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欺诈及预防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ANDONG UNIVERSITYOFTECHNOLOGY
毕业论文汽车保险欺诈及预防对策研究
学院: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专业:交通运输
学生姓名:**
学号: ***********
指导教师:肖革文
2013 年 06 月
摘要
摘要
本篇论文从汽车保险欺诈的现状分析,寻找保险欺诈的产生的种种原因,并对产生的原因做了具体分析,将实习期间的案例进行了详细分类。
第三章主要就各种欺诈类型进行归类,在归类的基础上讲解了如何在勘查中甄别出假案件。
第四章和第五章为本篇论文的重点,以实习期间接触的案件为依据,参考种种文献,探索出针对保险欺诈预防措施。
第五章的第一节以总结现在国内的预防措施为主,并且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最后一部分以一位一线工作人员的视角提出了新的具有有效性的措施,也是本论文的独特之处。
现有的措施都注重法律的完善,被保险人的教育,以及加强内部管理等,疏忽了对保险理赔最核心环节的控制。
勘察人员的素质,技能的提高,待遇的改善,会在一定程度上在第一环节遏制客户的蓄意欺诈。
勘查人员的技能对现场证据的甄别具有重要作用。
公司从控制勘查人员素质,提高待遇和技能入手,对汽车保险欺诈会有起色的。
关键词:保险欺诈、汽车保险、预防措施
ABSTRACT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ised the caused reasons of the insurance cheat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ar insurance cheat, also analyzed the cases which happened in the practice period.The thired chapter sorted out the type of the cheat,also explained how to figure out the fake case.The forth and fifth chapters are the point of this paper, base on the real case which happened in my practice period,use some papers as reference, explored some ways to prevent the cheat.The fifth and the first chapter summrized the the precautions in our country,and pointed out the questions.The last chapter submitted the new ways to prevent the cheater, that;s the unique feature of this paper.
The present ways pay attention to perfect the laws,the education of the insurant,and improve the manage of the introcompany,but neglected control the core process of the insurance claims, The quality of the surveyor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kill,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eatment.these ways will prevent the delibratedly cheat from the first process. The surveyors skill is important to tell the evidence on site.control the quality of the surveryors,improve the treatment and skills will be helpful to the prevent of the car insurance cheat.
Keywords:Fraud and deception lose;Car insurance;Prevention measures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II)
第一章绪论 (1)
1.1 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1.1研究的目的 (1)
1.1.2研究的意义 (1)
1.2近年来国内外汽车保险欺诈的现状 (1)
1.2.1国外汽车保险欺诈的现状 (1)
1.2.2国内汽车保险欺诈的现状 (5)
1.3本课题研究内容 (7)
1.4本章小结 (7)
第二章保险欺诈的定义及成因 (8)
2.1保险欺诈的含义 (8)
2.2汽车保险欺诈的界定 (8)
2.3汽车保险欺诈的构成 (8)
2.4保险诈骗的成因 (8)
2.5汽车保险欺诈的危害 (10)
2.6本章小结 (10)
第三章汽车保险欺诈的主要形式 (11)
3.1实习期间的接触假案例种类 (11)
3.1.1 使用虚假身份 (11)
3.1.2人为故意制造事故 (11)
3.1.3几次事故造成的损失谎称一次事故造成。
(12)
3.1.4酒后驾驶发生事故以后替换驾驶员 (13)
3.1.5车上装有货物两车故意追尾 (15)
3.1.6涉及到人伤的虚假案子 (15)
3.1.7间接欺诈 (15)
3.2本章小结 (16)
第四章在人寿实习期间的经典案例 (17)
4.1酒后驾驶替换驾驶员 (17)
4.2利用政府部门单位用车施加压力来谋取私利的案子 (19)
