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071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大自考本科

人格心理学(07131)应考小资料

一、名词解释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范型:指一定时期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结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性和特殊化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方法源于19世纪沙可为代表的法国临床精神病学对病人的诊断和研究方法。

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和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在两个或更多的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方法源于英国学者高尔顿的研究。

实验研究: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的操作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其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的结论。人格的实验研究传统源于冯特、艾宾浩斯和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

生的本能:自我保护的本能,指向生命的保护与增进。死的本能:毁灭和破坏的本能,对内表现为自残,自杀,对外表现为毁坏,战争等。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叫做停滞。

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是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或受挫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

否认:是最早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它伴随着痛苦的感情一起产生,是为了减轻痛苦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压抑:是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是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投射:它是一种拿别人当替罪羊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的人,不承认自己身上有某种不良的品质和思想感情,是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心理特征无意识地反应在对事物的解释中的心理倾向。

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集体潜意识: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是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自我社会生活中寻求表现的独特方式。

社会兴趣:是指个体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一种情感,或是对人类本性的一种态度,表现为个体为了社会进步而不是个人利益而与他人进行合作。

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

内驱力范式:佛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驱力与本我对应,内驱力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自我范式:把自我看成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人格化:指个体在追求生理需求和减少焦虑的经验中对自己、他人及各种事物所形成的具有态度倾向性的形象。

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的特征,它使个人对不同类的刺激以相同方式进行反应。

机能自主性: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被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表面特质:是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能够观察的到的特质,如表情动作之类。

根源特质:是那些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特质,如智力不能直接观察到。而只能通过解题速度,阅读速度,逻辑推理能力等推测,它们隐藏在特质深处并制约着外部行为。

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具有的特质。16PF:卡特尔将特质视为人格的基本要素,认为体质是构建人格的砖石,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得到了16种独立的特质,即16种根源特质,简称16PF.

EPQ:艾森克以内外侵、神经质和精神质三种人格维度为基础,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

正强化:如果呈现某一后继的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刺激物就是这一反应的正强化物;呈现正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称为正强化。

负强化:如果撤去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物就是这一反应的负强化物;撤

去负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称为负

强化。

行为的消退:如果操作性条件反射被一种随后出现的

强化物所强化,那么,将该强化物撤除,此操作性反

应就会随之消退,直至恢复到最初未被强化时的水平,

这种现象就是行为的消退。

挫折:指目的性行为遭受阻碍时的一种伴随状态。

强化的效价:指行为者认为某种行为所带来的强化结

果或强化物的相对价值的大小。

替代强化:班杜拉发现,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

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范者的行为学习,

这时的强化对于榜样而言,是一种直接强化,当对于

观察学习者而言,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做出某种行为的

主观体验。

习得性无助:指个体经历了某种行为后,在情感和认

知行为上表现出积极的心理状态,形成一种自我无能

的心态。

连续强化:即每一次正确反应后都给予一次强化。

间歇强化:指的事一种偶然的或间歇的,不是每一次

都对所发生的行为进行强化的方法。

约拿情节: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一个聪明的人说:

我是十分聪明的。就会冒犯他人,引起对立、敌意、

打击。于是,优秀的个体一般要学会像变色龙一样掩

饰自己,贬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攻击,就像圣经上的

约拿一样,这种情节称为约拿情节。

存在性需求:又称为超越性需求,马斯洛认为,基本

需求是肯定可以达到厌足的程度,但是存在性需求则

永远都不会,没有人会说:我不再想知道任何真理了。

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

模式,她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高峰体验: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如爱

的体验,父母情感体验,神秘的与广大无边的感受、

审美感知、创造体验等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

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

马斯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

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

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

场依存性——场独立性:是指人在直觉外物的空间位

置时,以外在的视野还是以身体本身作为主要的参照

的对比倾向。

CPC循环:凯利认为当个体遇到新环境时,他所产生的

行动具有CPC循环的特征。

周视期:在接触事物的最先时间,人们总是小心翼翼

审查该事物,尝试多种构念,提出各种例题构念或陈

述构念。

原型: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

图式:是帮助我们感知、组织、加工利用信息的一种

假象的认知结构,帮助我们感知环境的特征,提供加

工和组织信息的结构。

人格测量: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在人的行为中起

稳定的调节作用的心理特质和行为倾向进行定量分

析,以便进一步预测个人未来的行为。

投射:是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欲望、情绪、性

格等心理特征无意识的反应在对事物的解释中的心理

倾向。

投射测验:先答什么是投射。林达赛将投射测验分为

五种类型,联想法、构造法、完成法、选择或排列法、

表露法。

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异常,由于其人格异常而妨碍

其人际关系,甚至给社会造成危害,或给本人带来痛

苦。

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

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然后,

精神分析者根据患者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

直到分析者和患者都认为找到了病根为止。

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和适

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教育。

个性化:随着身心的发展和成熟,一个人越来越显现

出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的人格特征。

社会化:特定社会通过各种措施使个人形成该社会所

规定的具有一定共性的行为模式或人格特征。

心理治疗: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已产生较严

重心理障碍的个体进行调节,使之回复正常。

角色扮演法: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

理过程的方法

二、简答题

1、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的整体性、稳定性、独

特性和社会性。①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②这

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③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

