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出院指导

胆囊结石出院指导
胆囊结石出院指导

胆囊结石出院指导

1、饮食饮食规律,养成定时进餐得习惯,能预防结石得形成:可食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得食物(如谷类、薯类、豆制品、鱼、虾、蛋、瘦肉、蔬菜等),少食多餐,避免进食油炸食品(如油条、春卷、糍,少食多餐,定时进食,避免过饱。避免进食油炸食品(如油条、春卷、糍粑、油豆腐等等),少食鸡汤、荷包蛋、蛋炒饭、炒面等油脂重、难消化得食物。

2、休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熬夜及精神高度紧张。

3、注意事项若出现腹痛、高热、黄疸等症状及时就诊,遵医嘱服用消炎利胆解痉等药物。如果胆囊以施行手术,要注意保持创面清洁,完全愈合后可以沐浴,如未完全愈合,沐浴时可采用保鲜膜保护,如淋湿,及时到医院更换敷料。

4、出院药物指导:

5、门诊随诊

胆管结石出院指导

1、饮食饮食规律,养成定时进餐得习惯,能预防结石得形成:可食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得食物(如谷类、薯类、豆制品、鱼、虾、蛋、瘦肉、蔬菜等),少食多餐,避免进食油炸食品(如油条、春卷、糍,少食多餐,定时进食,避免过饱。避免进食油炸食品(如油条、春卷、糍粑、油豆腐等等),少食鸡汤、荷包蛋、蛋炒饭、炒面等油脂重、难消化得食物。

2、休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与精神高度紧张。

3、管道得维护如果带着T管出院,说明胆管内可能还有残余得结石,在术后病人应按医嘱到门诊手术室通过T形管取出,以免再受手术之苦。(1)妥善固定引流管与引流袋,防止扭曲受压,站立、坐位、行走时不可高于腹部手术切口。

(2)避免举重物或过度活动,以防管道脱出或胆汁逆流。(3)沐浴时应采用淋浴方式,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伤口处。(4) 引流管伤口要定时换药,敷料被渗湿时及时更换,以防感染,引流袋一周更换一次。 (5)若引流管脱出、引流液异常或身体不适及时就诊。

4、注意事项若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及时就诊。伤口拆线24小时以后不用再盖纱布,而且可以洗澡。

5、出院药物指导:

6、门诊随诊。没有特殊情况,一个月后请到门诊检查。

腹外疝出院指导

1、饮食多饮水,普通饮食,忌食辛辣刺激得食物,进食易消化、高纤维素得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休息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不要做蹦、跳运动。3个月后可从事轻便工作。

3、注意事项避免腹内压升高得因素,如剧烈咳嗽、有力排便,若疝复发应该及早诊治。

4、出院药物指导:

5、门诊随诊。

急性胰腺炎出院指导

1、饮食要禁酒,控制高脂肪、高热量得饮食,使胰腺得到充分得休息,要养成良好得饮食习惯与规律得饮食,饮食要定量、定时,有一定规律性,暴饮暴食会给胆囊、胰腺带来最大负担,胰腺炎患者应该做到每日4~5餐,甚至6餐,因为这样多次而少量地进食,就会减少对胰腺得刺激,使炎症

趋于稳定。低脂饮食,每天摄取脂肪量应控制在20-40克。糖分主要从食物中摄取。糖分对于胆囊与胰腺都就是最好得营养素。糖分在胃中停留时间最短,不会使胆汁与胰液得分泌过多,从而减轻了胆囊与胰腺得负担。但就是,过量摄取果糖或白糖也可能导致肥胖,容易并发糖尿病。因此水果应适当少吃,应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食物纤维得粮食与薯类为主要糖源。积极地摄取脂溶性维生素:黄绿色蔬菜中含有丰富得脂溶性维生素,因此,每天食用得黄绿色蔬菜应以150克为好。总之,忌暴饮暴食,不食含糖高得水果,多食蔬菜,可以适当食用谷类、薯类、豆制品、鱼、虾、蛋、瘦肉、蔬菜等,少食多餐,避免进食油炸食品(如油条、春卷、糍粑、油豆腐等等),禁食鸡汤、荷包蛋、蛋炒饭、炒面等油脂重、难消化得食物。

2、休息出院后注意适度锻炼,4-6周避免举重物与过度疲劳,不要熬夜,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良好得精神状态。

3、注意事项(1)大多数胰腺炎由胆道疾病引起得,因此待急性胰腺炎病情稳定,全身症状好转后,积极配合治疗胆道结石与胆道疾病,防止诱发胰腺炎。

(2)因胰腺内分泌功能不足而表现为糖尿病得人,应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

(3)一些药物,如速尿、利尿酸、消炎痛、口服避孕药等,易诱发胰腺炎,应避免使用,有病应到正规医院治疗,避免自行服药,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4)酒精就是引起胰腺炎得主要病因之一,胰腺炎病人出院后应禁饮酒。

4、出院药物指导:

5、门诊随诊出院后应定期到门诊复查。加强自我观察,一旦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不适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求治。

乳房切除出院指导

1、饮食选用高热量、高蛋白质、低脂肪与高维生素得普食。(如牛奶、鸡蛋、牛肉、瘦肉、面食、水果)

2、功能锻炼术后1-2周,可做手指爬墙(每天标记高度,逐渐递增幅度,直至患侧手指能高举过头),梳头(以患侧手越过头顶梳对侧头发,扪及对侧耳朵等锻炼)(2)功能锻炼应根据病人得实际情况,一般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应循序渐进得增加。

3、注意事项术后近期避免患侧上肢搬动、提取重物,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以免促使乳房癌复发。若带义乳或假体,避免穿过度紧身得衣物,,根治术后3个月可进行乳房再造术,但有肿瘤转移或乳腺炎者严禁假体植入。

