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经皮给药技术PPT讲稿

合集下载

经皮给药系统PPT精选课件

经皮给药系统PPT精选课件
晕剂东莨菪碱和1981年硝酸甘油透皮制剂用于 临床以来,相继有雌二醇、芬太尼、烟碱、可 乐定、睾酮、硝酸异山梨酯、左炔诺酮等透皮 制剂。
5
经皮给药的特点: ①可以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
胃肠灭活; ②可维持恒定的最佳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减
少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③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④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
Condition N /(g/cm2/h)
Tab. 1 Comparison of average transdermal flux of piroxicam
Passive Diffusion
4.97±0.26
Passive Diffusion with Tween 80
8.42±3.96
Electroporation without Tween 80
Residual amount in skin (ug/cm2)
5 4 3 2 1 0
0
10
20
30
Time(hr)
flexible nano-liposomes in vivo conventional nano-liposomes in vivo flexible nano-liposomes in vitro
CAN VARY VIA CURRENT MANIPULATION
32
33
电流强度及脉冲控制元件
34
影响离子导入有效性的因素:
(1)药物的解离性质; (2)药物的浓度; (3)介质的pH值; (4)电流; (5)离子电极。
35
离子电导或电穿孔皮肤给药实验装置示意图
36
37
22

药剂学 经皮给药制剂[可修改版ppt]

药剂学   经皮给药制剂[可修改版ppt]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Derivs 3.0 Unported License. To view a copy of this license, visit /licenses/by-nd/3.0/ or send a letter to Creative Commons, 444 Castro Street, Suite 900, Mountain View, California, 94041, USA.
(2)分子大小 (3)熔点 (4)分子形式
2.给药系统的理化性质
(1)剂型 (2)pH:分子型>离子型 (3)TDDS中药物的浓度
3.生理因素的影响
(1)种族与个体差异 家兔、小鼠、无毛小鼠皮肤的渗透性较大,其次为 大鼠、豚鼠、猪、狗、猴、猩猩等
(2)部位差异 足底和手掌>腹部>前臂>背部>前额>耳后和阴
吸收促进剂一览表
2、物理方法
• A 离子导入 利用电流将离子型药物由电极定位导入皮肤, 进入局部组织或血液循环的一种生物物理方法。电流控制 在0.5mA/cm2
• B 超声导入 利用具有高能量和高穿透率的超声波促进 药物经皮透过的方法称之为超声导入。
• C 微针 高10~2000um、宽10~50um的针,微针刚好能 穿破表皮,分为实心和空心两种。
your personal, educational and business presentations.
You are free:
制剂 To Share — to copy, distribute and transmit the work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经皮给药制剂 PPT

经皮给药制剂 PPT

• 6、醇类化合物 • 含有2~5个碳原子的短链醇能溶胀和提取角质层
中的类脂,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从而提高极性和 非极性药物的经皮透过。
• 7、其他吸收促进剂 • 挥发油 ,如薄荷油、桉叶油、松节油等
•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二)物理方法
• 1、离子导入技术 (iontophoresis) • 离子导入技术是利用电流离子经电极定位导入皮肤或
粘膜、进入局部组织或血液循环的一种生物物理方法。
• 2、超声导入
• 超声波技术作为物理学的方法应用于药物的经皮吸收, 首先是由Fellinger和Schmid把氢化可的松软膏用于关 节炎治疗中。
• 3、微针
第三节 经皮给药贴剂设计与生产工艺
• 一、药物选择原则
• 1、剂量 • 2、理化性质 • 3、生物学性质
关性的研究。
(二)其他一些质量控制
• 粘性是TDDS制剂的重要性质之一。 1、粘附力(adhesive strength)的测定 • 粘附力指的是贴剂与皮肤或与基材充分接触
后产生的抵抗力。 • 通常采纳测定剥离力的方法,一般使用剥离
角度为180°,即PSTC-1法(PSTC,pressuresensitive tape council)。 • 180°剥离试验能够得到压敏胶变形和破坏的 状态,同时容易得到重现性良好的结果。
经皮给药制剂
第一节 概述
• 一、经皮传递系统(TDDS)又称经皮治疗系统(TTS) • 系指经皮给药的新制剂。该制剂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药
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 药浓度,并在各组织或病变部位起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 广义的经皮吸收制剂既能够起局部治疗作用也能够起全身 治疗作用。

