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6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辽宁省环境保护局
一、环境状况
2006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略有改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水库水质基本稳定,除辽河外,其它5条主要河流水质有所好转;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有所提高;环境噪声得到有效控制。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铁岭和朝阳6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锦州、阜新、辽阳和葫芦岛8城市达到三级标准。

按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天数在278天~346天之间,其中11个城市超过300天。

1.可吸入颗粒物
城市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丹东、铁岭、朝阳、大连、营口、葫芦岛和盘锦7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其它7城市超标0.02倍~0.47倍。

2.二氧化硫
鞍山、阜新、辽阳、葫芦岛4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它10城市符合标准。

采暖期二氧化硫浓度是非采暖期的3.2倍。

3.二氧化氮
全省14个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4.一氧化碳
大连、丹东、锦州、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7个城市一氧化碳全年日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它7城市日均值有超标现象,最大超标率为3.5%。

5.降尘
全省14个城市降尘量年均值超过省控标准。

其中抚顺、阜新、鞍山、本溪市降尘量较大,年均值在20吨/平方千米·月以上。

受季节影响,4月份降尘量最高。

6.降水酸度
全省14个地级市和17个县级市降水pH年均值为5.48,酸性降水频率为10.1%。

大连、丹东、抚顺、沈阳、铁岭、阜新、葫芦岛、锦州等8个城市及凤城、开原2个县级市出现酸
雨。

其中大连、丹东、抚顺、沈阳4个城市降水pH年均值小于5.60,酸度较强。

丹东、大连市酸雨频率较高,分别为51.8%、50.6%。

(二)水环境质量
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开展监测的4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总达标率为98.8%。

其中,30个地下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3%,13个地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1%。

43个水源地中有40个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辽阳、盘锦、铁岭11个城市各水源地各月水质全部达标。

2.主要水库水质
全省开展监测的14座大中型水库水质保持良好,大伙房、碧流河、观音阁、桓仁、铁甲、石门、汤河、柴河、清河、乌金塘、宫山咀和白石12座水库,除总氮和总磷外,其它指标均符合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闹德海水库符合Ⅲ类水质标准,参窝水库水质较差,为Ⅳ类水质。

3.主要河流水质
全省6条主要河流中,鸭绿江水质优,全河段符合Ⅱ类水质标准;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和大凌河城市河段水质污染严重。

36个干流断面中,有61.1%的断面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有55.6%和30.6%的断面超过Ⅴ类水质标准。

6条主要河流的49条支流中,有34条为劣Ⅴ类水质,占69.4%。

(1)辽河
全河段为Ⅴ类~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分别超国家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1.0倍、0.7倍、0.3倍和1.0倍。

入省的东辽河、招苏台河、条子河3条支流均为劣Ⅴ类水质,污染严重。

与2005年相比,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浓度分别上升30.3%、21.2%和52.3%,氨氮浓度略有下降。

监测的19条支流中14条为劣Ⅴ类水质,沈阳的八家子河、左小河,盘锦的螃蟹沟污染最重。

(2)浑河
上游水质良好,流经抚顺、沈阳后污染加重为劣Ⅴ类水质。

监测的7个断面中,4个断面为劣Ⅴ类水质。

沈阳段氨氮浓度为全省最高。

与2005年相比,全河段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分别下降了19.5%和11.9%。

14条支流中8条为劣Ⅴ类水质,沈阳细河氨氮污染最重。

(3)太子河
源头为Ⅱ类水质,流经本溪、辽阳和鞍山3城市后水质污染逐渐加重。

全河段化学需氧量符合Ⅳ类水质标准,氨氮略超Ⅴ类水质标准。

与2005年相比,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基本持平,水质无明显变化。

9条支流中有8条为劣Ⅴ类水质,本溪的细河挥发酚常年超Ⅴ类水质标准。

(4)大辽河
大辽河为劣Ⅴ类水质,浑河、太子河汇合后的三岔河断面污染最重,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分别超标0.5倍、2.0倍。

