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7卷 总第26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 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 ocial S cience E dition)N o.4 2005(V ol.7 Sum N o.26)

科技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徐莉林

(内蒙古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呼和浩特010018)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在工作中的体会,分析科技翻译及科技翻译人员的培养的重要性,阐述对培养科技翻译人才的认识,提出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外语专业科技翻译训练,不断推进科技翻译人才可持续的培养和实践,培养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是提升外语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为国家输送合格科技翻译人才,促进科技交流和经济发展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科技翻译;人才;培养;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5)04-0110-03

一、科技翻译人才的作用与就业前景

由于经济全球化,各国人员的流动和交流日益频繁。因此,对双语或多语翻译服务的要求日益突出。英国航空公司曾经在美国《新闻周刊》上登了一篇广告,画面是一张少女的脸,脸上有两张嘴,标题是“随时提供双语服务”,文中说,“为了使您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们用您的语言为您服务。”(News w eek Dec.7,1998)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翻译是理解的桥梁。没有翻译就无法交际,交际不成,生意不成,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不论是引进外资,还是援外建设,没有翻译在场,工地、车间、法庭、银行或医院的业务活动都会处处遇到困难。过去英语国家的人以为讲英语可以走遍天下,因此对学外语不感兴趣,也不重视翻译的问题。近年来,英语国家的意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即使外国主顾英语说得相当好,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也经常会产生误解。比如百事可乐公司的广告“C om e alive w ith P epsi.”原义为“百事可乐使您精神振奋。”被台湾一家中文报纸译成“百事可乐使您的祖先从坟墓中复活了!”这使人们体会到,不考虑客户的语言,就有可能妨碍、损害甚至破坏推销工作。正因为如此,许多公司派人到海外培训或任用海外代理人,而且有自己的翻译业务和国际电话服务。如英国的郎特利・麦金托什公司现在就用6种文字发表文件。美国A T&T也提供了多语种电话翻译服务。有的公司还编印了自己的技术术语手册,以保证资料翻译的一致性。美国的US A T oday 曾做过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作为国际旅行者,您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结果发现绝大多数人最担心的问题是语言不通。当我们的外事服务中心告诉外国朋友,有紧急情况可以打110电话时,他们的第一个反应也是110来了,语言还是不通又怎么办。R oger Ax-tell在他的畅销书D o’s and T ab oos of Using E ng lish Ar ound the W orld中建议商界,要想在中国做生意、旅游最好还是请翻译帮助,因为中文太难学。

语言环境又是招商引资投资的软环境。在我国加入W T O后,外国企业纷纷抢滩(摊)中国市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战略目标,那就是实现“考虑问题全球化、处理问题本地化”。这就意味着需要大批专业外语翻译人员作为中外双方沟通的桥梁。此外,大量外企的涌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中国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激烈竞争中,掌握信息势必成为企业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准确、快速地掌握国外信息,语言(文字)是首要克服的障碍,这必将导致各行各业对高素质科技翻译人才的需求与此类人才匮乏矛盾的加剧。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急需培养大量翻译人才。

二、重视和加强科技外语翻译人才培养

当今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使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优势,关键还在于企业对其员工的培养,形成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机制,使人才脱颖而出,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外企工作以及科技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体会,从

收稿日期:2005-09-20

作者简介:徐莉林(1963-),女,浙江金华人,内蒙古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从事翻译学研究。

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科技翻译人才。

1.加强高校外语专业科技翻译培训

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国内人才市场的走势看,传统模式培养的单一型,纯语言知识型外语专业毕业生已不再具有竞争优势,真正的优势已大都被“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所占取。高校外语教学单位如不顺应时代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发挥自身优势,增强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势必危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改革?除了扩大外语专业学生相关专业知识外,加强培养“外语+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合格的科技翻译人才,提升外语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不失为有效途径之一。培养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是市场经济对高校提出的要求。翻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目前在高校的翻译课教学中,多限于传授基本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研讨,教学内容多以文学、社科为主,即使涉及科技翻译,也是一些简单的科普文章,与真正的科技翻译相距甚远。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即使其外语水平很高,若不经过大量的翻译实践锻炼,也不能成为合格的科技翻译人员,只能在从事科技翻译工作实践中,练得过硬的基本功,才能真正胜任翻译工作。

