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悠扬——制作音频、视频播放器教案

民歌悠扬——制作音频、视频播放器教案
民歌悠扬——制作音频、视频播放器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录音后期制作效果处理

录音后期制作效果处理 (1)降噪.人声之前会有一段噪音,那就是环境噪音,选中那段环境噪音,然后在菜单栏上选择“效果”,接着选择“刷新效果列表”,出现对话框,选择“是”刷新完后,接着选择菜单栏上“效果”里的“噪音消除”选项,然后选择“降噪***”,进去后选择“噪音采样”,然后按“关闭”.再重新选择菜单栏的“效果”里的“噪音消除”的“降噪***”,最后按确定,这样录音过程中的环境噪音就消除了.这只是环境噪音的消除,人声末尾的尾音这也要消除,否则会影响整首歌曲的效果消除这个噪音有专门的插件“waves”的“Rvox”效果***,这个效果***能剪除人声末尾的尾音,建议设置不要过,否则在每句话的首尾处会有明显的突然消失声音的感觉. (2)激励人声.双击人声音轨切换到波形编辑界面,选定全部波形,然后在“效果”里选择“DerectX”里的“BBESonicmaximizer”插件,然后大家会看到三个旋钮,第一个调的是低音,第二个调的是高音,第三个调的是总输出音量.大家可以根据人声来调整高低音还要总音量,开始录进去的人声不是很有力度,这就需要加高音激励起来,这样听起来就好听些,给一参考[男声:5.7.3 女声:6.4.2 ]不信大家可以试试看咯. (3)压限.安装waves 4.0后,在“DerectX”选择“wavesC4”,出现调整窗口.这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声音对高低频进行调节,开始使用软件的时候也许还不知道怎么调整相关数据,大家可以这样,在调整窗口选择“load”,进去后会看到很多种效果,大家可以选择倒数第四个“pop vocal”,然后按确定.压限的作用就是人声的高频不要“噪”,低频不要“浑”。开始不知道怎么用上面的方法,以后熟练以后要根据自己的人声调整正确数据. (4)增强人声的力度和表现力.安装“Ultrafunk fx”效果***后会有名称叫“Compressor R3”的效果***,这效果***的作用就是增强人声的力度和表现力打开后会看到上面有四个小方框,不同的数据会有不同的效果,开始不知道怎么用的时候可以把这四个数据输进去,第一个输入:-20 第二个输入:4.0第三个输入:16 第四个输入:7.0 除了顶上这四个,底下还有2个,第一个输入:40 第二个输入:200 然后按确定就可以增强人声的力度和表现力了.上面提供的只是大概的数据,具体数据还要靠大家去感觉,最后确定. (5)混响.安装“Ultrafunk fx”效果***后有会叫“Reverb R3”的效果***.此工作需要很细心,不同的录音环境,不同的曲风混响效果都不一样的.这需要大家不断的积累经验,容积较大、吸声不足的房间,效果***的人工混响时间要短.男声演唱时混响时间应短些;女声演唱时混响时间可长些.专业歌手混响时间应短些,否则会破坏原有音色的特征,业余歌手可用较长的混响时间,以掩盖声音的不足之处等等……开始使用这个软件的朋友可以具体我提供的数据输进去,一共有13个小方框,第一:0.0 第二:75 第三:7.1 第四:0 第五:50 第六:100 第七:1.0 第八:500 第九:2.2第十:7.8 第十一:0.0 第十二:-14.3 第十三:-12.3 .再次声明,上面提供的不是标准数据,这只是给刚开始用此软件朋友提供的,具体的数据要靠自己的耳朵去感觉.告诉大家,混响大小的就是最后一个,也就是第十三个,大家要细细的听,混响加大就有空旷的感觉,即使是业余歌手爱好者,只加一点就好,不要过大。 (6)均衡人声.安装“Ultrafunk fx”效果***后有会叫“Equalizer”的效果***.主要作用就是均衡人声,让高频在保持不噪的前提下调整到清晰通透;低频保证不浑浊的前提下调整到清晰、自然.同样开始使用此软件朋友可以先使用我提供的这些数据,不是标准数据,具体数据还

用计算机画图教学设计

用计算机画图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用计算机画图教学设计方案

用计算机画图教学反思 画图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每个学生都喜欢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喜欢的事物。电脑自带的画图工具是一个绘图软件,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绘图工具。能画出很多美丽多样、色彩缤纷的图画。在这节课中,本课首先向学生展示优秀作品,显示出画图软件的神奇功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

