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用人之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邦善于用人定天下

作者:李晓越 2009-04

历代封建帝王中,最会用人的当属汉高祖刘邦。刘邦本人既没有秦始皇的残忍果决、唐太宗的英明神武,又没有成吉思汗的英雄气概,就连鲁莽好杀的项羽似乎也比他在后

世有更多的“人气”。但是他却能开创汉朝盛世,对汉民族起到深远的影响,连唐太宗也“言必称汉”。这一切都得归功于他善于用人。

智以用计,谦能择言

毛泽东评价历史人物时,对刘邦的用人分别有两次很高的评价,他说:“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这两次评价,前者是针对刘邦的谦,后者是针对刘邦的智。智而不谦,就会变成刚愎自用的纣王、隋炀帝;谦而不智,就会变成没有主见的袁绍。既要能用计,又要能择言,才能最终成功。

一次,刘邦在成皋战场作战失利,急需把韩信、彭越等部队调来支援正面战场。不料此时已攻占齐地的韩信,正巧派使者来,说齐国这地方的人奸猾伪诈,南面还有楚人虎视眈眈,要求刘邦封他为“假王”,以镇抚齐国。刘邦立即勃然变色,大怒道:“我在这里危在旦夕,他却想称王!怪不得几次调他一直按兵不动,原来是想自己称王!”这时正在身旁的张良、陈平赶紧用脚踢了他一下。聪明的刘邦立即明白了张良的意思,于是急忙改变口气,对韩信的使者说:“大丈夫平定诸侯,做王就该做真王,为何要做假王呢?”于是派张良为特使,正式封韩信为齐王。也亏得刘邦机灵,这一番“复骂”天衣无缝。韩信受封后,果然高高兴兴地率兵来参加正面战场作战。刘邦的谦虚和智慧相辅相成,才成功解决了这一被困危机。

刘邦的谦虚还体现在他并不只是听张良陈平这些有名谋士。只要别人的进言有道理,无论出身地位,他都乐于纳谏,这更显示出了他“择言”的眼光和度量。刘邦迁都长安就是因为一个叫娄敬的士卒的提醒,娄敬从山东赶来见刘邦,说刘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样,所以不应该像周朝那样以洛阳为都城,应该到关中定都,这样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险地,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刘邦听了表示同意,认为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退可守,攻可出。于是很快将都城迁到了长安,还赐姓“刘”给这个士卒。

而且,即使进言违背了自己固守的信念,刘邦也愿意改变。定都长安之后,萧何留在长安,负责处理日常朝政,并主持修建未央宫。刘邦回来,见到宫阙异常壮伟,却发了脾气。萧何委婉解释道:“正因为天下尚未安定,才可以乘机修建宫殿。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天子以四海为家,没有壮丽的宫室不足以显示威严。陛下为天下惜财,当然也是圣者仁心,那就不让后来和后世的建筑超过它好了。”高祖一听终于露出笑容,回嗔作

喜。西汉建都长安,历时二百余年而不变,更不用说后来的隋唐也因循汉朝建立的宫殿,没有劳民伤财。这确实有赖于当时的长远考虑。

刘邦身边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雄才大略,所献计策也并非均为良方,有的甚至是毒药。公元前204年,楚汉在荥阳对峙长达10月之久。刘邦忧虑时局,与部下谋划破楚之道。郦食其进言说:“秦朝灭掉六国,六国的后代没有立足之地,陛下若能重立六国的后代为王,授予他们印信,则天下臣民均能归附汉王。”刘邦听后,觉得可行,遂命人刻制印信。但此计遭到张良的反对,他说:“天下游士随从陛下奔走四方,不就是为了盼望得到一点封地吗?如今恢复六国,游士没了指望,还有谁会追随陛下呢?”刘邦从两种不同意见中,迅速辨明是非,随即命人把刻制好的印信销毁,躲过了一场即将引发的灭顶之灾。刘邦重用谋臣,但并不为谋臣所左右。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下,在各方不同意见的争论中,分辨出正确的航向,这才是领导者应该具有的大智慧。

用人如器,取其一端

即位的那年五月,刘邦在庆功宴上说:“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汉高祖这段高论确实不失为千古名言。

刘邦善于用人的一端,体现在他对同母异父兄弟季布和丁公的处理上。在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时,他们两个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季布领兵几次将刘邦打败,丁公也领兵追击过刘邦,但最后放过了他。刘邦做皇帝后,记恨季布打败过自己,就把他抓了起来。但想到自己也需要他这样的忠臣来辅佐,就不再记仇,不但放了他,还封为郎中。丁公听说了,就觉得连季布这样给过刘邦难堪的人都能释放做官,他这个曾对刘邦有恩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没想到,刘邦听说当年的救命恩人来了,立刻下令把丁公带到军营,巡回示众,还对众人说:“丁公做项籍的将领时不忠,就是他这种人使项王丧失了天下。”刘邦下令处死了丁公,还在军中示众,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学丁公。刘邦在危急之时利用了丁公的怜悯之心,胜利之后,又利用丁公的死倡导“忠诚”,可谓“人尽其用”。

