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用人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论文《中国管理智慧和现代企业经营》
指导老师:史振厚
所在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黄成
学生学号: 090611211
论文题目:李世民的用人之道
李世民用人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第二子,实为唐朝的开创之君。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的帝王。这一点得到了不少的史学家的公认,也正因为此,唐太宗不但能够夺取政权,得到天下,还能创建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贞观之治”。文治武略,均有大功。历史上,像唐太宗这样既能开拓,又能至治的帝王,只有寥寥数人。而其中做的最好的,是唐太宗。盛世局面的形成除了归功于他出众的文才武略,而高超的用人艺术更是关键所在。其用人思想历经重重岁月而光辉不减,直到今天还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本文将从阴阳互动的管理角度解析李世民的用人艺术。
●礼贤下士,不分贵贱,广为招揽
隋朝末年,眼见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隋炀帝荒淫无度,李世民知道天下必乱,于是广泛交游。李世民十六岁即曾应募勤王,在云定兴将军部下,崭露头角。声誉极佳,所以很受关注。晋阳县令刘文静与李世民交情很深,后来,刘文静因受瓦岗军首领李密株连,被捕入狱。李世民深为刘文静的胆识和才略折服,于是以探视为名,与他在狱中拟定了招募兵士、西入关中、创立帝业的起兵计划,并和刘文静、晋阳宫副监裴寂一起劝说李渊反隋。
因为要向成就一番大事业,李世民从一开始就礼贤下士,以李渊公子的身份,不惜折节下交、,广揽人才。像刘文静这样的地位低微但是才华横溢、满腹雄心的庶族人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李渊在用人方面不敢突破,招揽的人才多是门户尊贵的士族。在这一点上,李世民与李渊大不相同,李世民不拘一格,招揽了大量的寒门微士,甚至不少是亡命之徒和流氓无赖。这为李世民利用当时社会的各种政治资源,创建唐朝,奠定了基础。
招揽像刘文静这样的才华横溢寒门微士属于阴阳互动的阴;同时重用隋朝旧部及贵族像萧瑀,裴寂,屈突通等则为阳。
●保护贤才,不听佞言,竭诚相待,委以重任
在李世民的凌烟阁中为列第八的卫公李靖,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在关键时刻,为李世民所救。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佑,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李靖一生,立下军功无数,在大堂群雄之重,李靖的军事才能第一。也正因为军事能力过高,所以遭人疑忌,屡次被诬告谋反,李世民都为李靖平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诽之。历史上功劳显赫的贤才被陷害至死的事,层出不穷。唐太宗李世民爱护人才的事迹有很多。尉迟敬德也是被李世民保护下来的,尉迟敬德本来是刘武周手下的一员大将,武德七年他和另一大将寻相投向了李世民,不久寻相叛变,有人怀疑尉迟敬德也要叛变,就将他囚禁起来,并告诉李世民,要李世民将他杀掉。但是李世民却坚决不杀,还安慰敬德,让他不要把误会放在心上。李世民的这种爱才护才的气度令尉迟敬德非常感动,后来在历次战斗中,尉迟敬德出生入死,屡建奇功。
李世民对部下能做到用人不疑,竭诚相待。对于确有才能的,他能委以重任。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平定辽东,用宰相房玄龄监国,国事全权委托房玄龄,结果
有人告发房玄龄谋反,房玄龄不敢自专,于是把告发者送到唐太宗的军营,唐太宗听说是告发房玄龄的,当即喝令斩首。后来还给房玄龄写信,批评房玄龄太不自信,我既然能委托你监国,当然就不会怀疑你,告诉房玄龄以后碰到这样的事情,可以自行处理。
保护贤才,信任贤才为阳;竭诚相待,施恩贤才为阴。因为李世民的竭诚相待和施恩,使得大臣们心存感激,忠心于他,同时他也便于信任这些臣子们。
●招降纳叛,不计前嫌
对敌对集团的人才,只要有才能,李世民都能做到不计前嫌,竭诚招揽。李世民部下的谋士大将,有许多都是从自己的敌人那里招揽来的。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都曾经是李世民的死对头,但是他们的部下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张玄素等人,最后都成了李世民的爱将。太子李建成曾经试图诛杀李世民,李世民无奈之下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但是李建成、李元吉的幕僚中才能突出的魏征等人却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在论功行赏的时候,李世民不偏私,对来自敌对阵营的尉迟敬德,由于功劳大,李世民把他排在凌烟阁功臣第七,比自己的亲信将领位置还要高。
重用对自己亲信为阳,而不计前嫌,招降纳叛;重用对手的旧部则为阴。
●统军驭将,恩威并用
李世民善于用才,还在于他能够恩威并用。对部下,唐太宗有功必赏,有过必惩。战争时期统领的人才,多性格剽悍,对于这样的人才,就必须得既施恩,又加威,否则的话,一些人难保不会依仗有功,欺凌其余将领。在大封功臣的时候,李世民的叔父李孙通和爱将尉迟敬德就对李世民的封赏表示不服,口出狂言。李世民对他们大加斥责,指出叔父李孙通的种种过错,以历代功臣不知收敛而最后遭诛的史实,告诫尉迟敬德不要肆意张狂。李世民手下的悍将之多,历史上罕见,但是李世民能驾驭他们,这不能不说是他恩威并用的效果。
加威为阳,施恩为阴。
●治世重德,善于纳谏
唐太宗善于纳谏,在贞观年间表现得极为出色。唐太宗在贞观年间,重用了一批正直敢进谏的大臣,尤其以魏征为最。魏征在治理国政期间,坚持原则,在唐太宗犯错的时候,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唐太宗也不责备他,反而嘉奖他,除魏征外,张玄素、戴胄等人也是著名的直臣。贞观四年,唐太宗诏令征调兵役,修筑洛阳的乾元殿,用作行宫。给事中张玄素力谏不可,语句十分尖锐,唐太宗不但不责怪他,反而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下令立即停止修建:“我不思量,遂至于此”。
正是因为唐太宗如此大度,正直大臣才敢进谏。魏征曾直言不讳的指出这一点,魏征曾明确表示,如果不是唐太宗能够虚心采纳,他也做不到直言进谏。唐太宗非常注意自己的态度,贞观元年,唐太宗上朝的时候仪表威武,表情严肃,百官都非常害怕,以至进谏时举止失当,害怕上书奏事,唐太宗注意到这点以后,马上改变了态度,以后大臣进谏的时候,他总是和颜悦色,因为害怕臣下以后不能尽情进谏,唐太宗竟然不敢当着大臣发怒。唐太宗的这种重视直臣,纳谏如流的态度,使得贞观年间,朝廷里小人无处藏身,王公大臣都争先恐后地当谏臣。
贞观年间,唐太宗一再强调用人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惟有才行是任”,“非才行兼备不可”,“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一再强调“德行”、“行”,可见唐太宗在贞观后用人问题上对德的重视。不过也有人以进谏为名诽谤和诬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