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ppt课件

合集下载

听雨(季羡林)ppt实用课件

听雨(季羡林)ppt实用课件
听雨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出征于山东临清县。北大教 授,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比较文化学家、 佛学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多国语言文 字。季羡林散文属“学者散文”一派,集史、 识、才、情于一体,是当代“老生派”散文 的代表之一。文中“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 火罗文。
教学目标
1、学习散文“形散神不散” 的特点,感悟散文的语言美。 2、培养观察能力、感悟能力 以及表达能力。
3.除了文中听雨的诗句,还有哪些有关雨的 诗句?Biblioteka 看雨……} 麦苗吮吸雨滴 虚
(麦苗变青了)
} 二月兰开出了小花
荷花准备冲击

1、第5节末尾“我已经能够‘纵浪 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与第6 节开头又说“今天听雨竟也兴高 采烈”前后矛盾吗?
2、结尾作者仅仅是在祈祷雨一直下 下去吗?
探究 学习
讨论一下……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杜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甫
作业
• 请把刚刚感受到的东西用文 字记述下来,要求描写细腻, 可以运用排比、比喻、拟人 等修辞。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永久的悔》PPT课件

《永久的悔》PPT课件

-
3
给下列加点中注音
后悔(huǐ) 唾手可得(tuò) 无缘(yuán) 轮廓(kuò) 耕耘(gēng yún)
俯拾皆是(fǔ) 简陋(lòu)
立锥之地(zhuī) 孤苦伶仃(líng dīng)
够呛(qiàng)
模糊(mó)
懵懵懂懂(měng) 寄人篱下(lí)
白面馍馍(mó)
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
14
归纳小结:
1. 条理清晰的结构
2. 平实语言中蕴涵着深厚感情。
15 -
拓展延伸:
你在家里是怎样和父母、长辈相处的? 你从哪些点滴小事中感受到了父母对你 的爱?请你谈谈这方面的感受。
16 -
17 -
启迪:我们应该格外珍惜着至爱亲
情,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
11
体会作者平实语言中蕴涵的深 厚感情(课后练习三)
1. 作者年幼时不能理解母亲的艰辛,成年后 也未能尽孝,饱含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她一 生苦难的同情。
2. 作者对母亲的一生艰辛感叹不已,对伟大 的母爱赞叹不已,对生身母亲怀念不已。
3. 这笑含着多少辛酸和悲伤,也含了做儿子 的多少同情,以及未能尽孝的无穷悔恨。
望九: 立锥之地: 举目无亲: 迷离模糊:
俯拾皆是: 孤苦伶仃: 够呛: 懵懵懂懂:
-
唾手可得: 背乡离井: 迎养: 寄人篱下:
4
请听课文朗读
注意课文还有哪些不认识的生字
把文章划分为三大部分
-
5
文章结构
一、(1-2)开头设疑,点出“永久的悔” 二、(3-9)具体叙事-----引出“永久的悔”。 1.(3-5)概述家庭的具体情况。 2.(6-8)详细叙述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 3.(9)详细叙述母亲的艰苦生活。 三、(10-11)思念母亲,扣题、照应永久的

季羡林《二月兰》+ppt课件

季羡林《二月兰》+ppt课件

二月兰象征意义——
★借花喻人的“人”大多是作者的亲人,如老祖、
婉如、德华等,对亲情的特别珍重。亲情的价值远在名
誉、地位、金钱之上。
★借花喻人的“人”都是女性。亲人是女性,保
姆是女性,小猫虎子和咪咪也是用“她们”。中国古典
诗词中,花是女性的原型象征。作者写二月兰用了拟人
化的“她”,然后再借花喻人。
25
"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 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 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4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专业方向德文。 从师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
比较、英文、梵文, 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
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 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 渊明诗。 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 结为好友,称为“四剑客”。 大学期间,以成绩优异,获得 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
29
1946年回国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文革中遭受迫害10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改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
《季羡林自传》:“如此丰富复杂的经历,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 来看,这些经历也是十分可宝贵的。经验和教 训,从中都可以吸取,对人对已都会有点好处 的。我自己如果秘而不宣,确有‘自私自利’ 之嫌。因此,我决心听从别人的建议,改变以 前的想法,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实事求是地写出 来。”