4.3 调换新旧部件欺诈的案子 (21)
4.4用必要工具,凭空制造假案子 (22)
4.5临近保险止期,制造假事故骗取钱款 (24)
4.6本章小结 (24)
第五章汽车保险欺诈的应对措施 (25)
5.1反欺诈的现在实行的措施 (25)
5.2反欺诈的对策 (34)
5.2.1社会环境方面 (34)
5.2.2 倡导保险行业的健康竞争 (35)
5.2.4查勘员多年来积攒下的经验分析来甄别真假事故 (37)
5.3本章小结 (42)
总结与展望 (43)
参考文献 (44)
致谢 (46)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随着我国汽车特别是私家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呈现出加快上升的势头,与此相对应的是,各种汽车保险诈骗案件也不断增多,必须依托法律法规等力量,有效的对这种诈骗进行防治。
汽车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在财产保险领域中,汽车保险相对出现晚.但随着现代社会文明发展加快和汽车的普及,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
一直是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并保持高增长率。
伴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欺诈现象亦呈上升趋势,并成为当前保险业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最终将危害善良的保险大众,损及保险制度的社会功能.一方面是投保人欺诈、骗赔事件屡屡发生,在汽车保险中表现为“将非保险损失偷梁换柱,变为保险损失”、“虚构事实,编造假案”、另一方面是保险人及保险代理人对投保人的误导、欺骗,导致整个保险业社会公信度的下降,形成负面影响。
伴随着保险业600多年的发展,保险欺诈的存在,不仅仅影响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更重要的是保险欺诈的存在,将导致诚实的保户必须为获得保险保障而支付额外的保险费。
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在于分析保险欺诈的存在现状,寻找原因,并找出应对措施。
1.1.2研究的意义
汽车理赔是保险业务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保险公司要谨慎处理好汽车理赔工作和服务。
近年,我国汽车保险理赔时的理赔纠纷、汽车保险欺诈骗赔等问题日渐突出,不仅损害了广大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使得我国本来就不是很成熟的车险市场更是无章可循。
为了进一步规范车险市场竞争的秩序,促进汽车保险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
借鉴成熟保险市场汽车保险理赔服务的先进经验来改进我国传统的汽车保险理赔服务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从而提高全社会对保险业的正确认识,促使保险业在正确健康的轨道上继续前进。
还有利于他提高人们的素质,促进社会秩序正常稳定的前行。
1.2近年来国内外汽车保险欺诈的现状
1.2.1国外汽车保险欺诈的现状
一、美国是世界上保险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2004年其保险费收入达一千九百
七十亿美元,占世界保险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但是美国的保险欺诈也相当严重,政府及保险公司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进行治理,以维护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保险业由于其自身固有的信息不对称性、保险标的复杂性以及保险价值的不确定性使得欺诈易于产生。
可以说,保险业的历史有多长,保险欺诈就有多久。
据2001年的一项调查估计,汽车保险中约20%的索赔有欺诈行为。
美国的保险欺诈从1970年左右开始激增。
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是由于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标的物的种类不断增加,保险责任的范围不断扩大,保险经营日趋复杂,从客观上给欺诈者有可乘之机,法律执行部门往往把主要精力和有限资源放在打击暴力犯罪上,加之缺乏反保险欺诈的立法支持,像夸大和虚报损失进行索赔的“软”保险欺诈行为极少受到起诉,这种状况使得保险欺诈成为低风险、高回报的违法犯罪行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欺诈犯罪者的气焰,另一方面,由于保险欺诈调查、起诉的复杂性,加之保险公司在搜集证据方面欠缺经验和投入不足,美国保险公司在早期反保险欺诈中常常在法庭上败诉。
一些保险人知难而退,对于带有欺诈倾向的索赔态度暖昧,采取把欺诈造成损失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的消极方式保护自身利益。
这导致上世纪80年代美国汽车保险的价格飙升,而费率提高又诱使被保险人夸大、虚报损失进行索赔,以便从保险公司获得更多的赔偿,出现了恶性循环的局面[18]。
二、美国保险欺诈的治理
面对愈演愈烈的保险欺诈和飙升的保险价格,美国政府、保险监管机构、私人和公共机构以及消费者认识到单靠保险人的自身努力是无济于事的,向保险业提供帮助是必要的。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对保险欺诈采取强硬对策。
1、成立反保险欺诈联盟协调反保险欺诈工作
