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教学设计(新教材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变化
物质的分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教学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
【教学过程】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一、分类法的涵义
分类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它也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分类能帮助人们迅速找到所需要的物品或信息,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工作方法。在社会生活、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化学研究领域,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二、常用的分类法
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交叉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2)特点:能从多个角度认识某一物质的多重属性。
2.树状分类法:
(1)含义:采用树状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2)特点:能认识各类物质之间的从属关系。
三、分类法的应用
1.物质的分类:我们研究物质的时候,通常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对物质进行分类。如根据状态可分为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而根据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2)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
【教学过程】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系存在比较广泛,大家熟知的溶液都是分散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有:烟、雾、碘酒、食盐水、有色玻璃等。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2.分散系的分类
(1)依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为9种分散系。
(2)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三类分散系:
二、胶体及其主要性质
1.Fe(OH)3胶体的制备:在小烧杯中,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慢慢滴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Fe(OH)3胶体。反应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
温馨提示:往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可稍微加热沸腾,但不宜长时间加热,否则也容易出现浑浊,产生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实验过程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溶液出现浑浊。
2.胶体的性质:
(1)在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得到的分散系类别是悬浊液,将其进行过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上留有红褐色固体,液体由浑浊变澄清;将Fe(OH)3胶体进行过滤时,可观察到的现
象是无明显现象。通过比较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胶体可通过滤纸,悬浊液不能通过滤纸。
..................
(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当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无光路现象出现。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可以看
到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称为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
(3)把制得的Fe(OH)3胶体注入“U”形管中,插入两个碳棒,接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发现与电源负极相
连接的碳棒附近颜色变深,说明Fe(OH)
......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这就是胶体的电泳现象。
(4)把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现象是:先生成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最终得到棕黄色溶液,其原因是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当加入稀HCl时,Cl-中和正电荷,使Fe(OH)3胶体粒子聚集得到Fe(OH)3沉淀;当再滴入稀HCl时,发生Fe(OH)3+3HCl==FeCl3+3H2O反应,得到FeCl3溶液。
温馨提示:①胶体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不均匀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次要原因。②同种胶体吸附同种电荷,所以它们互相排斥。加入电解质后,会破坏胶粒外面的电荷层,从而使胶体发生凝聚。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是胶体稳定的主要原因。③胶粒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结合成大颗粒而沉淀的过程,方法有:加入电解质、加热、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3.胶体的应用:士壤的保肥作用、制豆腐的化学原理、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明矾净水原理等。[归纳总结]
(1)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与分散系类别的关系:分散系间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区别溶液和胶体的简单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2)胶体的主要性质: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现象、胶体的聚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