2.加强对科研及企事业单位科技翻译的培训

用人单位招聘科技翻译对象之一是外语专业应届毕业生,通常这些应届毕业生受过系统翻译基础理论教育,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可塑性,易于融入社会,但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企业持久竞争力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决定因素。对其科技翻译人员可持续的培训是提升社会科技交流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员工外语水平普遍提高,能直接参与外国专家交流的人数大为增加,但当真正到需要时在短时间内拿出涉外合同、标书或到境外投标的高质量翻译稿件时,又常常苦于找不到理想的翻译,有的甚至会痛失难得的交际和商谈的机会,这一切让项目单位领导大伤脑筋。目前,翻译水平参差不齐,高素质、复合型的高层次翻译人才依然十分短缺。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转入“快鱼吃慢鱼”的新纪元。谁最先掌握了信息,谁就占居了竞争优势,能在短时间内捕捉到许多重要信息,成为其在竞争中决胜千里之关键。对国外大量涌入信息的准确掌握,需要有高素质的翻译人才作为平台来支撑。科技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迅速变化,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老化的速度随之大大加快,我们曾经拥有的知识在急剧折旧。要想立于不败之地,科研部门及企事业单位都需要积极从外面招聘引进高级人才,但笔者认为重点还应依靠对现有员工的不断培训来提升竞争实力和团队战斗力。多数单位的领导都知道挑选人才,但在用人过程中有的却忽略了培训。殊不知,人才重要,人才培训更为重要。其实,人也是一种资本,能给社会创造价值。然而,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培训,也有可能会从人才转变为平庸,从资产转变为负债。I BM 留住人才,不断创造价值的一大绝招就是培训。我们的企业家在企业效益好时就应重视人才培养,并制定长远的可持续的人才培训战略。企业相关部门如人力资源部应将培训与企业经营战略紧密联系起来,根据工

作需要制订出鼓励培训措施和具体培训计划,强调以增强企业的学习力为核心的培训,提高群体智商。为科技人员和专业外语人员提高科技翻译水平创造良好的内部政策环境。人才培养光有政策不够,还应安排必要的经费,以保证人才培训计划实施,很多具有远见卓识的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领导都意识到培训是维持人才不断更新的重要法宝,他们加大对其员工培训的投入,科技翻译人员外语及其他相关知识的培训当然也榜上有名。完善的培训制度是取得培训效果的保证。在培训过程中应对培训实施全过程监督。人力资源部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如对培训不合格者其培训费不予报销并扣除其参训期间的奖金及部分工资等,以保障学习效果。对成绩好的学员,可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业绩突出者,应予大胆选拔任用。作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经过培训,使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科技翻译队伍的中坚力量。

三、实施因材施教,实现培训目标

1.科技翻译标准研究的理论

翻译的标准问题,自然而然地成为译界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那么,科技翻译标准研究的现状如何呢?为此,笔者查阅了所能获得的大部分翻译书籍和期刊,发现在这一问题上主要分为两大类观点:一是信、达、雅;二是忠实,通顺。有的作者赞成将“信、达、雅”改为“信、达、切”的观点,所谓“切”,即“切合”、“适切”,与上述提法接近的还有“准确、通顺、易懂”,“忠实、通顺”,“正确、通顺”,等

等。“快、准、好”这三个字是张鹤立总结当代科技翻译的几个特点。所谓“快”,就是考虑到目前是信息爆炸时代,科技发明创造日新月异,主张获取国外资料信息要快,筛选信息要快,翻译速度要快,以免延时误事;所谓“准”,就是选题准,理解原文与译文表达准;所谓“好”,就是要求译文语言符合科技文献要求,即简洁明晰,条理分明,严谨确切,通俗易懂,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信息对等”、“功能对等”、“等效”、“等值”这是在引进西方特别是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所提出的“对等”、“等值”理论后出现的翻译标准理论。用于科学翻译,就是着眼于译文读者的感受,强调译文对译文读者所起的作用,应与原文对原文接受者所起的作用大体对等。这种标准不要求译者拘泥于一种固定翻译法,而是主张从各种可能的译法中挑选最接近原文信息、效果、功能的译法。还有人主张干脆只用一个字,“信”。其理由是:翻译标准到了顶点可用一个“信”字高度概括,以此统帅“信、达、切”有何不可?这些观点看起来似乎无懈可击,且具备无可比拟的简洁的优点,但终究不太确切。因为它的表述过于简单、笼统,实行起来弹性较大,难度也较大,倘若用来指导翻译实践或引导初学者,未免流于空泛,使人有无从下手之感。标准化翻译是为了适应全球化的需要,也就是说为了国际间交流中保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必须采取标准化翻译。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在于任何一家之言能否真正担负起翻译标准的职责,更加卓有成效地指导翻译实践。

由于我们在科技翻译方面的理论研究跟不上形势的

1

11● 徐莉林 科技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