趣,激起学习“画图”的欲望。根据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学中,以画为主线,以画代讲,以画促学,让学生在绘画中学习操作技能。 本课的教学内容相对较于复杂,应该给充分的时间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操作,去熟悉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但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所以在上机课时课堂纪律有时候很难控制好,切忌在上机课老师讲述时间过长,但也不可一点都不讲,由于我们一般一周只有一节计算机课,即便这个星期掌握了新知识,到了上下节课时很多学生都忘记了,学生要动手操作就更难。所以老师还是有必要在课前将操作的关键步骤进行强调,而此时的课堂纪律是很难控制的。学生大多都是老师讲的时候将注意力放在计算机上,自己在计算机上操作或相互讨论,结果等到操作时问题百出,往往老师强调过多次的问题,还是大部分学生不会做,造成教学效果很差,往往老师吃力又没效果。特别是四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有时很难集中,而集中了之后时间也不会很长,所以这就要求老师讲的时间不能过长,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我上课时一般用2-3分钟时间使学生完全静下来后,用不超过十分钟的时间利用投影仪给同学们边讲述边示范操作并强调操作的关键步骤。然后才统一开机让学生练习,在练习时,教师巡视,单独指导一些同学,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这样也有利于互相学习。主要是为了加强与孩子在学习方面的沟通与指导,加强孩子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

如何录音+音频后期处理经验

『配音公社』[技巧交流]如何录音+音频后期处理经验(转载) 访问数:2148 回复数:23 楼主作者:Tassels发表日期:2010-3-25 11:14:24 感谢絮絮的共享。 ------------------------------- 以下内容为转载 ------------------------------- 这是本人多年来对音频后期处理的一些点滴经验,告诉大家同享,不对之处,请提出不同的见解,共同学习了。 AA3.0的前身是AA1.5,是一款功能齐全,占用资源少,界面清新,操作容易,支持机器配置不高的声卡,和SAM8.0录音编辑软件相比,有他的过人之处。那么如何用好这款录音软件呢?听我慢慢地跟你说: 录音前进行必要的设置: 1.是用几十元的家用麦克进行录音,要用反手键点选右下角的喇叭图标----打开音量控制----勾选麦克音量。 2.要是用上万元的调音台进行录音,要用反手键点选右下角的喇叭图标----打开音量控制----勾选线路输入音量。不然,在录音时会把伴奏的声音录进去的。直接录成混音,到时候你哭都没有办法的。 再在属性栏中点播放----要勾选线路音量,这时,伴奏的音乐通过耳机你就可以听到音乐了。 3.对机器特别低的电脑,为了让他更好地服务,点菜单中的编辑----录音音频设置----不勾选独占模式。(如果你有两块声卡,并且又没有屏闭的话。如果你已经屏闭了版载声卡,这项就不设置了。) 如何获取纯伴奏音乐: 一是在网上下载。一是在VCD,DVD的音视频光盘上截取,伴奏音乐多得不得了。最好是用纯音乐,省时省力。如果没有怎么办呢?就用AA3.0做噻,也就是人们说的消音,方法如下: 1.拿到原曲,听一遍。不是所有的曲子都适合消音的。可以先分辨下,那

信息技术教案——画图

信息技术教案——画图 第一课美妙的“画图”世界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启动“画图”程序的方法 2、初步认识“画图”的功能与窗口的名称 二、教学重难点 1、“画图”程序的启动与退出 2、认识“画图”程序窗口的组成和画图工具 三、教学地点:教室 四、教学过程 引言:看书上这些美丽的图画,都是同学们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画图工具完成的。使用计算机画图,既节约了纸和笔,又省去了调配颜料的麻烦,而且绘画方法很简捷,功能强大。相信经过学习,同学们都会成为出色的“电脑小画家”。 (一)启动“画图” 步骤: “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如果我们经常使用画图程序,也可以将它设为快捷方式,放在桌面上。 (二)认识“画图”窗口 1、标题栏:用来显示当前所画图画的文件名。 2、菜单栏:提供了对“画图”程序进行各种操作的命令,单击某一项都会拉出相关操作的下拉菜单。 3、画板:可以画画的区域,相当于平时画画的画纸。 4、工具箱:包含了画图时所用到的16种工具。 5、状态栏:提供了当前画画时所选工具的作用。分为三部分: ①提示信息栏:提示当前工作状态的信息说明。 ②绝对坐标:指出鼠标在画板中的坐标位置。 ③相对坐标:提示鼠标当前位置距前一个绘图点的坐标方向的距离。 注意:1、如果窗口较小,可以最大化窗口。 2、如果画板较小,可以选择“图像”菜单中的“属性”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宽度和高度的值改为720和450;或者把鼠标指针移到画板右下角处,用拖拉鼠标的方法将画板拉至满意的位置为止。 (三)选择画图的工具 在程序的工具箱中提供画画的工具有16种,默认的工具是铅笔工具。如果想选择哪一个工具就用鼠标单击这一项即可。被选中的工具的按钮被按下去,呈现出“凹下”状态,同时,鼠标指针也变成工具符号。工具箱的下边也会出现所对应的工具状态框,给出当前所选工具的几种状态。 提示:在“画图”程序中如果没有工具箱时,可以从“查看”菜单中选“工具箱”选项,如果“工具箱”没有在窗口左侧,可以双击“工具箱”标题处,此项内容就会回到窗口左侧,或者用拖动的方法将“工具箱”拖动到任意的位置。 (四)退出“画图”窗口 步骤: 1、“文件”→“退出”