药剂学经皮给药制剂课件

药剂学经皮给药制剂课件
通过药代动力学评价,可以了解药物在皮肤内的吸收速率和程度、药物的 代谢和排泄情况,以及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药代动力学评价对于经皮给药制剂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 高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经皮给药制剂在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方便、安全、有效
详细描述
经皮给药制剂在常见病治疗中具有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由于经皮给药可以直接将药物送达病灶部位,避免 了口服给药的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降解,同时也避免了注射给药的疼痛和感染风险。常见的经皮给药制剂包括 乳膏、贴剂和喷雾剂等,适用于治疗皮肤疾病、疼痛和炎症等症状。
经皮给药制剂在急症处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经皮给药制剂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经皮给药制剂的成功案例分享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创新、突破、引领未来
近年来,随着药剂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给药制剂在临 床应用中取得了许多创新和突破。例如,新型的经皮给药 制剂可以通过微针技术、纳米技术等手段提高药物的渗透 性和吸收效果,从而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未来,随着 科技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经皮给药制剂将会在更多 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药剂学经皮给药制剂课件
• 经皮给药制剂概述
• 经皮给药制剂的药代动力学 • 经皮给药制剂的临床应用与案例
经皮给药制剂的定义
经皮给药制剂与传统的口服给药方式 相比,具有避免胃肠道降解、避免肝 脏首过效应、给药方便等优点。
经皮给药制剂的分类
贴片类
01
涂剂类
02
贴剂类
03
经皮给药制剂的特点
基质的选择与制备

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与临床应用PPT课件

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与临床应用PPT课件
2020/6/10
经皮给药制剂的临床应用概况
经皮给药制剂的应用迄今为止,共有10类药物, 20余个品种被开发为经皮给药制剂,并获得美国食 品与药品监管局(FDA)批准上市,如可乐定、芬太 尼、东莨菪碱、硝酸甘油、烟碱、雌二醇/炔诺酮、 睾酮、利多卡因、奥昔布宁等。
在亚洲,除日本外,尤其是韩国和印度近来也 加大了对经皮给药制剂的科研投入,很多药物的 经皮给药制剂正处于临床前及临床研究阶段。
微乳
由油相、水相和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 剂组成的光学上均一、热力学及动力学稳 定的体系。 按结构划分:水包油(O/W)型
油包水(W/O)型 双连续型微乳
2020/6/10
微乳
透皮吸收特点: (1)增溶及提高渗透浓度梯度; (2)增加角质层脂质双层流动性; (3)破坏角质层水性通道; (4)微乳完整结构经毛囊透皮吸收。
2020/6/10
纳米透皮喷雾(MTDS)
原理——该溶液是按处方剂量给药的,挥 发性物质依靠蒸发作用,离开原有的在介 质中的药物的浓溶液,迅速吸收进入皮肤 的表层。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药物从包裹 物中释放出来。
关键——将药物带入皮肤的担体溶剂的应 用。
2020/6/10
纳米透皮喷雾(MTDS)
特点——将非常精确剂量的药物以溶液 的形式扩散到皮肤的微小区域。
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与临床应用
王晖
2020/6/10
经皮给药系统概述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s,TDS)是指经皮肤给 药,使药物以恒定的速度通过皮肤各层 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 ,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新的控释 制剂。
2020/6/10
TDS优点
2020/6/10

经皮给药制剂.精选PPT

经皮给药制剂.精选PPT
压敏胶(黏附、载体、控释) 微针:通过机械作用在角质层上形成直径为微米级的小洞。
不与药物发生反应。 分子结构:与角质层类脂形成氢键
骨架:亲水性聚合物(PVA、PVP、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 由药物和适当的粘性基质混合而成。
常用:聚对二苯甲酸二乙酯、聚乙烯、聚苯乙烯、 复合铝箔膜等
二、经皮给药制剂常用材料
狭义: 贴剂
第一节 概述
3.特点:
优点: (1)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胃肠道降解失活、药物对胃肠
道的毒副作用。 (2)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3)维持恒定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血药浓度峰 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
(4)使用方便,可以随时中断给药,改善病人用药的顺应 性。
第一节 概述
缺点:
系药材提取物、药材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合后,被涂布在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由背衬(常用无纺布、弹力布)
水分、光线有较好的阻隔性能;有一定的强 、膏体、防黏膜(膏体表面的隔离膜)组成。
分子形状与立体结构:线性 二、药物在皮肤内的转移
度支撑给药系统;良好的柔软性、稳定性, 立式:贴剂、软膏、凝胶体外释放
二、经皮给药制剂常用材料
4.控释膜: EVA 聚乙烯膜 多孔聚乙烯膜 多孔聚丙烯膜。
硬膏剂
具有粘性而供外贴的制剂。由药物和适当的 粘性基质混合而成。常均匀涂布在棉布或其 他裱背材料上,有时在裱背材料面上穿许多 小孔。贴于皮肤后,在体温下渐渐发挥药效。 常用的有胶布(即橡皮膏)和膏药(如伤膏 药)等。
巴布剂
巴布剂是一种外用贴膏剂,在 有较久的 应用 。系药材提取物、药材或/和化学 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合后,被涂 布在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由背衬 (常用无纺布、弹力布)、膏体、防黏 膜(膏体表面的隔离膜)组成。