成立于1993年的反保险欺诈联盟,是一家由政府机构、保险公司、执法机构、学术机构以及消费者组织等发起成立的机构。
其宗旨是协助社会各界不遗余力地与保险欺诈作斗争,减少因保险欺诈给消费者、保险人、政府与各类商业组织带来的损失。
该组织自成立以来,在多个领域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
首先,通过提供一系列反保险欺诈的立法范式,推动各州的反保险欺诈立法,为反保险欺诈提供法律保证。
美国保险欺诈犯罪活动一度猖獗的重要原因是保险立法滞后导致对保险欺诈犯罪的打击不力。
在20世纪90年代前,各州缺乏对保险欺诈的基本立法,对于保险欺诈定义不清,更不要说建立专门的机构对保险欺诈进行调查、起诉。
反保险欺诈联盟成立后,先后提供了一系列的立法范式供各州立法机构参考,比较著名的有保险欺诈法案,保险欺诈局法案,机
动车辆承保前审查法案等,这些法案要求相关机构制定反保险欺诈计划,提供反保险欺诈的年度报告:要求保险公司建立特别调查机构,在投保单和索赔单证上增加保险欺诈是犯罪的警示语等方式积极参与反保险欺诈活动。
这一系列法案,加强了美国反保险欺诈的基础建设。
截止2005年,全美已经有47个州通过了反保险欺诈法案,对保险欺诈给予明确定义,大多数州把某种程度的保险欺诈定为重罪:已经有40个州建立了保险欺诈局,赋予保险欺诈局调查、起诉保险欺诈人的权力。
2、建立保险公司特别调查机构
美国大多数州通过立法要求保险公司设立特别调查机构,特别调查机构一般由保险从业人员、退休警察、医生、侦探等组成。
特别调查机构一般对公司业务部门提交的可疑投保和索赔进行调查,发现重要欺诈线索的则需移交到州保险欺诈局。
当然,也有些州不要求保险公司设立特别调查机构,可由保险公司与外部调查机构合作,把调查任务分包给专业调查机构。
实际上,保险公司的特别调查成为美国反保险欺诈的重要防线。
3、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打击保险欺诈
除NICB、SIU和州保险欺诈局直接从事保险调查外,在美国还存在大量的商务调查公司从事保险欺诈调查业务。
他们接受客户委托,就具体的疑案展开调查,收集证据,收取一定的调查费用。
成立于1989年的MJM是目前全美最大的保险调查公司,业务包括保险赔付的调查、对保险公司特别调查部进行培训、接受咨询以及出售反欺诈软件等。
这些专业调查机构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高效运转,成为继NICB、SIU和州保险欺诈局之外的一支重要的反欺诈力量。
4、提高社会公众反保险欺诈意识和识别保险欺诈的能力
美国非常重视培养和提高公众的反保险欺诈意识和能力。
首先是通过各种媒体让公众了解保险欺诈活动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如反保险欺诈联盟定期把保险欺诈的典型案例刊登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商业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今日美国、福布斯、财富等全美最有影响的报纸和期刊上,美国的一些著名广播公司在黄金档节目中都曾播出过保险欺诈案例;如CBS著名的访谈节目《六十分钟》,NBC的《今日脱口秀》,ABC、CBS、NBC和CNN黄金时段的新闻节目中都曾对保险欺诈问题进行过深度报道。
有关组织还通过公益广告建立专业网站I举办专家讲座,张贴招贴画,放映影像资料,发放印有反保险欺诈宣传口号的小饰物、小礼物、小册子,在投保单和索赔单证上印制“保险欺诈是严重犯罪”的警示标志,在中小学教学内容中增加反保险欺诈内容等方式把反保险欺诈宣传,提高公
众反保险欺诈意识和能力融入日常生活中。
此外,有关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保险欺诈新动态、新特点以及识别假保单方法,提高公众的识别能力。
5、重视反保险欺诈专业人才的训练。
美国的保险欺诈犯罪主要来自白领阶层,是白领阶层仅次于偷逃税的第二大犯罪领域,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少人从事各种专业技术工作。
随着近年来美国加大对保险欺诈犯罪的打击力度,保险欺诈更加隐蔽。
保险欺诈犯罪呈现出高科技化、高智商化、专业化、网络化、国际化的新特点,这就使得打击保险欺诈活动更加复杂化。
它要求反保险欺诈人员不仅要有热情,更要有过硬的反欺诈的技能,这使得美国反保险欺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从保险欺诈的识别、调查、起诉、定罪等各个环节均需要有娴熟技能的反保险欺诈专业人土才能胜任。
为了培养反保险欺诈的专业人才,美国主要从加强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人手,提高他们的反欺诈能力。
例如,NICB和CAW利用其在反保险欺诈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拥有众多的反保险欺诈专家的优势,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为保险公司、执法机构培养专业的反保险欺诈人才。
美国的保险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中设有专门的反保险欺诈教程,帮助保险从业人员提高识别欺诈性投保和欺诈性索赔的能力,把好反保险欺诈的第一道防线。
6、重视新技术在反保险欺诈中的运用。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反保险欺诈中运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反保险欺诈的有效武器。
美国保险索赔数据库已经成为保险欺诈调查中最有运用价值的工具。
例如,美国保险服务办公室推出的名为“索赔搜索”数据库系统,运用了数据挖掘程序,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保险索赔综合性数据库。