录音人声处理步骤

录音人声处理步骤和方法 2009-05-05 22:31:28| 分类:音乐技术交流阅读1132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 录音人声处理步骤和方法 母带处理软件IZotope.Ozone3臭氧教程 母带处理软件IZotope.Ozone3臭氧教程 软音源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a4746854.html,本工作室开设:古典吉他考级和电吉他班编曲作曲电脑音乐制作班乐理辅导班等等 希望广大乐迷积极参与哦!{注:深圳吉他} 各位录音兄弟们好。现在是凌晨三点半。我从睡梦中醒来,给大家写这个教程。由于时间仓促,所以行文快速,有错漏的请各位高手们一一指出了。 后期处理即是母带处理。也就是录音混缩最后一个阶段的制作处理,做混音最后一步的调整和处理。母带处理不是件小事,绝对不能忽视,它甚至关系到整个作品给人的听觉上的感受。后期处理广义上指的是整个作品经过伴奏的录制、人声录制,人声效果混音、合成混缩后的再进行的环节。这是我对后期处理的理解,不知各位觉得是否贴切。许多兄弟位后期处理用恐龙(T-RACKS),哪个更好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过我还是对臭氧情有独钟。 Ozone3,江湖人称臭氧3。是一款运行在DX平台上的综合式音频效果插件,主要用于后期的母带处理。也就是最好用的后期处理软件。该插件界面超酷、功能强大、操作复杂、品质一流,目前最新版本为3.0.111版,由izotope公司开发。 OZONE3是个组合式的插件。包含有10段均衡器、混响器、电平标准化、高质量的采样精度转换、多段激励器、多段动态处理、多段立体声扩展、总输入/输出电平调节。比OZONE2多了好多新功能和算法。软件预置的方案比以往版本更丰富,有很大的实用和参考价值,并且还可以到https://www.360docs.net/doc/ba4746854.html,下载许多新的预置参数。 我用臭氧的时间不长,不过细细研究了一番。发现它并没有像许多人说的那么难。对OZONE的六个效果器基分别解释: 1)均衡器 是个典型的参量式EQ,可任意定制频段数量、范围和频点。这是我用过的音质最好最精细的EQ。EQ也并没有有些人说得那么神话。如果只是做流行音乐的话,你只需要记得这些人声的频段就行了。 100hz 以下(必切,喷麦声,低频噪音频段) 200-500hz 人声低音(决定响度、力度、震撼度;鼻音重则衰减) 500-900hz 人声中音、乐音、泛音(决定温暖度、音色;音色坚硬则衰减) 900-2Khz 人声齿音、人声高频(决定穿透力,音色太刺则衰减) 4-10Khz 选择切除 臭氧3 EQ的使用快捷键: ←→左移/右移频段节点(每按一次) ↑↓增益/衰减0.1db(每按一次) Ctrl + ← 增加Q值(值越大,带宽越小) Ctrl + → 减少Q值(值越小,带宽越大) 我一般只用它来修补和突出某频段的人声,这是我的常用设置: 1.5K 提升 5.3db 增加明亮感 29hz 衰减-2.3db 减少轰隆声 69hz 衰减-0.9db 减少轰隆声 600){return this.width=600;}"> 2)混响器 母带加的混响不同于混缩时的混响。最重要的是不能破坏作品的清晰度、原有声相,并要合理地设置声场。要与混音时的混响相互配合。这是我混音的设置: 600){return this.width=600;}"> 与之相对应的后期混响,要适度了(也就是说要两次混响,混音时一次,后期时一次,所以混音时的混响要适度)。不要加了效果像唱K房的感觉,这是最失败的混响。做音乐不像唱K,可以猛加混响掩盖声线的缺陷。混响太多,会令人感到不亲切,不真实,不自然地。 600){return this.width=600;}"> 后期处理加的混响主要用来冲淡伴奏轨和人声轨的混响达到统一,令人声与伴奏融合得更和谐。所以添加一定要适度。界点为50hz和7khz,以保证混响不至于浑浊。 3)音量最大化 左边部分是最大化音量(电平标准化),这个很好理解,也可以说这部分是个母带处理的整体限制器。相信用过WAVES L2的朋友很容易上手的。比L2多了几个选项。要慢慢理解。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悠扬民歌》教案三篇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悠扬民歌》教案三篇 迪克西岛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听出短笛的单色。 2、学习竖笛的吹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乐曲《口哨与小狗》,边听边随着音乐的节拍做律动,并模拟吹着口哨与小狗散步情景。 二、新课教学。 1、初听乐曲《迪克西岛》片段,在律动自然导入乐曲的聆听,听后议一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它与《口哨与小狗》在音色和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再听乐曲第一部分,认识短笛,记住短笛的音色。 (1)乐曲除了有口哨吹奏外,你还听到什么乐器在演奏? (2)出示短笛的图片或实物,认识短笛的形状、音色特点及演奏姿势。(3)听辨乐曲中短笛和口哨的音色,并用动作表达。 3、完整聆听乐曲,听出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 4、教学生学吹竖笛。 三、全课小结。 1、师生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组、师生、生生互评。 小河淌水 教学目标: 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的异同点。 2、学会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班齐唱《妈妈格桑拉》。 二、新课教学;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 2、简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1)教师简单介绍歌曲;(2)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第一乐句; 3、完整聆听乐曲,引导学生从音色与器乐的表现形式;(1)你听到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2)管弦乐队与钢琴演奏、人声演唱相比,你认为哪; 4、教师简单介绍管弦乐及作者; 5、再次完整聆听乐曲 二、新课教学。 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的异同点。 2、简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1)教师简单介绍歌曲。 (2)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第一乐句。由于单调高,注意保护嗓子,通过哼唱,加深对旋律的熟悉与记忆。 3、完整聆听乐曲,引导学生从音色与器乐的表现形式上谈谈对乐曲的 3