4、乳房自查月经结束后得5-7天检查。(1)视诊:站在镜子前以各种姿势观察双侧乳房大小与外型就是否对称,有无局限性隆起、凹陷或橘皮样改变,有无乳头回缩或抬高。(2)触诊:仰卧位,肩下垫软薄枕,被查侧得手臂枕于头下,使乳房完全平铺于胸壁,对侧手指并拢平放于乳房,从乳房外上象限开始检查,依次为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象限,然后检查乳头、乳晕,最后检查腋窝有无肿块,乳头有无溢液。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5、出院药物指导:

6、门诊随诊:

大隐静脉曲张出院指导

1、饮食宜食低脂、高纤维素得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2、休息适当体育锻炼,增加血管壁弹性,休息或卧床时抬高患肢30-40°,利于静脉回流。

3、注意事项避免长时间站立,保持良好得坐姿,坐时避免双膝交叉过久,肥胖者应有计划得减轻体重,手术治疗后应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1-3个月,避免用过紧得腰带或紧身衣物。

4、出院药物指导:

混合痔切除术后出院指导

1、饮食普通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食瘦肉、鸡汤等营养丰富得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得食物,少饮酒,少食高热量零食,多饮水,摄入助排便得食物如香蕉、韭菜、新鲜蔬果。

2、休息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勿负重远行,防止过度疲劳。保持心情愉快及规律得生活起居,每日定时排便,保持大便得通畅,但避免久坐、久蹲或久站。

3、注意事项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崩裂伤口,便秘者可用缓泻剂,服用抗菌药物,保持肛周皮肤清洁,每日早晚及便后用1:5000得高锰酸钾溶液3000ml坐浴,温度为

43-46℃,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防止肛门狭窄,指导患者每日坚持做提肛运动,每日3-4次,每次15-20min。

4、出院药物指导:

5、门诊随诊发现排便困难及时到医院复诊。

阑尾炎出院指导

1、饮食保持良好得饮食卫生与生活习惯,忌食辛辣刺激得食物。

2、注意事项餐后不作剧烈运动,尤其跳跃、奔跑。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防止发生肠粘连甚至粘连性肠梗阻。阑尾周围脓肿者告知病人3个月后再次住院进行阑尾切除术。

4、出院药物指导:

5、门诊随诊自我监测,若发生腹痛不适及时就诊。

甲状腺切除术后出院指导

1、饮食易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得饮食。(如维生素高得新鲜蔬菜、水果及营养丰富得瘦肉、鸡肉、鸭肉、

甲鱼、淡水鱼、香菇、银耳等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茶、咖啡、香烟、酒。)

2、功能锻炼卧床休息期间鼓励病人床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与切口愈合。头颈部在制动一段时间后,可开始逐步练习活动,促进颈部功能恢复。颈淋巴结清扫术者,斜方肌不同程度受损,故切口愈合后应开始肩关节与颈部得功能锻炼,术后2周内保持患肢高于健侧,以防肩下垂。功能锻炼应在术后一周开始持续至出院3个月。练习如下:

(1)低头与抬头:低头时尽可能下颌贴近胸壁,抬头时头向后仰;

(2)转动颈部,左右转动接近90度角;

(3)左右屈颈,耳贴近肩头。

连续做以上动作,每次至少10遍,动作幅度有小及大,锻炼时间逐渐延长。另外要做肩得升降练习,背收练习与上肢得前后摆动练习、旋转练习等,逐步增加练习得时间与次数,每天至少练习2次,如果配合理疗、按摩等效果会更好。3、注意事项发现结节、肿块,吞咽困难来医院就诊,定时用药预防肿瘤复发。

4、出院药物指导:

5、定期复诊出院后定期复诊,检查颈部、肺部及甲状腺功能等。若发现结节、肿块及时就诊。

肠梗阻健康教育指导

1、饮食出院后应注意饮食卫生,多吃易消化得食物,不宜暴饮暴食。

2、注意事项避免饭后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出院药物指导:

4、门诊随诊有呕吐、腹胀、腹痛等不适时应及时就诊。

人工肛门得家庭护理

1、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事物中毒等原因引起腹泻,避免吃过多得粗纤维食物,如笋、芹菜等。忌洋葱、大蒜、山芋等刺激性气味与胀气得食物,以免造成肠管与造口得梗阻以及频繁使用造口袋引起生活工作得不便。调节饮食使大便成型,必要时口服收敛药。

2、学会使用肛门袋及局部皮肤得护理,必要时用氧化锌涂布造口周围皮肤。

3、训练排便习惯,如为降结肠或乙壮结肠造口术者,可定时反复刺激,以养成良好得排便习惯。

4、适当掌握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增加腹压,导致人工肛门脱出。会阴部切口用1:5000高猛酸钾温水坐浴,配制浓度以杨梅红色为标准,切口未完全愈合者定期更换敷料。

腹腔镜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方案

腹腔镜诊疗常规与操作规范 初级手术(成熟定型类) 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适应证] 1)有症状的胆囊疾病(结石、息肉、胆囊炎等)2)无症状但伴有糖尿病的胆囊疾病(结石直径大于2cm、陶瓷胆囊等) [禁忌证] 1)伴发急性重症胆管炎和/或急性重症胰腺炎 2)伴有重度肝硬变、门脉高压症 3)伴有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 4)伴有严重的腹腔内感染 5)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难以耐受手术及麻醉 6)早期和晚期妊娠

