨、颞骨各两块及枕骨一块构成。 颅骨间缝隙称颅缝。 两顶骨间为矢状缝, 顶骨与额骨间为冠状缝, 枕骨与顶骨间为人字缝, 颞骨与顶骨间为颞缝,两额骨间为额缝。
39
胎儿 胎儿大小
胎头是胎体最大部分 胎头颅骨有: 两顶骨 两额骨 两颞骨及枕骨 胎头囟门 大囟门(前囟门) 小囟门(后囟门)

《分娩期妇女的护》课件

《分娩期妇女的护》课件

母乳喂养指导
母乳喂养的好处
强调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的益处,如提高免疫力、促进母婴情感 联系等。
正确的哺乳姿势
介绍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注意事项,帮助新妈妈更好地进行母乳喂养 。
母乳不足的解决办法
针对母乳不足的情况,提供合理的饮食和生活建议,以及如何混合 喂养。
新生儿护理指导
01
02
03
新生儿的基本护理
介绍新生儿的基本护理知 识,如如何更换尿布、如 何穿脱衣服等。
产程观察与护理
要点一
总结词保障母婴安全要 Nhomakorabea二详细描述
产程观察与护理是分娩期妇女护理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 应该密切观察产程进展,监测母婴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 和处理异常情况。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该为产妇提供心理 支持,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帮助其顺利度过分娩过 程。在产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理 ,确保母婴的安全。
循环系统和血液变化
心输出量增加
妊娠期间,孕妇的心输出量增加,以满足胎儿和母体自身的需求。
水肿
部分孕妇可能出现下肢和脚踝的水肿现象。
02
分娩期妇女的心理变化
心理准备
产妇在分娩前应做好心理准备,包括了解分娩过程、减轻分娩疼痛的方法、产后的 护理和育儿知识等,有助于减轻紧张和焦虑情绪。
产妇可以参加产前教育课程,了解分娩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同时也可以与其 他准妈妈交流经验,增加信心。
家庭成员也应该给予产妇足够的支持和关爱,帮助她们减轻心理压力,共同迎接新 生命的到来。
情绪变化
01
分娩过程中,由于荷尔蒙和情绪 的变化,以及新生儿带来的新挑 战和责任感,产妇容易出现情绪 波动、易怒、抑郁等情况。
02

妇产科护理-分娩期妇女护理 PPT课件

妇产科护理-分娩期妇女护理 PPT课件
分娩机制:
胎儿先露部为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
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转动,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
分娩机制的动作是连续进行的,下降动作贯穿整个分
娩过程
31 2018/11/28
分 娩 过 程
1.衔接 2.下降
记 住 我

3.俯屈
4.内旋转 5.仰伸 6.复位及外旋转 7.胎儿娩出

32 2018/11/28
张,且胎头娩出时无变
形机会致娩出困难 3. 横位:足月活胎不能通 过产道
26

2018/11/28
胎头颅骨
组成:2顶骨、2额骨、2颞骨、 1枕骨,共7块 颅缝:矢状缝(顶骨之间) 冠状缝(顶骨和额骨之间) 人字缝(顶骨和枕骨之间) 额缝(额骨之间) 颞缝(颞骨和顶骨之间) 囟门:大囟门,前方呈菱形
经产妇<1小时
第一产程
临床表现
规律宫缩
记 住 我
宫口扩张
胎头下降
胎膜破裂
高兴、焦虑
45 2018/11/28
第一产程
临床表现1:规律宫缩
1. 持续时间逐渐延长
2. 间歇时间逐渐缩短 3. 强度逐渐增加
越来越疼
46 2018/11/28
第一产程
临床表现:宫口扩张
1. 宫口扩张时临产后规律宫缩的结果
肛提肌阻力
半俯屈胎头
进一步俯屈
下颏贴近胸部,枕额径→枕下前囟径 适应产道的最小经线
37 2018/11/28
记 住 我
内 旋 转
定义:胎头围绕骨盆纵轴旋转
(向中旋转),使矢状缝与中骨
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动作 时间:从中骨盆平面开始至骨盆
出口平面完成,即第一产程末完