3人生的意义和价值ppt课件

3人生的意义和价值ppt课件

论人生》《病榻杂记》等。
3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ppt课件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体现在哪里?〔参
把 考〕
2.作者批评了哪些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参考〕

3.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概括每个部分的大意。 〔参考〕
3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ppt课件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
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3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ppt课件

作者批评了以下几种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1)及时行乐,享受当下;

(2)钻营权术,自耍聪明;
(3)傲慢专横,不可一世;
(4)消极悲观;
(5)追名逐利。
3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ppt课件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义与价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采用的是对比论
证的方法。
3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ppt课件
课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

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这 句话的?并请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当怎样承担起这
论 份责任与使命。
2.作者说,关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道理“在人类 社会中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能理解”,鲁迅先生所称 之“中国的脊梁”。回顾中国近现代史,试找出两三 个“有识之士”,联系他们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3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ppt课件
研 阅读第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分别用什么来比喻人类大同理想实现的整个
读 过程和每一代人的任务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里

季羡林《我的童年》ppt课件【16页】

季羡林《我的童年》ppt课件【16页】

肃然起敬 肃然,恭敬的样子。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万象更新 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孤苦伶仃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家徒四壁 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 浑浑噩噩 习以为常
分贫困,一无所有。 浑浑:质朴淳厚。噩噩:严肃的样子。亦形 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一小节: • 介绍“我”出生的时间、生活环境和 家境状况。 • 二小节: • 介绍“我”的父辈们生存与创业的艰 难情况。 • 小时候吃白面馒头和白面饼子的故事。 • 三小节: • 介绍我最初的先生和儿时的伙伴。 • 四小节: • 五小节: • 我离开故乡后,抒发对母亲、对故乡 的思念之情。
拓展延伸
课文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一片灰黄”的 童年生活,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段生活?
【示例】季羡林先生的《我的童年》,让我们看到了 季先生那“一片灰黄”的早年生活,他的童年生活与我 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应从季先生 的生活中汲取一些精神营养,即面对困境时不要怨天尤 人,要敢于克服,奋发向上,这样才无愧于时代、家庭 给予我们的厚爱。

季先生的百年人生,是一 种厚重的历史、文化大散文式 的人生。耄耋之年的季羡林人 间春色阅尽,沧桑世事历尽。 他的人生原本就是一部书,一 部启迪人智慧的书,一部净化 人心灵的书,一部永远激励人 奋进的书,一部令人回味无穷 的书。 • 季先生的散文正是他百年 人生的缩影。读老先生的文章, 犹如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娓 娓而谈自己的人生遭遇。

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 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 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 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 雅而不雕琢。 • 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 笔下流淌的是炽热的人文情怀, 充满着趣味或韵味,都值得玩 味。喻之为啜香茗、沐惠风、 浴春雨,都贴切不过,真正的 “秋水文章不染尘”。

季羡林ppt

季羡林ppt

季羡林老先生的趣事

央视编导周兵在回忆拍摄《东方之子》一些铭刻 在心的经历时,特别提到了季老。周兵见过老人三次, 第一次是和白岩松在1995年做《学者访谈录》时。 当时季老坐着,在白岩松掏名片准备递给他的一刹那, 他就站起来,弯腰等着。白岩松掏了较长时间,季老 就一直弯腰等着,这个场景令在场所有人感动不已。 后两次采访他时,虽然他已经有些不记得记者们,但 大家每次走的时候,他依然会站在家门口,很有礼貌 地望着大家渐渐走远,周兵感叹道:‚做人做到这份 上,真让人敬佩。‛

季羡林老先生的学术领域
季羡林老先生的学术领域
佛教史研究; 吐火罗语研究; 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 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 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 东方文化研究。 印度古代语言研究;

季羡林老先生的抱怨考试日记
季羡林老先生的抱怨考试日记

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 东西?‛2014年1月初,已故国学大师季羡 林1934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所写的一段抱 怨考试的日记引发关注,网友纷纷称赞大 师真性情。日记出版时曾被建议删改,季 羡林则决定一字不改:‚我70年前不是圣 人,今后也不会成为圣人。
季羡林老先生的著名作品
季羡林老先生的主要作品
季羡林老先生的趣事