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画图教案.

第1单元做好画图准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启动与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2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 (3学习画画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画图工具、设置背景色和前景、设置画布等。 (4在欣赏画图作品的过程中,感受“画图”程序的强大功能。培养学生对画图程序的热爱,从而进一步培养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平常同学们都是把画画在什么地方?(纸上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计算机画出来的画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课件。(优秀的绘画作品 师:在电脑上画画,需要使用图像处理软件,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非常适合小学生使用,今天就跟随老师一起来认识“画图”。 二、认识“画图”程序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记事本”,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启动“记事本”的方法。

生:演示。 师:我们能不能用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启动“画图”程序?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电脑上试一试。 生:学生操作。 师:今天老师要教给同学们另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将“画图”程序图标发送到桌面,直接双击桌面上的图标。(教师演示 学生操作。 三、认识“画图”的界面。 1、师:“画图”与“记事本”相比,又增加了“快速访问工具栏”“功能区”,“功能区”有三个选项卡标签,我们画画时需要使用的主要工具 都集中在“主页”,而且“绘图区域”与“记事本”的“编辑区”也不一样。 2、生:对照课本,相邻的两个同学相互说一说“画图”各部份的名称。 四、做好画画准备 1、师:我们用纸绘画时,需要准备绘画工具、颜料、画图纸等。用计算机画画,也要先做好类似工作。 1、选择画图工具 2、设置背景色和前景色 3、设置“画布” 2、教师演示讲解 3、学生练习,完成P7页做一做。

悠扬民歌——妈妈格桑啦教案小学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上册案例

2、悠扬民歌——妈妈格桑啦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二声部合唱《妈妈格桑拉》 能力目标:1、通过欣赏,学生能分析歌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不同的音乐要素,区分歌曲的体裁。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运用适当的技巧、有变化的演唱歌曲的能力。熟悉掌握力度符号,以及换气技巧。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妈妈格桑拉》,启发学生怀着对母亲的赞赏之情,用亲切的情绪,饱满而深情地声音演唱歌曲,并从中感受妈妈和孩子间的深情,得到爱的教育。实践目标:用充满感情的声音去演唱歌曲。 【学情分析】1. 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风格的创作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们对妈妈的依恋之情。歌曲的前半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者浓浓的母子深情,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赞美依恋之情。 2. 六年级的学生现在一般都十三、四岁了,心理都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加强,但在想象力上或许有所减弱,换句话讲,他们的表达方式与中低段有明显区别,他们更希望在小范围内讨论。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在语言方面有所改变,可以一种成人式或直接式的对话提问,而且语言中要不时的加入幽默的成份。 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柔和亲昵的歌声、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技巧、有变化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歌曲导入,情感铺垫1.导入: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伴奏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同学们,非常欢迎大家来到徐老师的音乐课堂,歌唱的能力人人皆备,学会唱歌能从中得到至高无上的快乐和满足,你们喜欢音乐课吗?喜欢它,那么你们已经从音乐里找到了快乐。徐老师常常跟大家说,唱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不是用嗓子,而是用耳朵和大脑,在接下来的这一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和徐老师一起探索合唱学习。 【练习】发声练习,找到歌唱感觉,感受二声部魅力。(我们并不是第一次接触二声部合唱,在学习歌曲之前,我想先和大家热热身,我们做一些二声部的发声练习。带大家找到歌唱的感觉)请同学们注意用耳听,用脑记: 第一条:第一声部5 4 3 4 | 5 4 |3 -|| 第二声部3 2 1 2 | 3 2 |1 -|| 第二条:1 1 2 2 3 2 1 |3 3 4 4 5 4 3| 1 7 1 71 1 76 5432 |1---||(卡侬式的模唱练习,唱出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 【讲授】初听歌曲《妈妈格桑拉》,感受歌曲的优美与深情。A.初听歌曲《妈妈格桑拉》,感受歌曲的优美与深情。思考问题: a.根据歌词意思,思考歌名含义?“格桑拉”是一句藏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拉”表示对妈妈的尊敬。“妈妈格桑啦”就是祝妈妈幸福。 b.思考歌曲在情绪上面有一些什么变化?歌曲的前半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者浓浓的母子深情,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能力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启发、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开展小组协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基本绘图工具的操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图画作品。 3、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制作热情;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交流,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技巧; 通过以“画图”软件自带的“帮助”为学生解决学习的问题,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中遇到难题时,能通过“帮助”解决问题;能根据电脑绘图作品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二、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幅作品,这是我们学校的同学参加电脑绘画比赛的作品,你觉得怎样呢?你能说出他都使用了哪些画图工具呢?(展示作品) 其实这些画图工具我们都已经学习过了,你们都来复习一下我们都学过了哪些画图工具,你们还记得他们的使用方法吗?