全国保险欺诈犯罪署也已经开发出名为“预见知道”数据库系统。
该数据库系统收集和分析有关信息并把它传送给保险人和执法机构用于侦查、调查和预防保险欺诈犯罪。
在2005年,美国:路易斯安那等州遭受“卡特里娜”飓风的重创,保险损失惊人。
全国保险欺诈犯罪署课派遣了专家小组至受灾各州,在路易斯安那州的相关部门配合下;对在飓风中受损保险车辆和船泊进行调查,并创建了一个专门的数据库。
在事故中受损的机动车辆识别号码(VINs)和船壳识别号码(HINs)都收人数据库中供查询,通过这种方式有力地扼制利用巨灾事件进行保险欺诈的倾向。
7、加强对保险欺诈的研究
由于保险欺诈一般较为隐蔽,公开的资料难以收集,因此对于保险欺诈行为所产生的损失和影响较难以进行评估。
我国目前还缺乏对保险欺诈问题的系统研
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决策。
因此,当务之急是开展对我国的保险欺诈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建议由中国保监会牵头,
三、法国汽车保险欺诈现状
法国车险市场是个较为成熟和规范的市场,竞争充分,产品丰富,市场细分度高,产险公司管理费用率约为28%(最好的公司可以达到22%)。
法国有 146家财产险公司和相互保险公司经营车辆保险。
2002年法国车险保费收入163亿欧元,占财产险保费的44%,相当于当年法国GDP的1%。
调查表明,在法国100%的车辆购买了第三者责任险,58%的车辆购买了车损险,82%的车辆投保了盗抢和火灾险, 87%的车辆投保了玻璃破碎险。
就赔付额而言,2002年全法国发生的400万起事故中,责任险赔款最高,占总赔款的50.3%,车损险占33.9%,其他险种占 16.8%。
在责任险赔案中,涉及人伤的赔案占总赔案数的10.5%,但赔款额却占总赔款的59%。
这主要是因为法国法律对涉及人身伤害的第三者责任赔款不设上限的缘故[21]。
四、法国汽车保险业的经营区域和范围已经大大超越传统保险的内涵,汽车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愈加突出。
以下是法国采取的很有创新的措施。
1、保险公司为减少酒后驾车事故发生率,允许客户在因饮酒而不能驾车时,可在保险公司报销一次交通费用;
2、在重大节假日,保险公司会适时在大的娱乐场所进行查验,并对因饮酒不能驾车的客户提供交通服务;
3、有的保险公司内部设立汽车修理研究中心,为保户提供修车价格指导或为汽车修理厂提供技术培训等。
1.2.2国内汽车保险欺诈的现状
国民交通意识淡薄,部分肇事司机酒后驾车、无证驾车、违章超车、严重超载、超速行使等现象在国内道路交通中司空见惯、比比皆是。
原本可以作为保险公司拒赔或扣减赔偿责任的理由,由于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认定,而不能付诸实施。
部分肇事司机甚至触犯了刑律,而不能得到及时应有的惩治,无形之中助长了部分司机违章行为的屡屡发生。
对待保险欺诈行为打击不力。
尽管法律明确规定了保险欺诈的严重后果,但实际操作之中对形形色色的保险诈骗行为往往没有付诸实施,对查出的欺诈案件大多以归还所骗取的保险金了事,基本没有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予以惩罚,无形之中助长了保险诈骗案件的屡屡出现,严重威胁着保险公司赖以生存的环境。
一现场查勘、定损和理赔环节存在风险漏洞
1、现场查勘过程的粗放式管理
诸多事故的第一现场查勘不力,导致事故损失过程模糊,损失结果不清,责任无法确认,给整个理赔操作带来诸多隐患和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也给公司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如:第一现场查勘速度慢,跟进不及时,导致众多事故现场的内容缺乏真实性;对涉及第三者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事故过分相信交警作出的责任认定和处理结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跟进,监督医患双方“不轨行为”的产生。
2 、查勘、定损、理赔环节的脱节现象严重
查勘、定损、理赔环节是整个保险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内部各环节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协调和统一关系,而不是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孤立存在。
实践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都产生于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点,其中就汽车保险一项,每年欺诈性索赔金额就占理赔总额的1/3左右。
并且随着保险迅速发展,有组织、有预谋的保险诈骗犯罪也随之增多,保险欺诈问题甚至多样化、专业化和团伙化,这些违法的行为,对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1.3本课题研究内容
(1)汽车保险欺诈的界定
(2)汽车保险欺诈存在形式及成因
(3)汽车保险欺诈的案例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1.4本章小结
本章概括性的说明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阐述了汽车保险欺诈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对汽车保险欺诈有了一个较清醒的认识。
详细列出了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便于以后保险行业勘察定损工作进行起来更有依据,使读者对本文有了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增加了可读性。
