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

随着高校在校生数量的快速增加,贫困生的绝对人数也不断上升。资料显示,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近30%,特困生的比例为10%~15%,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贫困生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围绕贫困生资助,国家有关方面先后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并且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现行的资助体系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缺乏有效的认定机制

高校贫困生认定是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资助贫困生的工作模式是“学生报---教师定---学校批”,这种工作模式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学生“报”的真实可信度问题,教师“定”和学校“批”的依据和标准问题。在部分高校中,由于助学工作的面广量大,再加上部分从事助学工作的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不注重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愿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去熟悉和掌握基层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资助工作简单化和随意性地处理,结果就导致“伪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让有限的资金没有帮助真正的贫困生,使不该资助的学生得到了资助。因此,我们应认真思考资助的有序操作,使之真正做到公平与公正,增强资助的实效性。对策:

为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必须成立专门的认定机构,制定规范的认定程序。完善认定机制,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提高资助资金的效益与效率。

构建量化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科学确定资助对象,确保资助的公平公正。具体指标可指学生拥有的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等方面手设计。经济资源指标主要包括家庭人均月收入、人均月支出、家庭年收入与支出之比、家庭资产、负债总值等等;人力资源指标要包括供养人员职业、劳动力情况、家庭健康与教育支出情况;自然资源指标主要包括家庭所在地有无特殊性产业;社会资指标主要指家庭社会关系网及其资助状况;特殊性指标主要括有无特殊性重大事件如事故、灾害等。学生个人综合指标指学生拥有电脑、手机等高档物品情况、饮食及娱乐消费水平、学生德育综合评定等,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从而科学、合理地量化贫困生线,以准确地认定贫困生,及时地了解贫困生的贫困程度;认定时应严格遵守贫困生认定的各项制度与程序,克服认定工作简单化与随意性,不断提高济困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要在建立动态贫困生档案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开发贫困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贫困生认定工作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大力节省贫困生认定的信息成本。

对贫困生成长过程中缺乏心理疏导和思想道德教育

高校贫困生一般来自农村或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每年近万元的学费及生活费占去了他们家庭收人的大部分,经济压力使一些贫困生一直处于焦虑的心理状态之中。还有很大部分贫困生要依靠自己解决学费、生活费等开销,他们事事都要考虑经济因素,无形之中更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贫困生的心理贫困与其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有密切关系。家庭教育环境是贫困生早期性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贫困生来自贫困家庭,贫困人群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形成了与他们的社会存在相适应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定势。其中的一些负面因素,如思

维方式的封闭性、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敏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等将会影响贫困生的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进人大学后,经济压力加大,非智力因素的竞争增多,使贫困生内心的矛盾、焦虑和自卑感加重,也使他们在人格方面上的弱点突显出来。

贫困生在原来的学习环境中唯一的评价标准是学习成绩的好坏,但是如今的高校是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评价,学习成绩不再是唯一的标准。而且能考进大学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取得不错的学习成绩。所以,贫困生很可能因为失去唯一的心理支柱------优异的学习成绩而再度使自己的心理失衡。

尽管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步人大学都意味着生活环境的变化,都必须为适应环境而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整。但对于贫困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贫困生而言,这个调整却充满更大的挑战。农村贫困生的原有的社会结构比较单一,而新的城市环境则充斥着复杂的内容与形形色色的群体,这就给贫困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处理不好新旧环境的巨大反差,就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高校校园非主流文化的消极影响的原因。贫困生也渴望友谊,渴望爱倩,但没有经济能力参与一些校园的非主流文化活动。而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穿名牌,进饭店,交友广泛。相比之下,有些贫困生深感自卑,恐惧与别人交往,将自己封闭起来。有些贫困生为了表现自己,不惜编造各种借口向家里要钱,以维持交友和恋爱的各种开销。有些贫困生过强的自薄心又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方式,敌对态度,甚至对自己或别人产生过激行为。在校贫困生心理脱贫的策略

高校在完善以奖学金、助学金、减免学杂费、国家助学贷欲、勤工助学、“绿色通道”为主的资助体系的时候更要注意贫困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思想道德教育。要体现这个作用,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应贯彻思想政治教育。为贫困生提供经济上的资助,部分的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虽然可以缓解他们的思想压力,但并不能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贫困生中还是存在着等、要、靠的思想,他们安于接受别人的资助,依赖意识强,缺乏远大的志向和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参与勤工助学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他们就容易产生消极和抱怨的情绪。因此,要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贫困生的思想成长。勤工助学的指导老师要多关心贫困生,不但要在工作中给予指导,还要在思想上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正确的思考。学生辅导员要多关注贫困生的思想变化,及时进行个别谈话,并建立贫困生成长档案,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自强自立,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

在给予贫困生资助的同时应加强意在增强其自信心的教育。有部分贫困生由于家庭困难,导致精神上、心理上不健康或者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的甚至因贫困不自信,自我封闭,不愿与他人交往。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学校安排的助学岗位是门卫、打扫卫生等,所以有学生觉得低人一等,为经济收人要忍住别人的白眼,对自尊心很强的人来说,确实是艰苦的修炼,但只要不看轻自己,珍视自己,打工同样也会收获很多。所以我们要从精神层面去鼓励和引导,让他们感觉到社会和组织的温暖,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

在给予贫困生资助的同时应加强意在增强其自立自强精神的教育。自立自强对贫困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理由有三:

(l)自立自强是贫困生克服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的思想保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高校贫困生问题解决仅仅依靠政府、社会和学校等外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贫困生的奋斗自救必不可少。

(2)自立自强教育是防止贫困生思想滑坡、产生“精神贫困”的思想保证。对一些思想认识上和心理上有偏差,如依赖徽情、悲观消沉、空虚麻木的贫困生,一味地给予经济救助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甚至会助长精神贫困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