今天我们利用电脑画图工具创作吧!(板书课题:画图工具的使用)(播放音乐) (板书课题:画图比创意) 1、布置任务 1)我们需要绘画哪几个部分 2)需要使用哪些画图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3)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绘画是最简便的 4)怎样能使我们画的更漂亮、更活泼、更有个性 2、成果交流 师:你能将自己想到的方法与大家一起交流吗?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好!其实,我们还可以使用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图形能组合出丰富的花纹和图案,这也是最简便的绘画方法。1、归纳画步骤,并找出可使用的画图工具有哪些。 1)画身体 2)加颜色 2、利用图形的组合创作花纹 3、夸张、添加、变形、添加表情…… 三、教师评价作品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能用鼠标把把画板打扮得这么漂亮。其实,我们还能使用电脑画图软件画出内容更丰富的图画(展示学生作品),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也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下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电脑画图的创作,好吗?

【教学设计】悠扬民歌-《妈妈格桑拉》《赶圩归来阿里里》

第一课时妈妈格桑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1、师生问好。2、师: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首儿歌,先一起听一听,唱一唱。(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动画)师:大家唱得真好,老师也被歌声感染了,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妈妈付出了很多。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爱)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给妈妈的歌——《妈妈格桑拉》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二、新歌教学,体验情感1、欣赏歌曲《妈妈格桑拉》这首歌的情绪怎样的?(优美,深情)师:你们知道“妈妈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吗?生:“格桑拉”是一句藏语,格桑是妈妈的名字,拉表示对妈妈的尊敬。 2、教师范唱师:这首歌曲好听吗?想不想听听老师给大家唱一唱?这次大家也要带着问题来听,听一听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师: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生:(两个乐段)师:第一乐段深情的叙述浓浓的母子情深,唱出对妈妈的依恋。第二乐段转为了呼唤音调好像心头爱妈妈的激情在起伏,涌动。3、学习歌曲旋律。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这首歌曲不仅旋律美,歌词也很深情,请大家带着对妈妈的爱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一遍。 5、教师教唱歌词(重点指导第一部分最后一句让学生唱出激动地内心情感唱的连贯圆滑,表现出涌动的情感) 6、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情感挖掘师:刚才,我们已经学唱了《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我们应该怎样演唱才能唱出对妈妈无限热爱的情绪?(一要唱稍慢。二要注意旋律的强弱,歌曲的前部分是叙事,唱弱一点,叙述浓浓的母子情深,唱出对妈妈的依恋。后半部分是抒情,可以唱强点,好像心头爱妈妈的激情在起伏,涌动。)学生齐唱。师:歌曲的演唱形式是多样的,接下来,我们试着用轮唱的复备课形式来演唱这首歌曲的第二部分。(先单独练习轮唱部分)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我们都被妈妈的爱感动着,如果请你送给妈妈一句深情的话,你会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2,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亲手制作一张漂亮的卡片,写上想对妈妈说的话和祝福,送给妈妈。让小小的卡片传递对妈妈的爱。五、编创活动: 1、教师编创引导,如:旋律创编可以采用重复或者是变化,可以自己做决定,但是最后结束落在“do”音。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竖笛吹奏的方法进行即兴创编,教师结合吹奏情况进行记录,然后一起唱一唱。六、结束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当了一把小作曲家,同学之间相互合作,非常了不起,还学会了藏族歌曲《妈妈格桑拉》,也复习了轮唱,在同学们的歌声里重温了妈妈的爱,让我们把祝福都唱进歌里,送 给天下所有的妈妈! 第二课时赶圩归来阿里里 教学重点:能记住乐曲《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阿里里》,感受歌曲欢乐、喜悦的情绪,并能与同伴多种形式表演。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乐曲与声乐曲的不同感受。教具、学具准备:电子琴、教学光盘、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