7)高度怀疑的中晚期胆囊癌 [术前准备] 除开腹胆囊术的常规术前准备外,建议术前一日服用缓泻剂(20%甘露醇250ml加1000ml水或番泻叶1 0~20克冲饮),旨在清理全消化道内的积气及内容物,以便术中使用中压气腹(10~12mmHg),并有利于暴露手术野及术后病人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 [麻醉方式、病人体位、仪器设置与手术人员站位] 一般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也可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病人体位在造气腹时取平仰卧位,插入腹腔镜探查全腹后改为头高脚低的左倾体位。监视器等仪器设备置于患者右肩水平,如有条件也可在左肩水平另放一台监视器。术者与扶镜手站在患者左侧,一助与器械护士站在患者右侧。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造气腹并置入穿刺套管:脐上缘或脐下缘做一1cm皮肤切口,Veress气腹针常规造气腹,使腹内压达到设定的10~15mmHg。同一戳口插入10mm套管,插入腹腔镜探查全腹腔。将病人体位摇至头高、右侧高后,直视下置入剑突下10mm穿刺套管作为主操作孔,右侧肋缘下和腋前线上置入两枚5mm穿刺套管,引入5mm抓钳。 2)牵引显露胆囊:探查胆囊周围,如有粘连,用电钩或弯分离钳接电钩边止血边予以分离。然后分别向上外、下外牵引胆囊底和胆囊颈部。 3)解剖Calot三角:先用电钩分离胆囊颈部前后叶的肝床系膜以松解Calot三角,再用可转杆弯分离钳接电凝,撕剥与点凝相结合紧靠胆囊颈部分别解剖出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直至明确看到二者在胆囊壁上的管脉分离征。先在胆囊管远端尽量在胆囊-胆囊管交

胆囊结石的分型及诊疗

胆囊结石的分型及诊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凌晓锋 一、胆囊结石的概况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成分是糖蛋白基质将大量的胆固醇结晶微粒和很少量的胆红素钙微粒团聚在一起组成的高聚物。 (一)胆囊结石的成因: 人体内有成石因素和防石因素,成石因素包括胆汁中胆固醇超饱和、胆红素钙微粒以及糖蛋白;防石因素是胆汁酸盐和磷脂,当成石和防石因素发生了失衡时,即成石的因素多余防石因素时,就会形成胆囊结石。此外前列腺素直接参与胆囊结石的形成,因为它可促使糖蛋白的合成增加,故临床上可利用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防石。 (二)病理生理 多数胆囊结石致病是通过胆囊管梗阻,如胆囊结石在胆囊收缩时或者病人在夜间平卧位时移行到胆囊管,造成胆囊管的梗阻,胆囊内部的压力升高,进一步形成了胆囊的扩张和水肿。胆囊的扩张和水肿可造成胆囊壁的静脉和淋巴回流的障碍,加上炎症细胞的浸润,就形成了胆囊炎。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胆囊壁的张力进一步增高,可促使动脉闭塞,从而导致胆囊壁的缺血、坏死,甚至是穿孔。若在梗阻的基础上发生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或者肠球菌,或者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则会进一步加重炎症的产生。此外,胰液返流入胆囊,或者是胃液或者是浓缩的胆汁都可刺激引起胆囊炎。

(三)病理 胆囊炎有单纯性的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性的胆囊炎三种。若炎症波及到胆囊周围,则形成胆囊周围炎,如Mirizzi综合症,它是由于结石梗阻在胆囊管,进一步压迫肝总管形成梗阻性黄疸或者胆管炎。胆囊的结石通过胆囊管掉至胆总管里可引起胆管炎、急性胆管炎和梗阻性黄疸。化脓的胆囊穿孔破溃到附近的肝组织则形成肝脓肿。此外,它还可以造成对消化道的侵蚀,形成胃窦、十二指肠和结肠的内瘘。胆囊的结石移行到胆总管后若进一步移行到胆道下段,则可引起胆源性胰腺炎。有的胆囊结石长期存在,尤其是结石>2cm 的胆囊炎容易诱发胆囊癌。 在临床上如果病人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是心肺疾病,如心衰、糖尿病、心梗等,则这些病人处理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四)胆囊结石的治疗对策 胆囊结石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是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如禁食、禁食、使用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解痉止痛药物等对症处理。对于部分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可试用溶石治疗或严密观察病情。 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 (一)种类 有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性的胆囊炎三种。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局限于粘膜的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及急性炎症细胞的浸润,其他各层结构完好。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的各层都是蜂窝组织炎,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的各层都是蜂窝组织炎,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二)临床表现 女性病人多见,患者既往多有发作史,诱因是饱餐或者是进食油腻食物以后,多为夜间发作。腹痛的特点是突发的右上腹阵发性的疼痛,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疼痛可放射到右肩、背部和肩胛,继而疼痛由由阵发性疼痛转变成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此时要高度怀疑病人有穿孔的可能性。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 床路径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ICD-10:) 行胆囊切除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平时无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 2.体征: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有剑突下和右上腹深压痛。 3.辅助检查:B超、CT、MR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正常,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正常或轻度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胆囊结石。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生化全套、凝血功能、输血前普查八项; (3)肝胆彩超;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 (1)肿瘤标记物检查(含AFP、CEA、CA199); (2)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测和血气分析(存在心肺基础疾病或者老年体弱患者); (3)肝胆CT平扫或MRCP。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3.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4.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有手术指征者

