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问题、成因及思路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问题、成因及思路创新
作者:佟磊
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03期
〔摘要〕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引领、经济发展、凝聚群众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组织力建设方面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究其成因,既有创新发展意识缺乏、民主公开程度有限等方面的原因,也有集体经济薄弱、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为此,必须多方施策、综合发力,通过加强组织和思想文化建设、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健全完善工作制度等途径,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确保党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政治功能;领导核心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3-0036-04
能不能真正把群众紧密地团结在自己周围,能不能让群众始终跟着自己去实现目标,取决于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和组织力,其中组织力是基础和关键〔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现状,多次强调要加强基层组织力建设,并将其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之中,明确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2 〕。现阶段囿于主客观条件,各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状况还不均衡,组织松散、领导乏力、政绩观异化、政治功能淡化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不少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迫切需要精准施策、补齐“短板”,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有效提升。
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弱化的突出表现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主要是指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完成其所承担的领导职责而广泛地组织、凝聚、动员农村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虽然有了一定提高,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的发挥。
(一)政治引领功能发挥受限
在政治功能上未能有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是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弱化的主要原因。近些年来,在不少农村中存在着党建工作谈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一些农村党员找不到党建工作与农村中心工作的契合点,常常忙于繁杂的农村事务而忽视了自
身政治素养的提高,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的发挥。如有的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宗旨意识淡化,缺乏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敬畏;有的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得不透彻,认识上有偏差,落实过程中走形变样;有的党组织书记对自身作为“领头羊”应担负的职责认识不到位,将自己混同于普通党员,缺乏“一把手”应有的担当。针对山西省部分农村的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当问及“基层党组织是否成为农村领导的核心”时,认为“不是”的村民达到24%,有12%的村民回答“说不清”,另有6%的村民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缺乏威信〔3 〕。调研还发现,有38.1%的村民认为部分党员“党性弱化甚至消失”;有58.3%的村民认为“部分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不好,党员意识淡化” 〔4 〕。由此可见,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发挥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政治引领作用差势必导致组织力弱化和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
(二)组织制度保障功能缺位
因组织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导致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下降,是当前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弱化的内部原因。相关调查发现,有71.4%的村民认为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组织生活形式化问题,不仅组织生活会召开次数少、间隔周期长,而且内容空洞,要么把组织生活会开成学习传达会、工作总结会,要么开成“攻击会”“内斗会”,很少结合本村状况展开深入讨论进而解决实际问题〔3 〕。还有一些村级党组织不重视发展新党员工作,要么多年不发展党员,要么搞论资排辈、“近亲繁殖”,导致农村党员队伍的老化和青黄不接。如在四川省部分农村中,50岁以上的党员占到党员总数的62%,30岁以下的党员不足17%,半数以上的村近三年未发展新党员,个别村党组织甚至长达十年没有新党员加入〔5 〕。另外,党组织领导班子不团结,党内民主化程度低,对流动党员管理缺乏新思路,不合格党员出口不畅等,也是造成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弱化、战斗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三)引领群众经济发展乏力
缺乏引领群众发展致富能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弱化的外在体现。当前不少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成员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本领,面对新情况新挑战瞻前顾后、不敢作为,开展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上海市青浦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结果显示,当问及“当前村支书最缺乏的能力”时,高达38.3%的村民认为缺乏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而选择缺乏组织发动群众能力、缺乏理解宣传和执行政策能力的分别占23.9%、23.4% 〔6 〕。可见,群众对党组织引领群众致富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而将党组织的引领发展能力排在首位自然也在情理之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年纪较大的村党组织书记,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精神萎靡不振、暮气沉沉,无法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损害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四)整合凝聚群众能力弱化
较强的整合凝聚群众能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获得良好组织力的可靠保证。在部分农村中,由于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缺乏、服务群众意识缺失,基层党组织在遇到复杂矛盾和问题时总是回避躲闪、不敢担当,加之一些党员办事不公、作风粗暴、以权谋私,严重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对湖南省部分县市区的调查发现,当农民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只有7.33%的人首先想到向党政机关求助,另有15.33%的农民想到向企事业单位干部、街道和村组干部个人求助,而高达69%的农民会向亲戚朋友求助〔7 〕。农村基层党组织本应是凝聚党员干部和群众干事创业、发展致富的“主心骨”,如果不能起到团结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群众心头的思想阵地势必会被其他组织所占领,近年来农村中不少农民信奉基督教或其他教派,就与基层党组织公信力的缺失和凝聚群众能力的弱化直接相关。
二、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深层因素分析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弱化,直接影响到其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会削弱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其后果令人担忧。为此,认真分析和探寻现阶段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深层次因素,对于提升农村党建工作质量、树立党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发展意识缺乏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许多农村出现了人口“空心化”现象,大量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成为农村的常驻人口,导致农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且后继乏人,而新生力量又难以得到及时补充,抑制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由于留守党员大多老弱病残,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创新发展意识差,缺乏冒险进取精神,不会也不敢创新性地开展工作,面对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常常是靠老经验办事情,工作被动应付、得过且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削弱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民主公开程度有限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与村政村财的民主公开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当前一些农村中,部分党员干部在涉及个人利益及职位的选举、投票以及表决时,搞暗箱操作;发展新党员不是看能力看德行,而是由党组织“一把手”说了算,民主表决流于形式;在征地拆迁、修路、房基地审批等村中大事上,决策不民主,程序不规范,群众权益得不到保障;村政村财管理不透明,财务支出不规范,为滋生贪腐提供了“温床”,导致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危机与日俱增。近年来,许多农村群体性上访事件不断,大多与基层党员干部办事不民主、不透明及由此引发的群众对党员干部侵吞集体财产的猜疑有关。
(三)集体经济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