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画图教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画 图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1单元做好画图准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启动与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2)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 (3)学习画画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画图工具、设置背景色和前景、设置画布等。 (4)在欣赏画图作品的过程中,感受“画图”程序的强大功能。培养学生对画图程序的热爱,从而进一步培养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平常同学们都是把画画在什么地方(纸上)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计算机画出来的画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课件。(优秀的绘画作品) 师:在电脑上画画,需要使用图像处理软件,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非常适合小学生使用,今天就跟随老师一起来认识“画图”。 二、认识“画图”程序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记事本”,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启动“记事本”的方法。 生:演示。 师:我们能不能用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启动“画图”程序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电脑上试一试。 生:学生操作。 师:今天老师要教给同学们另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将“画图”程序图标发送到桌面,直接双击桌面上的图标。(教师演示) 学生操作。 三、认识“画图”的界面。

1、师:“画图”与“记事本”相比,又增加了“快速访问工具 栏”“功能区”,“功能区”有三个选项卡标签,我们画画时需要使用的主要工具都集中在“主页”,而且“绘图区域”与“记事本”的“编辑区”也不一样。 2、生:对照课本,相邻的两个同学相互说一说“画图”各部份的名称。 四、做好画画准备 1、师:我们用纸绘画时,需要准备绘画工具、颜料、画图纸等。用计算机画画,也要先做好类似工作。 1)、选择画图工具 2)、设置背景色和前景色 3)、设置“画布” 2、教师演示讲解 3、学生练习,完成P7页做一做。 4、拓展提高:阅读P11页知识窗,完成试试看练习,并说一说:在设置画布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五、退出“画图” 六、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按绘图要求选择绘图工具、设置颜色及画布大小。 (2)能用“铅笔”等工具画一些简单的画。 (3)在画一些基本图形中领会“铅笔”工具的操作方法,提高操作技能。 (4)在完成判断、选择题的过程中,掌握画图基本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教师引导,讨论完成P13页1——6题,出现学生有疑惑的地方,及时操作验证。 三、学生参照及图,使用合适的工具绘制大雁和热带鱼。 四、展示作品,提出练习过程中的困惑。

后期制作中音视频素材管理办法

后期制作中音视频素材管理办法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目前较理想的后期节目制作环境,它提供了编辑的方便性、随意性和多代复制画质无损失等优点。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感到非线性编辑系统有不尽人意之处,出现了如素材的存贮时间受硬盘等条件的限制,上载耗时、对素材的管理不直观、系统运行慢和死机等现象。我司霞之诺科技视频制作处理团队在使用DY3000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经验是:一个方便、灵活、可靠的系统,加上一套科学的组织和管理素材办法,可以大大提高非线性编辑的效率,发挥系统自身的优势。 素材的录入管理 素材是节目制作的基础,素材录入的有效管理能够大大降低上载时间。素材录入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保证素材有连续完整的时码。把素材上载到硬盘有3种方法:手动、遥控和批采集。其中遥控和批采集能够依据时码自动精确采集相关素材。批采集能把所有素材一次全部录到硬盘,大大降低了废品素材量和上载时间。如果素材带中间有断磁,计算机就无法根据登录进去的TC码来录找磁带上的素材。没有时码的素材只能手动采集. 2.对素材带标名和素材内容做详细的场记,有特征信息的名字便于寻找和唯一确定素材带源,场记便于编导选择和精确采集素材。场记内容包括:镜头内容,镜头运用,入、出点时码等。 素材的管理 通常制作节目,编导总想尽可能多地采入素材。大量的无用素材会占据宝贵的硬盘空间。采入素材越多,素材小画面很快充满整个显示屏,制作人员不得不靠滚动条来阅读素材。同时,对素材精确找入、出点需花大量时间。且这些小画面会占用大量计算机内存,使运行速度下降。对素材的管理,我们原则上要做到,能够有效利用硬盘资源,素材画质较高,易于寻找。 1.设定完备的素材采集信息。素材采集信息一般包括:素材名、节目类型、磁带号、标识等。有特征的信息便于素材寻找和节目编辑。 2.选择素材的采集压缩比。影响素材存贮量大小的因素是硬盘容量和压缩比。我们可根据使用机的硬盘大小,素材多少,尽量选择低压缩比以保证画质。同时防止因空间不够而出现的诸多麻烦。比如制作几分钟的MTV或几十秒种的广告节目,素材少、节目质量要求高,我们可以选用低压缩比或者不压缩。 3.素材的剪裁。有时已经采入的原始素材太长,包括的镜头信息复杂,寻找和编辑不方便,这时可以利用“素材剪裁”功能,将大段素材分成几个片段,分别处理。同时可去掉无用素材段。