肝胆管结石诊治指南

肝胆管结石诊治指南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其病情复杂,治疗困难。为了适应临床工作需要,规范我国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基于我国肝胆管结石病40余年诊治经验的总结,并借鉴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制定了我国第一部《肝胆管结石病诊断和治疗指南》。需要指出,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因此,该指南旨在指导医师对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治疗作出合理的决策,而并非强制性标准。未来,随着肝胆管结石病研究的深入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本指南将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1 概念与定义 肝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即原发性肝胆管结石(primary intrahepatic stone)特指始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不包括胆囊内排降并上移至肝内胆管的结石,也不包括继发于损伤性胆管狭窄、胆管囊肿、胆管解剖变异等其他胆道疾病所致胆汁淤滞和胆道炎症后形成的肝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在华南、西南、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等广大区域尤为多见。由于其病变复杂、复发率高且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此病成为我国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胆管结石病多属于胆色素结石。临床上也可见到原发于肝内胆管的胆固醇结石。由于其成石机制及临床病理特点有别于胆色素性肝内胆管结石,故应将其作为一独立的疾病对待。本指南是针对色素性肝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2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和基本病理改变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肝内结石的形成与胆道慢性炎症、细菌感染、胆道蛔虫、胆汁淤滞、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胆管内慢性炎症是导致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胆汁淤滞是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胆流滞缓并有胆道慢性炎症最易形成肝内胆管结石。 肝胆管结石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胆道梗阻、胆道感染和肝实质破坏。受累区域的肝胆管扩张、胆管呈环状或节段性狭窄;管壁增厚、胆管壁及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并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汇管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细胞增生,伴有肝实质损害,严重者形成肝段或肝叶的纤维化萎缩和功能丧失。合并胆道感染时可造成胆源性脓毒症、肝脓肿、膈下脓肿、胆管支气管瘘及胆道出血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约2.0%~9.0%的肝胆管结石病例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肝胆管癌。 肝胆管结石病的重要临床病理特点是: (1)结石沿肝内病变胆管树呈区段性分布。 (2)结石多并存不同程度的肝胆管狭窄,胆管狭窄是引起结石形成和复发的重要因素。肝胆管结石合并一级分支以上肝管的狭窄时易导致受累肝段或亚肝段萎缩;合并双侧肝门部肝管狭窄者,晚期常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及胆源性门静脉高压症。 (3)由于长期反复发作的胆道梗阻和/或感染可导致肝胆管结石病变区域内胆管树、伴行血管及肝实质弥漫而不可逆性损害,包括胆管壁结构破坏、多发性胆管狭窄和不规则性胆管扩张、胆管积脓、门静脉及肝动脉小分支狭窄、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慢性肝脓肿、继发性肝内胆管癌等毁损性病变,这类病变是只有手术切除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病灶。

胆囊结石诊疗常规

胆囊结石诊疗常规

胆囊结石 概述、定义 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别称胆结石 病因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个别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回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因素都可引起胆囊结石。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临床表现 大多数病人无症状,仅在体检、手术和尸解时发现,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少数病人的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胆绞痛 病人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由于胆囊收缩或结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因痛剧而不能准确说出疼痛部位。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的病人一年内会复发。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6.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 诊断急性胆囊炎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依靠各种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腹部B超是诊断急性胆囊炎尤其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最有效、简单的影像学方法。常见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是:①胆囊体积增大、且短轴值增加比长轴值增加更有诊断意义;②以椭圆形及梨形胆囊多见;③以薄壁形居多,即壁厚0. 3cm以下胆囊多见;④胆汁大多透声好,约占80%;⑤超声Murphy征呈阳性;⑥胆囊内多伴有结石或结石于颈部嵌顿。而囊壁增厚,粗糙不光滑,或出现“双环”征,胆汁透声差或胆囊轮廓模糊,不能作为主要或常见超声诊断指标。 (2)腹部CT:CT检查除可发现胆囊管或胆囊结石外,诊断主要依据胆囊扩大以及胆囊壁普遍性增厚(增强扫描可见胆囊明显强化)。这两种现象对确立诊断缺一不可。因胆囊扩大也可见于胆道梗阻,或正常胆囊炎因增厚的胆囊壁而呈结节状,可给人以胆囊癌的征象,故其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化脓性胆囊炎胆汁CT值可>20HU。胆囊周围炎,胆囊壁与肝实质界面不清或于胆囊周围显示为低密度环,系由肝组织继发性水肿所致。若胆囊穿孔,胆囊窝部可出现有液平的脓肿。气肿性胆囊炎则于胆囊内或壁内出现气影。周围粘连,则可见胆囊皱着变形。应该指出的是,如无胆石存在,CT难以肯定胆囊缩小是生理性抑或病理性收缩。如胆汁钙化或胆囊壁钙化而形成所谓“瓷器胆囊”,则CT易于诊断。 (3)MRCP、ERCP等:此类检查在急性胆囊炎合并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1)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51.2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右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无黄疸、胰腺炎; 2.辅助检查:腹部超声证实胆囊结石;必要时MRCP。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明确有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 2.无明确手术禁忌证; 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 天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等; 3.腹部超声;必要时MRCP; 4.有内科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执行。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 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 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不可吸收性钛夹或可吸收性生物夹;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等;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5.病理学检查:切除标本解剖后作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术中冰

胆结石诊治指南

胆结石诊治指南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胆结石的诊治 疾病简介: 胆结石(Gallstones)是指发生在胆囊(Gall bladder)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 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 发病原因 胆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有些是不可更改的因素,例如:逐渐增长的年龄、女性、种族、基因和家族史;有些是后天因素,部分是可以逆转的,例如:妊娠、肥胖、低纤维、高热卡饮食结构、长时间禁食、某些药物如头孢曲松,降脂药、口服避孕药、快速体重丧失(>wk)、代谢综合征、特殊疾病等等。 不可逆因素: 发病年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 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 发病与基因、家族史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可逆因素: 发病与妊娠的关系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发病与肥胖的关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发病与饮食因素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低纤维、高热卡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这类食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结石发病已占胆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其他因素某些药物可以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但如果用药时间短,结石可以消失;快速体重丧失(>wk),例如不合理的减肥方法,可以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升高的;还有一些特殊疾病,例如甲状旁腺疾病导致的钙磷代谢异常等等也可以引起胆囊结石的发病。 按照结石的化学成分可以把胆囊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结石三类。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都是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混合型结石。而胆囊结石的具体形成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考虑与脂类代谢、胆固醇过饱

