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呼高校大学生网络贷款调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驻呼高校大学生网络贷款调查研究
[研究目的]旨在了解驻呼高校在校大学生网络贷款的规模、形式,分析大学生网络贷款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相关部门解决校园网络贷款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使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涉及的主要因素有大学生使用网络贷款的情况、网络贷款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对网络贷款的态度等方面。
[研究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1112份,经检查其中有效问卷1065份,有效率95.77%。
调查对象主要来自内蒙古大学等若干驻呼高校,男女比例为1∶1.03。
进行过网络贷款的有293人,所占比例为27.5%。
[研究结论]建议学校加大对校园网络贷款危害性的宣传和对网贷平台进入校园的控制力度,加强有关部门对网络贷款平台的监管力度,加强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
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贷款危害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对于已经进行网络贷款同学进行干预和正确引导。
标签:网络贷款;大学生;问卷调查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人人贷、借贷宝、分期乐等网络借贷平台利用多种渠道渗透入校园,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性事件。
具中国传媒高校联盟针对50余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大学生曾接触使用过网络贷款平台。
尽管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2016}3号),然而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呈现放贷形式多样化,手段隐蔽化等特点。
目前,针对校园市场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主要有三类。
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以分期乐。
趣分期为典型代表;二是P2P贷款平台,如投资贷、名校贷;三是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借贷方式的出现,大学生薄弱的消费规划意识使他们陷入了信用困境。
报道显示目前大学生消费分期额度达到每年500亿元。
沉重的债务负担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这里集中了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一批高等学府,在校生众多。
开展针对驻呼高校在校大学生网络借款的调查研究具有迫切性和实际意义。
本研究旨在了解驻呼高校在校大学生网络借款的规模、形式,分析大学生进行网络贷款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相关部门解决校园网络贷款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的调查的对象是呼和浩特市六所高校(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內蒙古师范大学)的所有在校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
1.2抽样方法及样本量计算
本文使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涉及的主要因素有大学生对网络贷款的态度、大学生使用网络贷款的情况、网络贷款对大学生的影响三方面,共25个问题。
抽样方法采取分层抽样,将各个大学作为不同的层,在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
根据预调查得来的率,p=03,δ=0.1,使用PASS软件计算出样本量为1050例。
1.3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
2016 年11 月,调查小组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范围内对在校学生进行走访调查,共计发放问卷总数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12 份,回收率92.67%。
在分析过程中录入使用Excel 2010、分析SPSS 19.0 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均数的表示采用使用x±s,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1112份,经检查其中有效问卷1065份,有效率95.77%。
其中男性525人,女性540人,男女比例为1∶1.03。
平均年龄20.16±1.73岁。
年龄分布集中于20岁组。
调查对象主要来自思想政治、经济管理、理工农学类等不同专业。
在全部被调查对象中,主要以低年级学生为主,其中大一学生占31.36%。
被调查对象的生源地多数源于城市,占35.32%。
详见表1。
2.2经济情况与消费能力
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由父母提供,依靠打工兼职或助学金作为主要生活费来源的不足12%。
多数同学的月生活费在1000—1500元之间,36.7%的同学除吃饭外最大的花销是购买服装。
在手机的使用上,大多数同学的手机价格在3000元以上。
影响在校学生购买服装的主要因素是外观和服装质量。
半数同学没有自己的存款。
详见图1、图2。
2.3网络借贷情况
数据显示,进行过网络贷款的有293人,所占比例为27.50%。
男生进行网络贷款的人数占34.90%,女生占20.40%,不同性别的网络借贷消费存在性别差异(x2=28.01,P<0.05)。
绝大多数同学对超前消费持中性的态度,只有15.70%的同学表示绝对不会采用超前消费。
被调查对象中,只有17.40%的同学认识到网络贷款有风险并且有较高的利息。
在进行过网络贷款的学生中,单次进行网络贷款的金额多在1000元以下,只有5.40%的同学贷款金额超过3000元,9.1%的学生进行网络借贷的累计总额超过了3000元以上,65.00%的同学单次进行网络贷款的时长在一年以内,35.00%的同学大于一年。
在全部调查对象中,70.30%同学有向周围人借钱的现象。
通过比较食物支出所占每月生活费比重与是否进行网络贷款的关系发现,食物支出占生活费比重高的学生网络借贷率显著低于食物支出占生活费比重较低的学生详见表2。
艺术类学生网络贷款的率更高,明显高于其他专业,详见表3。
多数学生进行网络借贷的时间长度多在6个月到一年以内,且将网络贷款多用于购买手机等电子产品,其次为购买服装。
在全部进行网络贷款的同学当中,绝大多数都没有被催款,有17.4%的同学在借款逾期之后被平台方催款,极个别同学甚至遭到了威胁和恐吓。
被催款的同学中有68.94%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详见表4。
以是否进行网络贷款作为因变量,以对超前消费的态度、性别、年龄、年级、是否向同学借钱、平均每月生活费、生活费来源等因素作为协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对大学生网络贷款有意义的影响因素有6项。