画图软件教案-工具举例

第1课初识画笔 教学目标:认识“画图板”窗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喜欢画画吗?在我们的电脑中有一个强大的工具软件叫“画图板”,在这个软件里面有用不完的“颜料”和“画布”,使用它可以绘制美丽的风景画、人物画、想象画,还可以用它制作名片、明信片和贺卡。 上图所示就是使用“画图板”程序画的画,怎么样,心动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使用这个软件吧。 一、启动“画图” 1、画图程序是电脑中一个非常有趣实用的小程序,启动方法如下: 步骤1:启动电脑后,使用鼠标左键单击“开始”按钮; 步骤2:在弹出的菜单里选择“娱乐”; 步骤3:使用鼠标左键单击“画图”即可启动程序。 2、也可以使用画图程序的快捷图标起动程序:点击桌面“娱乐(4)”按钮,双击“画图”图标启动程序。 二、认识“画图” 1、画图的窗口 “画图”窗口主要有3个区域,左边是工具栏,下面是颜料盒,中间的大块区域就是绘图区(画布)等。 2、练一练 将下面的工具和它们对应的名称连接起来。 曲线画笔 文本选择(椭圆的) 颜色提取器连接线 填充颜色橡皮擦 喷雾罐直线 选择(自由形式)多边形

3、想一想 尝试使用工具箱中的不同工具,并注意观察工具箱下方“工具状态选择器”的变化。 4、看一看 使用“图像(I)”菜单中的“改变大小/缩放(E)……”命令可以调整画图区的大小。 三、退出“画图” 使用完“画图”程序后,要正确地退出“画图”程序。 单击“关闭”按钮后,出现对话框,分别点击“保存(S)”、“放弃(D)”、“取消(C)”,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四、讨论坊: 还有哪些计算机软件能帮助我们画图? 五、成果篮:

Adobe Audition录音及简单后期制作

Adobe Audition(AA)录音及简单后期制作 软件下载: 1:关于Adobe Audition的介绍和正版软件下载请点击这里进入Adobe官网了解 >>> 2:你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其它渠道下载试用。 安装录音软件及插件 首先按提示装好录音软件及插件,然后打开录音软件点左上角的编辑按钮进入编辑状态见下图

启用插件: 刷新效果列表(效果→刷新效果列表),然后启用DirextX效果(效果→启用DirextX效果)见下图 打开软件开始录歌 1、插入伴奏:(打开插入→音频),选择下载到电脑里的伴奏见下图

2、选择录音轨道:选择轨道2的红色R键见下图,将你的人声录制在第二条轨道,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里保存将要录制的歌曲会话。 3、点左下角红色录音键,跟随伴奏开始演唱录音见下图

4、录完之后点左下角播放键试听见下图,看有没有唱错的地方,是否需要重新录制。 5、选中音轨2,点左上方的“编辑”进入单轨编辑界面,见下图

6、将你录制的原始人声文件保存为mp3格式,当然也可以存为wma,更能节省空间。到这里录音部分的工作就完成了见下图 PS:录音的时候要关闭音箱,通过耳机听伴奏,伴奏的音量避免过大,否则容易把伴奏也录进人声里,这样会导致声音听起来不够清晰。麦克的音量也不能太大,不能超过总音量的大小,略小一些为佳,如果麦克音量过大,会导致录出的波形成了方波,这种波形的声音是失真的,也不能用,无论唱的多好,也不可能处理出好的结果,这一点很重要,录制的时候一定要看波形的动态。

下面介绍下简单的后期制作 首先是降噪: 选取一段没有人声的录音进行采样见下图然后双击整个波形,进行降噪见下图,降噪要有耐心,一次降噪的值不能太大,否则会失真,我都在20%以内,如果噪音太大可以用低值反复降,这样出来的效果要比用高值一次降出来的效果好,在降噪的过程中一边降一边听,有一点噪音不要紧,伴奏会遮挡住的。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2015年最新修订完整版本)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2015年最新修订完整版本) 目录 第1课芬芳茉莉 《茉莉花》教学设计 《茉莉花》教学设计 欣赏《东边升起月亮》教学设计 第2课悠扬民歌 《小河淌水》教学设计 聆听《小河淌水》/《迪克西岛》教学设计 《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第3课美丽童话 学唱《木偶兵进行曲》、聆听《波斯市场》教学设计 《木偶兵进行曲》教学设计 学唱《月亮姐姐快下来》教学设计 《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设计 第4课京腔京韵 《京剧唱腔连奏》、《包龙图打坐开封府》教学设计 《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教学设计 《校园小戏迷》教学设计 第5课赞美的心 《五彩缤纷的大地》教学设计 学唱《今天是你的生日》 《龙的传人》教学设计 第6课两岸情深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半屏山》教学设计 《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 第7课七色光彩 《木星——欢乐使者(片段)》教学设计 《日出》教学设计 《七色光》教学设计 《萤火虫》教学设计(1) 《萤火虫》教学设计(2)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已经打下了扎实基础,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这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对音乐又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这些学生对音乐课虽感兴趣,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不仅自己学不好,而且影响大家的学习。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了解秧歌、长调、短调、小调、劳动号子以及中国民歌、外国民歌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会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简单的指挥手势。通过欣赏,了解多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认识了解音乐家刘炽、普契尼、迪卡斯和他们的作品。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一定的齐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4、质量目标: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掌握简单的视谱能力,能够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六课,每课还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等内容,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教学进度表:

画图工具教案

《金鱼乐悠悠——“铅笔”、“橡皮”工具和移动》教案 教学时数:1课时 年级:三年级(上) 授课教师: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金鱼乐悠悠——“铅笔”、“橡皮”工具和移动》选自清华大学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彩色版)第二单元第6课。本课是该单元妙笔能生花的第2堂课,本单元主要教授学生学习用“画图”程序绘画,掌握画图软件中的基本画图工具、如“形状”、“填充”、“铅笔”、“橡皮”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活动需求,在学习“画图”软件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培养他们的美术素质。同时体验计算机绘图的过程和乐趣,提高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技能。 【学情分析】 本门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在8-1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个性特征鲜明、思维方式活泼,有较强的好奇心,学习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但在学习新知识时忘性比较大,需要教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不断的重复。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过画图工具中基本的“形状”画图工具,能进行简单图形的绘制,如神舟飞船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画图工具中的“铅笔”、“橡皮”工具和如何移动。 2、能运用这两个工具辅助绘制出图画金鱼乐悠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老师演示了解“铅笔”、“橡皮”工具和移动的一般使用方法,并通过自主练习掌 握所学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画图工具的使用,体会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促进学生与时俱进的时代 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了解“铅笔”、“橡皮”工具的一般使用方法及如何移动。 2.难点:掌握“铅笔”、“橡皮”并结合移动和以前所学的工具,填充绘制金鱼乐悠悠这幅 图画。 【教法策略与方法】 1.教法选择:讲授法、实验法、任务驱动法、 教师通过对新知识生动的讲解、演示和边讲边练的实验法,结合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鱼儿生活的环境,让学生回想平时观察到的鱼儿生活的环境,积极思考、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同学小组之间的相互帮助完成图画的制作,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资源及环境】 清华大学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彩色版)、相关图片素材、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具体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观察图片展示:播放一张水缸图片,观察图片,结合根据这个阶段学

cool edit 录音后人声处理效果器使用(绝对完美)

一.Delay延迟效果器。 延迟效果器能够在声音播放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次播放同样的声音,以产生拖延和重复感。 它一般有以下几个参数: 1.干声输出(dry out): 是指原来的声音输出的音量大小。 2.延迟输出(delay out): 是指声音再次回放时的音量大小。 3.延迟时间(delay time): 是指原来的声音和回放时的声音之间的时间间隔。 4.衰减时间(decay time): 是指声音从原始声音后的第一次回声开始,回声的音量依次减弱,直到最后一次回声的完全消失所用的时间。时间越长重复回声的次数就越多,反之,越少。 二.Chorus合唱效果器。 合唱效果器是指在原来的声音基础上叠加一些由计算机产生的类似的声音样本,并和原乐器叠加,使单个乐器听起来象多个乐器一样,更有层次感。 合唱效果器一般有以下几个参数: 1.Input gain(输入增益): 用来控制输入音量的大小。输入增益越大,合唱的效果越明显;输入增益越小,合唱的效果越不明显。 2.Dry out (干声输出):

用来调节原来的声音输出的音量大小。最大调节可以保持原来声音的面貌。 3.Chorus out(合唱输出): 用来调节产生的合唱效果的音量大小。也就是调节在原来声音基础上产生的新的声音样本的音量大小。 4.Chorus size(合唱空间): 用来控制合唱空间的大小。空间越大,共鸣越强,合唱效果就越明显。 5.Feedback(声音反馈): 是用来调节产生声音的反馈长短。如果加大这个值,可以明显地听出原有干声基础上的合唱声音变长了。如果再加大这个值,就能听到明显的金属共鸣声。 6.Chorus out delay(合唱延迟时间): 是指基础声音播放后,再次播放产生的新声音所间隔的时间。通常在 0.1~100ms之间,超过50ms后,延迟听起来就非常明显了。 切记,不可把这个延迟时间做为延迟效果器使用,应严格控制。 7.Modulation rate(调制率)是指能够产生颤音效果的频率范围。 Modulation depth(调制深度)是指颤音的颤抖浓度,调制率和调制深度应同时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你想用一个人搞一个小合唱的话,或用一种乐器搞一个小合奏的话,不妨用用这个效果器。三.Distortion失真效果器。 失真效果器是指声音过载后,破坏了原来固有的属性,使声音形成一种嘶叫的、嘈杂的声效的效果器。有人问,它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主要是用于电吉他的失真音色,热爱重金属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至于其他乐器,我们还是极力避免声音的失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