胆囊结石诊疗常规53013

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 一、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 1、现病史:详述起病过程,起病缓急,首发症状日期,主要症状及其演变,已用治疗及其经过、效果。最后一次发作时间。 2、既往史:有无黄疸史、胰腺炎史及腹部手术史。注意询问有无心脑肾肺及糖尿病等病史,有无过敏史,排除手术禁忌证。 3、家族史:家庭成员有无类似病史。 (二)、体格检查要点 1、一般体检:注意检查有可能对手术造成影响的其他器官的功能。巩膜皮肤有无黄染。 2、腹部体检:胆囊区有无压痛,能否触及肿大胆囊及有无腹膜炎。(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1、上腹或右季肋部隐痛、胀痛或右腰背部、肩部不适。可有餐后上腹饱胀、嗳气咯逆、消化不良等。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明显。可有胆绞痛及急性胆囊炎发作史。也可以无任何症状。 2、胆囊区有无压痛,能否触及肿大胆囊。 3、超声检查:了解胆囊大小、胆囊壁的厚度、结石的大小、分布,胆总管情况等。 4、胆囊造影:①口服胆囊造影。②静脉胆囊造影。了解胆囊轮廓、收缩功能、结石等。

5、必要时行MRCP或ERCP,检查胆管内有无结石、蛔虫、肿瘤等。 6、常见的鉴别诊断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胆囊息肉、胆囊癌等。 二、术前准备 (一)、目的 1、使病人处于最佳生理状态,减小手术创伤及并发证,使手术风险降至最低。 2、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治疗的合并疾病或异常情况。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 1、血、尿常规 2、血型,生化,电解质,凝血全项 3、HbsAg, 抗HIV, 抗HCV,康瓦氏反应 4、胸片、心电图 5、B超 6、年龄大于60岁查血气分析 7、必要时胆囊造影:①口服胆囊造影。②静脉胆囊造影。 8、有黄疸、胰腺炎病史、B超发现胆管扩张要做MRCP或ERCP 9、必要时行钡餐、胃镜检查以除外胃、十二指肠疾病 (三)、术前宣教 根据术前检查结果行术前小结,结合患者病情及心理承受能力对患者术前术后注意事项进行宣教。

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胆胀(结石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囊炎是常见疾病,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胆囊炎又根据其内有无结石分为结石性和无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炎,和胆石病常为因果关系。胆囊炎症多先有胆囊结石,当胆石引起胆囊管梗阻时,胆汁淤积,细菌繁殖,发生感染而致胆囊炎;也有一部分无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功能异常,排空功能障碍,或致病细菌自血循环传播而引起。胆管炎症可由于胆管结石和肠道致病细菌逆行感染引起,少数由胆管癌和胆道蛔虫病所致。而胆道经常的感染发生炎症,尤其是大肠杆菌和厌氧菌属的感染,又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致病因素。本病属于中医的胆胀、胁痛范畴。 一、诊断 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1.病史:患者常有右胁隐痛史、厌油、劳累或生气后常引起疼痛发作,有的并有典型的胆绞痛史或黄疸史。 2.症状:(1)腹痛,常为右上腹或上腹中部,大多向右肩背部放射。 (2)大多数患者在腹痛发作的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 (3)可伴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3.体征:在慢性间歇期体征不明显,急性炎症期可有体温上升或黄疸,上腹部压痛明显,或有反跳痛,或可触到肿大之胆囊,莫菲氏征阳性,波阿氏征阳性。 4.检查 (1)慢性间歇期实验室检查变化不明显,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上升,中性升高,GPT、转肽酶、胆红素均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提示梗阻性黄疸。 (2)B型超声:胆道系统炎症可见到胆管壁或胆囊壁毛糙不光滑或增厚,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0.4cm,若超过此限度往往表示有过慢性炎症。若在B超上见有强光团并拖

胆结石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胆结石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作为结石形成的一般规律,它们具有胆汁成分的析出、沉淀、成核及积聚增长等基本 过程。其发病机理包括几种要素,首先,胆汁中的胆固醇或钙必须过饱和;其次,溶质必 须从溶液中成核并呈固体结晶状而沉淀;第三,结晶体必须聚集和融合以形成结石,结晶 物在遍布于胆囊壁的粘液,凝胶里增长和集结,胆囊排空受损害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饮食调控是防止胆石症、胆囊癌发生的最理想预防方法。预防胆结石应注意饮食调节,膳食要多样,此外,生冷、油腻、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易助湿生热,使胆汁淤积,也应该少食。 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则有助于清胆利湿、溶解 结石,应该多吃。 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 娠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每晚喝一杯牛奶或早餐进食一个煎鸡蛋,可以使胆囊 定时收缩,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坚果的摄取似乎能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健康饮食的脂肪来源, 有大部分是来自于坚果类。 1.溶石疗法口服胆酸等药物溶石:形成胆囊结石的主要机理是胆汁理化成分的改变,胆汁酸池的缩小和胆固醇浓度的升高。通过实验发现予口服鹅去氧胆酸后,胆汁酸池便能 扩大,肝脏分泌胆固醇减少,从而可使胆囊内胆汁中胆固醇转为非饱和状态,胆囊内胆固 醇结石有可能得到溶解消失。1972年Danjinger首先应用鹅去氧胆酸成功地使4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溶解消失。但此药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如谷丙转氨酶有升高等,并可刺激 结肠引起腹泻。 2.接触溶石经PTC注入辛酸甘油单酯等药物溶石 3.体外冲击波震波碎石ESWL : 1984年Lauerbwch首先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胆石症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lithotripsy,简称ESWL。常用的震波碎石机为EDAP LT-01型,该机由镶嵌在一个抛物面圆盘上的320枚压电晶体,同步发出震波,形成宽4mm、长 75mm的聚集区,声压为9×107PZ。一般采用1.25~2.5次/sec的冲击频率,100%的治疗 功率,历时60~75分钟,胆囊内结石便可粉碎。此外,还采用B型超声实时成象,对结 石定位,并监控碎石的过程。 4.体内接触碎石经胆道镜置入液电碎石机、激光等能源接触碎石 5.经内镜微创手术取石碎石 6.中医药溶石碎石促排石