对网络借贷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是否进行网络贷款,对网络贷款态度越积极的同学更容易进行网络贷款。
此外较高年级的学生和年龄越大的学生越不容易进行网络贷款。
在生活中没有借钱习惯的同学越不容易进行网络贷款。
平均每月生活费较低且不由父母提供的同学越不容易进行网络贷款。
3讨论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驻呼高校大学生进行过网络贷款的人占被调查人数的比例为27.5%,远远高于武汉市大学生超前消费的率(8%),但低于高校传媒网的调查结果。
现阶段对网络贷款的研究较少,各地区对网络贷款的定义尚不明确,这可能是各地区进行网络贷款研究结果相差较大的原因。
在本研究中对网络贷款的定义是通过网络平台建立的事实上的借贷契约向借方拿到借取的现金或物品,主要形式包括网络贷款和分期付款。
3.1基本情况差异
数据显示,男生进行网络贷款的率明显高于女生。
男生和女生的平均每月生活费,无统计学差异(X2=1.532,P=0.216)。
男生将取得的网络贷款用于购买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率高于女生。
说明男生在电子产品上的消费需求较高,这可能是由于电子产品更新速度快,学生攀比心理较强造成的。
男生对网络贷款的接受程度较高,这可能是造成男生网络贷款率高于女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经统计分析,高年级组和高年龄组的同学更倾向于网络贷款,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开销更大,而家里提供的生活费不能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
3.2经济情况、消费习惯以及对网络贷款风险的认识
通过研究发现,有在生活中经常向同学借钱习惯的同学更倾向于进行网络借贷。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学生的经济条件没有明显关系,这可能是由于经常向同学借钱的人对网络贷款的接受程度较高所致。
消费水平高的学生网贷率高于消费水平低的学生,数据显示,多数同学对网络贷款消费的了解和认识不足。
其他研究也显示只有少数大学生清楚的了解网贷的违约风险。
这说明高校大学生对网络贷款的风险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4结论
4.1建议学校加大对校园网络贷款危害性的宣传
调查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高校大学生普遍对网络贷款风险性认识不足,甚至被有些不法网贷平台的虚假广告所迷惑。
據了解,某些大学校园里,趣分期、分期乐的广告出现在宿舍楼道、食堂、图书馆、甚至是学生上课的教室里,校园网贷以不同的传播方式在校园里快速传播着。
学校应禁止网贷公司以宣传、赞助等形式进入校园的各种行为。
由于大学生具有较高消费需求但却没有固定经济来源并且易于接受新事物,对网络贷款的接受度更高,这就需要政府、学校等有关部门开展关于网络贷款相关知识及风险性的讲座,让大学生的消费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
4.2加强有关部门对网络贷款平台的监管力度,加强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
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对于网络贷款平台监管政策,大力打击不法网贷平台。
学校对于家庭贫困的同学应该进一步加强重视,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公平公正的对贫困学生予以补助。
形成完善的奖学金,助学金资助系统。
4.3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贷款危害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学校和家长更应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学生身上,使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自己的经济能力承受之内合理消费。
加强自己在理财知识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的金融素养。
通过指导和教育,避免其出现盲从、跟风、攀比,冲动消费等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同时,大学生应该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避免奢侈浪费。
4.4对于已经进行网络贷款同学进行干预和正确引导
学校和家长应关注学生的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网络贷款行为要做到,早发现,早纠正。
避免学生长期受到由于网络贷款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家长要端正自身的消费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指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对于已经深陷贷款泥潭的学生,应积极开导,避免其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并帮助学生解决现有问题,使其摆脱网络借贷的困扰,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争取为广大学生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消费环境,并成为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引导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丽群. 大学生网络借贷平台潜在用户感知风险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2]王玲英. 您如何看待“校园贷”?[N]. 解放日报,2016-10-06(003).
[3]李芬芬. 大学生网络贷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3):7172.
[4]毛能. 新生代大学生微消费贷款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6.
[5]成静敏. 网贷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亚太教育,2016,(24):256257.
[6]张鸿武. 恩格尔系数与居民生活水平评价统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4.
[7]郑树勋,林琼,汪涵,等. 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全面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以武汉市大学生为例[J]. 时代金融,2016,20(7):257261.
[8]王娜. 高校大学生网络贷款问题及防范对策[J]. 法制与社会,2016,11(33):9294.
[9]张安然,陈晨. 大学生网贷行为与金融素养探析[J].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4):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