与2005年相比,全河段氨氮浓度下降10.6%。

(5)大凌河
源头为Ⅱ类水质,流经朝阳、锦州后水质污染加重为劣Ⅴ类。

锦州西八千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超标10.3倍。

与2005年相比,全河段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分别下降8.3%和3.6%。

支流西细河接纳阜新市污水,为劣Ⅴ类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和生化需氧量3项指标超标,分别超标0.2倍、1.1倍和0.6倍。

(6)鸭绿江
鸭绿江水质保持良好,全河段均为Ⅱ类水质。

2条支流瑷河和蒲石河为Ⅱ类水质,水质优。

4.近岸海域水质
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以优良为主,一类和二类海水水域面积占监测总面积的89.6%。

6个沿海城市中,大连、葫芦岛海域全部为一类和二类海水,水质优良;丹东海域以一类海水为主,水质较好;锦州海域以三类、四类海水为主,水质轻度污染至中度污染;营口海域以四
类、劣四类海水为主,水质轻度污染至重度污染;盘锦海域全部为劣四类海水,水质重度污染。

全省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总达标率为90.2%,比上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

其中,大连、丹东和葫芦岛3市达标率为100%,锦州为75%,营口为50%,盘锦海域为零。

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个别功能区活性磷酸盐、铅、锌超标。

不达标功能区集中在辽河、大辽河和小凌河口的养殖区。

5.海水浴场水质
全省海水浴场水质以优、良为主。

监测的6个海水浴场中,锦州孙家湾浴场全部为优,最适宜游泳;大连棒槌岛、营口金沙滩和葫芦岛313浴场优、良级达到100%,适宜游泳;葫芦岛兴城浴场水质较差,不适宜游泳天数占53.8%。

影响海水浴场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为粪大肠菌群。

(三)声环境质量
全省14个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0分贝,低于国家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标准2.0分贝。

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的范围在65.9分贝~69.9分贝之间,均符合标准。

评价结果:大连、阜新、抚顺、沈阳、辽阳、葫芦岛和盘锦7城市为较好,丹东等7城市为好。

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2分贝,比上年下降0.6分贝。

评价结果:鞍山、葫芦岛、阜新3市为轻度污染,其余11市为较好。

全省城市功能区噪声总达标率为78.3%,本溪、营口、盘锦、葫芦岛4城市各类功能区均达标,其它城市达标率范围在60%~90%之间。

各城市中4类功能区夜间噪声超标现象较突出,平均超标3.8分贝,夜间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噪声超标是城市声环境的主要问题。

(四)生态环境质量
按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及环境质量5种参数综合评价,全省57个市县中,生态环境质量为优的有20个,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3.6%;生态环境质量为良的有25个,面积占35.5%;生态环境质量一般的有12个,面积占20.9%。

全省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分别为125.9
万吨、80.0万吨、69.3万吨和42.0万吨。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3.0万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9万吨;工业烟尘排放量为43.5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为25.8万吨。

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21.3亿吨。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为64.1万吨、7.4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9.5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1.8亿吨。

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6.4万吨,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7.7万吨。

工业氨氮排放量为1.5万吨,生活氨氮排放量为5.9万吨。

工业废水中挥发酚、石油类、氰化物和重金属排放量分别为85.3吨、2872.2吨、102.6吨和29.63吨。

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2988.2万吨,综合利用量为4949.9万吨,综合利用率38.11%;处置量为6050.8万吨,处置率46.59%;贮存量为2257.7万吨,贮存率17.38%;排放量为20.3万吨,排放率0.16%。

二、措施与行动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环保系统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原则,推进“三个历史性转变”,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在污染控制、城市创模、农村创优、环境监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工业污染防治
出台《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编制完成《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以及《“十一五”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规划》、重点工程项目规划和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方案。

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省政府与14个市政府签定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

强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建立新扩改建项目总量指标核定制度;实施重点行业环保准入。

推行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启动辽宁省第一批43家企业强制性审核工作。

营口金龙集团和欢喜岭采油厂被命名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填补了省内空白。

(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编制完成《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建立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开展超标企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直接排污口、制浆造纸企业专项检查。

沈阳西部污水处理厂等3家污水厂通水试运行,全省已累计建成3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356.3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50%,建成全省城市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系统。

省政府对辽宁庆阳特种化工有限公司实施限期治理。

(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大连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复查;瓦房店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考核验收,成为东北首个县级环保模范城;本溪、铁岭2市向国家环保总局正式递交创模申请。