慢性胆囊炎诊疗指南

慢性胆囊炎诊疗指南 【定义】 慢性胆囊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病因(85%~90%)。常有急性胆囊炎多次发作的病史。 【诊断】 一、临床表现及专科体检 1、慢性胆囊炎多有胆绞痛病史,此外无特殊临床表现,主要是饭后有上腹胀满,疼痛,与进食脂肪多少有关。消化不良,呃逆,嗳气,恶心,甚者呕吐,偶有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 2、慢性胆囊炎一般无明显体征和化验检查的变化。可有右上腹深压痛或不适感,Murphy征或为阳性。 二、辅助检查 1、B型超声显示胆囊壁全部或部分增厚,毛糙,胆囊缩小,有或无胆囊内结石,少数可有胆囊壁上的多发小结石。 2、肝胆CT平扫:为和B超同时选用的方法。二者可相互印证补充。可显示胆囊大小、胆囊内结石或胆囊管内结石

嵌顿、囊壁厚度、胆囊颈胆总管之间大致位置关系。还可显示肝内外胆管结石、胆总管下段和胰腺情况,肋缘与胆囊的相互位置关系,有助于术式和切口选择。 三:鉴别诊断: 部分病人应行胃镜检查以除外胃及十二指肠病变。 【治疗】 一、治疗原则:临床症状明显而又伴有胆石者,应行胆囊切除术或LC术。黄色肉芽肿胆囊炎、胆囊粘膜胆固醇沉着症以及胆囊管和胆管梗阻引起的胆囊炎,如有明显症状也应行胆囊切除术。非手术疗法包括中西医结合疗法,服用消炎利胆药,限制脂肪饮食等。 二、手术治疗: (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二)、开腹胆囊切除术:如伴有胆囊坏疽、穿孔、胆囊内瘘和怀疑胆囊癌的病人仍应开腹行胆囊切除术。 (三)、术前、术中和术后处理参见急性胆囊炎章节。 (四)、随访:术后随访半年。有时术后病理报告:胆囊

癌。为“意外胆囊癌”,则按胆囊癌诊疗常规处理。

胆囊炎诊疗规范

急性胆囊炎治疗规范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急性化脓性验证,可起于血源性或肠源性细菌感染,多数为结石阻塞胆囊管,造成细菌感染所致。并可因胆汁滞留、代谢、神经和血管等其他因素引起,女性多于男性。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腹痛发病初期即有中上腹和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如胆囊管因炎性水肿或被结石嵌顿可出现剧烈绞痛,右侧肩背区有放射痛。腹痛前常有油腻饮食史或长期疲劳等诱发因素,疼痛好发于夜间平卧或体位变动时。 2.发热一般在38~39℃,如胆囊坏疽、穿孔,可出现寒战高热和全身中毒症状。 3.多数病人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约有10~15%病人有轻度黄疸。 4.体征右上上腹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炎症严重时可出现反跳痛,大多数病人Murphy’s征阳性,部分病人可在右上腹触及肿大胆囊,当炎性渗出较多或胆囊穿孔时,全腹可有压痛和反跳痛。背部右侧脊肋区皮肤感觉过敏,并可有明显压痛点(Boas点压痛),肝区或背部有叩击痛。 (二)检查 1.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可有轻度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及血清胆红素上升。

2.B超检查作为辅助诊断的首选,可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汁透声差,密度不均匀,常可发现结石强光团伴声影,胆囊周围可有渗液出现。 3.其他检查少数产气杆菌感染者在腹部X线平片上可见胆囊壁和胆囊腔内有气体存在,在急性胆囊炎时不应做口服胆囊造影,以免发生意外。 (三)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其中,右上腹痛的特点和限局性压痛是诊断急性胆囊炎的必要条件,如果还有右上腹肌紧张,诊断就更有把握。其他的体征和特殊检查结果一旦出现,更支持诊断。但应注意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高位阑尾炎,肝脓肿,结肠肝曲癌或憩室穿孔,以及右侧肺炎、胸膜炎和肝炎等疾病鉴别。 【治疗】 (一)手术治疗 1.急性胆囊炎诊断明确者原则上宜手术治疗。有下列情况者尤应做急诊手术:(1)胆囊肿大,张力较高,压痛明显有坏疽,穿孔可能者。(2)胆囊已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者。(3)既往有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病史,或曾有急性发作者。(4)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病情加重引起胆管炎、胰腺炎者。 2.手术应首选胆囊切除术。对病程较久、胆囊周围水肿粘连严重,解剖不清或病人全身情况较差,难以耐受胆囊切除术,胆囊坏疽、穿孔、腹膜炎情况严重者可选用胆囊造瘘术,有黄疸的病人应加做胆总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ICD-10:K80.203) 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10:K80.1/K80.2/K8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外科学(第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⒈胆绞痛、右上腹不适、隐痛,食后上腹部饱胀等、并牵涉到腰背部、右下胸、右背、右肩或右肩胛区等部位。 ⒉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实用外科学(第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急诊手术:急性胆管炎。 2.择期手术:患者本人有微创治疗意愿;生命体征稳定;无重要脏器衰竭表现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203胆囊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尿淀粉酶、血型、RH血型因子、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腹部CT 、MRCP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造影剂选择:碘过敏试验阴性者,选用泛影葡胺;碘过敏试验阳性者,选用有机碘造影剂(碘氟醇等)。 (八)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操作前应用静脉镇静药、解痉药及口咽部局部麻醉剂。