《经皮吸收制剂已有》课件

《经皮吸收制剂已有》课件

糖尿病治疗
透皮胰岛素的使用方便了糖尿病患者。
经皮吸收制剂的未来发展方向
制剂技术改进
通过新的透皮吸收制剂给药方法和技术的开发,提高药物越皮速率及渗透机制。
研究新型应用领域
在其它领域中探索透皮给药的可能性,如脱髓鞘性疾病、心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等。
1 方便
无需注射或摄入药物,使 用简单。
2 无痛
3 可控制
不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受, 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药物的渗透率、吸收速度 等参数可以通过制剂设计 进行控制。
经皮吸收制剂的应用
镇痛剂
止痛药的透皮给药器具有快速镇痛的效果。
皮肤药物
外用药物,如皮肤消炎、治疗皮炎等。
避孕药
透皮避孕贴的使用率逐年提高。
经皮吸收制剂的发展历程
2 0世纪60年代初
首次有研究表明经皮给药的概念。
2 0世纪70年代
开始研究透皮渗透真空法。
2 0世纪80年代
开始出现市场上的经皮给药产品。
2 0世纪90年代
出现了许多新的制剂技术。
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1
贴剂
贴片、透皮贴剂等。
2
凝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软膏、搽剂等。
3
乳膏
乳剂、乳霜等。
经皮吸收制剂的特点
经皮吸收制剂已有
本PPT将会介绍经皮吸收制剂的历史、类型、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让我们 一同探索这个神奇的医学领域。
需求背景
1 病人需求
疼痛或不适的口服或注射 治疗。
2 医生需求
3 医药公司需求
快速,安全且可靠的疗效。
创新性产品以及更大的市 场和营收。
经皮吸收制剂的定义
经皮

《药剂学Ⅱ》课件6经皮给药系统

《药剂学Ⅱ》课件6经皮给药系统
4
• 经皮给药的发展
– 膏药
古代中国
– “狗皮膏药”
– 1974,东莨菪碱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scop, 晕车贴) -里程碑
– 1981,硝酸甘油贴剂的上市
– 最近三十年的著名品种
• 东莨菪碱贴剂
• 硝酸甘油贴剂
• 可乐定贴剂
• 芬太尼
• 睾酮
• 烟碱(戒烟贴)
5
其他3%
缓控释制剂 13%
– 作用
• 离子导入 • 电渗析 • 电流诱导
– 特点
• 离子型和大分子药物 • 精确调节电流控制释药速度 • 需要特殊装置
30
31
32
• 镇痛泵
– IONSYS ™ – 芬太尼
• 影响离子导入有效性的因素
– 药物的解离性质 – 药物浓度 – 介质pH值 – 电流
34
• 电致孔导入法(Electroporation)
经皮给药系统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内容
• 概述 • 经皮制剂的分类 • 经皮制剂的吸收 • 经皮吸收促进剂 • 促进经皮吸收的新技术 • 经皮制剂的设计 • 经皮制剂的制备 • 经皮制剂的质量评价
2
概述
•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DDS)
42
• 微针法(microneedles)
– 是一种新型的经皮给药方式,以铬沉积于硅 片上,应用氟/氧化学为基础的控制等离子体 进行深度蚀刻而成的一种微细针簇,足够穿 透皮肤角质层,但又不足以触及神经,所以 不会有疼痛感觉
43
• 生物可降解微针
– 羧甲基纤维素钠 – PLGA – 海藻酸钠 – PVP/PVA

经皮给药

经皮给药

32 化学促渗透方法
化学促渗透是采用各种促渗透剂改变皮肤的超 微结构,达到增加药物通透性的目的,与物理促渗透 方法比较更简便、经济,适用性更强。理想的促渗剂 应该对皮肤及机体无毒、无刺激、无药理作用,与药 物和其他附加剂不发生反应。由于刺激性和毒性作 用,真正能用于临床的促渗透剂并不多。
常用促渗透剂
24 微乳
微乳作为经皮给药载体,可显著增加难溶性药物 的溶解度,在皮肤表面快速形成较高的浓度梯度,使 药物的经皮速率明显增加。制备微乳的油相和表面 活性剂通常也是促渗透剂。李宁等制备了含氟比洛 芬的微乳,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对FP微乳经离体大 鼠皮肤的渗透速率进行研究,通过优化微乳处方,微 乳中药物经大鼠皮肤的稳态渗透速率明显提高,表明 制成微乳后氟比洛芬有很强的经皮渗透能力,适合开 发为经皮给药的新制剂。
TDDS概述
一、TDDS的特点及优势 二、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 三、促渗透方法的研究进展 四、TDDS前景展望
一、TDDS的特点及优势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DDS)是指通过皮肤表面给药,以达到局部 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新途径。欧美国家常称 TDDS制剂为贴剂(patch)。近年来,随着对TDDS 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及各种促渗技术的开发与发 展,国内外对TDDS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日益加深, 相继开发出了多种新型的经皮给药制剂。
25 其他
除以上4种研究较多的经皮给药制剂外,还有气 雾剂、凝胶剂和涂膜剂等常见剂型,以及β-环糊精包 合物、磷脂复合物和纳米粒等经皮给药新剂型。新 型制剂方法的使用不仅使许多原有经皮给药的药物 效果变得更佳,更使得一些以前不适合经皮给药的药 物能够采用这种方法应用于临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