稳定的④人格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遗传素质

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2、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途径。①临床研究:也称个

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

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②相关研究:相关研究主要运

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在

两个或更多的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

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

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③实验研

究:实验研究方法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

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

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结论。

3、简述人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先天因素、环境因素、

学习和教育因素、主观努力因素

4、简述中国古代对人格的探讨的特征。①人格心理学

思想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理论思想紧密联系②厚古薄

今,贵远贱近,强调理想人格的设计③各派思想一旦

形成,就在后来的发展中表现出历史继承性

5.简述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基本观点:佛洛伊德的

人格结构说有一个发展过程,早期他认为人格是由不同意

识水平的三个部分所组成,这就是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他认为是人格最表层部分,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

无意识是最深层部分;后期他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

三部人格结构说,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我;自我即

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

部分;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

6.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佛洛伊德将人格的

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0~1岁);肛门期(2~

3岁);性蕾期(3~6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

成年)。

7.简述弗洛伊德的梦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

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

满足,实质就是本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

足。为了揭示潜意识愿望,他把梦境分为显梦和隐梦。

显梦是人们真实体验到的梦,隐梦是梦的真正意义。

梦的形成是从隐梦到显梦的伪装过程,他称之为梦的

工作,梦的分析就是将显梦翻译为梦到隐意,或做梦

者的无意识观念与欲望,实际上就是梦的制作的反过

程。

7.简述荣格的心理类型学:荣格把态度类型划分为内倾和

外倾,把功能类型划分为:思维、情感、感和直觉;把态

度类型与功能类型组合起来,有八种:外倾思维型、外倾

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

感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

8.简述荣格的人格动力理论:心灵是一人上相对封闭的系

统或自给自足的能量系统;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动力;心理

值实测量心理能量的标准;等量原理和熵增加原理;心理

能量的前行和退行;能量输导系统;象征;

9.简述阿德勒的社会兴趣理论::阿德勒指出,可以通过人

们的职业选择,参与社会活动和爱情婚姻这三大任务的解

决情况来衡量其社会兴趣的发展状况。缺乏社会兴趣的人

会产生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他还

根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表现的特点,把人划分为四种

类型:一是统治—支配型;二是索取—依赖型;三是回避

型;四是社会利益型。他认为:前三种类型的人的社会兴

趣和生活风格都是错误的,只有第四种类型的人具有正确

的社会兴趣和健康的生活风格。

10.简述阿德勒理解生活风格概念的途径:在阿德勒看来,

每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是不同的。个体所处的环境条

件也千差万别,从而导致每个人试图获得优越的方法

也迥然然不同。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

为“生活风格”。阿德勒总结出三条途径:(l)看他

的出生顺序。出生顺序的差别会形成一个人对生活的

不同看法和不同的人格。(2)对早期的回忆。因为,

从早期回忆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目标。(3)对梦

的解释。他认为梦更主要是体现出个人对日常生活中

所遇问题的态度,因而梦贯穿了人的生活风格。

11.简述自我心理学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获得基本信任

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

期。);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18个

月到三四岁的童年期);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

感(四到五岁是学前期。);第四阶段获得勤奋感而避免

自卑感(从六岁到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第五阶段获

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

是青春期);第六阶段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从十

七、八岁至三十岁是成年早期。);第七阶段获得创造

力感,避免“自我专注”;(这是中年期与壮年期,是

成家立业的阶段)第八阶段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

(这是老年期,亦即成熟期)

12.简述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则:斯金纳提出了两

条原则:①任何反应若有强化刺激随后呈现,都会具有重

复出现的倾向;②强化刺激可以是增强操作反应的概率的

任何刺激物。

13.班杜拉将观察学习的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

14.简述斯金纳与班杜拉关于“学习”含义之异同:(1)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传承了华生的行为主义基本信

条。他认为,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一

类是操作性行为。其中,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

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

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2)美国班杜拉的观

点一般体现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他着重研究人的

行为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

来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和无意的反应。因此他强调观

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同点:他们都是在人的行为主义上进行研究,以影响

人的发展为目标。都给后世行为主义以及儿童社会发

展,教学实践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不同点:1、华生的行为注意是不注重中间环节的,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