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坏死型 表现为Q波及QS波形成,系由 于心肌缺血极为严重而产生坏死,不能除 极。这时临近电极上的心电图只是反映对 侧正常心肌除极向量。坏死型的心电图改 变,一般不再恢复正常。
正 常
四、典型心肌梗死诊断条件
(1)有明确病理性Q波或QS波,ST段抬高 呈弓背状向上的单向曲线,心内膜下心肌梗 死表现为ST段降低或抬高,T波深宽对称倒 置。
(1)约10%的心肌梗死其梗死部位位于 基底等部位,不引起QR5波群起始部位的改 变。
(2)约30%的心肌梗死,梗死直径较小 (2~3cm),累及左心室l0%的范围,亦不 引起病理性Q波,而仅产生QRS波群的一些 特征性改变,即等位性Q波。
(3)约7%左右的心肌梗死,虽然梗死面积较大, 但累及多支血管,而产生相互抵消作用。如前壁心 肌梗死伴下侧壁梗死,则其Q波向量可互相抵 消.而不形成典型的病理性Q波。
2.Ⅲ、aVF导联出现QS、Qr或QR型波理性
的,Ⅲ导联如单独出现异常Q波,一般很少 为病理性的,无重要意义。有时由于心脏位 置变化,在Ⅲ、aVF导联均出现Q波,此与下 壁心肌梗塞的不同点是:
(1) Ⅱ导联通常不出现异常Q波。
(2) Ⅲ、aVF导联不伴有ST-T改变。
(3) 在深吸气时以上导联Q波减小或消失。
(2) V5、V6导联上的q波不消失,而且 V5、 V6导联R波电压增高(超过2.5mv)。
(3) 有继发性ST-T改变,右胸导联的T波直立。
(4) 有人提出左心室肥大时,在低一肋间描记 V1、V2导联时可能出现rS型,而在心肌梗死 时低一肋间记录QS型不会变化。
5.左束支传导阻滞引起Q波 在V1、V2甚至V3导
2)前(上)壁心肌梗死:rS波在V1导联,随后异常 Q波见于V2~V4导联,有时可到V5导联。
3)前侧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位于V5~V6、Ⅰ和 aVL导联,有时包括V4导联。
4)广泛前壁心肌梗死:QS波见于全部或几乎全部 心前导联(V1~V6),Ⅰ和aVL导联可有可无异常Q 波。
5)高侧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在Ⅰ和aVL导联,高 一肋间 V5~V7有时可有特征性变化。
九、 Q波性和非Q波性梗死
传统的观念认为,透壁性梗死存在Q波,而 心内膜下的心肌梗死,由于心内膜下“电寂 静”,并不形成Q波,现证明这一概念不正 确。已有许多病理研究在心内膜下或非透壁 性心肌梗死时记录到异常Q波,而透壁性心 肌梗死有时可不显示病理性Q波。
约40%~50%直径大于或等于2cm的透壁梗死 可无病理性Q波形成。
异常Q波的标准不能用于Ⅲ和aVR导联,这 些导联正常人亦会有深而宽的Q波。aVL导 联异常Q波需大于或等于0.04s,或大于50 %的R波幅度,并伴直立P波才能认为异常。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应为Q波形成的坏死型 改变、ST段抬高形成的损伤型改变和T波倒 置形成的缺血型改变的联合心电图图形。Q 波形成的机理,有腔内电位理论和向量理论 两种理论
(2) Ⅱ、Ⅲ、aVF导联出现rs型波,I、aVL 导联出现qR型波,额面电轴明显左偏。
7.肥厚型心肌病 出现异常Q波的机会较
多,约占该病例总数的50%。异常Q波是由 于室间隔的异常肥厚,由室间隔向左除极 向量加大引起。
8.急性肺栓塞 可以出现类似下壁心肌梗死图形,
出现SⅠ、QⅢ、TⅢ、的图形,其特点是:
6)下壁心肌梗死:Q波发生在Ⅱ、Ⅲ和aVF导联, 其中aVF导联Q波间期大于或等于0.03s。
7)下侧壁心肌梗死:Ⅱ、Ⅲ和aVF适用于下壁梗 塞标准,V5和V6导联有异常Q波,此型少见。
8)真(正)后壁心肌梗死;初始R波发生 V1和V2导 联,间期大于或等于0.04s,伴有R/S≥l (30岁以 上无右心室肥厚),V7~V9可出现Q波。
断血流几分钟后T波倒置,如放松可恢复 若继续阻断20min,则ST段拾高,T波倒置减
轻,与ST段形成“单向曲线”,如放松仍可 恢复。电子显微镜下有细胞缺氧改变 持续阻断2h后R波减低以至消失,形成QS波, 24h后检查细胞坏死
病理性Q波
异常Q波或病理性Q波的确定为间期大于或 等于0.04s,Q波的幅度超过随后R波的25 %。