第二章保险欺诈的定义及成因
2.1保险欺诈的含义
保险欺诈的定义凡保险关系投保人一方不遵守诚信原则,故意隐瞒有关保险标的的真实情况,诱使保险人承保,或者利用保险合同内容,故意制造或捏造保险事故造成保险公司损害,以谋取保险赔付金的均属投保方欺诈。
凡保险人在缺乏必要偿付能力或未经批准擅自经营业务,并利用拟订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机会,或夸大保险责任范围诱导、欺骗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均属保险人欺诈。
2.2汽车保险欺诈的界定
汽车保险欺诈的定义在汽车保险交易中发生的各类保险欺诈行为。
涉及主体:保险人、被保险人、保险中介、汽车修理厂、医疗机构、警察等。
注:本指引主要阐述汽车保险欺诈中投保方欺诈,涉及主体为被保险人、汽车修理厂等。
2.3汽车保险欺诈的构成
保险欺诈由作案主体、保险公司、作案工具组成。
作案主体包含的的比较多,有个体作案,也有团体作案。
团体作案以4S店为主。
保险欺诈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是利益所趋,难挡金钱的诱惑,还涉及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道德素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4保险诈骗的成因
一、从社会道德和占便宜心理分析
社会道德对汽车保险行业有重大影响,社会道德环境好便有利于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然而社会中有好多不利因素,不良的社会风气。
尤其是汽车保险行业从保险诞生之日起就有与歪风邪气作斗争,尽管人们的道德素质也是逐渐提高,但是仍有少部分人抵挡不住利益对道德的冲击。
还有多数人认为我交了保险费用,但是我没有出事故,保费应当退回,在这种利益的诱惑和心理不平衡下,会让被保险人故意制造假事故,以骗取金钱。
二、从保险公司管理竞争现状分析
各保险公司自身都是以获利为目的,而利益最大来源是保费的收取,为了保
留住自己的客户不得不出台一些利于客户的小政策,而这造成保险诈骗频繁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具体表现在:一是销售部门只重视业绩。
重业务开展,承诺保险公司不能兑现的项目;致使客户出险是发生冲突。
而勘察人员为了自身工作的顺利会帮助被保险人制造虚假事故。
二是勘察人员现场勘查疏忽大意:勘察人员在客户报案后得知是小事故,为了省事会让客户自己拍摄,而这也会增加虚假案件的发生,无第一现场,证据不足,有利于诈骗者在事故受损程度、证据等方面做手脚。
三是一些保险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法制观念淡薄。
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不按章办事,对一些本该识破的骗局未能及时发现。
有的甚至与诈骗者内外勾结,共同诈骗。
三、从法律实施的环境分析
社会法律环境不健全,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保险诈骗之风的蔓延。
《保险法》与新《刑法》出台之前,对保险诈骗行为的法律性质没有明确界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此类情况,保险人也只是追回被骗款了事,很少对诈骗者依法诉讼。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法制观念淡薄。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方面的法规不熟悉,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认为即使诈骗行为被识破,不过是被保险公司拒赔,并不违法。
但法律上的漏洞,是目前汽车保险诈骗案件频发的根本原因。
尽管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就保险诈骗罪作出了详细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法律手段对保险诈骗,特别是小额保险诈骗进行惩治还有些困难。
保险诈骗往往是多方串谋,被发现的难度比较大。
由于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可疑个人保险诈骗,从法律上还够不上保险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因此经常会有一些人在‘1万元以下’做手脚。
此外,骗保者能够轻易取得权威部门出具的理赔所需事故证明,也让骗保成本大大降低。
除非能有证据显示事故证明是伪造的,否则,大多数保险公司只能认可事故的‘真实性’。
四、从汽车保险行业所涉及到的企业分析
随着汽车4s店的盛行,为客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各4s店推出了汽车保险理赔这一岗位,并且任务量和提成相结合。
交通事故发生后,由交警处理现场、出示交通事故认定书,然后由相关4s店或者汽修厂修理,事故车换件,修理项目由修理单位来定,如果事故中有人员伤亡还会牵涉到医院。
正因为汽车保险涉及范围广,在某一个环节出现造假状况的可能性就高,漏洞也多,保险公司就越难防范。
从抓获的犯罪嫌疑人身份情况分析,大部分涉案人员均为汽修厂职工,另外还有少数保险代理人参与了作案。
由于对事故认定、保险理赔、汽车修理等程序和法律规定比较熟悉,这些人对保险业务中的漏洞了如指掌。
法律上缺乏对相关行业从业者的严格约束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给骗保行为提供了可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