然而,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的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 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 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还想加上一条,这些世纪 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被我们向后延续? 前几天我在 北大听到一个新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 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 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4《月是故乡明》 课件 (共32张PPT).ppt

4《月是故乡明》 课件 (共32张PPT).ppt

议读课文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 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阅读提示: 自古以来,月亮常常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
抒发了哪些感受?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 的月亮啊!
议读课文
碧波万瑞顷士的莱大芒海湖上 碧波万顷的大海
非洲大沙漠 巍峨雄奇的高山
初读课文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初读课文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后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
初读课文
瑞士莱芒湖
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初读课文
非洲大沙漠
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初读课文
碧波万顷的大海
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初读课文
巍峨雄奇的高山
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议读课文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 晶莹澄澈。
阅读提示: 自古以来,月亮常常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
抒发了哪些感受?
议读课文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 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 阅飞读提落示下: 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 抒晚自发古了上以哪来乐些,感此月受亮?不常疲常寄,托天了中天国盼人的望思乡黄之昏情。早默早读课来文临,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

八年级语文《我的童年》(季羡林)PPT课件

八年级语文《我的童年》(季羡林)PPT课件
1、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2、父亲 与叔父艰难的生活; 3、我每天最高的享 受; 4、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 5、介绍我的 启蒙老师; 6、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 7、交 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
10
合作探究
1、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 篇,有何好处 ?
11
合作探究
2、第四部分,作者为什么重 点交代吃的问题?
• 生疏 shū 琐事 suǒ 溺爱 nì • 教谕 yù 私塾 shú 椽子 chuán • 蹿 cuān 门楣 méi 一垄 lǒng • 万象更新 gēng 浑浑噩噩 è • 孤苦伶仃 líng 家徒四壁 tú
7
肃然起敬 肃然,恭敬的样子。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万象更新 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孤苦伶仃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相依为命 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家徒四壁 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
分贫困,一无所有。
浑浑噩噩 浑浑:质朴淳厚。噩噩:严肃的样子。亦形
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8
走进文本,合作探究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去写童年的?
2、这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
3、读完本文,你对作者的童年经历有哪些感触呢?
主题Βιβλιοθήκη 9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 素,季先生的作品就 达到 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 因为他真诚。
15
主旨探究
文章通过回忆童年那一段极其 艰苦辛酸 往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 艰苦和辛酸 ,表 达了对亲人和儿时伙伴的 无限怀念 之情, 以及对家乡的 思念 之情,并对现在的孩子

著名人物季羡林介绍PPT---图文并茂

著名人物季羡林介绍PPT---图文并茂
A
季羡林老先生的学术领域
A
季羡林老先生的学术领域

佛教史研究;

吐火罗语研究;

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
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
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
东方文化研究;
印度古代语言研究。
A
季羡林老先生的趣事
A
季羡林老先生的趣事
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 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 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 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 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 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 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 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季 羡
泰林