(1) 病理性Q波通常只出现于Ⅲ导联上,很少出现 于Ⅱ了及aVF导联上,一般<0.04s,深度不超过本 导联的1/4R.。
(2) aVR导联出现qR或QR型而不出现rS型。
(3) Ⅲ、aVF导联的ST段不高,I与Ⅱ的sT段降低。
(4) 右胸导联的ST段抬高程度较轻,且不超过V4导 联。
(5) 图形改变持续时间短暂,呈一过性,不符合急 性心肌梗死图形衍变过程。
死区必需是在心室除极起始40ms处,才会引 起典型的Q波
六、心电图对Q波性心肌梗死的 定位诊断
左心室Q波梗死的定位诊断标准 根据心肌梗死的解剖学关系和心室造影及心 肌灌注显像,心电图诊断左心室梗死传统上 划分为几个部位。
1)前间壁心肌梗死:QS波见于V1~V3联或其中一 部分,有时可扩展到V4导联
9)后侧梗死:Q波发生在I、aVL及V5~V6导联。
10)下后壁心肌梗死:Q波发生在Ⅱ、Ⅲ、aVF及 V7~V9导联。
七、急性心肌梗死的分期
急性期 指ST段升高一直持续存在的时期, 处于演变阶段
亚急性期 指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的时期, 近期是指亚急性期,也就是恢复期。但是如 没有原来的心电图和病史,无ST段明显升高, 各阶段的判定则比较困难
3.V1、V2导联出现QS型波 无器质性心
脏病者有时在V1或V2导联出现QS型波,其 特点是:
(1) QS波一般只在V1、V2导联上。
(2) V1、V2导联上无明显ST-T改变。
(3) QS型波光滑、无顿挫及切迹。
4.左心室肥大引起Q波
(1) 在左心室肥大时V1、v2(罕见V3)导联出现 QS型波,但V4导联不会出现异常Q波。
影响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的因素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改变涉及3个方面的问题 心肌损伤的程度(穿壁与非穿壁) 缺血和梗死的部位 缺血的时期(超急期、急性期、演变期及恢
复期)。
心肌梗死心电图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新 课题:
随着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溶栓疗法的广泛开展,心肌 梗死心电图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新课题:
(1)极早期(症状发作6一12h内)诊断 (2)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确定 (3)再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冠状动脉再通的诊断 (5)心电图定量估测梗死范围和左心室功能等
三、冠状动脉狭窄、闭塞的心电图演变
实验性心肌梗死证实了冠状动脉被钳夹后 随着血流阻断的时间由几分钟延长至几十 分钟的过程中,病变由轻至重产生三种类 型的心电图图形及其形成机制。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图形的产生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
心肌梗死产生除极和复极两部分心电图变化 实验性心肌梗死模型已证实钳夹冠状动脉阻
联出现Q波,易与前间壁心肌梗死相混淆。其特点 是:
(1) V1、v2(可累及V3)出现Q波,V4多出现R波。 (2) 出现继发性ST—T改变,右胸导联T波直立。 (3) 各导联的QRS波时间明显增宽,且>0.12s。 (4) V5、V6出现宽大而有切迹的R波
6.左前分支阻滞引起Q波
(1) V1~V3导联可出现QS波,但在低一肋 间与 V1~V3相对应的部位,可出现正常的 rs波。
远期陈旧性心肌梗塞其标准为发病至少2个月
八、非Q波型心肌梗死
非Q波型心肌梗死无ST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 仅可见V4~V6、Ⅰ、 Ⅱ、aVL的ST段下移 0.1mV以上, aVR导联的ST段抬高,双支对 称倒置的T波.