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PPT课件

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PPT课件
正 常 分 娩
1
国内外剖宫产率逐步升高。我国从20世纪 60年代的15%左右上升到90年代初的20%, 目前大多数医院报道在40%~60%,有的医 院甚至高达70%~80%,我国剖宫产率问题 已经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远离世 界卫生组织剖宫产率必须在15%以下的要求, 国内各界专家也纷纷呼吁,保护、促进和 支持自然分娩。我院剖宫产率:2011年为 34%,2012年为29%,2013年为27%.
15
衔接
下降
俯屈
复位及外旋转
仰伸
内旋转
胎儿娩出
16
总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 即分娩全过程。 从规律宫缩开始 至胎儿胎盘娩出 止称。临床上分 胎儿娩出期, 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潜伏期指从临产出现 胎盘娩出期, 宫颈扩张期, 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 。平均2—3小时扩张 1cm, 3个时期。 从胎儿娩出到 从规律宫缩开 3cm宫口开全到胎儿
35
+ 产妇第三产程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500ml。
+ 产妇有会阴裂伤,给予缝合。
+ 产妇能接受新生儿,并进行皮肤接触及早吸吮。
36
【排尿方法指导】 + 产后4-6小时要自行排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影响子宫收 缩不利于恶露排出;下床排尿时,应缓慢,并注意加强看护, 防止产妇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导致晕倒;注意多饮水,勤排尿。 排尿困难者适应采取下属措施: + (1)解除害怕排尿引起会阴部伤口疼痛这一思想顾虑,鼓 励其下床排尿。 + (2)热敷、按摩下腹部,听滴水声或针刺关元、气海等穴 为诱导排尿。 + (3)按上述方法处理仍不能自行排尿时,给予导尿。 【 饮食指导】】: + 产后第1日进清淡易消化食物,以后饮食以多样化、富于营 养为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衔接 下降 俯屈 内旋转 仰伸 复位及外旋转 胎身娩出
21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临产诊断】
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 间歇5~6分钟
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 宫颈口扩张 胎先露下降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产程分期】
总产程(total stage of labor) 第一产程(first stage of labor) 第二产程(second stage of labor) 第三产程(third stage of labor)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整个妊娠过程平均40孕周
停经——27W末
≥28W
流产
<12W
12~27W末
28~37W
分娩
37~42W
≥42W
早期流产
晚期流产
早产
足月产
过期产
流产儿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早产儿
足月儿
过期儿
【决定分娩的因素】
产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宫收缩力 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 肛提肌收缩
力 产道
胎儿
骨产道 软产道
大小 胎位 畸形 待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产力】
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
逼出的力量
包括:
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 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 肛提肌收缩力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产力】
子宫收缩力:
(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节律性 对称性 极性 缩复作用
中骨盆横径(坐骨棘间径):
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平均10cm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骨产道】
骨盆出口平面
出口前后径 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 出口前矢状径 出口后矢状径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骨产道】
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骨盆轴(pelvic axis):
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假想曲线。此轴上段向下向后,中 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分娩时,胎儿沿此轴娩出
经产妇多是宫颈管短缩消失与宫口 扩张同时进行
宫口扩张:
临产前,初产妇的宫颈外口仅容一 指尖,经产妇能容一指
宫口开全时达10cm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筒状变薄 前短后长
【胎儿】
(一)胎儿大小
胎头颅骨
BPD
胎头径线
(二)胎位
(三)胎儿畸形
枕下前囟径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子宫收缩的对称性
【产力】
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
促使胎儿娩出 促使胎盘娩出
肛提肌收缩力
协助胎头内旋转、仰伸、娩出 利于胎盘娩出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产道】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
骨产道(真骨盆)
骨盆入口平面 中骨盆平面 骨盆出口平面 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骨盆倾斜度(inclination of pelvis):
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 为60°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软产道】
子宫下段形成
非孕时长约1cm,临产后长达7~10cm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软产道】
宫颈管消失:
初产妇多是宫颈管先短缩消失,宫 口后扩张
【精神心理因素】
分娩应激既可以产生生理上的应激,也可以产生 精神心理上的应激。
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 适应力和健康。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第二节 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 (mechanism of labor)
胎儿先露部为适应骨盆各平面 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 列的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 线通过产道的过程。
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 复位及外旋转。
分娩机制各动作虽分别介绍,却是连续进行, 下降动作始终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1. 衔接 2. 下降 3. 俯屈 4. 内旋转 5. 仰伸 6. 复位及外旋转 7. 胎肩及胎儿娩 出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第一产程妇女的护理】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心状况
(1)一般情况 (2)胎儿宫内情况 (3)子宫收缩 (4)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产程图)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肛查
阴道检查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胎头下降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潜伏期
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cm 约需8h,不超过16h
活跃期
宫口扩张3cm到10cm 约需4h,不超过8h
产程图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THANK YOU
SUCCESS
2019/5/6
可编辑
29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第一产程妇女的护理】
(二)护理评估
2.身心状况
(5)胎膜破裂及羊水观察 (6)心理状况 (7)疼痛耐受性
软产道
子宫下段形成 骨盆底组织、阴道及会阴的变化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骨产道】
骨盆入口平面
入口前后径(真结合径) 入口横径 入口斜径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骨产道】
中骨盆平面
中骨盆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 离,正常值平均11.5cm
3.相关检查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第一产程妇女的护理】
(三)护理诊断/问题
焦虑 与知识缺乏,担心分娩能否顺利进行有关。 疼痛 与逐渐加强的宫缩有关。
(四)预期目标
1. 产妇情绪稳定,有信心正常分娩。 2. 产妇表示不适程度减轻。 3. 产妇能描述正常分娩过程并表现出主动参与和控
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
【第一产程妇女的护理】
(一)临床表现
规律宫缩:
产程开始时,出现伴有疼痛的子宫收缩,习称“阵痛”
宫口扩张:
临产后规律宫缩的结果
胎先露下降:
决定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观察项目
胎膜破裂:
羊膜腔内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胎膜自然破裂,多发生在宫 口近开全时
第五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 决定分娩的因素
【分娩的定义】
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 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
生理过程 normal physiological process
病理突发 complications arise quickly and
unexpectedl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