急性胆囊炎诊疗指南

急性胆囊炎诊疗指南 【定义】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是胆道疾病中最常见的急腹症。由结石、肿瘤、蛔虫、胆囊扭转和胆囊管狭窄引起的胆囊颈或胆囊管梗阻及细菌感染是急性胆囊炎的主 要病因。可发展为胆囊积脓、胆囊坏疽、胆囊穿孔和胆囊内瘘,有以上合并症时病情变得严重而复杂。部分急性胆囊炎经保守治疗后可转变为慢性胆囊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及专科体检 1、胆结石引起的胆囊炎多有胆结石病史。 2、突发右上腹或上腹部绞痛或胀痛,常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起病常在进油质饮食后,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发热、畏寒。炎症重者可出现轻度黄疸。 3、体征:右上腹依病变轻重可有Murphy征阳性、压痛、肿大的胆囊包块、局限性腹膜炎等体征。约20%~25%有轻度黄疽,Mirizzi综合征病人的黄疸严重。

4、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凡危重病人,严重创伤,手术后及较长时间使用TPN的病人,出现右上腹疼痛,不明原因发热时应考虑本病。体检可扪及肿大的胆囊,B超、CT对诊断有帮助。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为(10-15)×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胆红素和转氨酶可升高。 2、B型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胆囊肿大、胆囊内结石、囊壁水肿。结石嵌顿在颈部可被掩盖,需待炎症消退后出现。还可显示胆囊壁穿孔和其周围积液。 3、肝胆CT平扫:为和B超同时选用的方法。二者可相互印证补充。可显示胆囊肿大、胆囊内结石、囊壁水肿、胆囊周围积液、肝脓肿,还可显示肝内外胆管结石、胆总管下段和胰腺情况,肋缘与胆囊的相互位置关系,有助于切口选择。 三、鉴别诊断:急性胆囊炎应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溃疡穿孔、右下肺炎、胸膜炎、泌尿系结

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精编版

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 炎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 概述、定义 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别称胆结石。 病因: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个别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回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因素都可引起胆囊结石。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临床表现 大多数病人无症状,仅在体检、手术和尸解时发现,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少数病人的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胆绞痛 病人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由于胆囊收缩或结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因痛剧而不能准确说出疼痛部位。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的病人一年内会复发。 2.上腹隐痛

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易被误诊为“胃病”。 3.胆囊积液 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时,胆囊黏膜吸收胆汁中的胆色素。分泌黏液性物质,形成胆囊积液。积液呈透明无色,又称为白胆汁。 4.其他 (1)很少引起黄疸,较轻;(2)小结石可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成为胆总管结石;(3)胆总管的结石通过Oddi括约肌嵌顿于壶腹部导致胰腺炎,称为胆源性胰腺炎;(4)因结石压迫引起胆囊炎症并慢性穿孔,可造成胆囊十二指肠瘘或胆囊结肠瘘,大的结石通过瘘管进入肠道引起肠梗阻称为胆石性肠梗阻;(5)结石及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诱发胆囊癌。 5.Mirizzi综合征 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由于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臵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而引起。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6.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

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

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其病情复杂,治疗困难。为了适应临床工作需要,规范我国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基于我国肝胆管结石病40余年诊治经验的总结,并借鉴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制定了我国第一部《肝胆管结石病诊断和治疗指南》。需要指出,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因此,该指南旨在指导医师对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治疗作出合理的决策,而并非强制性标准。未来,随着肝胆管结石病研究的深入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本指南将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1 概念与定义 肝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即原发性肝胆管结石(primary intrahepatic stone)特指始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不包括胆囊内排降并上移至肝内胆管的结石,也不包括继发于损伤性胆管狭窄、胆管囊肿、胆管解剖变异等其他胆道疾病所致胆汁淤滞和胆道炎症后形成的肝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在华南、西南、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等广大区域尤为多见。由于其病变复杂、复发率高且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此病成为我国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胆管结石病多属于胆色素结石。临床上也可见到原发于肝内胆管的胆固醇结石。由于其成石机制及临床病理特点有别于胆色素性肝内胆管结石,故应将其作为一独立的疾病对待。本指南是针对色素性肝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2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和基本病理改变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肝内结石的形成与胆道慢性炎症、细菌感染、胆道蛔虫、胆汁淤滞、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胆管内慢性炎症是导致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胆汁淤滞是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胆流滞缓并有胆道慢性炎症最易形成肝内胆管结石。 肝胆管结石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胆道梗阻、胆道感染和肝实质破坏。受累区域的肝胆管扩张、胆管呈环状或节段性狭窄;管壁增厚、胆管壁及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并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汇管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细胞增生,伴有肝实质损害,严重者形成肝段或肝叶的纤维化萎缩和功能丧失。合并胆道感染时可造成胆源性脓毒症、肝脓肿、膈下脓肿、胆管支气管瘘及胆道出血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约2.0%~9.0%的肝胆管结石病例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肝胆管癌。 肝胆管结石病的重要临床病理特点是: (1)结石沿肝内病变胆管树呈区段性分布。 (2)结石多并存不同程度的肝胆管狭窄,胆管狭窄是引起结石形成和复发的重要因素。肝胆管结石合并一级分支以上肝管的狭窄时易导致受累肝段或亚肝段萎缩;合并双侧肝门部肝管狭窄者,晚期常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及胆源性门静脉高压症。 (3)由于长期反复发作的胆道梗阻和/或感染可导致肝胆管结石病变区域内胆管树、伴行血管及肝实质弥漫而不可逆性损害,包括胆管壁结构破坏、多发性胆管狭窄和不规则性胆管扩张、胆管积脓、门静脉及肝动脉小分支狭窄、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慢性肝脓肿、继发性肝内胆管癌等毁损性病变,这类病变是只有手术切除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病灶。