目前,全省14个省辖市中,已有2个市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10个市正在创建,阜新、朝阳2市也在积极筹划创模工作。

继续开展低空面源污染治理,全省共拆除燃煤小锅炉1897台,砍烟囱1361根;出台辽宁省城市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考核办法,完成14个省辖市和17个县级市2005年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

推进国家在用机动车检测维修制度试点工作,全省共检测机动车60万台,机动车尾气首检合格率达到81%。

(四)生态保护
编制完成《辽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并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和省政府联合主持的专家论证;沈阳、辽阳生态市和台安生态县建设规划已开始实施,海城等9个区县生态县(区)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论证,沈北新区等6个县区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被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

对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和海城白云山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进行了调整,建昌古生物化石等五个拟建的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评审。

我省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省,省政府印发实施了《辽宁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开展了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了典型区土壤污染调查样品采集和分析工作。

(五)危险废物管理
全面实施经营许可证制度,全年核发29个,累计发放43个。

开展石化行业废碱渣、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持市级经营许可证单位换证等专项检查,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强化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落实危险废物标识制度。

会同省公安厅对各市现存的废弃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处置。

加强全省危险废物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和全省危险废物专家库,有效应对突发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件。

(六)辐射环境管理
建立2个固定式γ辐射连续自动监测站,实现了γ辐射剂量率在线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

为53家单位依法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办理放射源转让审批手续160件,批准转让放射源1317枚,办理放射源销售、返厂及收贮备案手续403件。

对全省124家水泥生产企业的286枚放射源进行了安全检查;强化对放射性废物安全运输和处置的监管,收贮68家企业的224枚废弃放射源。

(七)环境执法监督
加大执法力度,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饮用水源安全专项整治及生态环境专项监察。

集中开展了全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立案查处1645家违法排污企业。

对重点、难点污染案件实施了挂牌督办。

积极稳妥处理环境信访,结案率达100%。

各市建立完善了环境应急预案。

规范污染源在线监控工作,在线自动监测步入轨道。

建立重大项目环保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坚决把好环境准入关,全省共受理审批项目11095个。

开展新开工项目专项清理检查,共清理出不符合环保审批要求的项目98个。

开展城市总体规划、高速公路规划、开发区规划及各类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启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环评。

加强环保“三同时”全过程管理,探索开展了重大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完成建设项目环保验收5559项。

开展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排查,有效地防范了环境风险。

(八)环境科技与环保产业
完成两项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环境科研课题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承担11项国家标准制定任务,启动地方环境标准修订工作,颁布两项省级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标准。

成立“辽宁省环境咨询委员会”和“辽宁省环保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组建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培训机构。

编制《2006-2010年辽宁省环保产业“十一五”规划》。

组建辽宁省环保产业(动脉)园、辽宁省环保产业(静脉)园、辽宁省环境科学园。

开展重点环保实用技术推广工作,3个项目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用技术示范工程,2个项目被评为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

(九)监测与信息化建设
编制完成《“十一五”辽宁省环境监测规划》、《辽宁省环境监测现代化发展规划》、《辽河流域水环境监控体系能力建设方案》、《鸭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方案》和《“十一五”辽宁省近岸海域水质监测能力建设规划》。

建立了统计预报模型和软件,实现了全省城市空气质量预报。

启动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38个县开展了城镇水、气、声例行监测工作。

建成全省视频会议系统。

11个市局进入了办公自动化“网上批文”的应用阶段。

建立全省高空烟尘视频监控信息传输系统和放射性实时监控系统,大气排放GIS管理系统基本建成。

开展了建设项目环评GIS制图工作。

(十)宣教与国际合作
开展了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为主题的新闻宣传活动,配合省人大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

开展以“倡导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为主题的“六五”环境月系列宣传活动,并积极引导公众的广泛参与。

开展法库县“獾子洞水库”生态保护志愿者行动;组织实施了“地球日”彰武植树固沙活动。

举办大型环保国际会议5个。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国别和国际组织达20多个,出访人员88人次。

接待国外机构、团体来访团组31个,160多人次。

(辽宁日报)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