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案 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中访友》教案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的表达有何特色呢?

一、独具匠心的人称

本文主要用第一人称,写“我“在山中拜访“朋友“。但随着情节的起伏,不时巧妙地穿插使用第二人称,对朋友进行热情的表扬和夸奖。这种人称的变换,使文气时紧时慢,情感时起时伏,委婉曲折。

开篇用第一人称交代之后,到了山中,见到第一位“朋友“,禁不住亲热地转用第二人称打招呼“啊,老桥,你··“。“老桥“,一是昵称,一是故交。其一,扣题“访友“;其二,对“桥“的深情厚谊,溢于言表。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这是一个承上启下句。一路走来,“我“见过老桥、树林、鸟儿和露珠这些朋友,再向山中走去,一群好朋友相继蜂拥而至,令“我“目不暇接,“我“对朋友的亲热之情油然而生,转用第二人称一一打招呼,连用五个“你好,XX的XX!“,形成多个排比。这场景,这气势,这气场,动人心弦。作者把“老桥““山泉““溪流“等山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亲切地称为“你“,表现了作者与大自然之间亲密无间、和睦友好的关系。

第二人称就是面对面倾诉,拉近了距离,让人倍感亲切。因为是访友,又“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文中的第二人称语句,不仅扣住题目“访友“,而且强烈地表达了“我“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以至于为了这美好的山山水水,“我“无私奉献,这也是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所在。

二、精彩生动的修辞

本文除末段外,几乎处处采用了拟人手法。文中赋予了“我“所见的事物以鲜活的生命,让它们有思想有情感,和“我“不断地交流,使“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之情得以淋漓尽致地表达。本文妙用拟人手法,既用“你“,使主体人格化,又用动词,赋予人的动作。

“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这个比喻句把“老桥“比作“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这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可贵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这个比喻句把雷阵雨比作“侠客“吼叫、“诗人“吟咏,再现了雷阵雨的动态变化情景──雨由急到缓、由大到小,风由强到弱,加之来的“忽然“,一下子“满世界都是雨“,一会儿“雨停了“的状态,使它富有侠客与诗人的豪情,让人遐想联翩。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这个排比句,主要讲作者拜访了山中的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和云雀这些朋友,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这个排比句主要表现作者陶醉于大自然而产生的联想,抒发了内心真切的感受。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自然就是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悄然变化,自然轮回,即使是石头也会有印记。

三、丰富新奇的想象

这篇课文想象丰富、新奇,富有浪漫色彩。比如,“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这树就是知己,与它可以诉说心事,畅谈友情。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之后物我相融的美好境界。

品读课文,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重点难点

教学此文既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又要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寻找拜访的“朋友“

1.初读课文,寻找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全班交流。

(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岩石、归鸟等。概括地说,这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二、研读课文,体悟“朋友“的特点

1.拜访“德高望重“的古桥,体悟表达手法。

师:同学们,作家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首先拜访了古桥。见到“老朋友“,作者会说些什么呢?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师:作者看到古桥,联想到了哪个词语来赞美他?

──围绕“德高望重“一词,结合“几百年““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语,引领学生重点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研读语段,体悟表达方法。(作者用比喻、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具体、生动、形象,读来引人入胜。“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写出了古桥的形状特点,又突出了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

──体悟叙述人称的好处。(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好像面对面地与老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2.访问“心有灵犀“的鸟儿露珠,体悟表达手法。

师:走进山中,鸟儿、露珠会怎样迎接呢?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师:大家用心诵读,体悟句子的内涵与表达手法。(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3.访问情同“知己“的树,体悟表达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