心电图一般只有ST-T改变。 ST段压低 及T波倒置较明显持久,并可能呈现规 律演变。但R波较前明显减低,是一项重 要诊断依据。
(4)约3%的心肌梗死,伴有左束支阻滞或右束支 阻滞,由于传导异常,亦可无典型的病理性Q波存 在。
(5)约3%的梗死属于弥漫性、局灶性心肌梗死, 如各个梗塞处范围均小于或等于2cm,亦不形成Q 波。
十、心肌梗死图形的鉴别诊断
1.aVL导联出现QS或Qr型波 少数正常人
在aVL导联上出现QS或Qr型波,其与高侧 壁心肌梗死的不同点在于: ➢ (1)Ⅰ导联和左胸导联上不出现异常Q波。 ➢ (2)aVL导联上不出现明显ST-T改变,通 常只有T波浅倒。 ➢ (3)aVL导联上的P波通常倒置。
(2)有心肌梗死图形出现的导联能提示梗死 的部位
(3)有明确心肌梗死图形的演变过程 (4)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同时血清
心肌酶学的增高
源自文库
五、 Q波性心肌梗死需要具备的条件
(1)梗死的直径大于20~25mm (2)梗死的厚度大于5~7mm,累及左室壁
厚度的达50%以上 (3)梗死的部位。即使梗死面积足够大,梗
向量理论
Grant在1954年提出,任何导联的Q波提示心 室初始除极综合向量在该导联的方向为负, 心肌梗死的Q波系由于缺血损伤所致心肌初 始向量的丧失。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动态心电图演变
1、缺血型 表现为T波倒置,系由于心肌轻微 受损影响了复极过程,供血恢复后可以变为 正常。
2、损伤型 表现为ST段上升或单向曲线,系 由于心肌进一步损伤,产生了“舒张期损伤 电流” , “收缩期损伤电流”,或“除极 波受阻”。但它仍属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改变, 是可以恢复的。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 电图演变
一、前言 AMI定义(defination):
急性心肌梗死(AMI)系由于各种原因(主要
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使其相对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供血中断 发生局部缺血、损伤、坏死 ,产生一系列特 征性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谱变化。最新研究 结果表明,病理上90%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 是在冠脉病变基础上有血栓形成,少数亦可 由出血、栓塞及痉挛等因素造成。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优缺点
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 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无创检查 方便迅速,能多次重复 局限性
在极早期诊断,多支血管病变的冠状动脉定 位、透壁性和非透壁性梗塞的鉴别等都有相 当的困难。
二、冠状动脉(coronary artery) 解剖
冠状动脉是升主动脉的分支,其中左冠状动 脉发自主动脉窦左后窦,右冠状动脉发自主 动脉窦前窦,是心脏的营养动脉。
冠状动脉的心脏血液供应分布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营养左心室前壁、 心尖部、下侧壁、前间隔和二尖瓣前乳头肌。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供应左心室高侧壁、 膈面(左冠状动脉占优势时)和左心房、房 室结。 右冠状动脉(RCA)供应左心室膈面(右冠状 动脉占优势时)、后间膈和右心室、窦房结、 房室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