胆囊结石保守治疗病历模板

主诉:右上腹疼痛10天。 现病史:患者缘于10天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随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到*人民医院就诊,行腹部彩超检查提示:胆胰管扩张,胆囊内泥沙样结石,住院治疗后症状好转,现患者为求继续治疗,今日来我院就诊,故门诊拟"1.胆囊结石伴胆囊炎2.高血压病 2级高危"收住入科。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有心慌、胸闷,无眼黄、尿黄,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低脂饮食、睡眠及大小便基本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仍需治疗的合并疾病情况:患者有高血压史20余年,常年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可。既往史:一般健康状况:■良好□一般□差药物过敏史:■无□有: 输血史:■无□有,血型:/ 外伤手术史:/。 传染病史:无。 预防接种史:不详。 其他:/ 个人史:到过传染病流行区:■否□是: 饮酒:■无□有:平均/两/天,时间/余年,已戒/年; 吸烟:■无□有:量/支/天,时间/年 月经史:(13)3-5/28-30(46),经量中等,无痛经史。 婚育史:结婚年龄:18岁配偶健康状况:良好。 家族史:亲属患肿瘤史:/ 称呼:/肿瘤名称:/ 其他:/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T 36.6 ℃P 78 次/分R 20 次/分BP 140/80 mmHg 体重51 kg;发育(■正常□不良) 营养(□良好■中等□不良) 体位自主神志清楚 皮肤:弹性好水肿无黄疸无肝掌无蜘蛛痣无皮疹无淤血无 其他:/ 浅表淋巴结肿大:■无□有: 头颈:巩膜黄染:■无□轻□中□重 瞳孔:■等大等圆□不等(左2.5mm,右2.5mm)、对光反射:灵敏 口唇发绀:■无□有颈静脉怒张:■无□有气管:■居中□偏移(□左□右) 甲状腺:■正常□异常: 其他:/

2018版: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全文)

2018版: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全文) 2014年,《中华消化杂志》邀请国内部分消化内外科专家和放射科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依据我国慢性胆囊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共同讨论制定了《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年)》[1],推动了国内对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研究并提高了诊疗水平。2016年,欧洲肝病学会和日本消化病学会分别发布了新版的胆石症诊疗指南[2,3],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临床资料的不断积累和完善,内科诊治水平也有明显提高,因此有必要对2014年制定的共识意见进行补充与更新。制定本共识的方法如下: 1."陈述(statements)"的构建: 通过系统文献检索,结合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诊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构建了相关"陈述"。"陈述"起草过程中参考了PICO (population, intervention, comparator, outcome)原则[4],并借鉴了欧洲肝病学会和日本消化病学会的胆石症诊疗指南[2,3]。 2.证据质量(quality of evidence)和推荐强度(strength of recommendation)的评估: 陈述的证据来源质量和推荐等级标准参照美国内科医师协会临床指南委员会标准,采用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系统评估证据质量(表1)和推荐强度(表2)[5]。

表1 GRADE系统证据质量及其定义 表2 GRADE系统推荐强度 3.加入中国证据: 为了提高本共识意见的质量,在起草过程中参考了新制定的中国临床指南的评价标准[6],并注重加入了中国人自己的研究证据。 一、概述 慢性胆囊炎一般是由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的胆囊慢性炎症,或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表现为无症状、反复右上腹不适或腹痛,也可出现急性发作。其典型腹部超声检查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壁厚≥3 mm)、毛糙,合并胆囊结石可表现为胆囊内强回声及后方声影。根据胆囊内是否存在结石,分成结石性胆囊炎与非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分成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中国人群中胆固醇结石占70%以上。 二、流行病学

胆囊结石诊疗常规

胆囊结石 概述、定义 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别称胆结石 病因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个别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回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因素都可引起胆囊结石。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临床表现 大多数病人无症状,仅在体检、手术和尸解时发现,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少数病人的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胆绞痛 病人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由于胆囊收缩或结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因痛剧而不能准确说出疼痛部位。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的病人一年内会复发。

2.上腹隐痛 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易被误诊为“胃病”。 3.胆囊积液 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时,胆囊黏膜吸收胆汁中的胆色素。分泌黏液性物质,形成胆囊积液。积液呈透明无色,又称为白胆汁。 4.其他 (1)很少引起黄疸,较轻; (2)小结石可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成为胆总管结石; (3)胆总管的结石通过Oddi括约肌嵌顿于壶腹部导致胰腺炎,称为胆源性胰腺炎; (4)因结石压迫引起胆囊炎症并慢性穿孔,可造成胆囊十二指肠瘘或胆囊结肠瘘,大的结石通过瘘管进入肠道引起肠梗阻称为胆石性肠梗阻; (5)结石及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诱发胆囊癌。 5.Mirizzi综合征 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由于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而引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