有一次,刘邦攻打项羽,失败后仓皇逃窜,妻子吕雉和父亲刘太公被项羽抓走。在楚汉战争的相持阶段,刘邦派陆贾去要人,被项羽拒绝。刘邦再次派人去要,这次去的人姓侯,史书只称之为侯公。史书没有记载侯公对项羽说了些什么,结果是项羽同意放人。侯公因此很得意,认为自己立下了大功,肯定会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听说家人回来了,第一反应是一喜,接着又是一惊。刘邦觉得,这个侯公太厉害了。侯公万万没想到,刘邦给他的奖赏是,一大笔钱,外加一句话,“离开这里,永远不要再回来。”刘邦的想法是,这个人巧舌如簧,把项羽都“忽悠”了,说不定哪天自己也会让他“忽悠”了。对于能说会道的人,刘邦只用他一次,绝不留在身边。

刘邦用人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什么都能用,甚至能够利用别人跟自己的“龃龉”。开国后,刘邦先是分封了萧何等20余人官职,但众将领因为互不服气,争功不止,刘邦就没有封官。一次,在洛阳南宫,刘邦看见众将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说什么,问身边的张良怎么回事,张良说他们在谋反。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怕他以后不会封他们高官。刘邦又问

怎么办,张良就问他最恨的人是谁,刘邦说是雍齿,因为他虽然功劳多,但太张狂,自己曾经想将他杀掉。张良听了就让他封雍齿为侯,这样,大家就觉得被刘邦记恨的雍齿都能受封,他们就更不用着急了。于是,刘邦大摆庆功宴,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当场命丞相和御史抓紧时间草拟论功行赏分封的名单。张良的计策果然奏效,众将的心都安定了。

后来,彭越谋反被杀,他的人头被刘邦挂在了城楼上,而且下了一道死命令:谁也不许替彭越收尸,谁也不许跪拜。栾布——彭越的一个老部下,从齐国出使回到京城,当着刘邦的面,跪在彭越的人头下放声大哭。刘邦勃然大怒,下令“烹之”。栾布说:“说完一句话我就死。”刘邦答应。他说:“当年陛下和项羽争夺天下,双方处于对峙胶着状态,彭王是陛下和项羽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在关键的时候,彭王支持了你。现在天下安定,四方太平,彭王和大家一样,也想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享受荣华富贵,安享晚年,你怎么就容不得他呢?仅仅因为他有一次生病请假没有来报到,你就说他谋反,你就把他杀了,有这样对功臣的吗?”听完栾布的一席话,刘邦立即作醒悟状,说:“栾大人,请你回来,我拜你为都尉。”为了使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对功臣的态度,刘邦“重用”了栾布,这是为了表明他之前杀彭越是一时昏聩,并不是有意戕害功臣。

豁达聚众,多疑制人

刘邦的放荡不羁、流氓脾气其实被他改造成了人格魅力。他的部下们认为这样的君主反而容易亲近、值得信赖。周昌有一次找刘邦奏事,刘邦在席上拥抱宠爱的戚姬,大约做着亲昵动作,正好被周昌撞见,周昌于是“还走”回避。不料刘邦竟追上去,将周昌按在席上,骑着他的脖子,问:“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呢?”周昌抬头说:“陛下实在是桀纣一样的皇帝。”刘邦大笑,并不以为忤,但是“尤惮周昌”,话还是听进去了。

实际上,刘邦是十分深沉多疑的人,对下属充满了不信任。正如易中天评价说:“即便对萧何这样的人,其实刘邦也是暗中进行控制的。只不过刘邦控制得不动声色——不像项羽,一怀疑某个人那个怀疑就写到自己脸上去了,人家一眼就看出来了——刘邦的猜忌和怀疑是不动声色的。”

刘邦的猜忌、怀疑和控制,首先是建立在他对部下的了解基础上。例如对于韩信,他深知韩信的威胁在于用兵“国士无双”,一旦谋反则凶吉难料。但是他也深知韩信有好名虚荣的文士习气,对于谋反又没有果断的魄力。再加上韩信早年对刘邦还有大用场,所以在当时他对韩信几乎是予取予求,在名声上尤不吝惜。

但是对于萧何就不一样了。萧何的智慧和深沉是韩信所不能及的,刘邦并不怕萧何起兵谋反,他怕的是萧何得了民心,在自己死后“取而代之”。所以刘邦并不吝惜给韩信名声,但是他对于萧何的名声却十分小心。

英布谋反时,刘邦亲自率军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默不作声。使者回来后告诉萧何,萧何也没有识破刘邦的用心。有一次,偶然和一个门客谈到这件事,这个门客忙说:“这样看来您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萧何大惊,忙问为什么。门客说:“您身为相国,功列第一,还能有比这更高的封赏吗?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在想尽办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上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关中的民望而有什么不轨行动啊!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萧何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