A
季羡林老先生简介
A
A
季羡林老先生生平
A
季羡林老先生生平
北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教授。1930 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系,1934年毕业于清 华大学。1935年被德国哥廷根大学录取, 1941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1946 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教授、 系主任。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开 始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1977年 完成全译本,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2009年7月11日病逝,享年98岁。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
A
大家还记得我刚介绍里说的:
季羡林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
从事
研究的学者之一吗?
吐火罗语研究
A
谢谢大家
A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 羡 林
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旁边有深山大泽, 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 返,也有绝处逢生。路太长了,时间太长了,影子太多了,回忆太重了……
——季羡林《八十述怀》1
学术成就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 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个方面: 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 《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 佛典的年代与来源的标准》等论文,在当时该研究领域内有开拓性贡献。 2、佛教史研究: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 教学学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寻出 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 传过程。 3、吐火罗语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 译本》,为吐火罗语的语意研究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对新疆 博物馆藏吐火罗剧本《弥勒会见记》进行译释,1980年又就70年代新疆吐鲁 番地区新发现的吐火罗语《弥勒会见记》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打破了“吐火 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 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 《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等文,以及《西游记》有些成分来源 于印度的论证,说明中印文化“互相学习,各有创新,交光互影,相互渗 透”。
季羡林90岁生日那天收到了伊姆加德从哥廷根寄来的一张照片, 照片上满头银发,端庄恬静地微笑着的老人,给季羡林一直牵挂也 愧疚的心,带来了温暖的慰藉。
6
在《留德十年》中的《麦耶一家》一文中,季老以温情 委婉的笔调,描述了先生留学德国时,同德国姑娘伊姆加 德之间一段隐约朦胧的恋情。他们一起打字,促膝谈心, 笑语温馨。时光飞逝50载后,先生感慨到“如果她还留在 人间的话,恐怕也将近古稀之年了,而今我已垂垂老矣。 世界上还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会太多。等到我不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到她 的时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没有了。”读来让 人唏嘘不已。
3
4
德国的情缘
在德国哥廷根的日子里,季羡林饱受轰炸、饥饿、乡愁的煎熬,有家不能归, 有苦不能诉,一切的不幸与委曲,只能默默地往肚子里咽。但是,诚如《红楼梦》 中所云:“大不幸中却有大幸。”季羡林在哥廷根的艰难岁月里,有一件事情曾 给他带来过前所未有的幸福与快乐,这便是他与一位德国姑娘之间的一段爱情经 历。
但是,每当季羡林回到寓所,内心便充满矛盾与痛苦,因为他是 一个有妻子、有儿女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幸福与痛苦,欢乐 与自责的矛盾心理,一直折磨着他。最后,他终于决定,为了不伤 害或少伤害别人,还是自己来咽下这个苦果。
季羡林当年离开哥廷根后,伊姆加德就一直在等待他回来,虽然 再也没有得到季羡林的消息,但她依然执意地等待并终身未婚。这 个固执而坚忍的女人,伴着一台老式打字机,一等就是60年。为了 季羡林,她支付了一生的光阴和爱情。
2
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80年代主编《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域记今 译》,并撰10万字的《校注前言》,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 东南亚,以及欧、美、非三洲和这些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有重要的历 史和现实意义。 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古代 史诗之一,2万余颂,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10年坚韧不拔的努力 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 7、比较文学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 文学的中国学派,为我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8、东方文化研究:从80年代后期开始,极力倡导东方文化研究,主编大型 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约500余,800余册,预计15年完成。 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90年代,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 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 10、散文创作:从17岁写散文起,几十年笔耕不辍,已有80余万字之多,钟 敬文在庆贺季羡林88岁米寿时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 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 老话家常。”
季羡林当时正在写博士论文。他用德文写成稿子,在送给教授看之前,必须用 打字机打成清稿。可是季羡林没有打字机,也不会打字,适逢伊姆加德小姐能打 字,自己又有打字机,而且她很愿意帮助季羡林打字。这样一来,季羡林在很长 一段时间里,几乎天天晚上到她家去。
5
季羡林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在德国呆了四五年,其间,他又写了 几篇很长的论文,都是请伊姆加德小姐打的字。所以,直至1945年 季羡林离开德国前,还经常去她家打字。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季羡林和伊姆加德小姐之间渐渐产生了感 情。除了打字季羡林去迈耶家外,后来,迈耶家凡有喜庆日子,招 待客人吃点心、吃茶什么的,迈耶太太必定邀请季羡林参加。特别 是在伊姆加德生日那一天,季羡林是必不可少的客人。每逢季羡林 到迈耶家,伊姆加德总是打扮得漂漂亮亮,满面笑容,格外热情。 迈耶太太在安排座位时,总让季羡林坐在伊姆加德的旁边。一对异 国青年同时坠入了爱河。
在季羡林住的同一条街上,有一家叫迈耶的德国人家。迈耶为人憨厚朴实,迈 耶太太却生性活泼,能说会道,热情好客。他们夫妇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大 小姐叫伊姆加德,身材苗条,皮肤白皙,金发碧眼,活泼可爱,年龄比季羡林小 一些,当时尚未嫁人,待字闺中。
迈耶家也像其他德国人一样,把多余的房间租给中国留学生住。恰好,季羡林 的好友田德望便是迈耶家的房客。季羡林常去田德望住处拜访,一来二去,便同 迈耶一家人熟悉了。季羡林当时不过三十上下,年轻英俊,待人谦和有礼,正在 读博士学位,又说得一口流利的德语。迈耶一家人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来自中国 的年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